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K14
滚滚红尘 豆瓣
6.7 (15 个评分) P.K.14 类型: 流行
发布日期 2022年1月7日 出版发行: 滚石唱片
滚石40
滚石撞乐队
40团拼经典
P.K.14 — 滚滚红尘
「主唱低沉严肃的说唱,让作品深邃而沉重,反抗或警世意味,着实反应后庞克摇滚的原味精神。」
成立于1997年南京,后移居北京,历经多次改组的四人乐队。
受新浪潮、后庞克音乐影响,拒绝主流流行乐,
拥抱前卫庞克、实验庞克、神经质摇滚或抑郁庞克。
P.K.14 的独特来自于不安分的音乐。
歌曲以抽象又意识形态的方式表现,
不安或怪诞的唱腔,既显得艺术,
又时常晦涩地触动个人、劝戒社会、隐喻现实。
P.K.14对罗大佑作品情有独钟,既结合东方情感又能融合西方叙事民谣。
选曲30年前陈淑桦的「滚滚红尘」,P.K.14做出独一无二的改编。
主唱习惯以歌词先行的方式创作词曲,
藉由歌词的语感揣摩作曲或编曲的行进。
尤其P.K.14改编以四拍说唱夹杂原曲三拍节奏,打乱了结构反而有了更独特的律动。
以吉他、贝斯营造奇异不安的旋律,
以空间系效果、重复演奏与回声营造诡谲阴暗的环境。
主唱低沉严肃的说唱,让作品深邃而沉重,
悲伤的宿命感、反抗或警世意味,着实反应庞克摇滚的原味精神。
独树一格的改编,或说风格、或说感受,令人印象深刻。
关于滚石40
滚石撞乐队 40团拼经典
1980年滚石唱片成立迄今,陪伴无数颗仰赖音乐的心。
适逢滚石40,滚石唱片邀请40支华语乐队改编翻唱滚石过去经典作品,
一同参与这场「滚石撞乐队」的音乐盛事。
「经典是回忆,乐团是未来。」
各种音乐的风格与表情,透过40团音乐好手拆解、重组、创造、诠释,
成为重新演绎后的全新样貌。
有些成为摇滚,有些变得庞克,参杂民谣、电子、嘻哈 ...,
如何保留旧经典的精神,如何加入新潮流的创意,
成为「40团拼经典」中的最大亮点。
40年 — 40团 — 40歌
这些40年来脍炙人口的作品,就要再次抛光打亮,
用新曲风新生命新的音乐火花重新面世,再次注入你的生活和生命。
关于原曲
陈淑桦 — 滚滚红尘
1990
收录专辑 一生守候
滚滚红尘
词曲:罗大佑
起初不经意的你 和少年不经世的我
红尘中的情缘 只因那生命匆匆不语的胶着
想是人世间的错 或前世流传的因果
终生的所有 也不惜换取剎那阴阳的交流
来易来 去难去 数十载的人世游
分易分 聚难聚 爱与恨的千古愁
本应属于妳的心 它依然护紧我胸口
为只为那尘世转变的面孔后的翻云覆雨手
来易来 去难去 数十载的人世游
分易分 聚难聚 爱与恨的千古愁
于是不愿走的妳 要告别已不见的我
至今世间仍有隐约的耳语 跟随我俩的传说
滚滚红尘里有隐约的耳语 跟随我俩的传说
白皮书 豆瓣 Spotify
8.0 (34 个评分) P.K.14 / PK14 类型: 摇滚
发布日期 2005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摩登天空
此全新专辑《白皮书》在整体上延续了上张专辑《谁谁谁和谁谁谁》所奠定的特有的 P.K.14 式风格,音乐的处理上,乐队在平衡的把握下成功的实现了艺术与实验的进一步延伸,结合歌词中故事性的陈述和分裂中的疑问,展现给我们了一幅燃烧着的超现实青春画面。而在瑞典的整体制作也将使这张《白皮书》成为中国摇滚乐中少有的录音制作精品!
烂掉吧 豆瓣
8.5 (20 个评分) P.K.14 / Empty Egg 类型: 摇滚
发布日期 2000年1月1日
THE PK14乐队签约地下唱片公司empty egg;乐队将在年中发行专辑。先将部分放到网上让大家试听(版权归empty egg公司所有,请勿转载和做任何商业用途)
试听地址:
上楼就往左拐 豆瓣
7.6 (29 个评分) P.K.14 / PK14 类型: 摇滚
发布日期 2001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Empty Egg / Sub Jam
乐队成员:
主唱:杨海崧
吉他:许波
鼓:Jonathan
贝司:孙霞(因病暂时退出乐队)
The PK14,全称为the Public Kingdom for Teens。
音乐风格受新浪潮 / 后朋克的影响。
1997年成立于南京。当时成员为徐锋(吉他),孙霞(贝司),杨森(鼓),杨海崧(主唱)。
1999年6月在《摩登天空杂志》上发表单曲“蓝色的月亮”。
2001年发表专辑《上楼就往左拐》(厂牌:Sub Jam中国 / Empty Egg加拿大)。
2002年4月签约Badhead唱片。
2002年5月在《摩登天空4》中发表单曲“关于K”(厂牌:Modern Sky中国)。
你就让自己漂浮在陌生的城市里/星期六的节奏 豆瓣
8.2 (22 个评分) P.K.14 类型: 摇滚
发布日期 2019年4月19日 出版发行: 兵马司唱片
P.K.14的这两首单曲算是乐队去年发行的专辑《当我们谈论他的名字时我们在谈论什么》的B Side,也是乐队2017年底在德国柏林 Hansa Studio 与制作人欧阳汉客合作完成的两首歌,由欧阳汉客在瑞典乌尔默第二个家混音完成。
当我们谈论他的名字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豆瓣
8.4 (84 个评分) P.K.14 类型: 摇滚
发布日期 2018年10月16日 出版发行: 兵马司唱片
P.K.14 第七张专辑《当我们谈论他的名字时我们在谈论什么》由兵马司发行。 试听与无损数字版本购买地址:
Bandcamp:
Apple Music:
网易云音乐:
P.K.14 是许波、 施旭东、雷坛坛和杨海崧。所有歌曲由 P.K.14 创作并由 P.K.14 和欧阳汉客共同演奏。 欧阳汉客 制作,迈克尔·帕迪斯出品。
2017年10月24日至11月5日在德国柏林汉莎录音棚录音。 尤娜录音并担任磁带操作员,朱利安·赫尔姆斯和菲利克斯·舒巴担任录音助手。
米盖尔·伊伯特在德国柏林汉莎混音室混音。亨里克·扬森在瑞典斯德哥尔摩音频母带棚制作母带。
来自仙女座大管弦乐团的法比亚娜·丝特里弗勒(小提琴), 约翰纳斯·史莱因马赫(长笛, 低音和次中音萨克斯), 丹尼尔·格莱策尔(黑管和低音黑管)以及理查德·科赫(小号) 参与了《影子的秘密》,《二十分钟的路程》以及《因你之名》的演奏,由丹尼尔·格莱策尔编曲。
特邀打击乐:托马斯·赫伦德。特邀小提琴:弗里达·约翰松。
《因你之名》中的长笛由尤纳 斯·库尔哈玛演奏。特邀模块合成器:大卫·容格。
图像设计:查吟,三维图像部分由尤目工作室制作。
摄影:雷坛坛和王路阳。
图案设计来自Dedar, NLXL、Wall&Decò、Cole&Son、Calico、Pierre Frey 以及 Designers Guild。
封套设计和排版:候鸽。歌词翻译:潘佳朗。
谢谢 !
2018年10月16日 听过
疲软生活的一记暴击。PK14这次真的搞出了一些不得了的东西。。。借用一句他们专辑介绍中写的:“在可能的范围内,请将音量开大到极限,让那些粗砺、广袤、坚硬或柔软的音符直接撞击耳膜。”
2010s PK14 【大陆】 (后朋克)
谁谁谁和谁谁谁 豆瓣
8.6 (80 个评分) 青春公共王国 P.K.14 类型: 摇滚
发布日期 2004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中国音乐家音像出版社
曾有人说过PK14感觉上就像是一队阴郁的青年,在空虚的生活中捕获的低调剪影一般。当然他们也有吸引人的,就是pk14"穿戴朴素而干净"------ 在脏兮兮的朋克们盛行的98年,这样的字眼,让人喜欢。PK14的这张专辑是在瑞典乌默尔市"第二个家(second home)" 录音工作室混音制作的,瑞典制作人欧阳汉客(乐队为其起的中文名字)为唱片录制亲自前往中国,录制完成之后将母带拿回瑞典进行混音制作,期间制作人与乐队 为了母带的最终效果,曾将母带三次往返中瑞两国,经过多次的沟通制作,最终这张《谁谁谁和谁谁谁》的母带如期制作完成。
城市天气的航行 豆瓣
8.2 (54 个评分) P.K.14 / PK14 类型: 摇滚
发布日期 2008年7月26日 出版发行: 兵马司唱片
P.K.14:许波,施旭东,雷坛坛和杨海崧; 所有歌曲创作和演奏:P.K.14
------------------------------------------------------------------------------
制作人:欧阳汉客,韩默思和P.K.14;出品人:迈克尔.帕迪斯和莱文.多默尔
录音:瑞典乌默尔市第二个家录音室,瞬间剧院木器工作坊;混音:瑞典乌默尔市第二个家录音室
录音师:欧阳汉客和韩默思;特邀录音师:丹博兰
母带:美国纽约市纯正之声录音室;母带工程师:格里格.卡比
------------------------------------------------------------------------------
唱片中一些即兴的间奏片段是在唱片制作期间创作和录制的
------------------------------------------------------------------------------
钢琴,风琴,模拟合成器和笔键琴:韩默思和欧阳汉客
弦乐编曲:韩默思和P.K.14;弦乐记谱:韩默思;弦乐演奏:南图永
小号,短号和次中音号:鲍蔓;背景和声:艾娅妮和丹禄生;打击乐:丹博兰
------------------------------------------------------------------------------
唱片封面摄影:迪米特里.丹尼洛夫;乐队人像摄影:时晓凡;其他图片摄影:雷坛坛
歌词和标题英语翻译:潘佳朗;设计:侯鸽
1984 豆瓣
8.2 (81 个评分) P.K.14 / PK14 类型: 摇滚
发布日期 2013年8月31日 出版发行: 兵马司
P.K.14 第五张录音室专辑
完整版试听:
专辑时长:42’40’’
制作人:欧阳汉客 (Henrik Oja)
录音室:芝加哥电音录音棚 (Electrical Audio, Chicago)
录音师:史蒂夫 · 阿尔比尼 (Steve Albini)
混音师:欧阳汉 客 (Henrik Oja)
封面绘画:王玉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