黄碧云
我們如此很好 豆瓣
8.3 (7 个评分) 作者: 黄碧云 青文書屋 1996
《我們如此很好》這一句關於紐約的對白。巴黎就很哀傷,純粹是心魔。羅馬城有月亮呼應日蝕。布拉格動人的是天鵝絨革命。誰還記得羅馬尼亞的布加勒斯特?他們也有革命,殺了一個獨裁者,來了另一個。在越南和柬埔寨,革命已經完成,城裏都是血的記憶。而孟加拉連卡城,滿城烏鴉,當死亡使者,抬頭都是日頭的,是埃及。傳說有十個日和整個山頭的黃金墳墓。「你是最後一個波希米亞」。在澳洲墨爾本城的一個監獄裏被問吊,他們才是今世紀的真正開拓者;文明在腳下開始。
目次
【一】
我與機場的忘年戀
說城(故事數則)
開放羅馬城
陽光歲月巴沙隆那
最后一個波西米亞:圣馬盧
巴黎不過是一個我熟悉的城市
巴黎:給細細的信(12則)
【二】
一個波蘭車站
布拉格之戀:1.革命之后
2.廣場
三個羅馬尼亞男子
【三】
紐約靈感
我們如此很好
下東城次文化
西村之落
【四】
清平吾歌(柬埔寨)
未完的故事(越南)
流連
罪與罰在墨爾本
大方 No.1 豆瓣
7.1 (22 个评分) 作者: 安妮宝贝(庆山)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11 - 3
创刊号内容精彩纷呈:
★ 村上春树首次接受深度专访:长达三天两夜,关于村上春树、关于《1Q84》,你想知道的一切 !
★ 周作人未刊稿《龙是什么》首度面世!
★ 黄碧云最新小说《末日酒店》全球首发!
★ 贾樟柯致敬之作《侯导,孝贤》,除夕夜奋力完稿!
★ 美国普利策最佳小说奖得奖作品《药店》全球华文首发!
★ 安妮宝贝专栏,最新散文首度发表!
★《东京•1Q84•旅》全景展现《1Q84》真实现场:走访1Q84世界入口的避难阶梯,青豆常去的高层酒吧,刺杀领袖的大仓饭店,与天吾相会的儿童公园……
2015年12月31日 已读 贾导那篇比情书还情书。安妮宝贝完全走歪了orz嗯……很容易走歪的吧,爱上胡爷的话。——明明也看完了,在在读栏放了四年,待有日重读末日酒店吧。
MOOK 安妮宝贝 黄碧云
七種靜默 豆瓣
9.2 (5 个评分) 作者: 黄碧云 天地圖書 2000
这是黄碧云的文字世界:阴冷、肮脏、扭曲、变态,真实人生的丑恶在她笔下汹涌,令人沉溺其中,而丑恶也几乎成了正常。
人世之内没有欢乐,人世之外也是虚妄,生是绝望,死是连绝望也没有。而更可悲的是:如此不堪的世道,还要苟且活下去。
但她以极细致敏锐的文字,道尽都市人心深处难言的隐秘,生死惨淡,爱恨刻骨,罪恶是活#要交的学费,仇恨是人间运转的润滑剂,她把人心撕裂了让你看。
这是黄碧云第三本小说集,之前两本是:《其後》、《温柔与暴烈》。读她的小说,你至少要有直面邪恶的勇气。
温柔与暴烈 豆瓣 Goodreads
8.8 (13 个评分) 作者: 黄碧云 天地圖書 1994
香港文学在在被归辖于漂浮、杂遝,六洋四土的半调子。与之相行的是香港同样被看成是一个诞生传奇与惊色的地域。“香港是一个大邂逅,是一个奇迹性的大相遇。它是自己同自己热恋的男人或者女人,每个夜晚都在举行约会和订婚礼,尽情抛洒它的热情和音乐。”上海作家王安忆在她《香港情与爱》的开头如是写。

香港的历史便是香港的罗曼史。而在所有的香港想象中,又有什么比虚构叙事更能托出香港情与爱的征兆?从张爱玲的《倾城之恋》,施叔青的《香港三部曲》到王安忆的《香港情与爱》,香港不但是爱的背景,更是前提。仿佛惟有召唤香港,爱的传奇,或传奇的失落,才得以展开。只是在黄碧云这里,传奇降落,停在尴尬的境地。

黄碧云,她不是女子,倒像是一个闯荡一生的男人在总结自己。多数的年轻的女作家敏感细腻,浪漫情怀,玫瑰色的世界,充满爱情和生存的喜悦。而黄碧云感兴趣的不是那个只有爱情和生命的世界。

在《温柔与暴烈》中,她几乎每一篇都在探寻生和死、爱与恨之间的某种临界点,她总是把笔下的人物推向这样的生存状态,然后再去观察生和死、爱与恨之间互相逼近、互相过渡、互相纠缠时的种种表现形式。她从不大惊小怪,从不悲天悯人,再怎样的温柔和暴烈,也都用的是平静的、但却相当狞厉的叙述笔调。在这一点上黄碧云倒有些像当年的海明威老人。海明威的《印第安营地》写一个医生为印第安女人接生,她那个因受伤而躺在上铺的丈夫,因为受不了女人的惨叫而自杀。然而不管是叙述人尼克,还是他做医生的父亲,都是那么平静如常。一个人生了,一个人死了,就是这么回事。只是黄碧云并不仅仅去表达一种感受而己。在《失城》中,陈路远杀死了妻子和四个小孩,领邻居进门当见证时是这样说话的:“你要进来吗?没关系,他们都死了。”而送邻居出门时又是这样说话的:“对不起,我满脚是血,还是不送了。孩子不知死掉没有,我上去看看。”这不是印第安男人忍受不了孩子暴烈的出生而自杀的那种平静。那个印第安人毕竟和小尼克没有什么感情上、亲缘上的关系。这是一香港男人忍受不了妻儿之存在而将她们杀死的平静。并且不仅是平静,客厅里的镭射唱机正传来巴赫大提琴无伴奏一号组曲的音乐,而进门的陈路远更是“现着光辉宁静的、基督徒一样的神情。”他是在进入一种美和宗教的情感极致状态中杀死自己的妻儿的。毫无疑问,这个生死爱恨的临界,黄碧云为之痴迷。

黄碧云的小说总会出现一种带着温情的冷眼,乍读则觉察不出温情在何处,好似尽处是话凄清的悲凉境地,可是把她前前后后的作品串起来,却是能看出一个作家本性中的温度。视之如狞亦不过是她自我身份的一种调节,把暖色格打到最底,是一种反片的效果。用“玄”字来概括很贴切,“玄”字可解为暗涌之上一点帆,而黄碧云并没有去着力写这“帆”,也没有写这种暗潮涌动,她写的泰半就是那条似有似无的天际线,人只有永远的靠近它,却总抵达不到,她就是要写这安稳宁静、冷酷无情,别的留给外人去想,去想远行漂流而好,去想骚潮奇袭也罢,在在是可以容易办到的事,她只是做她该做的,旁的不为的一概不为。

近来黄碧云出了最新的小说集《血卡门》,这种操之如玄的风格有了更为显朗的朝向。它的开头是这样写的:“幻灭总是与舞蹈相违背的。我说并且想念着你的时候。想念的时候总是飞扬。幻灭是那么的一直沉。一直沉,你无法动弹,无法提起。那一双脚,那么重,大得不得了,鞋子无论如何穿不上去。我坐着就知道自己不能再跳了。”这和台湾作家朱天文的《荒人手记》的开头有异曲同工之点,她是这样说的:“这是颓废的年代,这是预言的年代。我与它牢牢的绑在一起,沉到最低,最底了。”从行文开白处,便要我们跟着一同沉入下去,用一种类似诵经一般的心态去监视可能的吉光片羽,或许一无所获,这样的小说操守,大概是一种等待有缘之人的静穆。难怪黄碧云的小说总是卖不好,不过两千本尔尔,而她一直写,这个数目却总是不升不降。
2012年4月9日 已读
豐盛與悲哀:怎可以如此煽情又無情;極做作戲劇化的情節又時時處之以間離效果。也就漸漸明白了無愛紀為何一定是那種煞風景的結局。(真想說說江城子啊可是不知道該說什麼……
黄碧云
其後 豆瓣
8.2 (20 个评分) 作者: 黃碧雲 天地圖書 1991
《其後》是黃碧雲的第一部小說。如此年輕,如此才情橫溢,卻又如此蒼涼酸楚,這“揚眉女子”也算是世紀末香港的獨特產物了。
在她小說中,生命都是漂泊無依的,在外部世界糾纏,在內心世界煎熬,總是互相糾纏煎熬著,一起沉淪、失落,只有過去,沒有將來。
小小的歡喜,沉重無邊的痛苦,生命便是以巨大的痛苦換取微不足道的喜悅。到最後連喜悅也不是所求的了,只剩下對於死亡的期待。
在她的世界裏,死亡並非人世巨創,而只是一種淡淡的憂傷,或一個蒼白委婉的手勢,好像有個人漫步走進濃霧,漸漸就不見了——他見不到別人,別人也見不到他。人天睽遠,也不過像他在濃霧深處輕歎了一聲,如此而已。
友情會過去,親情也會,愛也是一點一滴在消逝的東西,甚至恨也是。只有死亡,是最終要走上去的生命祭壇。
其實,便什麼也沒有了。
生命在我面前無窮的展開。我只是嫌它太長了。
2012年3月6日 已读
感謝贈書❤重讀補讀完畢。85-90年作品,幻滅中仍存在許多許多的熱情。
黄碧云
揚眉女子 豆瓣
7.6 (9 个评分) 作者: 黃碧雲 博益 1987
目錄,感謝林柿提供:
黃碧雲這個女子
這個女子的情與理
自序--尋找揚眉的意義
第一輯 欲望城巿
衰亡勢 3
殖民地風情 6
話舊城 9
一個年輕女子 19
北京,北京日記 21
廣州驚動 26
西行 28
臺北故事 37
記 41
第二輯 媒介與消費
媒介的本質 55
無關係聯想 57
POSION,OPIUM--香水的意識 59
大自然與商品 61
鏡頭的色情暴力 64
姬容 66
冷觀 67
重複製造明星 69
無名偶像時代 71
'扮嘢'的本質 74
'才女'析論 77
憔悴女子梅艷芳(及S.SONTAG,J.KRISTEVA) 80
膠片的魔法 82
美其名 84
這樣理解KITSCH 87
飲食消費文明化 89
在廣東 92
第三輯 評說
白描 97
情人 THE LOVER 103
法蘭雅絲, 她的名字是法蘭雅絲 109
張潔"方舟"--中國婦女 114
亦舒是女性鴉片 119
香港這殖民地的故事--施叔青 122
作家明星 127
提防日記 129
NOTES ON CLASSIC--亂世佳人 132
寫作年代 134
如戲 136
超現實 138
第四輯 視野
舞意 143
台上台下 146
人面 149
地氈說 152
穿上歷史 155
第五輯 數人物
HOW CAN YOU TELL THE DANCER FROM THE DANCE?--彭錦耀記 161
在臺北找尋楊德昌 165
中國戲劇界全才英若誠 172
陳凱歌最着重人的關係 184
在'女性思考'以外找新路向--訪作家施叔青
2011年12月18日 已读
87年她才廿六歲,“因為我年輕,我有很多很多的熱情與痛楚”,當時書價才港幣20元。看到了好多好多人的影子啊就,“醉生夢死”的說法很……太熟滑了XD,鄭重其事的時政分析讓人喜歡。看少作真是有趣的事情。
黄碧云
後殖民誌 豆瓣
8.2 (9 个评分) 作者: 黄碧云 大田出版有限公司 2003 - 9
什麼是後殖民?作者說:「後殖民主義是論述權力的轉移,後殖民的『後』不是只時間上的『後』,此時此刻,帝國主義的控制並非用軍事控制,而是經濟和意識形態的控制,後殖民論述,有反帝國文化控制的意義。」在這本新書的領域中,一年半的連載裡,首先黃碧雲就「英國殖民史」來進行反思,接著以「人權戰爭」為出發,就她所長期觀察弱勢民族的生存自由進行一連串的思辯,而最後又回到對照香港與客家。
就如作者所言「主義從來不只是主義。她是一種,生活的選擇。」無論任何主義的範圍與權力有多大,軟弱的人心,依然纏繞著生活的日常瑣事和情感,我們要做選擇,而我們的選擇這樣有限;我們要生存,而我們的生存會結束,黃碧雲寫了這樣風格強烈的論述文本。
末日酒店 豆瓣
作者: 黃碧雲 大田出版社 2011 - 8
蘇偉貞說:「黃碧雲調度筆下的鬥牛士、揚起、刺殺及Flamenco舞排、試、唸、停頓、轉身、擊掌。找出音調。其實我早知道,這樣一名小說家,不管沉默多久,都會繼續寫下去。」
他們都已經忘記我了,和那間107 號房間。
從酒店大堂進去,上樓梯,穿過長廊,轉進去,穿過小庭院,轉入走廊,再穿過另一個小庭園,這一個有噴泉,有小魔鬼淡藍瓷像,上樓梯,走廊盡處,再轉,這裡已經非常沉黑,白天都要開燈。那一個房間在角落的角落,他們上了鎖。
當初還很光亮,酒店開張的時候,葡國人還在澳門,男子穿一套早晨禮服來參加酒會,女子都露著肩背,執一把珠貝扇,戴粉紅翠綠羽毛的大草帽,不見臉孔,只見耳環和嘴唇。很熱,酒店的經理嘉比奧鼻子好尖,掛了一滴一滴的汗。
嘉比奧那年二十七歲,來到馬交奧已經,他說,我覺得已經一生了……
无爱纪 豆瓣
7.5 (8 个评分) 作者: 许子东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6 - 1
《无爱纪》(香港卷)是上海、台北、香港三城记系列小说之香港卷。《无爱纪》(香港卷)收录香港2000——2001年度25篇优秀小说,主编侧重选取在形式技巧上有创新的香港短篇小说。其中,黄碧云的《无爱纪》以“写生命的畸恋遗恨、阴鸷犀利”而成为本书中最有分量的作品。王良和的《鱼咒》、昆南的《天堂舞哉足下》和西西的《解体》等从多侧面反映了香港这个“迷人的异化都市”。
無愛紀 豆瓣
8.4 (26 个评分) 作者: 黄碧云 大田出版有限公司 2001 - 4
他是個會令人哭泣的男子。 溫柔婉轉,在最深最深密之處緊緊鉤著誰的心, 那個誰,動一動就會痛,痛起來年輕的時候就會哭泣。 楚楚不知道愛但可以想像, 愛必然是這樣的了; 好端端一個人, 內裡鉤著千迴萬轉、刺痛的溫柔。─ ─黃碧雲之「愛無紀」 本書收錄黃碧雲小說「愛無紀」、「桃花紅」、「七月流火」。 華麗文字,書寫普羅女子情感生命裡隱隱細細的定靜狂暴。 以日復一日百般聊賴照見慾望之火、以緩慢無愛試圖彌補缺失、 以冷淡漠然掩抑隨之起舞愛的意志。 「無愛紀以蟲行為舞,以嬰兒糞香為挑情之惑。 無愛紀無所缺失、無所希冀、幾乎無所憶、模錂兩可、甚麼都可以。」 小說細緻梳爬,憂愁暴裂之外,淺嚐了錯愛的傷感。
2008年8月29日 已读 从没想过结局是这样。
黄碧云
血卡門 豆瓣
8.4 (9 个评分) 作者: 黄碧云 大田出版有限公司 2001
名文化評論家南方朔說:「台灣並不太熟悉的黃碧雲,乃是香港數一數二的作家之一,她無論在作品的敘述風格和思想上都與眾不同,在頹廢中暗寓救贖,在暴烈裡則多溫柔……」名作家楊照說:「讀黃碧雲的小說,要先懂得什麼是耽溺;讀黃碧雲的小說,讓我們探測絕望這樁重罪在我們生命的意義……」
年來自西班牙回到香港的黃碧雲,開始進入忙碌的律師事務所工作,然而創作依舊進行,未曾稍歇,彷如舞者,艱辛而持續地飛揚。創作題材豐富令人驚嘆,深具特色與野心的小說家,「寫與舞」目前是她生活的全部,長久以來重量級的文字觸動,永遠教有心的讀者,願意追索與守候其作品。
是專注與力量之中,女子之舞與死亡銜接,熱烈的痛楚佔據愛情的秘密。是偶然發生的一件事,在髮與髮,臉與手與背,無關才華洋溢,但美麗與身體一切都會變得很真實。是記憶在生命之前,浮華世界的舞精靈,驕傲跳完堅持的一幕,才知道承載的希望與幻滅,這麼深這麼深。是理性與意志,是慾望,生活是那麼一件激烈的事,幾乎與快樂無關。而時間與空間的所得,只有舞了!黃碧雲最新力作《血卡門》,是所有生與毀滅,溫柔與眼淚,疼痛與失去的步步存在。
烈女圖 豆瓣
8.2 (9 个评分) 作者: 黄碧云 天地圖書 1999
《烈女圖》這是一本描寫香港三代女性的記錄故事。本書得到香港藝術發展局資助寫作及採訪,黃碧雲在本書中又呈現一種新風格的小說敘事手法,顯見黃碧雲在小說創作的新里程。故事從一九一九年寫到現在的香港,每張女性面貌在紛亂慌張的年代的描寫呈現,故事架構與心思縝密的鋪陳,是少見的成熟與耐讀。
選載:
這是香港百年最熱的一天。你婆婆的屍體擱在路邊,棺材一直滴出水來。
一點傳子嫡孫,兩點添丁發財,三點長命百歲。你叔婆、舅伯、大姑姨奶、表伯嬸、表舅、姨父、三表哥、六姨甥、大外姪、翻生阿緻、神婆阿六、駁腳阿大兩行排開,攔路不准上山。你婆婆不肯走,屍體重得像鉛。
棺材擱在路邊,一點聖杯全翻。四個仵鑿佬,耳朵發癢,毛蟲從耳洞鑽出。忤鑿佬掩耳驚叫,你婆婆在棺裡發笑。兩點紅布飛天。喃嘸佬黃袍撕裂,豬頭流血,大塊肉入土上天。到下午三點天黑霞紫。你叔婆、舅伯、大姑姨奶、表伯嬸、表舅、姨父、三表哥、六姨甥、大外姪、翻生阿緻、神婆阿六、駁腳阿大伏地大哭,哭你婆婆,早日歸西。你婆婆棺木翻倒,棺木不動,從天光到天黑。
你母走到棺前,扒開棺木。
你婆婆臉孔化妝化得五顏六色。
你母站在棺前,看你婆婆的臉孔,然後說:阿母。
她低下身來,抱起你婆婆的屍體。扯著她雙手,拉到身前,轉身背起你婆婆。
你母的汗滴在地上,答答響。
你叔婆、舅伯、大姑姨奶、表伯嬸、表舅、姨父、三表哥、六姨甥、大外姪、翻生阿緻、神婆阿六、駁腳阿大,兩列排開,讓你母背#你婆婆,一步一步,走向山腳。
他們跟著她,一步一步,走向山腳。
你婆婆屍體一直流著水,一滴一滴。
你母揹著你婆婆,走過的地方,跌下雪白的屍蟲。
你婆婆父親,也就是你太祖林白的墓,旁邊葬著你婆婆阿母林門張氏。你婆婆穿了八件,你阿母一件一件替她脫,脫了雲紗襖脫了皺紗衣,脫了白絲褲,脫了有鳳來儀壽鞋,鞋底向天,彩鳳見日。你婆婆死時肚皮上一個大血瘤,經已爛透,兩個乳房冬瓜一樣跌在身旁。你母看#你婆婆,兩片陰唇,豆筴一樣裂開。你母長嘆,從頭上摘下髮夾,扯下你婆婆的褲頭帶,穿在簪上,就刺穿你婆婆的陰唇,將你婆婆乾裂的陰唇,縫合起來。
阿母從來未正式出嫁,紅花亦在你林家落,她今日就葬於此。你阿母將你婆婆,用雪白麻服包起,放在婆婆阿母,林門張氏墳頭之上。
你婆婆林卿,就此葬在你阿太林門張氏身旁。你大伯爺林門太乙,給你母還了二支紅針,一卷紅頭繩,一條松柏。
是你母林飽飽封的棺,於未時盡,申時始,丁丑年七月初八。
她是女子,我也是女子 豆瓣 谷歌图书 Goodreads
7.8 (52 个评分) 作者: 黄碧云 麥田出版有限公司 1994 - 10 其它标题: 她是女子, 我也是女子
一位清纯善良的白领丽人,深爱着她心目中的偶像;即使面对众多悲欢离合,也无怨无悔。直到有一天,她发现这位中年男性并没有离婚……十九封情书的潜心构织,编缀着爱恋心曲的精彩独白;每封情书都蕴含一个爱的主题:或迷离、或哀愁、或嫉妒、或绝望、或释然…… 微妙的感觉、清丽的笔触、优美的文字和典雅的风格,伴随著作者对完美爱情的小心思考,处处显示出张曼娟抒写情爱事体的不凡才情。 本书前言有

心理医生齐大夫与一个孤苦无依、惹人爱怜的美丽病人亚咪结婚了。婚后不久,他吃惊地发现,在一系列莫名其妙的幸运中,妻子及其漫画一夜之间竟走红了整座城市。正当大夫为做一位名女人的丈夫而陷入深深的烦恼时,亚咪却突然失踪了。亚咪究竟去了哪里呢?她又从哪儿来……?

扑朔迷离的情爱纠葛,丰富细腻的心灵渴求,清新精致的视角笔触,共同编织出一个扣人心弦的玫瑰色现代爱情故事。

流水脉脉,夜夜不息。春花曾几多忧伤,秋月又曾风多惆怅?在敏感、细腻而幽怨的明眸里,一位如同飘逸尘世的仙子,在对生活本真不懈的追求中,为情感万象点杂了怎样的色彩?世间艰涩,人际混杂,又在如我者中,留下何种稚嫩的记忆?多愁善感的青春心灵,轻快忧悒的语调空间,精微写真的少女情怀,点点滴滴,融汇成一股招人怜爱的独特魅力。

本书前言

特色及评论



小時候的痛快,是聰明的由麻將解讀大人的生活;

長大後的痛快,是智慧的翹課創造了愛情生活。

童年滴答滴……『爸,如果太平輪沒有沉的話,我有時候就可以坐在輪船上,看著海吃早餐了,對不對?』『對啊!』爸爸笑嘻嘻的回答我。然而連『最後的貴族』的最後都搭不上邊的我,只擁有船上的一個椅子、一個重的要命的望遠鏡……

上學嗆嗆嗆……每個人的翹課,我當然也翹課,只是我靠的是『特權』!但你要知道,特如果是來自拍老師馬屁、打同學小報告這類不入流的行徑,那是很沒出息;像我,走的就是『高格調』的翹課之道!

戀愛嘿呦嘿……人生中有種種的陷阱,其中有一種叫做『快樂的陷阱』,是可以讓我笑跌進去的那種!就像那天接到一通滿是暗號的電話---『……喂?……小王子嗎?……呃,我……我是狐狸……』

鼓手咚咚咚……生命是巨大的迷惘,誰有資格判定原因?誰有資格負起責任?兩位女學生用生命來換取一個...

(展开全部)



本書多方面含括後現代人文論述的不同領域與面向,範圍廣被文化體制、意識型態、資訊傳播、社會評論、文學與藝術批評等,理論與實踐兩不偏廢,在光怪陸離的後工業社會破冰挺進。



對於家族聚會,我一向沒有多大興趣,通常在農曆年前幾天,大伯伯會叫夥計逐家打電話命我們參加。

祖父母已經耄耋,不理閒事,大伯伯以長者自居,很喜歡端架子,人到齊了,他便會自豪地自白:「莊家上下我讀書最少,可是,大家年年在我處聚頭,真是我面子……」

五十多人,四代同堂,人人無異議,只得我一人聽得不耐煩,漸漸不願上門去。

況且,食物又欠佳,擺滿一桌子,都是坊間餐廳叫來的自助西菜,膩答答的薯茸沙律、炸冷藏雞腿、蕃茄醬意大利麵,都藏在錫紙盤子裏,隨時可以扔進垃圾筒。

我們這一代經濟獨立已經良久,閒來對美食已有深刻研究,誰還碰這個,通常餓著肚子等散會去吃別的。

今年,這個大日子又到了。

京都學派哲學七講,ISBN:9789576685064,作者:吳汝鈞

朱锁锁和蒋南孙是一对挚友。投入社会后,朱锁锁在红尘中起伏,凭着才智和相貌很快发达起来,蒋南孙则成为一个出色的白领丽人。人事沧桑,岁月无情,她们遍尝了生活的个中滋味,成为最成熟最美丽的女人,然而无论生活怎样变化,她二人始终是患难与共的挚友。



母亲葛芬、女儿杨之俊、外孙女陶陶一家三代红颜相依为命。之俊的第一次婚姻失败后,对爱情已无所要求。然而叶成秋之子,花花公子叶世球却不请自来,带她走出知足、琐碎的狭窄天地,令她才华大展。这时,陶陶已成明星并且是叶世球的女友;葛芬的旧情人叶成秋也因丧妻而重获自由。沧桑岁月眼看就要成为过去,新的矛盾却不期而至;陶陶的生父欲要个女儿;叶成秋竟向杨之俊提出求婚。封闭太久的之俊面对错乱的现实不知所措。

女主角海湄因刺杀继母未遂而被起诉。律师陈国维全力周旋,终于说服了海湄的继母撤去控诉书。十六岁的海湄从此无处安身,只好与三十六岁、且有家室的陈律师同居。同居十年 ,陈律师或忙于事务,或在外“偷香窃玉”。海湄孤独无伴,寂寞难解,神情反常。只好找到心理学女博士――周博士谈心治病。海湄把周博士当作朋友信赖,但没想到周博士是个同性恋者。失望的痛苦,严酷的现实使海湄无法适应。孤寂中又堕入赌场老板“爱”的圈套,最终又被抛进茫茫夜海……

春藥的故事


印度女神燃燒大麻花,讓香味溢出,丈夫在恍惚中說:「從今我將只圍繞在你的周圍。」他們吸大麻的香氣,喝大麻種子泡的茶,一種風俗自此展開,這是人類最早使用春藥的故事。


肉桂胡椒可可咖啡薰衣草蕃茄菇類杏仁苜蓿紫蘿蘭靈芝薄荷曼陀羅……在所有文化早期,這些植物都與春藥同義:人類透過積極的性愛延續生命,證明宇宙陰陽的終極調和,協助性愛的春藥,因而是文明開展的確鑿證據。 研究春藥,我們尋回人類與天地自然的初始聯繫:了解春藥,從而可以理解一種源遠流長的天地觀、素樸的生命定義。


本書旨在探討各民族中看待、煉製及使用春藥的情形。內容包括中國男性經常隨身攜帶春藥,認為正如陰之隨陽而來,性愛隨春藥而來,對春藥可大方的討論;在非洲,作妻子的常祕密讓丈夫服食各種材料調成的藥劑,使丈夫言聽計從。禁慾的僧侶為緩和內心的鬥爭與痛苦,時常主動尋求制淫劑的幫助...

(展开全部)

女主人公方祖斐两次恋爱,均告失败,从此她对男女恋情望而却步。一次偶然的机会,她遇到了一个堪称完美的男人靳怀刚,无论外形还是内在气质、修养均使祖斐折服。然而靳怀刚能成为方的终生所托吗?这样完美的男人来自何处,又去向何方?他是如何造就的呢……

國學大師陳寅恪(1890-1969),以其卓犖不凡、睥睨群峰的學術貢獻,剛正不阿的嶙峋風骨,為世人所欽仰。其人其學,如同屹立在近代中國學術峰巔的繁柯巨幹,不啻是中國學術界的理性象徵。本書對這一矌代學人的家世、經歷、思想,勾勒詳盡,尤其是對其史學的各個方面,包括觀點、方法、影響、成就都作了詳瞻無比、條分縷析的闡述,特別在材料的佔有上,極富文獻價值。

本文分为上下两篇,上篇包括:总论、男女之爱、夫妻之情、兄弟朋友、师徒父子和后记。下篇包括:人生观、处世篇、人情篇、谈政篇、情趣篇和四大金庸小说评选。

唐滌生,廣東中山人,一九一七年六月十八日出生。他是中山縣翠亨村紀念中學的畢業生,其後遠赴上海進入上海美術專門學校學習。日寇轟炸上海時,他返回香港進入「覺先聲劇團」做撰曲工作,後來轉為編劇。他的編劇師父是名編劇家南海十三郎。





唐滌生的作品在粵劇範疇中,如奇跡般的屹立了半個世紀。本書是第一本以粵劇作家為研究對象的著作,作者除了細緻地做了許多研究、考證、分析的工作,還對唐滌生的作品、仙鳳鳴的演繹有著極感性的體會。

寻秦者,寻秦始皇也。黄易的梦幻系列代表作《寻秦记》,主要描写了特种战士项少龙由21世纪到达战国末期寻找秦始皇,从而改变整个中国秦代乃至汉代历史的过程。并以独特新颖的布局和写法,开辟了一代武侠写作新风。比起金庸等一代侠之大者, 黄易更适合做一个极具诱惑力的讲故事者。《寻秦记》一书,可为武侠,可做科幻,从中可读恢宏历史,可寻佳人芳踪,可仗剑闯荡天涯,可携美江湖同行,可随智者学老谋深算,可与敌手精彩攻防对战, 一个男人的梦幻天堂,莫过于此。而他思虑周密的情节安排,巧妙纷呈的创意才思,也许在你读完通篇之后,终于会拍案叫绝,会心领悟。





代序

天才与疯子只有一线之隔吗?

作者/王溢嘉

一九二二年,普林龙医生收集欧洲各精神病院内(疯子)的水彩、油画和雕刻作品,出版《精神病人的绘画艺术》一书。一九二四年,以普鲁东为首的超现实主义者,寄出一封致各精神病院院长的公开信,要求释放所有的精神病人,因为他们认为,精神病人乃是"自身敏感性的受害者"。这先后发生的两件事,是否有必然的相关性,笔者限于手头的资料,不敢断言。但是“天才”与“疯子”的争论日渐白热化与明朗化,则已是不争的事实。



“天才与疯子只有一线之隔”的说法渊远流长,我们单从精神病学的立场来讨论,也许就可以写成一本皇皇巨著。下面仅先做蜻蜓点水似的提要:一八九一年,隆布罗索曾从史上杰出人物中,开出一长串罹患精神病疾病的惊人名单来。他是首度以有系统的方式企图说服我们,天才与疯子之间的密切关系的第一人。精神分析的鼻祖佛洛伊德认为,创造力的泉源乃...

(展开全部)

本书是以1960年代的巴黎为背景舞台的预测型小说,作者在公元1863年时所做的预言,如今一一成了事实,让人不得不佩服作者先知灼见。 影印机、传真机、国际通讯网路、救人电疗、杀人电椅······甚至快运系统,这些属于二十、二十一世纪的高科 技,在一百三十四年前,法国著名作家儒勒·凡尔纳就已经以其精准的想像力、细致的文笔,栩栩如生地呈现在《二十世纪的巴黎》一书中。

故事,是否都應當從頭說起呢。

抑或,挑中間比較有趣的情節先讓讀者看了,然後才把劇情往前推?

那是需要很大的技巧的吧。

還是從頭做比較好,條理也清楚些。

況且,陳綺羅與甄嗇色這對母女的關係,大抵是要從頭細說的。

母第一次看到女,是在十二年前。

那時嗇色約十二歲,長得高且瘦,膚色欠佳,似營養不良,戴著一副近視眼鏡,有蛀牙,怎麼看都不算一個標致的小孩。

可是嗇色有一個好處,她性格十分沉靜,而且,即使乏人督促,功課一流,霸定第一。

綺羅已與甄文彬約定,由她先開口。

於是,在甄家,她先自我介紹:「我叫陳綺羅,你可以叫我羅姨。」

嗇色點點頭,不出聲,穿著新裙子的她拘謹地在一邊坐下。

甄文彬的神色略見焦急。

《香港歷史明信片精選》姊妹篇。全書收戰後至七十年代香港明信片約一百五十幅,分三個時期:戰時及復甦的年代、奠基的年代以及飛躍的年代,反映當時香港的面貌。其中以五十年代的明信片最豐富,既有黑白照片明信片,也有色彩艷麗的塗彩和彩色明信片。這些罕有的收藏,既記錄了昔日香港的景物,同時也展示了香港印刷術發展的歷程。

香港文化研究叢書之一





這是一本把後殖民論述扣連在具體的處境,關於當代香港文化政治的多元互動的對話。對話是開放的,但在此,作者也已展現出應有的批判和戰鬥姿態。我們希望這樣的一個對話過程,能就香港目前這個後殖民/晚過渡處境,作出基進的批判性反思。





在香港討論後殖民論述,或以後殖民論述來討論香港,近年來蔚然成風。三好將夫說,如果我們容讓自己被全部吸納進後殖民論述中,而漠視跨國企業延續和深化其舊殖民統治,我們只會成為資本主義霸權的同謀共犯。





後殖民論述的出現,並不意味殖民時代已經結束。怎樣去理解一個既被殖民同時也是殖民者的後殖民香港的文化政治?如何解釋當代香港文化政治中所說的「邊緣」和「混雜」?金庸的武俠小說、張小嫻的愛情小說等等普及文化,打開的是一個怎樣的文化想像空間?





--------------





文化是一個杜群共有的生命...

(展开全部)

是建築模仿電影,還是電影仿效建築。在李清志的《建築電影學》中強烈的透露:這兩項八大藝術中的重要角色,正在以密切的關係進行輸血、器官移植般的計畫。二十年代的電影《大都會》影響了八十年代的建築師高松伸,而後其建築作品又啟發了《蝙蝠俠》的場景……此類的推演和剖析在這本著作中,形成了獨特的思考主軸。……在「機械與科技」的年代裡,藝術已無法以「純粹性」來劃分界線,拒絕接受外來的影響。同樣的,消費者在黑暗的電影院中所接受的幻象、衝擊,在電腦大展或是百貨公司的專櫃上,都極有可能被實現。我們或酗~想到「原來電影也可以如此看」的當兒,作者卻肯定的表示:「本來就是要如此看電影!」並試著以評論開啟大眾對社會現象、空間演變及影像的敏銳力。因為,建築、電影工作者所專注的實驗室,也正是你我所處的時空

萧邦奇教授是美国汉学界以精英观点研究中国现代史的代表人物,本书是他近年研究1920年代中国革命的力作。作者以1916-1928年间的中国社会变迁为背景,通过描述浙江政治精英沈定一(玄庐)在三个不同场域(上海、杭州、衙前)的含义不同的活动,并剖 析他由此形成的复杂个人身份和社会网络,揭示了千百万人民在其日常生活中的细小抉择对历史形成的巨大作用。

《萍踪侠影录》是梁羽生大师的成名作,道尽“莫道萍踪随逝水,永存侠影在心中”,且看张丹枫与云蕾如何侠骨柔情?

×      ×      ×      ×      ×      ×

谈武侠小说,不能不谈梁羽生,不能忽略他在平淡中飘溢出来的独特韵味。就新派武侠小说而言,古龙是小字辈,金庸是后行一步的人,梁羽生则是时间上的“大哥大”。正是由于他无意闯入武林,才造成了本世纪最壮观的文化景致——武侠热。 梁羽生文学功底很深,言辞优美,描写生动,文中大量运用诗词,独树一帜。只是在情节上的描写稍逊与金庸与古龙,但其作品仍很值得一读,不愧为三大宗师之一。

梁羽生的武侠小说,上接《儿女英雄传》以来的侠义小说和民国旧武侠小说,开创新派武侠文学;下启金庸、古龙的一片天地。他这样评价自己在武侠小说界的地位:开风气者,梁羽生;发扬光大者,金庸。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他和金庸...

(展开全部)

《台港文学选刊》十年精选

序--從讀書人到說書人 / 董啓章 9

遊戲閱讀(自序) 15

蘇菲的哲學世界 17

美味有益的"心靈鷄湯" 22

在島與島之間漫步--"台灣紀行" 27

小說,人生--"我的姊姊張愛玲" 33

漂過歲月--從杜杜的"住家風景"到"瓶子集" 38

文本專家--西西肩上的蜥蝪 42

大江健三郎本土印象記 46

寫小說與讀小說(自序) 53

"美麗大廈"(第一章)的時空處理 54

"美麗大廈"的語言文字 63

讀"石磬"札記--詩與小說之間的感想 69

我看日本文學(自序) 81

從日本的村上到我們的春樹 83

"舞,舞,舞"的自我嘲諷 87

關於限界及其以外的可能及不可能性--關於"國境之南,太陽之西" 91

告別村上春樹 96

昔日遊園與終極現實--村上作品對社會回應的全面解讀 102

發條鳥的易容術 110

虛假的藍--村上龍的"近乎透明的藍" 1...

(展开全部)

写给读这本书的人











睡不着的感觉,还有受不了的感觉,常常使我能够、继续愉快的生活下去。





最让人入迷的事情,总是发生在某个睡不着、或者受不了的时刻——


制造无数星球的宇宙爆炸。负载无数梦想的人间革命。


终于被找出来的一种疫苗。终于没忍住的一次射精。


一个说不出为了什么的吻。一本说不出为了什么的书。


一抹让你相信一切的笑。一滴让你放弃一切的泪。





说起来,都是烦恼的事情,但也都是我们愿意在这个世界上活下去的原因吧。


虽然这样说,毕竟也还有很多人,是永远睡得着、也永远受得了的。


这种睡得着、也受得了的人生,是不是也有让人入迷的可能呢?


因为没有经历过,所以只能说:“不知道。”也没有兴趣知道。


以睡得着受得了,作为人生目标的人,不会是读者本书的人。





我们。


知道鼻孔永远挖不完,洗澡永远洗不玩得我们。


知道做爱有...

(展开全部)

《我要活下去》是香港著名女作家梁凤仪奉献给一九九五年第四届世界妇女大会的一份礼物,也是她创伤上的一个新尝试。为了写这本书,作者专门了解调查了中国烟草业的发展情况,从而构思了一个以烟草业起家的家族长达百年的兴衰故事。


书中女性虽然经历时代变迁,因族危难,个人蒙羞受屈的艰辛,但依然奋勇地活下去,她们以坚强意志抵挡岁月风霜,以纯厚意愿维护传统美德,以超凡智慧迎战生活考验,以强烈的民族自尊克服私人情欲,以丰富的现代知识应付商场奸险,以高贵情操珍存心中情义,到最后不但没有倒下来,还一代传一代地充满信心地面对生活

本書是西方第一本探討俄國前衛藝術實驗的重要典籍。作者詳述從十九世紀末到二十世紀初,俄國藝術在與歐洲其他畫派互動下,產生的獨特幾何抽象風格––至上主義及構成主義,它尤其在設計領域產生劇烈影響。本書呈現這個戲劇性的發展:在馬列思想下,藝術擁抱群眾的熱情,竟也成為前衛的終結者。

《摩擦·无以名状》夏宇自序

逆毛抚摸:《摩擦·无以名状》夏宇自序

《逆毛抚摸》



字是黄金、乳香和没药。字是肉桂。肉和桂。因为这两个音的奇异组合我甚至愿意喜欢它的气味。浴室里破裂的水管旁边水管工丢下的东西里有一个装什么的纸盒,我捡起来一个字一个字地读,因为是法文因为是使用说明书,两者我都对待如诗。「堵漏、重新接补。作用如金属。对冷是聋的」。我有点激动。对冷是聋的。那是一管胶用来修补金属裂缝。我快乐了三个小时对什么都是聋的。晚上的时候我知道原来我搞错了二个字 Sourd 和 Soude,焊接和聋。让我高兴一个下午的误会它的原义是:冷时焊接。这四个字不知道为什么在懂得当下也带着一种狂热趋于冷淡的味道,像布可夫斯基的短篇小说名字:一种普通的疯狂。当天夜里猫咪爬上我的膝头打呼噜,天气转凉了,气象报告每天都提醒你日照时数又缩短了一分钟。没有别的感觉就是怅惘,...

(展开全部)

唐雋芝睡到心滿意足才醒來,伸個懶腰,不由得舒暢地高聲說:「此真乃吾之得意之秋也!」

自問對名、對利、對人,對事要求都不算低的她,不禁哈哈笑了起來,看看鐘,下午三時正。

披上浴袍,梳洗完畢,穿過雪白的廳堂,走進雪白的廚房,三點了,喝香檳也不算太早了,於是準備冰桶,把酒瓶放進去。

她伸過懶腰,窩進軟綿綿的大沙發裏,剛在考慮是否繼續做一陣子白日夢,電話鈴響了。

「雋芝,雋芝,關掉錄音機,快來聽電話。」是二姐翠芝。

雋芝斟出香檳,不慌不忙,按下通話鈕,「又有什麼事?」

「無恥,剛起床?」

「不要妒忌他人的幸福,他人的幸福亦靠雙手賺來。」

「少廢話,我有事求你。」

「嘩,求我還這樣兇霸霸,我求你時,不堪想像。」

每個人家裏都有一個『小星』。

『小星』,只是城市裏一個寂寞的小女孩,自己會上補習班,自己會上麥當勞。爸爸總是忙著工作,或把臉埋在報紙堆裏;媽媽只關心東家長西家短和上美容院、找牌搭子……沒有人說故事給她聽。其實,『小星』的一雙眼和一顆心,總是跟著新奇的事物不停地轉動,當然,她最愛聽故事了。

幸好,『小星』有了駱以軍,這個擅長說故事的大哥哥。用他獨一無二的導讀方式,帶著我們的『小星』,一起進人美麗的童話世界……

現在,只要『小星』一感到寂寞時,便會打開這本書和書裏的人物稍稍地對話,或讓自己的心在童話世界中遨遊飛翔起來!

黃碧雲第一部小說集。如此年輕,如此才情橫溢,卻又如此滄涼酸楚,這「揚眉女子」也算是世紀末香港的獨特產物。在她小說中,生命都是漂泊無依的,在外部世界糾纏,在內心世界煎熬,一起沉淪,只有過去,沒有未來。小小的歡喜,沉重無邊的痛苦,生命便是以巨大的痛苦換取微不足道的喜悅。到最後喜悅也非所求,只剩下對死亡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