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
也许你该找个人聊聊 豆瓣
Maybe You Should Talk to Someone
8.6 (202 个评分) 作者: [美]洛莉·戈特利布 译者: 张含笑 果麦文化/上海文化出版社 2021 - 7
这是一位心理治疗师的回忆录,讲述了发生在诊室中的故事。在这个小小的密闭空间里,人们会展现出最真实、最脆弱的一面;也是在这里,人们获得了陪伴和倾听,也获得了宝贵的觉察、成长与改变。

在书中,我们会看到四个来访者的故事,他们是:

一个四十多岁、事业成功、自以为是,认为身边所有人都是蠢货的好莱坞制片人;

一个三十多岁、刚刚新婚就被诊断出患有绝症,时日不多的大学女教师;

一个六十九岁、离过三次婚,感觉孤独绝望,声称生活再不好转就要在七十岁生日当天自杀的老太太;

一个二十多岁、有原生家庭创伤和酗酒问题,在爱情中频频受挫的姑娘。

同时,书中还有第五个寻求帮助的人,那就是治疗师自己。她是一个单身的职场妈妈,四十多岁时遭遇失恋,几乎崩溃。有朋友对她说“或许你该找个人聊聊”,于是她也给自己找了一位心理治疗师。当她切换到来访者的位置,坐到另一位心理治疗师的沙发上诉说自己内心的脆弱与悲伤,就更能感受到心理治疗为何具有治愈和改变的力量。

这本书从治疗师和来访者的双重视角展现了心理治疗的过程,让我们发现:无论身份背景有多相异,人类面对的烦恼其实都相通——爱与被爱、遗憾、选择、控制、不确定、死亡,这些都是我们身而为人必须共同学习面对的议题。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所遭遇的切肤之痛和生命困境,都能在这本书中得到共鸣、找到希望。

本书是2019年美国众多媒体推荐的心理自助书——它荣登《纽约时报》《时代》《人物》《综艺》等媒体年度必读书榜单,是美国亚马逊当年度销售TOP10图书、哈佛商学院年度推荐图书,它的有声书版本也是当年Audible非虚构类有声书第一名。刚上市一个月,这本书就冲上了美国亚马逊图书总榜TOP100和《纽约时报》畅销榜;出版两年来,已经在全球授权了四十多个语言版本,总销量超过七十万册,并且正在拍摄电视连续剧,由曾出演《绝望主妇》的知名演员伊娃·朗格利亚担纲主演。

享誉全球的心理学泰斗、美国斯坦福大学精神病学终身荣誉教授欧文·亚隆为这本书写下推荐语:“我读心理治疗的书超过半个世纪了,但从来没见过这样的书:这么大胆、这么直白、这么多好故事,又这么深刻而引人入胜。”

国内知名心理学家李松蔚为这本书担任专业审校,并写下推荐序:“读这本书的过程,就是在灵魂的方寸之地一寸寸探索。越往下,越是晦暗幽深,于无声处听惊雷。”
2021年10月17日 已读
流畅多线条故事,触动人心的大众读书。推荐
心理 美国
多舛的生命 豆瓣
作者: 乔恩·卡巴金(Jon Kabat-Zinn) 译者: 童慧琦 / 高旭滨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8 - 5
正念既可以作为一种正式的心身练习,也可以作为一种觉醒的生活之道,让我们可以持续一生地学习、成长、疗愈和转化。《多舛的生命:正念疗愈帮你抚平压力、疼痛和创伤》是正念减压疗法创始人乔恩·卡巴金的经典著作。它详细阐述了八周正念减压课程的方方面面及其在健保、医学、心理学、神经科学等领域中的应用。
卡巴金博士的研究专注于身心相互作用的疗愈力量,以及将正念训练运用于压力和慢性疼痛的临床研究。在本书中,他结合自己多年的临床实践,对正念如何应对压力、创伤、疼痛进行了详细的讲解。
The Power of Now 豆瓣
作者: Eckhart Tolle New World Library 2004 - 8
Eckhart Tolle's message is simple: living in the now is the truest path to happiness and enlightenment. And while this message may not seem stunningly original or fresh, Tolle's clear writing, supportive voice and enthusiasm make this an excellent manual for anyone who's ever wondered what exactly "living in the now" means. Foremost, Tolle is a world-class teacher, able to explain complicated concepts in concrete language. More importantly, within a chapter of reading this book, readers are already holding the world in a different container--more conscious of how thoughts and emotions get in the way of their ability to live in genuine peace and happiness.
Tolle packs a lot of information and inspirational ideas into The Power of Now. (Topics include the source of Chi, enlightened relationships, creative use of the mind, impermanence and the cycle of life.) Thankfully, he's added markers that symbolise "break time". This is when readers should close the book and mull over what they just read. As a result, The Power of Now reads like the highly acclaimed A Course in Miracles--a spiritual guidebook that has the potential to inspire just as many study groups and change just as many lives for the better. --Gail Hudson
全然接受 豆瓣
作者: 塔拉·布莱克 译者: 罗辛迪 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 2009 - 4
作者塔拉•布莱克拥有担任禅修老师和心理治疗师20年的丰富经验,在本书中对许多学生、客户的案例做了详实的分析与阐释,为我们提供系统化的实修方法,告诉我们如何转化悲伤情绪并重获完整的人格。塔拉也从身为一个女人的角度出发,陈述了她作为禅修行者,是如何面对并接纳自己的失败、伤痛与缺乏自我价值的感受;以及她的客户和学生是如何以书中介绍的实修方法,彻底接纳自己和他人。
塔拉抱持慈悲与宽容之心,为重建人的尊严而奉献生命的岁月,她的教导既及时又实际,能够帮助我们了解,每一个人都是佛,都能找到内心的宁静与圆满。最重要的是,本书能够重新唤醒我们的佛性,也就是每一个人与生俱来的喜乐与自在的权利。
【名家推荐】
《全然接受》邀请我们拥抱自己所有的痛苦、恐惧和焦虑,并帮助我们轻松却踏实地走在宽容且慈悲的道路上。请大家尽情享受这本滋养人心、且极具疗愈力的好书吧!!
──一行禅师(Thich Nhat Hanh)《正念的奇迹》作者
《全然接受》告诉我们,什么是温和的智慧,什么又是柔缓的疗愈力,它们也是最殊胜的解药,能治疗缺乏自我价值感与内心的渴望。跟着本书深呼吸、放宽心,让这些慈悲的法教加持祝福你的心。
——杰克•康菲尔德(Jack Kornfield),《原谅的禅修》作者
我们一生不都在等待着有哪个人能够完全接纳自己。有的人想从朋友口中,有的人想从父母口中,大部分人则想从爱人口中,听到这句话:“我全然接纳真正全部的你。”仿佛如此一来,自己的生命就被肯定了,就有价值了。
深读本书,你将发现,原来自己就可以跟自己说:我接纳全部完整的我,无论是我的优点、缺点、长处或短处;无须苦等别人来认可,也无须要求别人的肯定。
——邓光洁,台湾China Post双语部主编
此刻是一枝花 豆瓣
作者: 乔恩·卡巴金 译者: 润秋 2008 - 10
《此刻是一枝花》里作者描绘了怎样在日常生活中培养正念的简单途径。正念被认为是佛教禅修的核心,但其精神具有普世意义,对所有人都具有实质上的裨益。正念本质上就是觉醒。很多时候,我们的心处于麻木状态,错失了每个当下的独特之美,无法感知此刻的各种可能性。尽管我们的心习惯于自动运作,无法感受我们生活、成长、感觉、关爱、学习、康复的时刻,但是。我们的心还是天生具有巨大的力量帮助我们清醒地感知这些时刻,并让它们为我们自己造福,为他人造福,为我们生存的这个世界造福。正念需要有规律的培养,就像花园需要精心的照料才能鲜花满院而非杂草丛生。培养吾心,使之觉醒,这就是禅修。正念之美在于,无论我们去向何方,无论我们身在何处,无论我们何时记起,这个花园永远伴随着我们。它既寓含于时间。又超越了时间。
2020年9月2日 已读
散文集合。但是国外引进来还不错的self help书,咋每一本都起这么魔幻的中文翻译名字。。。其实内容在细分领域的专业性和科学性很多大于国内的所谓心理学书。。
这本没有实操性FYI.
self-help 心理 正念
The Highly Sensitive Person in Love 豆瓣
作者: Aron, Elaine Bantam Dell Pub Group 2001 - 1
Do you fall in love hard, but fear intimacy? Are you sick of being told that you are “too sensitive”? Do you struggle to respect a less-sensitive partner? Or have you given up on love, afraid of being too sensitive or shy to endure its wounds?
Statistics show that 50 percent of what determines divorce is genetic temperament. And, if you are one of the 20 percent of people who are born highly sensitive, the risk of an unhappy relationship is especially high. Your finely tuned nervous system, which picks up on subtleties and reflects deeply, would be a romantic asset if both you and your partner understood you better. But without that understanding, your sensitivity is likely to be making your close relationships painful and complicated.
Based on Elaine N. Aron’s groundbreaking research on temperament and intimacy, The Highly Sensitive Person in Love offers practical help for highly sensitive people seeking happier, healthier romantic relationships. From low-stress fighting to sensitive sexuality, the book offers a wealth of practical advice on making the most of all personality combinations. Complete with illuminating self-tests and the results of the first survey ever done on sex and temperament, The Highly Sensitive Person in Love will help you discover a better way of living and loving .
非暴力沟通 豆瓣 Goodreads
Nonviolent Communication: A Language Of Life - Life-Changing Tools For Healthy Relationships
8.2 (13 个评分) 作者: 马歇尔·卢森堡 (Marshall B.Rosenberg) 译者: 阮胤华 华夏出版社 2016 - 1
作为一个遵纪守法的好人,也许我们从来没有想过和“暴力”扯上关系。不过如果稍微留意一下现实生活中的谈话方式,并且用心体会各种谈话方式给我们的不同感受,我们一定会发现,有些话的确伤人!言语上的职责、嘲讽、否定、说教以及任意打断、拒不回应、随意出口的评价和结论给我们带来的情感和精神上的创伤,甚至比肉体的伤害更加令人痛苦。这些无心或有意的语言暴力让人与人变得冷漠、隔阂、敌视。
2020年7月9日 已读
观察,感受,需求。根本就是建立在共情基础上的沟通方式,see through emotions,打破对情绪的react连锁反应。
心理 成长
女心理师(上) 豆瓣
7.0 (28 个评分) 作者: 毕淑敏 重庆出版社 2007 - 4
一位衣冠楚楚的匿名男士,“您到底跟我爱人说了什么,她回去就自杀了?”
一个骨瘦如柴的男人伸出手来,“我是个艾滋病人,肯跟我握手吗?”
一个貌似天真可爱的男孩,“我天天给爸爸的秘书下毒,我要让她死!”
一位不久人世的老革命,“我有一百零一个洋娃娃,我要同她们一起火化。”
一个年轻貌美的女孩,“我是T,她是P,我们身体的每一个部分都能达到高潮。”
……
女心理师贺顿每天都会听到这些真实的故事和遇见形形色色的案主。无数案主的精神疾患,加之本人面临的情感危机,使贺顿接近心理崩溃边缘,她说她已经三千岁了。在恋人的帮助下,贺顿找到心理权威进行“督导”。在诸种方法屡试屡败之后,权威应用非法的残忍手段,帮助贺顿解开了她半身一直冰冷的症结,唤起深藏已久的秘密往事。贺顿关闭了心理诊所,重新开始心理学更深层面的学习。她在课堂上遇到了昔日的权威,对他说:你的疗法是完全错误的,我要控告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