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
世界建筑系列 (2001) 豆瓣
Baukunst
导演: Julien Donada
23 episode documentary, each focusing on one distinguished building and its architect, from the 19th and 20th centuries.
Season 1
--------------------------------------------------------------------------------
Season 1, Episode 1: Das Bauhaus in Dessau
Original Air Date: 2001
Who: Walter Gropius What: Staatliches Bauhaus, architecture school Where: Dessau, Germany.
Season 1, Episode 2: Die Architekurfakultät Porto
Original Air Date: 2001
Who: Álvaro Siza What: Porto's Faculty of Architecture Where: Porto, Portugal
Season 1, Episode 3: Das Familistère von Guise
Original Air Date: 2001
Who: Jean-Baptiste Godin What: The Familistère, a community settlement Where: Guise, France
Season 1, Episode 4: Nemausus 1 - Sozialer Wohnungsbau der 80er Jahre
Original Air Date: 2001
Who: Jean Nouvel What: Social housing complex Where: Nîmes, France
Season 1, Episode 5: Das Centre Georges Pompidou
Original Air Date: 2001
Who: Renzo Piano, Richard Rogers and Gianfranco Franchini What: Centre Georges Pompidou, cultural complex Where: Paris, France
Season 1, Episode 6: Die Postsparkasse Wien
Original Air Date: 2001
Who: Otto Wagner What: Post Office Savings Bank Where: Vienna, Austria
--------------------------------------------------------------------------------
Season 2
--------------------------------------------------------------------------------
Season 2, Episode 1: Das Villa Dall'Ava
Original Air Date: 2001
Who: Rem Koolhaas; What: Villa Dall'Ava, a single-family house; Where: Paris, France
Season 2, Episode 2: Das Johnson-Verwaltungsgebäude
Original Air Date: 2001
Who: Frank Lloyd Wright; What: Johnson Wax's headquarters; Where: Racine, Wisconsin, USA
Season 2, Episode 3: Die Galleria Umberto I
Original Air Date: 2001
Who: Emanuele Rocco; What: A commercial gallery; Where: Naples, Italy
Season 2, Episode 4: Satolas TGV - Der Bahnhof auf dem Land
Original Air Date: 2001
Who: Santiago Calatrava; What: TGV station; Where: Lyon, France
Season 2, Episode 5: Die Felsentherme von Vals
Original Air Date: 2001
Who: Peter Zumthor; What: Thermal baths; Where: Vals, Switzerland
Season 2, Episode 6: Die Pariser Kunsthochschule
Original Air Date: 2001
Who: Auguste Perret; What: Fine Art School; Where: Paris, France
--------------------------------------------------------------------------------
Season 3
--------------------------------------------------------------------------------
Season 3, Episode 1: Das jüdische Museum in Berlin
Original Air Date: 2003
Who: Daniel Libeskind; What: Jewish history Museum; Where: Berlin, Germany
Season 3, Episode 2: Die Pariser Opéra Garnier
Original Air Date: 2003
Who: Charles Garnier; What: Opera House; Where: Paris, France
Season 3, Episode 3: Das Kloster La Tourette
Original Air Date: 2003
Who: Le Corbusier; What: Dominican priory; Where: Lyon, France
Season 3, Episode 4: Die Casa Mila
Original Air Date: 2003
Who: Antoni Gaudí; What: Residential/touristic building; Where: Barcelona, Spain
Season 3, Episode 5: Auditorium Building
Original Air Date: 2003
Who: Dankmar Adler and Louis Sullivan; What: Home of the Roosevelt University; Where: Chicago, Illinois, USA
Season 3, Episode 6: Das Gemeindezentrum von Säynätsalo
Original Air Date: 2003
Who: Alvar Aalto; What: Municipal Center / Town Hall; Where: Säynätsalo, Finland
--------------------------------------------------------------------------------
Season 4
--------------------------------------------------------------------------------
Season 4, Episode 1: Die Saline von Arc-et-Senans
Original Air Date: 2005
Who: Claude-Nicolas Ledoux; What: Saltworks' buildings; Where: Besançon, France
Season 4, Episode 2: Das Glashaus
Original Air Date: 2005
Who: Phillip Johnson; What: Private House; Where: New Canaan, Connecticut, USA
Season 4, Episode 3: Bilbao Guggenheim Museum
Original Air Date: 2005
Who: Frank Gehry; What: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art museum; Where: Bilbao, Spain
Season 4, Episode 4: Das Haus von Jean Prouvé
Original Air Date: 2005
Who: Jean Prouvé; What: Prefab house; Where: Presles, France
Season 4, Episode 5: Die Sendaï-Mediathek
Original Air Date: 2005
Who: Toyo Ito; What: Mediatheque; Where: Sendaï, Japan
Season 4, Episode 6: Die Abtei Sainte Foy de Conques
Original Air Date: 2005
Who: Prosper Merimée; What: Church; Where: Conques, France
向拉斯维加斯学习 豆瓣
所属 作品: 向拉斯维加斯学习
作者: 罗伯特·文丘里 / 丹尼斯·布朗 译者: 徐怡芳 / 王健 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6 - 1
《向拉斯维加斯学习》(原修订版)与文丘里所著的《建筑复杂性与矛盾性》被认为是现代主义建筑思潮的宣言,文丘里反对密斯·凡德罗的名言“少就是多”,认为“少就是光秃秃”。他认为群众不懂现代主义建筑语言,群众喜欢的建筑往往形式平凡、活泼、装饰性强,又具有隐喻性。他认为赌城拉斯维加斯的面貌,包括狭窄的街道、霓虹灯、广告版、快餐馆等商标式的造型,正好反映了群众的喜好,因此他在《向拉斯维加斯学习》(原修订版)中呼吁建筑师要同群众对话,接受群众的兴趣和价值观,向拉斯维加斯学习。
2014年2月6日 想读 @royxy推荐:先看完建筑学概论、建筑史和《走向新建筑》再看
建筑
走向新建筑 豆瓣
Vers Une Architecture 所属 作品: 走向新建筑
8.0 (12 个评分) 作者: [法国] 勒·柯布西耶 译者: 陈志华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 1
勒·柯布西埃在建筑理论上提出了许多革新和独特的见解,批评了看不到工业发展和建筑发展必然趋势的古典注意学派,对世界现代建筑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在本书中提出了建筑必须走大生产、工业化道路,反对搞虚假装饰的古典主义;主张设计要有整体观念等等。
2014年2月6日 想读 @royxy推荐:先看完建筑学概论和建筑史再看。
建筑
外国建筑史 豆瓣
所属 作品: 外国建筑史
7.3 (9 个评分) 作者: 陈志华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0 - 1
本教材第四版的改动,主要有两点:第一,文字整理更准确、更精练;第二,换了一批插图,更清晰一些,也有少量补充。
2014年2月6日 想读 @royxy推荐
建筑
中国建筑史 豆瓣
所属 作品: 中国建筑史
9.4 (10 个评分) 作者: 梁思成 百花文艺出版社 1998 - 2
《中国建筑史》是建筑学科的开山之作。全书共八章。第一章绪言,首对中国建筑的特征、建筑史的分期作了宏观概括,次以简要笔墨,介绍了《营造法式》与《清工部工程则例》。以下第二至第八章分述从上古至清末民初各时代,大多先从文献理出建筑活动之大略,次述实物遗存,再具体分析各代特征。
这本书的最大功绩在于第一次把中国建筑史学纳入了系统科学研究的领域,以历史文献与实例调查相结合的方法,揭示了中国古代建筑的设计规律、技术要点,总结出中国建筑的成就和各时代的主要特征,使中国建筑史从蒙昧走向科学,形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向世人展现了一片崭新的学术天地。中国建筑是世界上唯一以木结构为主的建筑体系,与砖石结构相比,终因其不易保存而留存甚少,千年以上的更是屈指可数。所以要想了解中国建筑数千年发展演变之轨迹,文献便成为必不可少的资料。但古来正史,记建筑典章制度者多,具体而切实者少;词赋诗文又多务为大言,铺陈华丽,而疏于实指;两部古代建筑官书和诸多民间术书,又多专注于技术做法。又且时过境迁,多数古代建筑术语,在昔往往耳熟能详,至今却恍如天书。所以,文献虽浩如烟海,能够直接应用于总结历史规律者却十分希有,由此亦可见徵引之困难。《中国建筑史》显示了梁先生在文献应用上的深厚功力,除徵引浩博外,凡所徵选,皆属精当,文字却十分精炼深永。
2014年2月6日 想读 @royxy推荐
建筑
建筑学教程:设计原理 豆瓣
Lessons for Students in Architecture 所属 作品: 建筑学教程:设计原理
8.7 (9 个评分) 作者: [荷] 赫曼·赫茨伯格 译者: 仲德崑 天津大学出版社 2003 - 2
赫曼·赫茨伯格(Herman Hertzberger)的建筑作品在世界范围内受到广泛的青睐。在这本根据1973年以来赫茨伯格在代尔夫特科技大学(Delft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授课内容编写的专著中,建筑师把本人的设计作品和构思时的设计理念用文字的形式进行了表述。本书涵盖广泛的主题和众多的项目,汇集了大量的实践经验和对建筑物用途的评价。该书1991年在荷兰初版以来,多次再版,并已在德国、意大利、葡萄牙、日本,以及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出版。
在世界建筑中,科技的进步推动了建筑的发展。通常科学、技术创造了惊人的成就,也成为人们最关心的因素。今天建筑业成了万物发展的晴雨表,从中很容易看到人们的需求是什么。另一方面,我们仍在追求一种建筑——一种不受地域或时间限制的建筑,从而不断地影响着人们的家庭生活工作,使之丰富多彩。《建筑学教程:设计原理》一书追溯了人们最基本的生活环境。然而面对建筑承担的大量责任,这种“回归本体的建筑”却总是太容易被人们忽视。每一次,我们的目标都是创造一个令人满意的环境,即适于人们使用的、舒适的环境,使人产生宾至如归的感觉。
2014年2月6日 想读 @royxy推荐:研究建筑第一本书
建筑
The Death and Life of Great American Cities 豆瓣
所属 作品: 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纪念版)
8.9 (8 个评分) 作者: Jane Jacobs Vintage 1992
A direct and fundamentally optimistic indictment of the short-sightedness and intellectual arrogance that has characterized much of urban planning in this century, The Death and Life of Great American Cities has, since its first publication in 1961, become the standard against which all endeavors in that field are measured. In prose of outstanding immediacy, Jane Jacobs writes about what makes streets safe or unsafe; about what constitutes a neighborhood, and what function it serves within the larger organism of the city; about why some neighborhoods remain impoverished while others regenerate themselves. She writes about the salutary role of funeral parlors and tenement windows, the dangers of too much development money and too little diversity. Compassionate, bracingly indignant, and always keenly detailed, Jane Jacobs's monumental work provides an essential framework for assessing the vitality of all cities.
2013年12月21日 想读 港大建筑系老师推荐
建筑
建筑空间组合论 豆瓣
所属 作品: 建筑空间组合论
7.6 (5 个评分) 作者: 彭一刚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8 - 10
本书从空间组合的角度系统地阐述了建筑构图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书的第一章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了建筑形式与内容对立统一的辩证的关系;第二、三章着重阐述功能、结构对于空间组合的规定性与制约性;第四章从美学的高度论证了形式美的客观规律,并分别阐述了与形式美有关的建筑构图基本法则;第五、六、七章以大量实例分别就内部空间、外部体形及群体组合处理等方面分析说明形式美规律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本书的修订第二版在原章节的基础上增加了第八章当代西方建筑的审美变异。本书可供建筑师、城市规划师阅读,也可供高等学校建筑专业师生参考。
2012年12月19日 想读 同事推荐
建筑
图解红楼梦建筑意象 豆瓣
作者: 黄云皓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6 - 9
《图解红楼梦建筑意象》旨在从建筑学的角度,从规划、建筑、室内、景观,这建筑学的四个方面出发,全面展现《红楼梦》为我们所描绘的迷人的多姿多彩的中国古典建筑艺术世界。《图解红楼梦建筑意象》以图像的形式表现出来,直观、明了。也可以说是对《红楼梦》一书中的建筑的图像注释。借此帮助读者在阅读原著时能更清晰直观正确地了解原著中的建筑含义,进而能更真实地感受到《红楼梦》为我们所展现的如诗如画、多姿多彩的生活场景。更重要地是,通过对于《红楼梦》中的建筑分析,从而推导出来的大观园平面图,从本质上揭示出《红楼梦》一书的主旨及大观园的象征意义之所在。
全能住宅改造王 第一季 (2002) 豆瓣
大改造!!劇的ビフォーアフター SEASON I Season 1
9.8 (31 个评分) 演员: 所乔治 / 江口ともみ
由日本顶尖建筑设计专家们,针对各式各样家庭的住宅翻修需求,进行令人叹为观止的大改造,重新变身成为美仑美奂、无懈可击的顶级住宅。您的住宅及居家空间是不是有极欲改造的部分呢?请您千万不要错过集翻修专家精华于一身的「全能住宅改造王」
拥有一间住起来舒适又温暖的房子,能够提供全家人各种生活方式所需的活动空间,是每个人心中的梦想。现实所居住的环境,难免有令人感到不满意的地方,然而或许是因为经济因素、或许是基于得过且过的心态,人们总是日复一日忍耐着生活在不满意的环境里,或是期盼着有朝一日能搬离此处找一个更好的地方。其实忍耐和逃离都是不必要的,「全能住宅改造王」节目的制作人以其制作本节目长达三年、改造对象数超过100件的经验提出了他的建议:「任何房子都会有它的问题存在,与其逃避性地转换地点再去面对新的难题,不如就现状的问题点来加以改善,反而能够真正符合自己的需求…」。
这个节目2002年制播到2006年之后停止常规制播(SEASON I)。2009年恢复常规制播。停止常规制作的3年多期间,曾经制作过数集特别节目。
该节目已被台湾及香港多家电视台转播。
穿墙透壁 豆瓣
所属 作品: 穿墙透壁
8.7 (22 个评分) 作者: 李乾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 10
本书为作者二十年来中国古建筑考察的心得总结。涵盖神灵殿堂、帝王国度、众生居所三个主要面向、十六
大类建筑,深入探索五十一座经典个案。时间由秦汉以迄明清,空间遍布中华大地。无论是尺度宏大的宫殿
寺院、因地制宜的民居,或是亭台水榭著名园林,还有体现藏传佛教精神的喇嘛寺、具有伊斯兰风格的清真
寺唤拜塔等,作者皆以最能彰显各个古建筑特色的剖视彩图,加上实景摄影图像与特色导览,引领读者进入
时光隧道,甚至穿墙破壁,领略古代匠师高超的工艺技术,体验每一座古建筑令人惊艳的空间美感。在经典
个案之后,另有同类型其他实例的介绍与比较;而“延伸议题”则以简练的文字、精细的手绘线图与大量的
摄影图片,归纳整理中国古建筑之基本欣赏知识。最后并附中国古建筑常见术语词解。
-------------------------
过去每当我和梁思成先生谈到他做学问的事时,他往往只淡淡的一笑说:“这只是笨人下的笨功夫。”
今天当我看到乾朗的这部《巨匠神工》时被惊呆了,不禁想起了梁公说的“笨人下笨功夫”的话。乾朗不
仅受过深入的建筑学专业训练,近二十年来更走遍了大江南北,对中国古建筑有了亲身的领会和体验,因
而他才有可能将中国古建筑中最经典的作品挑选出来介绍给读者。本书又不同于一般的读物,乾朗每调查
一处古建筑时都是用全身心去体察的,书中的数十幅图画即是作者的心血之作,因此他可让读者用眼睛走
进古建筑,而这正是本书的最大特色。本书最可贵的是,它不仅供业内人士用,更是面向广大的社会人
士、所有非建筑业的朋友们。 ——林洙,《大匠的困惑:建筑师梁思成》作者
2012年8月23日 已读
要是学园林建筑时也有这么好的剖面图,就不会听得茫然了。虽然大部分还是只是看个热闹,开个眼界,长点见识,但依旧有收获。有种想拿着图片去实地看看的冲动,古建很美。很多专业名词,有的听过,不知道指什么,有的连听都没有听说过。作者很贴心的在书后附有「中国建筑术语词解」,要有配图就更好了。
台湾 建筑
西方20世纪别墅二十讲 豆瓣
作者: 林鹤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7 - 5
本书基本依照时间顺序,介绍了西方国家在20世纪建成的一些著名别墅作品。这些别墅多是各个时期不同建筑大师的代表作,反映出相应年代里建筑思潮和风尚的最新面貌,因此是“缩微建筑史”的最佳示例。作者旁征博引,文笔灵动,将当代的文学、艺术,社会变迁与建筑的发展融为一体,细致地讲述了许多重要流派的原委始末及其基本理念,有助于读者感性地认知西方建筑在20世纪的演化历程。
全书三百余幅精美图片与文字相得益彰,为读者提供了极佳的阅读享受。
外部空间设计 豆瓣
所属 作品: 外部空间设计
9.2 (16 个评分) 作者: [日本] 芦原义信 译者: 尹培桐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85 - 3
《外部空间的设计》是日本著名建筑师芦原义信的作品,1975年由日本彰国社出版。芦原义信1942年毕业于东京大学,现任东京大学教授,并开设有芦原义信建筑研究所。他曾主持设计了1967年蒙特利尔国际博览会日本馆、驹泽公园奥林匹克体育馆等建筑。1960年起,他即开始研究外部空间问题,为此曾两度到意大利考察。作者在书中通过对比,分析意大利和日本的外部空间,提出了积极空间、消极空间、加法空间、减法空间等一系列饶有兴味的概念;并结合建筑实例,对庭园、广场等外部空间的设计提出了一些独到的见解。全书共四章。
2012年5月18日 已读
相见恨晚的好书,的确经典。排版、配图、讲解什么的都很清晰,有理论,有例子,有分析,更难得的是还非常简洁。
读书笔记:http://www.douban.com/note/215164766/
LA 建筑 日本 设计
建筑的永恒之道 豆瓣
the timeless way of building 所属 作品: 建筑的永恒之道(精)/经典建筑理论书系
9.1 (7 个评分) 作者: [美] C·亚历山大 译者: 赵冰 知识产权出版社 2002 - 2
《建筑的永恒之道》提出了一个关于建筑设计、建筑和规划的新的理论,该理论的核心是社会成员按照他们自己的存在状态设定他们生活的世界秩序,这一古老方式从根本上构成了新的后工业时代建筑的基础,这些建筑由人们创造。
2012年4月28日 已读
不全懂,感觉就是follow your heart,跟着感觉走设计出来的建筑,就是有生气的。大概那种通过游人在草坪上踩出的道路来设置游步道也是本书作者提倡的方法。
哲学 建筑 美国 设计
可见的乌托邦 豆瓣
作者: 胡硕峰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 4
本书可以说是一个建筑师的以摄影为介质的城市漫游笔记。作者是视旅行为生活创作能量来源的建筑师,长期行走于不同国家、城市,既跨时空地域、也跨文化族群,既观看建筑,也体会空间、人文,通过简洁的文字和“主观”化的图片,记录了其艺术心灵和人文情怀,同时也完整收录了欧美日等大城市现代建筑和亚洲周边国家的传统建筑,为一览世界建筑的深度空间地图。
书中涉及的城市有阿姆斯特丹、巴黎、柏林、巴塞罗那、伦敦、纽约、东京等,如作者所说:“我承认一个都市可以有几万种面貌,那随着每个人解读方式而迥异,相机便是这样的武器,作法上有人可能是画素描,有人专门找古迹和文献,有人则是纯粹观光。旅行中的我是去跟空间质感或城市作沟通,沟通的方式是画素描或是照相,所以摄影是一个很重要的媒介,建立我对一个城市的观察与了解。”
2011年12月5日 已读
很多照片旁边都没有注释,不知道是什么地方,以及为什么要拍摄这个地方。当成一个消遣的读物还行,专业性几乎没有。语言时而卖萌,时而故作高深。
建筑 摄影 旅行
2010年上海世博会建筑 豆瓣
译者: Li Xingjian 2010
《2010年上海世博会建筑(英文版)》内容简介:This work is subject to copyright. All rights are reserved, whether the whole or part of the material is concerned, specifically the rights of translation, reprinting, reuse of illustrations, recitation, broadcasting, reproduction on microfilms or in other ways, and storage in data bases. For any kind of use, permission of the copyright owner must be obtained.
2011年11月23日 已读
终于得以看清英国馆传说中的种子是怎么回事了。
世博会 建筑 设计
建筑语汇 豆瓣
concept sourcebook - a vocabulary of architectural forms
作者: [美] 爱德华·T·怀特 译者: 林敏哲 / 林明毅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1 - 8
这是一本介绍建筑构想的书,也是建筑设计者的参考书。构想是以示意图加简要文字的方式来表达的,这种表达方式是建筑设计独特的表达方式,对建筑设计师至关重要且必须加以掌握。书中将建筑设计的众多问题分为五大类,又将五大类细分为106项小专题,分门别类地整理了各种构想示意图。书中还收集了上千个构想示意图,读者可对其加以模仿、发展、组合、改良成自己的构想,并能激发新的构想,同时还可增强绘制示意图的能力。
风水理论研究 豆瓣
作者: 王其亨 著 天津大学出版社 2005 - 8
风水是中国占代选择处理建筑环境的独特方术,曾对传统建筑文化产生深刻影响,其中迷信与科学混杂,糟粕与精华共存,历来评价毁誉交加。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建筑理论界学术氛围的变化,风水被“重新发现”,引起关注。本书汇集了有关风水研究及评价的学术论文23篇,涉及风水的渊源沿革,流派宗旨,哲学、美学和科学内涵,以及在建筑领域如城镇、宫宅、陵墓等选址、规划设计及营建实践中的具体应用,可裨益有关人员深入理解传统建筑文化和风水的关联及其存在原因与价值,予以批判研究和扬弃。
美国建筑画选 豆瓣
作者: R.麦加里、G.马德森 译者: 白晨曦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6 - 10
《美国建筑画选(马克笔的魅力)》是美国著名建筑师R·麦加里和G·马德森合著。全书分马克笔渲染基础、图解建筑与室内要素、创造有活力的个人风格、参考资料四部分。书中详述了用马克笔作快速设计的全过程,分析了各阶段必须注意的绘画要点,着重介绍了马克笔绘画技法和诀窍。书中附有大量精彩实例,既可供欣赏,又可供临摹,读者可以据此迅速提高马克笔作画技巧。书中每个部分还插有著名艺术家的述评,对各种技法和作品作了概要的解析。对建筑师、设计师、艺术工作者以及大专院校建筑学师生而言,《美国建筑画选(马克笔的魅力)》无疑是一本极为实用的常备参考书
2010年9月6日 已读
Tips很有用 有些部分很专业有点难懂 但是相信以后在工作中会慢慢接触并理解到 摄影设备方面应该有点过时了 不过方法应该还是适宜的
建筑 手绘 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