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
苏联的最后一年 豆瓣
作者: [俄罗斯] 罗伊•麦德维杰夫 译者: 王晓玉 / 姚强 社科文献出版社 2009 - 2
本书由俄罗斯著名史学家、政论家罗伊•麦德维杰夫撰写,主要讲述1991年“8•19”事件前后苏联的经济状况、人民群众的情绪、党的领导层的变动、事件过程中的一些关节点、重要人物,以及作者本人对这一事件的总结和反思。
1991年,麦德维杰夫出任苏联最高苏维埃代表、苏共中央委员。作为局内人,麦德维杰夫与1991年苏联和俄罗斯的高层亲身接触,直接参与了一些具决定意义的会议,甚至持有一些重要人物如卢基扬诺夫关于“8•19”事件的笔记。
作为史学家,麦德维杰夫在苏联解体十年后痛定思痛,根据史料和事实,对苏联解体的原因进行了深层的分析。麦德维杰夫的立论十分客观,对于人和事的评价基本上是公正的,对于中国读者了解这段历史,汲取苏联解体教训具有借鉴和启发意义。
让历史来审判 豆瓣
作者: [苏]罗·亚·麦德维杰夫 译者: 赵询 / 林英 人民出版社 1983 - 7
《让历史来审判》 作者是苏联著名的持不同政见者、历史学家罗伊·亚历山大罗维奇·麦德维杰夫。本书第一版(英文版和法文版)是1972年问世的,出版后立即在世界上引起广泛反响。1 981年由人民出版社出版中译本(上、下册)。本书的副标题是:斯大林主义的起源及其后果。这是一部研究斯大林问题的重要的政治学术著作。作者在前言中指出,资产阶级宣传家把斯大林主义和社会主义等同起来,因此,如果对斯大林的不法行为继续掩盖的话,就会把千百万人推离共产主义运动。所以本书的任务不仅是为不法行为的受害者恢复名誉,而是要为社会主义思想恢复名誉。
全书共三部分,十五章。第一部分有八章,写了斯大林1922年以前的政治经历;他如何当上了联共(布)中央总书记;关于列宁的“遗嘱”;斯大林在集体化和工业化时期的错误;30年代初期国内外形势的尖锐化;斯大林进行的政治审讯和个人迷信的加强;基洛夫被害和对原反对派领导人的审判;对党和国家干部队伍的打击(1937—1938年);1939—1941年期间的平反和镇压;内务部各机构使用违法的审讯和监禁方法。第二部分有三章,写了斯大林亲自参加1937—1938年镇压的组织活动;对人民各阶层进行大规模镇压的一些其它原因;使斯大林便于篡权的条件和斯大林主义产生和巩固的原因和条件。第三部分有四章,写了斯大林在外交上和军事上的某些错误和失策;斯大林在内政方面的严重错误;斯大林个人迷信对于苏联科学和文化的严重后果;最后一章写了社会主义和假社会主义。
结束语中讲了关于斯大林活动的总评价问题。作者为写此书用了10年时间,积累了大量材料,主要是以苏共“二十大”和“二十二大”以后公布的大量材料为依据,同时也用了许多暂时还没有公开出版的手稿、资料、回忆录和证明材料。这些材料基本上是亲身经历了30年代至40年代政治迫害的苏共老党员写的。虽然书中的某些观点尚待探讨,但书中使用的大量材料可供研究社会主义理论、国际共运和苏联问题时参考。
2024年3月26日 已读
那些宣称要平衡集中与民主的人,忽视了一点:集中制总有加强自己、阻碍削弱集中的倾向,就像扎带只能越来越紧,不受制约的集中制总是越来越集中。
民主的好处还在于,给政治斗争失败者留一条后路。在一个赢者通吃,败者无后路可走的竞争体系里,政治斗争将格外残酷,而最后的胜利者往往是那些最残忍的野心家。
不依靠制度建设,无产阶级政权难以避免被腐化。无产阶级本身的品质是靠不住的,大量小资产阶级涌入工人队伍后,无产阶级的素质很快就被拉低。要形成一个稳定的无产阶级,至少需要两三代人。
苏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