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
那些拯救我们的人 豆瓣
Those Who Save Us
作者: [美]珍娜·布鲁姆 译者: 何雨珈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2 - 8
即将搬上大荧幕,在纳粹军官的庇护下,一个德国女人的求生秘密
五十年来,安娜对自己二战期间在德国的生活一直闭口不提。女儿楚蒂三岁时,她们被一名美国士兵解救,从此搬往明尼苏达州生活。楚蒂对儿时的所有印象只是一张类似全家福的照片:安娜、楚蒂和一名纳粹军官。作为一名研究德国历史的教授,楚蒂决定打开母亲尘封多年的人生之谜。她着手开展“德国人回忆计划”的研究,而随之揭开的是安娜羞耻与荣耀并存的人生……
当权的第三帝国 豆瓣 Goodreads
The Third Reich in Power 所属 作品: 当权的第三帝国
9.5 (33 个评分) 作者: [英] 理查德·J. 埃文斯 译者: 哲理庐 九州出版社 2020 - 2
和平的纳粹德国是一个怎样的国家?在纳粹党当权之初,没有人认为它会掀起又一场战争浩劫。在短短的六年间,它实行了一系列铁腕政策,镇压政治运动,整顿就业市场,刺激经济复苏,整合民间机构,打造民族共同体。正当德国人适应着新秩序带来的急剧变化,因繁荣稳定的假象而沉浸在喜悦之中时,却不知不觉地被绑在纳粹的战车上,高速驶向滚滚硝烟之中。原来,和平的纳粹德国是为发动战争而服务的。
在这部包罗万象、扣人心弦的历史巨著中,理查德·J. 埃文斯通过爬梳二战前纳粹德国在经济、文化、艺术、教育等领域的政策和影响,以海量的数据分析与官方档案描绘了第三帝国极权统治的狰狞面貌,以生动的私人材料与亲历记录勾勒出普通德国人在这段历史中的鲜活命运,揭露了纳粹党如何以残暴血腥的独裁手段将德国改造成一架全力冲刺的战争机器。
第三帝国的到来 豆瓣 Goodreads
The Coming of the Third Reich 所属 作品: 第三帝国的到来
9.4 (49 个评分) 作者: [英] 理查德·J. 埃文斯 译者: 赖丽薇 九州出版社 2020 - 2
德国在一战前曾是欧洲最富裕、最强大的经济体,反犹主义在政治中明显处于边缘地位。然而,起初只是一群极端分子和恶棍的纳粹党人,在数年之中就把德国变成了一党独裁的国家,把一个极有教养的民族引向了道德、物质和文化的废墟与绝境。
本书透过德国的历史、社会与文化,探究纳粹党徒的心理 ,还原纳粹攫取权力的过程,揭示反对者为何未能阻止他们,生动再现了导致第三帝国到来的混乱失序、经济灾难、暴力行径,以及社会的两极分化。
细致解析纳粹掌权的过程,获得今日的镜鉴——纳粹统治德国的时间虽只有十二年,却深刻影响了20世纪的历史进程,在现代世界的思想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探究纳粹党徒的心理,理解纳粹的反对者为何未能阻止他们,明白纳粹独裁政权的本质和运作方式,并从中汲取教训,避免历史重演,时至今日依然必要。
从德国特殊的历史中寻找法西斯和民粹主义的根源——纳粹的崛起并不能简单视为德意志民族的独特产物,其复杂的经济社会因素,能使任何国家堕入暴力的深渊。本书详细阐述了历经一战、《凡尔赛条约》、恶性通货膨胀和大萧条的德国,如何一步步走向专制统治;魏玛共和国时期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又如何为激进思想的酝酿提供了温床。
史学名家为普通读者撰写的全景式纳粹德国史——基于详实的史料与丰富的细节,埃文斯出色地实现了语言生动、分析严谨与解释有力的完美结合,以中立的视角客观、准确地呈现了纳粹登台前德国社会的方方面面。
《出版人周刊》《科克斯评论》《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卫报》等媒体齐声推荐。
灰猎犬号 (2020) 维基数据 IMDb 豆瓣 TMDB
Greyhound
7.7 (341 个评分) 导演: 亚伦·施耐德 演员: 汤姆·汉克斯 / 斯蒂芬·格拉汉姆
其它标题: Greyhound / 怒海战舰(台)
影片讲述二战初期,由37支盟军船只组成的护航舰队在欧内斯特·克劳斯(汤姆·汉克斯饰)舰长率领的一艘美国驱逐舰指挥下,穿越险恶的北大西洋,同时还要与德国U型潜艇狼群的周旋。
乔乔的异想世界 (2019) 维基数据 IMDb 豆瓣 TMDB
Jojo Rabbit
8.1 (1468 个评分) 导演: 塔伊加·维迪提 演员: 罗曼·格里芬·戴维斯 / 托马辛·麦肯齐
其它标题: Jojo Rabbit / 乔乔兔
二战时期,男孩乔乔(戴维斯)和母亲(斯嘉丽)生活在纳粹德国统治下,他不知道母亲在家中藏着一个犹太女孩(麦肯齐),而母亲秘密为抵抗军工作。乔乔渴望加入希特勒青年团,他脑内出了一个颠覆版的希特勒,这个希特勒有魅力、傻傻的、天真可爱,是他的朋友,帮助他应付生活中的困境。
柏林爱乐和第三帝国 (2007) 豆瓣
Das Reichsorchester - Die Berliner Philharmoniker und der Nationalsozialismus
导演: Enrique Sánchez Lansch 演员: Johannes Bastiaan / Christian Buchholz
其它标题: Das Reichsorchester - Die Berliner Philharmoniker und der Nationalsozialismus / The Realm Orchestra - The Citizens of Berlin Philharmonics and the National Socialism
简介
这个记录片探究了柏林爱乐乐团在二战期间,确切地说是从1933年到1945年,所扮演的角色,。有的人把这个阶段柏林爱乐乐团描述成“纳粹的乐团”,这个记录片就此观点进行了深入的论证,目的在于识别真伪,澄清事实。
当这个记录片2004年开始拍摄的时候,只有两名二战时期供职柏林爱乐乐团的成员健在,他们是小提琴手HansBastiaan和低音贝司手ErichHartmann。两个人的访谈在电影里被广泛应用。其他的地方导演采用了他们的子女的谈话,以及资料影片——这也是该片最吸引人的地方——富特文格勒、老克莱伯、切利毕达奇指挥柏林爱乐的珍贵电影资料。
柏林爱乐乐团从很多方面不能被说成是纳粹乐队。真实的情况是,在纳粹党1933年上台之前,它是以独立机构的方式存在的。后面发生的事情,文献记载很少。起初,乐队只有极少数乐手是犹太人,当然他们在1930年代失去了乐团的职位。同样,柏林爱乐中纳粹正式党员也是极少数,大部分的音乐家在政治方面的立场是不明确的。按照这个记录片说法就是:他们既不是英雄,也不是恶人,只是普通人。当然他们也有特殊的地方,他们在这个期间被当作宣传工具,享受着普通老百姓所没有的特权。最突出的就是他们可以免除兵役,直到战争结束他们一直享受这种权利。另一方面是乐器的使用,他们中...
第十二个人 (2017) 豆瓣 TMDB IMDb 维基数据
Den 12. mann
7.6 (36 个评分) 导演: 哈罗德·兹瓦特 演员: 乔纳森·莱斯·梅耶斯 / 托马斯·古勒斯塔德
其它标题: Den 12. mann / 不可能的逃亡(台)
本片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第二次大战期间,12名挪威破坏小分队潜入了德国在挪威境内的驻扎港,实施代号为“红色马丁”的破坏计划,11人被捕,第12人得以逃脱,并将秘密文件带回英国……
累赘 豆瓣
Die Belasteten〔中譯本2017年 4月第1版〕
作者: [徳] 阿利 译者: 励洁丹 光明日报出版社 2017 - 4
1939至1945年间,约二十万患有残疾及精神疾病的德国人成为了强制安乐死的牺牲品。阿利在他的这部资料详实且极具阅读性的最新作品中,向世人解开了德国在纳粹政权统治时期的这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这位现居柏林的德国历史学家、记者在此书中通过详实的材料及大量对当事人的采访,在 一定程度上为读者还原了这一骇人历史事件的真相。 作者最终写道:“正是因为德国人民接受了对本民族自身的屠杀,才使纳粹统治者有了信心,在缺乏有力反对声的情况下走向更大的罪恶。”
鼠族(一、二部) 豆瓣
Maus 所属 作品: 鼠族(一、二部)
8.9 (23 个评分) 作者: [美] 阿特·斯皮格曼 译者: 王之光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史上惟一获得过普利策奖的漫画作品
当记忆陈旧的阀门被打开,显露的,仍是无法直面的黑暗…
中年漫画作家斯皮格曼生于二战后的美国,尽管声名显赫,却有着不为人道的沉郁往事。他被当做母亲自杀的罪魁,是永远超不过已故兄长的失败小弟,他和不近情理的父亲之间的隔膜犹如坚冰。然而在一个下午,父亲终于将紧锁多年的回忆敞开。就这样,我们随同老斯皮格曼跨越整个三四十年代,去经历追捕、逃亡、隔都、集中营……还有,人性的变迁。这不是一个人的经历,甚至也不是整个犹太民族的命运,而是全人类的伤。在无可抵抗的强权面前,人要么选择死亡,要么毁灭生活。
阿特·斯皮格曼,美国最深刻的漫画作家,独特的粗粝画风及冷凝的语言,使之成为先锋派漫画的代表,耗时八年完成的《鼠族》是其最富盛名的作品,并于1992年获普利策奖。这是一场无声的胜利,木版画般的黑白画面,吝于修辞的冷静语气,却塑造出最震撼人心的感动。
1986年和1991年,《鼠族》上下册出版,这部作品讲述了阿特父母从纳粹大屠杀中逃生的真实经历。作品极尽震撼地描述了一段真实的悲惨历史:作者身为波兰犹太人的父母在纳粹德国统治波兰期间,所遭受的非人待遇和想尽办法逃生的悲惨经历,揭露了纳粹大屠杀的罪行。扣人心弦的故事,围绕阿特和他父亲令人神伤的关系展开。漫画笔触朴实,没有任何刻意营造的效果,但人物的心理纤毫毕现。语言平和、冷静,节奏张弛有度,然而这种回首过去的沧桑感却令人不寒而栗。图画中蕴含着强大的叙事潜力,意味深长,犹太人被描画成鼠,而德国人(纳粹)和波兰人则被描画成猫和猪,以拟人化动物为主角来表现沉重历史题材的做法,在当时引起了极大的轰动。这种用通俗的漫画形式表现沉重战争主题的独特风格使《鼠族》获得了极大的成功,迄今为止,这部漫画在美国的销售量已达1800万本。
1992年,漫画小说《鼠族》获普利策大奖,从而大大提高了连环漫画在公众视野中的地位,他本人也成为备受人们赞赏的尊敬的作家、艺术家。《鼠族》给作者带来的荣誉还有:古根海姆研究员基金,全国书评家提名奖。
2017年7月10日 已读
教授借我的一套书,英文版,全大写,感觉会看得很吃力。结果意外容易读诶。第一本好笑的地方蛮多的,压抑之后总可以缓一口气。第2本的71页出现了最震惊的文字,我也想喊一句「enough!」虽是漫画但是并不轻松,同是动物拟人,比起《动物庄园》可难受多了。哪怕是幸存者,阴影依然如影随形。
二战 历史 漫画 美国
莎拉的礼物 豆瓣
作者: (美)安·科什那(Ann Kirschner) 译者: 杨晋 新星出版社 2009 - 2
《莎拉的礼物》主要内容:很少有家庭秘密既能改变人的生命,又能在世界历史中起到重要的链接作用。近五十年来,莎拉一直保守着一个秘密:她曾在七个不同的纳粹劳动营里经受了五年奴隶般的劳役并活了下来。战后在美国生活的日子里,她一直未告诉她的孩子们她这段史诗般的,却是非人的痛苦经历。她把三百五十多封信、相片和一本日记留在身边却只字不提。直到1991年,在她进行心脏手术的前夜,才突然把这些东西交给了女儿安。纳粹劳动营里囚禁的犹太人建造了铁路和公路,生产了弹药和物资,无形中为纳粹战争机器无休止的需要提供了支持,但我们对这个庞大的纳粹劳动营网络的了解却少得令人惊奇。《莎拉的礼物》给我们的是一个过来人的叙述:生活条件十分残酷,死亡率极高。当十六岁的莎拉到杰帕斯多夫的一个集中营报到时,她以为只要六个星期。五年后,她还在劳动营里,而那时她那人数多达五十的大家庭里只剩下她和两个姐姐还活着。在集中营斗争的最初几年,莎拉得到了好友艾拉的帮助。后者后来领导了奥斯维辛集中营的起义,只可惜在那个集中营被解放前几个星期被处决。然而最为关键的是,莎拉的幸免于难应该归功于她的朋友和家人写来的信里传递的丝丝支持。她冒着巨大的生命危险去保存这些信,这些信里写的是向往、是爱、是希望,字句之间是令人断肠的伤痛,同时它们也验证了人的精神,一种即便是畸丑的邪恶也无法击败的坚定。《莎拉的礼物》是一本稀有的书,是安献给她母亲的礼物,也是这两位女性馈赠给世界的礼物。
零年:1945 豆瓣
Year Zero: A History of 1945 所属 作品: 零年:1945
8.8 (37 个评分) 作者: [荷] 伊恩·布鲁玛 译者: 倪韬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5 - 1
《零年》是对作为二战尾声的1945年所发生的事的回顾。一个世界走到了尽头,另一个焕然一新且前途未卜的世界正徐徐拉开大幕。世界各地都在上演政权更迭,无论是亚洲,还是欧陆大地,均随处可见。之后的权力斗争往往相当残酷,在这一过程中,诞生了我们所熟知的现代世界。
这一变革的规模几乎难以想象。纵观全球,大城市沦为一片废墟,饿殍遍野,人口大幅衰减,生活颠沛流离。人们开展了大范围的无情报复。与此同时,难以估量的损失已成过去,光复掀起了无以伦比的喜庆狂潮,人们前所未有地纵情欢乐。1945年的一系列事件孕育了欧洲福利国家、联合国、去殖民化运动、日本和平主义以及欧盟。战胜者将社会、文化和政治“再教育”强加给战败者,力度之大,几乎史无前例。这种做法多半未经过深思熟虑,但正如伊恩•布鲁玛向我们呈现的那样,以事后之明来看,这些举措实际上还是较为开明、人道和有效的。
这部作品布局宏大,人物故事跌宕起伏。书中,作者信手拈来地谈及亚欧两地的影视艺术作品。也许没有人比伊恩•布鲁玛更适合撰写《零年》这本书了,这是他的力作。
给我的孩子讲奥斯维辛集中营 豆瓣
Auschwitz expliqué à ma fille
作者: 【法】安奈特·维奥尔卡 Annette Wieviorka 译者: 王大智 重庆大学出版社/楚尘文化 2013 - 9
种族灭绝、大屠杀、奥斯维辛集中营......那是一段人类永远无法否认也不该忘记的历史。如何向后人乃至世人讲述那段渐行渐远的残酷的人类历史?如何增强人类的“记忆责任”?历史学家安奈特·维奥尔卡在本书中通过与女儿玛蒂尔德问答的形式,将半个多世纪以来始终困扰着历史学家和哲学家的问题以及作者的思考呈现在读者面前。与成人提出的问题相比,孩子的提问更加直截了当、一语中的。作者运用简洁、明快的语言向女儿同时也向世人揭示了如下问题:纳粹为什么要灭绝犹太人,为什么要让他们在地球上彻底消失?纳粹为什么要花费大量精力在他们所占领的整个欧洲遍寻老人和孩童,最后将他们统统杀掉呢?
坚不可摧 豆瓣
Unbroken: A World War II Story of Survival, Resilience, and Redemption 所属 作品: 坚不可摧
作者: [美] 劳拉·希伦布兰德 译者: 王祖宁 重庆出版社 2011 - 8
《坚不可摧》是一部二战题材的励志小说,被誉为“感动整个美国的励志巨著”,
主人公赞贝里尼的故事激励着无数人战胜苦难,重燃生活的希望。
作者历时7年,对主人公路易•赞贝里尼进行了75次采访,大量翻阅资料,还原了一段尘封85年之久的记忆。
★二战中,赞贝里尼海上坠机,面对烈日、暴雨、干渴、饥饿的恶劣情况,漂浮了整整47天,漂流了漫漫2000英里。
★被俘后,先后被辗转关押在4座日军战俘营里,熬过了身心备受折磨的700多个日日夜夜。
★二战后,深受战争阴影纠缠,生活险些被怨恨摧毁。凭着坚忍走过了1800多天的救赎之路,战争带来的苦难才算彻底告一段落。
★今天,赞贝里尼仍然健在,94岁。
整个故事反映了二战太平洋战争期间及前后个人命运的起伏跌荡,感悟生存、反抗、救赎与尊严的心路历程,故事情节曲折生动,具有哲理性和趣味性,紧扣人心。故事像鲁宾逊漂流记,主人公经历又有点像老布什,同时在太平洋战争中被日军机击落,被救起,只是他没有老布什幸运,没有成为战争英雄而成了战俘,从中却体验到了常人不能体验到的人生经历。这些都是喜欢战争题材读者最爱关注的兴趣点,特别是喜欢猎奇冒险或心理探索的读者们。
巴黎烧了吗? 豆瓣
Is Paris Burning? 所属 作品: 巴黎烧了吗?
8.6 (47 个评分) 作者: [美] 拉莱·科林斯 / [法] 多米尼克·拉皮埃尔 译者: 董乐山 译林出版社 2013 - 3
“巴黎烧了吗?”这是1944年8月25日,巴黎解放那天,阿道夫·希特勒在东普鲁士“狼穴”的地堡里,向他的总参谋长约德尔上将发出的责问。 本书生动而又详细地描绘了1944年8月解放巴黎的战斗全过程。
译者董乐山先生在“译序”中说:《巴黎烧了吗?》是新闻史上的一部杰作。两位作者拉莱·科林斯和多米尼克·拉皮埃尔分别是美国《新闻周刊》和法 国《巴黎竞赛》的记者。他们在作品的史实方面力求翔实,花了将近三年时间搜集材料;他们翻阅了美法德三方面的军事档案,采访了上至艾森豪威尔、戴高乐高级助手、肖尔铁茨,下至法、美、德军普通士兵和巴黎市民共达八百多人,采用了其中五百三十六人的亲身经历,因此能使这部作品做到事事有根据,人人有下落,句句有出处。另一方面他们又发挥了新闻记者的特长,能把文章写得生动活泼,引人入胜,令人觉得仿佛在读一本扣人心弦的惊险小说,放不下手来。作为报告文学(或者所谓纪实小说),它可以称得上是一部典范的作品。
起风了 (2013) 豆瓣 维基数据 IMDb Bangumi Min reol TMDB
風立ちぬ
7.8 (869 个评分) 导演: 宫崎骏 演员: 庵野秀明 / 泷本美织
其它标题: 風立ちぬ / 风起了(港)
那是一个动荡的年代,战争、饥饿、疾病、天灾,死神的阴影笼罩全球,却无法遮挡心头闪现的梦想和希望的光芒。平凡的日本少年堀越二郎(庵野秀明 配音)迷恋游弋长空的飞机,梦中他与意大利飞机设计师卡普罗尼(野村万斋 配音)成为朋友,享受着飞行带来的乐趣。恐怖的关东大地震,二郎邂逅一生的挂念——里见菜穗子(泷本美织 配音),短暂的相逢,无序的混乱中又失之交臂。在命运的指引下,被称为天才的二郎如愿成为飞机设计师,他和前辈同侪共同努力,绞尽脑汁提升飞机的性能。欧洲的先进设计让他们痛心疾首,另一方面又充满矛盾的打造着融合了梦想和杀人属性的机器。他追逐梦想,并与菜穗子重逢。动荡的昭和时代,风雪飘摇之中步伐从未停止……
本片根据零式战斗机设计师堀越二郎的人生事迹和作家堀辰雄的同名小说改编。
2014年4月1日 看过
反战题材,爱情版的《萤火虫之墓》。电影过半都十分平淡,后期发力十分动人,看完以后怅然若失。战争是世界的悲剧,无人能幸免,再美丽的爱情也只能沦为牺牲品。如果梦想沾染鲜血,撕碎爱情也要执着么,不能苟同男主的选择。黑川先生的发型是致敬金三胖么,还这么柔顺,让人忍俊不禁啊。
二战 动画 宫崎骏 日本
偷书贼 (2013) TMDB IMDb 豆瓣 维基数据
The Book Thief
7.4 (136 个评分) 导演: 布莱恩·派西维尔 演员: 杰弗里·拉什 / 艾米丽·沃森
其它标题: The Book Thief / 窃书贼
1939年的德国,9岁的小女孩莉赛尔和弟弟被迫送往慕尼黑远郊的寄养家庭。6岁的弟弟不幸死在了路途中。在冷清的葬礼后,莉赛尔意外得到她的第一本书《掘墓人手册》。
这将是14本给她带来无限安慰的书之一。她是个孤苦的孩子,父亲被打上了共产主义者的烙印,被纳粹带走了;母亲随后也失踪了。在弹奏手风琴的养父的帮助下,她学会了阅读。尽管生活艰苦,她却发现了一个比食物更难以抗拒的东西——书。她忍不住开始偷书。莉赛尔,这个被死神称为“偷书贼”的可怜女孩,在战乱的德国努力地生存着,并不可思议地帮助了周围同样承受苦难的人。
兵临城下 (2001) TMDB IMDb 豆瓣 Min reol 维基数据
Enemy at the Gates
7.8 (417 个评分) 导演: 让-雅克·阿诺 演员: 裘德·洛 / 艾德·哈里斯
其它标题: Enemy at the Gates / 决战中的较量
斯大林格勒战役中,瓦西里(裘德•洛 Jude Law 饰)是一个威震部队的神枪手。他的好枪法百发百中,令敌人闻风丧胆。
为了激励士气,树立榜样,瓦西里的战友——苏军文宣部军官丹尼洛夫(约瑟夫•费因斯 Joseph Fiennes 饰)在报纸上大量刊登瓦西里的英雄事迹,令瓦西里的形象更为高大。然而,坦妮娅(雷切尔•薇姿 Rachel Weisz 饰)的出现,让瓦西里和丹尼洛夫都同时迷恋上了这个飒爽女兵。但塔妮娅喜欢的是瓦西里,这让丹尼洛夫大为妒忌。
另一方面,德军派出了他们的狙击手康尼(艾德•哈里斯 Ed Harris 饰),让同是神枪手的他抗衡瓦西里。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瓦西里和康尼开始了斗智斗勇的决斗。
我们的父辈 (我们的母亲,我们的父亲) (2013) 豆瓣 TMDB
Unsere Mütter, unsere Väter Season 1 所属 电视剧集: 我们的父辈
9.5 (471 个评分) 导演: 菲利普·卡德尔巴赫 演员: 汤姆·希林 / 沃尔克·布鲁赫
1941年,德军准备入侵苏联,德国男青年Wilhelm和他的弟弟Friedhelm响应希特勒的号召应征入伍,即将奔赴前线。女青年Charlotte立志为国家服务,成了一名女护士,也将前往战场救助伤员。女青年Greta美丽活泼,歌声动人,她希望有朝一日成为一名女歌星。她的情人是一个犹太人Viktor,他是一名裁缝的儿子。五人是最好的朋友,他们在启程的前夜载歌载舞,喝酒庆祝,约定圣诞节再相聚。
分离之前,他们都是意气风发的年轻人;分离之后,他们的命运便和这场战争紧紧联系在一起。对于这一辈的德国人来说,这是他们的父辈、他们的母辈对于这场战争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