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下一次将是烈火 豆瓣
The Fire Next Time 所属 作品: 下一次将是烈火
8.0 (50 个评分) 作者: [美] 詹姆斯·鲍德温 译者: 吴琦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9 - 8
每当我感到迷失,我的地牢就会震动,我的锁链就会掉落。
20世纪 美国文坛无可取代的良心 詹姆斯·鲍德温 James Baldwin
影响几代人 探寻信仰、暴力和爱 的散文经典
出版56周年 简体中文版首次出版!
向詹姆斯·鲍德温致敬的纪录片《我不是你的黑鬼》(I Am Not Your Negro)获得奥斯卡提名
——————————————————
《下一次将是烈火》是詹姆斯·鲍德温影响最为深远的散文集,全书由两篇信件组成。第一篇《我的地牢在震动》最早刊登于《进步》杂志,是作家在美国黑奴解放运动100周年纪念时给侄子的公开信,讲述了非裔美国人如何经历一代代的不公而幸存,并敦促侄子超越白人对黑人的狭隘定义,追求卓越。
第二篇《十字架之下》最早发表于1963年的《纽约客》,当时正值亚拉巴马州发动的针对黑人的暴力事件,鲍德温凭借其对“国家的黑暗现实尖锐剧烈的批判”登上《时代》杂志的封面。作家回忆了自己17岁时遭遇的信仰危机,描述了基督教堂里遍布的伪善和暴力,以及自己和美国黑人穆斯林运动领袖的一次分歧。鲍德温深刻地指出种族歧视的根本来源于白人对权力的病态迷恋,以及他们面对公义和历史的虚无与恐惧,号召黑人和白人抛弃黑暗的肤色政治,共同承担起艰难的历史责任。
——————————————————
【媒体评价】
你令美国的英语真正变得诚实,真正具有世界性。你揭露了这种语言的秘密,重新塑造它,使它变得真正现代、有表现力,充满人性。你剥下这种语言身上那种安逸和舒适、那种伪造的安慰、虚假的无知,你剥下它的借口和伪善……在你的手中,语言重新变得美妙。在你的手中,我们看到语言的本来面目:它既非冷酷无情,也非鲜血淋淋,而是充满生命力。
——诺贝尔奖得主 托尼·莫里森(1987年,为詹姆斯·鲍德温撰写的悼文)
身为美国人、身为黑人到底意味着什么,鲍德温对此的描述可能是20世纪最雄辩、最有说服力的。——《卫报》
2024年8月1日 已读
两封信+一个作者小说作品故事梗概竟就能成书,出版是不是太容易了些。不是喜欢的文体(也许翻译也有贡献),有一些金句和洞见,但因为对所涉及的历史事件并不了解,显得情绪多余事实,因此所得有限。总有在看马丁路德金演讲稿的感觉。
历史 宗教 政治 散文 美国
老派少女購物路線 豆瓣
所属 作品: 老派少女購物路線
8.4 (64 个评分) 作者: 洪愛珠 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2021 - 3
★「台北文學獎」散文首獎得主洪愛珠首部著作。
★備受矚目、眾人垂涎敲碗的飲食書寫新聲音。
★舒國治、馬世芳、蔡珠兒、古碧玲、詹宏志、韓良憶、簡媜重量級推薦。
∣ 她的老派,是養成,是本性,也是鄉愁 ∣
她自小看著有頭家娘風範的外婆與母親,進出廚房,起灶架鍋,張羅數十家人員工日常吃食,宴請東南亞與中東等地賓客,哄嚷熱烈,直到滷肉飯、蒸冬瓜肉餅、芋棗甚至一碗煲粥,俱成為她日後的念想。
她曾與外婆、母親,三代女子,穿行在大稻埕與永樂市場,買鮑參翅肚、麵龜椪餅、胡椒肉桂蠶豆,見識老鋪的講究,練就一套對古早物什的擇選標準。
她熟稔蘆洲湧蓮寺周邊,在旺鋪裡食切仔麵黑白切與米苔目,飲青草涼茶,更向在地攤商習得剁雞的技巧,與若干習俗規矩。
如此種種,養出她一雙識貨的眼睛,一根敏銳的舌頭,一個老派的靈魂;更化作筆下時而雍容深情、時而輕俏意趣的篇章段落。
〈老派少女購物路線〉:「龍月堂的綠豆糕和鹽梅糕這類小姐點心,製得極細,以印著紅字的油紙包裝,內有六枚綠豆糕,每片僅指甲大小,化口沙碎精緻非常。將綠豆糕放舌尖,再抿口茶,就在口中化成一團芬芳的煙霧。」
〈粥事〉:「這種糜,是以碗就口,以筷子撥著吃的。手曲成弓形,拇指勾碗緣,食指撐在碗足,臉湊近,先啜一口泔,再食粥米。長輩餵嬰兒吃糜時,將糜舀在匙尖上, 送入小口前,臉湊近,頭輕搖,來回吹涼。吃糜時候,人垂眉斂目,神態最溫柔鬆軟。」
∣ 她的少女,是好奇,是清亮,是真的喜歡 ∣
「長長的百年的大街上,四顧僅餘我一人。」當至親家人一一遠行,她最終成為一個自擁廚房的女子。然循著吃食滋味,她重回那仿如傳說盛世的親族過往,再現早輩人的心志與作風。
她且飛港島,尋覓那一路喝到大的福建茶行鐵觀音;從曼谷買齊各尺寸的猴桃標白藥油;自檳城拎回一口像似外婆「烏鼎」的印度黑鐵鍋……
老食、老物、老鋪、老市場,是回返時間的甬道,是追尋記憶的線索。她還以此學會撫慰自己,做人待人,並學會看人間煙火,安身定心的過日子。
〈滷肉之家〉:「母後至今,如遇困難,無端端孤兒意識滋長起來的時候,就滷肉。慢慢切件、翻炒、滷一大鍋。趁熱下肚,以治心堵。當香氣開始流瀉在小公寓裡,就回去和兒時那個完整無缺的家族團圓。」
〈吃麵的兆頭〉:「憑藉吃麵,看清彼此的參差,有我趨吉避凶的直覺,和頻繁進出本地寺廟,可能的庇蔭。總之見識過不少感情成災的事,是從生活裡的碎石細沙開始崩塌的。事先有兆,不必自欺欺人。」
〈居家隔離式吃飯〉:「災難迫使太平盛世中的嬌人,重新面對生活基本技能,也算禍福相倚,實用的預習。人實在渺小,須盡量自強。煮飯即自強,餵飽自己照顧他人,以應人生萬變,一直一直來。」
2023年7月29日 已读
这是一个拥有老灵魂的作者。打开所有感官,细细品味生活的态度,在现代社会显得尤其可贵。这是一本充满烟火气和人情味的,贯穿几代人、融合多文化的美食回忆录。文字优美又有趣、精炼又充满细腻情感。热爱美食的人,总给人热爱生活的感觉。食材能经过她们的巧手而进入胃里都是一种幸运,而这本书让它们再度鲜活了起来,同时也激活了尘封的记忆和传达了人生的态度(吃面相亲的片段有笑出声,真诚而可爱~|我的外婆和妈妈都不太会做饭,没有几乎人人都有的记忆中的味道,对于独自在海外的人来说有时也会觉得有些遗憾,但想着外婆和妈妈不用擅长传统要求女性擅长的事又是种不一样的幸福。
亲情 台湾 回忆录 女性 散文
我的灵魂骑在纸背上 豆瓣 Goodreads
我的靈魂騎在紙背上 所属 作品: 我的灵魂骑在纸背上
8.2 (8 个评分) 作者: 三毛 哈尔滨出版社 2003 - 4
三毛作品中最脍炙人口的《撒哈拉的故事》,由12篇精彩动人的散文结合而成,其中《沙漠中的饭店》,是三毛适应荒凉单调的沙漠生活后,重新拾笔的第一篇文字,自此之后,三毛便写出一系列以沙漠为背景的故事,倾倒了全世界的中文读者。《温柔的夜》包括《寂地》、《五月花》、《玛黛拉游记》、《温柔的夜》、《石头记》、《相逢何必曾相识》、《永远的马利亚》等7篇小品,延续《撒哈拉的故事》以来的风格,但在看似不经意的笔势上,形成一种舒缓、沉静的调子,是三毛沙漠故事系列里登峰造极之作。
本套丛书共有19册。
身边的江湖 豆瓣 Goodreads
所属 作品: 身边的江湖
8.1 (40 个评分) 作者: 野夫 广东人民出版社 2013 - 9
1.野夫书稿中被删减最少,最能体现作者观点、情感的作品。
2.文字凝练,具有极强的感染力。以一枝孤笔书写那些就在你我身边的大历史背景下普通人的生活变迁。
3. 柴静口中“一半像警察,一半像土匪”的野夫,以其特有的韵律表达世间的欢笑和悲苦。
写在人生边上 豆瓣
所属 作品: 写在人生边上
9.0 (50 个评分) 作者: 钱钟书 辽宁人民出版社/辽海出版社 2000 - 5
人生据说是一部大书。
假使人生真是这样,那么,我们一大半作者只能算是书评家,具有书评家的本领,无须看得几页书,议论早已发了一大堆,书评一篇写完交卷。
但是,世界上还有一种人。他们觉得看书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写书评或介绍。他们有一种业余消遣者的随便和从容,他们不慌不忙地浏览。每到有什么意见,他们随手在书边的空白上注几个字,写一个问号或感叹号,像中国旧书上的眉批,外国书里的Marginal ia。这种零星随感并非他们对于整部书的结论。因为是随时批识,先后也许彼此矛盾,说话过火。他们也懒得去理会,反正是消遣,不像书评家负有指导读者、教训作者的重大使命。谁有能力和耐心作那些事呢?
假使人生是一部大书,那么,下面的几篇散文只能算是写在人生边上的。这本书真大!一时不易看完,就是写过的边上也还留下好多空白。
一个知识女性的思考系列 豆瓣
The Outline Trilogy: Outline, Transit, Kudos 所属 作品: 一个知识女性的思考系列
8.6 (24 个评分) 作者: [英]蕾切尔·卡斯克 中信出版集团 2020 - 3
编辑推荐:
★蕾切尔·卡斯克历时四年完成的小说三部曲,每一本都受到全球各大权威媒体的重磅推荐!
《边界》被评为《纽约时报》2015年度十大图书,《卫报》21世纪百佳图书,《纽约客》2015年度书单;
《过境》被评为《时代》周刊2017年度十佳虚构类书籍,入选金史密斯奖终选名单;
《荣誉》被评为《纽约客》杂志2018年度图书,《纽约时报书评》2018年度百佳图书,亚马逊图书编辑推荐2018年度百佳书单。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石黑一雄,《婚变》作者杰佛里·尤金尼德斯,《七个谎言》作者詹姆斯·拉斯顿共同推荐!
★别具一格的开创性文体,用对话串联起所有故事情节
在蕾切尔·卡斯克之前,没有任何作家能将第一人称视角小说的主人公塑造成一个隐形的叙述者。全书记述几十段主人公与她遇见的各类人所展开的对话,每句对白都是一段哲理,每个出场人物都是一个故事。在这些对话中,只作为一个忠实、精确的倾听者与记录者,而将自己放在几乎隐匿的位置。
★从一位知识女性的视角,精准剖析所有女性都会遭遇的问题,用极尽冷静克制的语言揭露婚姻、家庭、情感的每一面。
作者在三段生活化的故事中,用极其敏锐的视角和精确而不浮夸的语言,看似轻描淡写,实则直指人们生活中老生常谈的问题——个人、家庭、欲望、背叛——不被提及的阴暗面,剖析女性在面临诸多道德困境时也许不甚完美的应对方式以及其背后的心理,从而传达出作者对这些问题的思考。
★纯质纸印刷,带来更有质感的阅读体验;插画师古古丁绘制人物插画,极简线条勾勒众生相。
------
《“一个知识女性的思考”系列》是英国女性作家蕾切尔·卡斯克历时四年完成的小说三部曲,包括《边界》《过境》《荣誉》三部独立的中篇小说。主人公是一名离异的中年女性作家,她以第一人称讲述了三段生活中片段化的故事。小说采用了别具一格的开创性文体,用对话串联起所有故事情节,用极尽冷静克制的语言揭露婚姻、家庭、情感的每一面,传达对生活深刻的思考。
《边界》讲述了主人公在前往希腊教授一门创意写作的故事,途中与遇到的形形色色的人聊天,听取他们的故事。她遇到的人滔滔不绝地谈论自己:他们的幻想、焦虑、悔恨和渴望,老生常谈的话题——出轨、离婚、苦闷——在作者的笔下变得鲜活有趣。作者在本书中高度关注女性在婚姻、家庭、生活中所遇见的种种困境,从而传达自己的观点。
《过境》延续了上一部,讲述主人公回到伦敦定居的故事。作者继续用细腻的对话,展现了人们在建立新生活过程中被迫面对的各个方面:个人的、道德上的、艺术创作上的、实际生活要面对的,以及关于权力、死亡、重生的种种思考。作者延续了她对女性的关注,捕捉人们对安逸生活和逃离一切的渴望,剖析了这一矛盾心理背后对于真实生活的向往。
《荣誉》继续讲述主人公乘机去欧洲某个不知名城镇参加文学节,叙述了在文学节中采访、晚宴、沙龙等一系列片段。在作者的笔下展现了一个处于变革中的欧洲,社会的变革带来了人对自身身份的困惑,同时深入探讨了痛苦和荣誉的价值、关系。此外作者继续探讨女性在家庭、亲子和艺术等主题中所遭遇的种种困境与出路。
温柔的夜 豆瓣
所属 作品: 温柔的夜
8.9 (31 个评分) 作者: 三毛 北京出版集团公司,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11 - 7
此篇承袭《撒哈拉的故事》的风格,形成一种舒缓、沉静的调子,是三毛沙漠故事系列中登峰造极之作。
阅遍种种人情冷暖之后,溢于三毛笔端的依然是对大千世界的真挚动人
梦里花落知多少 豆瓣
所属 作品: 梦里花落知多少
9.1 (52 个评分) 作者: 三毛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11 - 7
书中先是记录了三毛与荷西在撒哈拉沙漠结婚,白手成家的生活,而此时她的文学创作生涯也随之开启;后来移居加纳利群岛后,三毛的生活渐趋安定,她的创作也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再后来,荷西在一次潜水时意外去世,三毛的心灵受到巨大创伤,人生陷入低谷。一段时间后,三毛再度出走,游历中南美洲,开始新的生活。而这段经历,也使她的文风发生了一定的转变。
夢中的橄欖樹 豆瓣
所属 作品: 夢中的橄欖樹
作者: 三毛 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2010
從沙漠流浪到海島的真愛,化為感動的星光,燦亮到永恆!
三毛在迦納利群島後期的生活點滴,以及失去摯愛荷西後的心情!
愛到底是什麼東西,為什麼那麼辛酸那麼苦痛,只要還能握住它,到死還是不肯放棄,到死也是甘心。--三毛
三毛逝世二十週年紀念
重新編輯.全新改版
人生帶來許多的愛,又留下許多的愛。就像記憶中那棵美麗的橄欖樹,如夢似幻又那麼真實……
回憶起居住在迦納利島的那幾年裡,總清晰浮現出一個個可愛人們的影像:帶著小孩等著和我去遊蕩的黛娥、賣手工品的日本青年莫里、熱愛中國哲學的克里斯、當我結婚證人的夏依米和他的盲眼妻子巴洛瑪……他們曲折的遭遇以及與我建立的奇妙緣分都教我念念難忘!
另外,還有很多想與人分享的親身經驗,像是幻想當餃子大王、撿破爛的怪癖好、用巫術和馬鈴薯治病、深夜穿越荒山……種種有趣的片段常在我的腦中迴盪!只是我從沒想到,最終會感傷的搬離這個島國,因為心愛的荷西永遠沉睡不醒了,我無力擁抱沒有他的日子,所以決定結束流浪異國十四年的生活,把所有的人、寶貝和錢財,還有對這片大海的熱愛,全都留了下來……
從撒哈拉沙漠搬到迦納利群島,三毛的生活依然充滿繽紛的樂趣,她對待朋友的一片赤誠和灑脫個性也始終沒改變。但命運卻是無常的,荷西的悲劇在三毛心中刻下了不可抹滅的傷痕,幾乎擊垮了她!但最終三毛卻仍能堅強的面對這一切考驗,並將所有思念與感傷,用最真摯的心塗在紙上,化為更深刻的領悟!
三毛的朋友在以色列一家餐館中,聽到(橄欖樹)這首歌。回台時,朋友帶回一隻以色列買來的孔雀送她。三毛猜想朋友當時離開鄉土那麼遠,聽到那首(橄欖樹),可能眼眶差一點要發熱吧!
在另一个宇宙的1003天 豆瓣
8.5 (22 个评分) 作者: 张春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8 - 1
这是一本疗愈的书,更是一本自由的书。
“在另一个宇宙”有两层含义,一是在抑郁症、在困难中生活有点像在另一个宇宙,有种隔绝之感;二是把抑郁症、困难看做是平行世界,也是一种神奇的情况,用这个角度去看,能够增加我们与困难同行的勇气和韧性。
本书收录了张春全新创作的生活文字,既有与抑郁症的直接交手,也有充满了趣味、美好和勇气的日常。她用细腻风趣和暗中求光的文笔,着墨于生命的平凡和温暖,把每个人都在度过,但未曾表达的生活,化为点点光亮。看似平常,却仿佛活出了另一个宇宙。
全书分为五个部分:“你吃下的盐,终于汇成海”展示了日常的生活,有趣味横生的《厦门要饭攻略》,也有跟多比一人一狗挺过困难的经历,快乐苦涩交织;“社恐大王”记录了一个社交恐怖患者,是如何跟孩子玩耍、健身、做演讲甚至办公益活动的,满溢着乐趣和勇气;“一种度过人生艰难的办法”梳理了抑郁症对张春的影响,她如何看待疾病,如何就医、吃药、生活,用强韧的生命力在暗中求光;“回去的路”回忆了童年、少年时的过往,在记忆的河流里,打捞亮晶晶的东西,一点点找回真实的自我;“怎样不咋成功但是也不咋难堪地活着”表达了张春看待生活的独特视角,她的观点有接近本质的智慧,着实启发人。
老饕漫笔 豆瓣
所属 作品: 老饕漫笔
8.0 (13 个评分) 作者: 赵珩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1 - 7
饕餮本为人所不齿的“好吃鬼”,但苏轼却曾以之自居,并作《老饕赋》:“盖聚物之夭美,以养吾之老饕。”,从此“老饕”遂成追逐饮食而又不失其雅的文士的代称。这些文士不但善于品味饮食,甚至不乏擅长烹饪者,“东坡肉”、“潘鱼”、“谭家菜”……可谓不胜枚举。古代的暂且不说,现代的梁实秋、王世襄、汪曾祺以及这本书的作者赵珩,皆是此道高手。
《老饕漫笔》是文坛宿将的主题回忆。文笔清淡含蓄,文品平实端庄,颇有“粤菜”之风。书中记录的,或人或事或风物或名胜或花絮或掌故,一概与吃相关。它用平实的语调钩沉与饮食相关的方方面面,却并不拔高,非将口腹之欲升华为文化精粹。
阴翳礼赞 豆瓣
所属 作品: 阴翳礼赞
8.5 (12 个评分) 作者: [日] 谷崎润一郎 译者: 丘仕俊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96 - 6
谷崎润一郎(188-1965),日本唯美派文学大师,生于东京一米商家庭。谷崎的创作倾向颓废,追求强烈的刺激、自我虐待的快感,小说世界充满荒诞与怪异,在丑中寻求美,在赞美恶中肯定善,在死亡中思考生存的意义。他的散文世界则洋溢着浓郁的日本风,耽溺于阴翳的神秘、官能的愉悦与民族的风情。 代表性有短篇小说《恶魔》(1912)、《春琴抄》(1933),长篇小说《痴人之爱》(1925)、《卍字》(1928)、《细雪》(1942~1948)、《少将滋干之母》(1950)、《钥匙》(1956)、《疯癫老人日记》(1962),随笔评论集《阴翳礼赞》等。他的《源氏物语》口语译本(1934~1941)文笔明丽酣畅。1949年获日本政府颁发的文化勋章。
谷崎润一郎认为一切有阴翳才好,在随笔集《阴翳礼赞》中他表达了对东西方文化比较中进行的反思,回归传统的审美理念的愿望,对东方的庭院式的、孤寂的美有着独到鉴赏。他的文字优裕,从容,风趣,除了承继日本古典散文的传统外,也受到西方文学的影响。在这本书中,不光可以领略到他优美细腻的文笔,而且里面还有对中国文化,如京剧、饮食及趣味的细致刻画,于不动声色之中打动人。
2021年3月7日 已读
风雅的确是需要以钱和闲为基础。赞美阴翳之美时可曾想过为啥日本自杀比例高。借由作者了解到一些日本器物形式的成因,以及如何欣赏,但作者的审美有非常强烈的排他性,在论及和自己所笃信的美学不一致的事物时及其刻薄,让我想起了钱钟书。作者的文字和想要传达出的美学气质并不相符。对于女性当玩物般,品头论足,无论褒贬均让人极度不适。关于肤色的部分读出了自卑和种族主义。很想知道真风雅和抱残守缺、附庸风雅的区别。估计是我的层次太低,在这本美学经典中,反而体会到了作者的自负、清高、刻薄中夹杂着自卑、自怨自艾。化用作者的话,读他的作品犹如在看掉落在飞蛾翅中的“小豆年糕”,在欣赏飞蛾翅光影变化之美的同时,不得不忍受着那些“小豆年糕”,还顺带浇灭了对《源氏物语》的好奇心。
散文 日本 谷崎润一郎
枕草子 豆瓣
所属 作品: 枕草子
7.8 (18 个评分) 作者: [日本] 清少纳言 译者: 周作人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5 - 4
《枕草子》大约成书于1001年,开日本随笔文学之先河。全书共有305段,分为类聚、日记、随想三大内容。类聚是受唐朝李义山《杂篡》的影响,罗列生活中不同性质与类别的事物,如“山”、“海”、“扫兴的事”、“高雅的东西”,涉及地理风貌、草木花鸟、内心情感、生活情趣等等,非常丰富地体现出作者清少纳言细腻的观察和审美趣味。日记记录了作者在宫中的生活,其中有反映她与皇后藤原定子感情深笃的经历,以及她在宫中生活的片断,这部分内容深映古典风貌,可从中了解日本平安时代皇室贵族的生活状态和品味素养。随想则是对自然与人生的随感,尤其可见作者明快、自由的生活态度。
《枕草子》与《方丈记》《徒然草》并为“日本三大随笔”,与《源氏物语》合为“平安文学双璧”。它是日本随笔文学的源头,也是一座高峰。欲了解日本文学的细腻、美感,以及日本文化中的审美趣味,《枕草子》都是一部不可越过的作品。
周作人先生的 《枕草子》 译本迄今仍是最早、最经典译本,他对古典作品把握精准,最大程度地还原了日文的美感。《枕草子》可谓是周作人先生的心爱之书,他曾在日记中记录了对这本书的激赏甚至敬重之情:“下午《枕草子》译了,校讫。即使溘然,亦已满足矣。”
众声 豆瓣
7.0 (12 个评分) 作者: 郭玉洁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7 - 1
本书是《正午故事》主笔郭玉洁在媒体从业多年后,首度将人生沉淀积累成书。
十八篇文字里,记录了来自人生现场的如实观察。在泰国清道潜心体验工匠生活,在柏林墙下回顾城市历史,从乌兰巴托往北,去往成吉思汗出生的地方,在台湾的文学课堂上倾听大师们分享文化记忆。
这是一本非虚构文字作品合集,关于文学、历史、城市、命运。辗转四座城市,对话十位名人,与更多普通人的心灵,追忆数段往事,去理解每个人的生命选择。不同的声音汇聚,就是一个时代。
重回生命的现场,丰富、智性,又留存着天真的热情。
脚下的沙漠,天空的鹰 豆瓣
作者: 李劼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05 - 6
基督是鹰,佛陀是鹰,老子也是鹰。不管城市文明发达到什么程度,鹰的高度是永恒的。鹰的自由意味及其真实性,是人类文化经久不变的标高。
该书以一个中国学者的视野解读了蕴涵在自然景观、音乐、文学、哲学里的美国文明和美国精神,那就是:沙漠上空自由飞翔的雄鹰。美国文化的城市化成就呈现在东部,美国文化的灵魂却默默地蕴藏在西部。该书不仅解读了美国的现代文明,对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也有深刻的见解。该书内容极其丰富,文字优美,像散文,像诗歌,像评论,阅读它本身即是一种美的文化享受。
幸得诸君慰平生 豆瓣 Goodreads
所属 作品: 幸得诸君慰平生
8.3 (15 个评分) 作者: 故园风雨前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7 - 12
以为活着是为了收悉美。 某公笑叹,什么是美?即“不知生活艰辛”。我点头,但转头还得给他补半句,“或佯作不知生活艰辛”。 这本书就是这么个情况。
我爱问连岳Ⅱ 豆瓣
所属 作品: 我爱问连岳Ⅱ
8.2 (27 个评分) 作者: 连岳 作家出版社 2008 - 5
《我爱问连岳》是连岳在《上海一周》的专栏的结集,是专门为情感世界里迷途的羔羊指路的八卦文字。他总是能把别人的事儿说成自己的事,把自己的事儿说成别人的事,而且津津有味,侃侃而谈。
2019年7月9日 已读
上学期间想看书,又不敢看小说,只有看点这些随时可以丢下的书了。来信的80%的都是非常极端,不太「正常」的案例。
散文 爱情
念楼学短 豆瓣
所属 作品: 念楼学短
作者: 钟叔河 湖南美术出版社 2002 - 8
《念楼学短》共收文一百九十篇,都是我爱读的文章。这些文章分为二十个单元,每单元八至十篇。其中除了刘献廷《南岳》百零一字,庄子《郢人》百零二字外,每篇都没有超过一百字。有人为一本《历代百字美文》作序时说,若要死扣字数,“这叫抬杠,或者夹缠”。说选文不必要拘于字数,当然是对的;但既然如此,又何必标名“百字美文”,扣住一百字作为卖点呢?其实古文中百字文甚多,我选登在报刊上的便还有两三百篇来不及收入《念楼学短》,要标榜百字文,尽可不必拉长文来凑数。
2019年2月19日 想读 @StyleMind推荐
散文
《读书》十年 豆瓣
作者: 扬之水 中华书局 2011 - 11
作者曾于1986年12月15日至1996年4月15日任《读书》编辑部编辑,当时的《读书》杂志正处于黄金时期,堪称中国思想学术界动态的晴雨表,一度为国内读书界瞩目的中心。书稿以《读书》编辑部的日常事务、编著往来为中心,从作者个人的角度,记录了当时与《读书》发生往来的知识界的种种情况。书稿以编辑部日常活动、编著往来等为主要内容,但并非简单的工作日志,而是保存了非常丰富的内容,既有叙事,亦有议论和感想。对于一些过世的老学者,本书的一些相关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则具有言行录的性质,吉光片羽,弥足珍贵。书中另收入人物照片、往来书札等插图近五十幅。本书为《〈读书〉十年》系列的第一本。第二本(1991年—1993年)、第三本(1994年—1996年)将陆续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