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
Le ruban 豆瓣
所属 作品: 丝带
作者: Adrien Parlange ALBIN MICHEL 2016 - 10
À première vue, Adrien Parlange compose un imagier « subjectif », aux illustrations vives et élégantes, dont on pourrait se contenter de tourner les pages avec plaisir et curiosité. Mais il ne s’arrête pas là. Un ruban unique que le lecteur manipule spontanément pour lui donner la forme attendue, est pris dans la reliure tel un signet...
男性统治 豆瓣
所属 作品: 男性统治
7.7 (19 个评分) 作者: [法国] 皮埃尔·布迪厄 译者: 刘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7 - 1
布尔迪厄一直致力于揭露所有社会领域中存在的统治关系:统治者将他们的价值观念强加给被统治者,被统治者不知不觉地参与了对自身的统治。这其中就包括潜藏在男性和女性无意识中的“性别统治”。《男性统治》正是布尔迪厄为从理论上颠覆表面上自然的、合法的性别等级,从实践上为妇女解放提供更大的可能性所做出的努力。
隐痛 豆瓣
Le malheur du bas 所属 作品: 隐痛
7.5 (8 个评分) 作者: [法]伊内丝·巴亚尔 译者: 焦君怡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20 - 5
【编辑推荐】
★ 《隐痛》在法国出版后引起了很大反响,入围2018 龚古尔文学奖、龚古尔中学生奖、法国南锡市书店文学奖、法国花神文学奖、法国处女作奖、法国邮局发送奖等,已被翻译成多国语言。
★ 伊内丝·巴亚尔以冷静、冷峻的笔法,向我们讲述了一出由性侵引发的悲剧,除了女主人公心理上难以言说的痛苦,作者首先注重的是探讨女性的身体所遭遇的暴力,女性的身体无时无刻不在经受着的伤害。在性侵这一议题上,我们或多或少更注重受害者心灵上的伤口,相较之下对身体所受的伤害有所忽略,这本《隐痛》正是要呼吁我们关注女性的身体,尤其是遭遇性侵后女性身体所受创伤。
★ 这部小说写作手法独特,故事和语言都充满西方式的直白和残酷,既是对遭遇性侵后女性身心所承受痛苦的揭示,也是当代社会人与人之间存在主义式悲剧的写照。
=======================
【内容简介】
本书是法国当代女作家伊内丝•巴亚尔的处女作,入围2018年法国最重要的文学奖——龚古尔文学奖。小说以直面现实的笔法和勇气,撕开生活温情脉脉的面纱,讲述了一出由性侵引发的悲剧。三十岁的女主人公玛丽美丽优雅、魅力四射,在巴黎有着体面的工作、相爱的丈夫、幸福的婚姻,正下定决心要一个孩子,对未来的生活充满期待。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强暴成了她命运的分水岭。玛丽承受了巨大的生理、心理上的苦痛,但她的家人和朋友无一人施以援手。她一次次努力尝试自救,却只是陷入更深的深渊,最终不得不以极端的方式“拯救”一家三口。
本书以文学的方式,揭示了女性在被性侵后,身心所遭受的难以想象的伤害和难以言说的痛苦,以及女性主义盛行的背景下全社会对待性侵的可悲态度。而在更深层次的意义上,《隐痛》揭示了人与人之间相处的悲剧,不仅仅有施暴者与受害者之间的,还有亲人与亲人之间、朋友与朋友之间的存在主义式悲剧,乃至人(受害者)对自我和他人存在意义的认知变化。
伊内丝•巴亚尔以冷峻到近乎残酷、惊悚的笔法,向读者展示了生活巨大而复杂的黑洞。
医治受伤的自信 豆瓣
7.3 (12 个评分) 作者: [法]弗雷德里克•方热 译者: 王资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生活书店出版有限公司 2016 - 8
>自信是我们人格的一大基本元素,
>自信的缺失或扭曲,会让我们在为人处世上疑虑重重,
>给我们带来情感和生活上的伤痛,
>使我们害怕做错事、 害怕被论断、 害怕爱别人、 害怕被爱……
>最终,降低了我们的生活质量。
本书旨在帮我们从自信受伤导致的恶性循环中释放出来,
以教学的方式介绍了诸多简便而易行的心理治疗方法,
这些方法为世界各地的心理专家广泛采用,
其科学性和有效性都已被证实,
我们将从中学会更爱自己,学会勇于行动,
学会敢于在他人面前坚立自己。
翻开这本书,我们将踏上一段确切有效的治愈之旅!
鳄鱼的黄眼睛 豆瓣
所属 作品: 鳄鱼的黄眼睛
作者: [法] 卡特琳娜·班科尔 译者: 黄荭 / 曹丹红 湖南文艺出版社·博集天卷 2021 - 7
这本小说,就是人生。
书中主要描写了三位女性在遭遇婚姻、 工作等问题之时,选择了不同的道路,并最终走向不同结局的故事。
着迷于十二世纪研究的约瑟芬突然发现她的温馨生活正在分崩离析,母亲不疼、姐姐不爱、女儿不尊、失业已久的丈夫安托万对自己这个拙于打扮的学术黄脸婆兴趣缺缺,竟带着年轻的情妇跑去非洲养鳄鱼并留下一屁股债......
某个上流社会的晚宴上,感觉不再受瞩目的姐姐伊丽丝谎称正在写一部关于十二世纪的历史小说,在场的出版商立刻向她表达了出版意愿,她也重新成了大家关注的焦点。实在写不出“杰作”的伊丽丝利用妹妹经济窘迫的困境,让妹妹为自己捉刀,孰料作品一经面世竟令整个巴黎沸腾,也将姐妹俩的人生彻底颠覆。
小妈妈 (2021) 豆瓣 维基数据 IMDb TMDB
Petite maman
8.1 (242 个评分) 导演: 瑟琳·席安玛 演员: 尼娜·梅尔瑞斯 / Joséphine Sanz
其它标题: Petite maman / 小媽媽
8岁的Nelly的外婆刚去世了,她帮着爸妈去收拾旧屋,也就是妈妈曾经的家。她在旧房子里四处探索玩耍。Nelly听妈妈讲过好多次,她小时曾经搭建过一个树屋。有一天妈妈突然离去,而这天Nelly在树林里遇到了一个同龄的,搭建树屋的孩子,她的名字和Nelly的妈妈一样,也叫Marion。
不可撤销 (2002) 豆瓣 IMDb 维基数据 TMDB
Irréversible
7.1 (127 个评分) 导演: Gaspar Noé 演员: Monica Bellucci / Vincent Cassel
其它标题: Irréversible / Irreversible
整部影片用倒带一样的叙述方式,不断往前追溯,令人感到宿命的不可逃避。 爱里克斯(莫妮卡•贝鲁齐 Monica Bellucci饰)亮丽性感,独自行走在城市的地下道,却被酒醉的歹徒盯上。歹徒残忍的对她强暴施虐,让她美丽的脸庞变得血肉模糊。于是, 她的服了摇头丸的男友马尔克什(文森特·卡塞尔 Vincent Cassel 饰),带着朋友闯进各式各样的酒吧,寻找凶手报仇。他们意识接近失控,举起灭火筒猛砸疑凶脑袋。 然而,就在这些血腥的事件之前,爱里克斯和男友过着幸福生活,他们感情甜腻,爱里克斯腹中还有了男友的孩子。然而,在接下来的12个小时里,所有的线索,都不可撤消的把爱里克斯引向了那个噩梦般的深渊。
2021年12月14日 看过
灭火器砸头还好 强奸那段好压抑 梦的预言 时间线的各种混乱
暴力 法国 禁片
贝利叶一家 (2014) 维基数据 IMDb 豆瓣 TMDB
La famille Bélier
8.0 (235 个评分) 导演: 艾里克·拉缇戈 演员: 露安·艾梅哈 / 嘉莲·维雅
其它标题: La famille Bélier / 闪亮的歌声(港)
农场主贝利叶夫妇和他们的儿子都是听障,日常工作和生活都要依靠女儿宝拉充当手语翻译。宝拉的音乐老师发现了她的天赋,鼓励她去参加法国电台的歌唱比赛。向往着去巴黎继续音乐之路的宝拉将与家人分离。这个人生必经的成年礼,对于贝利叶一家有着更为特殊的意义。
刺猬的优雅 (2009) TMDB IMDb 维基数据 豆瓣
Le hérisson
8.4 (488 个评分) 导演: 莫娜·阿查切 演员: 若西安·巴拉斯科 / 佳朗丝·勒·吉耶米克
其它标题: Le hérisson / The Hedgehog
国会议员一家四口住在巴黎左岸的高级公寓里。议员的小女儿芭洛玛(Garance Le Guillermic 饰)古灵精怪,喜欢透过摄影机洞察世界,是名不满12岁的天才小哲学家。不愿成为鱼缸中命运已被注定的金鱼,芭洛玛策划着一场生日当天的自杀。
公寓女门房荷妮(乔丝安·巴拉思科 Josiane Balasko 饰)是个肥胖丑陋的54岁寡妇。她小心翼翼的维持着门房粗俗的形象,为自己在密室内筑起一个丰富的精神世界。但是芭洛玛隐约发现了这个秘密,新搬来的日本绅士小津格郎(伊川东吾 饰)亦觉察到了荷妮不为人知的一面。在小津彬彬有礼的引领下,不仅荷妮逐渐卸下卑微的伪装,芭洛玛亦开始重新审视生活与死亡。
本片改编自法国女作家妙莉叶·芭贝里的同名小说。
与玛格丽特的午后 (2010) TMDB 豆瓣 IMDb 维基数据
La tête en friche
8.6 (205 个评分) 导演: 让·贝克 演员: 热拉尔·德帕迪约 / 吉赛勒·卡扎德絮
其它标题: La tête en friche / 与玛格丽特共度的午后
肥胖、粗俗而不失善良的50多岁男人基曼(杰拉尔·德帕迪约 Gérard Depardieu 饰)住在母亲花园旁的房车里,平时打理菜园,和朋友们泡小酒吧,时而和年轻女友安妮特(索菲·吉耶曼 Gisèle Casadesus 饰)在小窝里浪漫温存,过着平静的生活。然而,他的内心却有着不为人知的脆弱和苦楚,母亲在不想要他的情况下怀上了他,从来不知道父亲是谁;老师因为他的愚笨嘲弄;哥们儿喜欢他却又常常嘲笑他。女友想要个孩子,他却因自卑一直不肯答应,导致两人关系紧张。
有一天,基曼在公园里遇到了一边养着鸽子一边在大声读小说章节的玛格丽特(吉赛勒·卡扎德絮 Gisèle Casadesus 饰),他荒芜的脑袋里开始萌芽。知识渊博的玛格丽特是一个退休的农艺学家,几乎花了她一生的时间用来周游世界和阅读文学作品。从此,基曼把午后的时间交给了玛格丽特的阅读......
困在时间里的父亲 (2020) 维基数据 豆瓣 IMDb TMDB
The Father
8.6 (956 个评分) 导演: 弗洛里安·泽勒 演员: 安东尼·霍普金斯 / 奥利维娅·科尔曼
其它标题: 더 파더 / ファーザー
安东尼是一个身患疾病的年迈父亲,他淘气而又高度独立,随着年龄的增长,他拒绝了女儿安妮的一切帮助。然而,在女儿安妮决定和她的伴侣搬去巴黎后,这种帮助变得至关重要。面对不断变化的环境时,安东尼开始怀疑他所爱的人、他自己的思想、甚至他的现实结构。
女囚尼基塔 (1990) TMDB IMDb 维基数据 豆瓣
Nikita
7.0 (88 个评分) 导演: 吕克·贝松 演员: 安娜·帕里约 / 马克·迪莱特
其它标题: Nikita / 堕落花(港)
妮琪塔(安妮·帕里洛德饰)与一群朋友抢劫一家商店的药品,商店的主人与她的朋友都在这次的事件中身亡,妮琪塔则是因为杀了一位警察而被送入狱。此时来了一个神秘的政府组织,选上了妮琪塔,并训练她成为特务杀手,在经过数年的特务训练之后,妮琪塔以一个平凡的护士身份回到现实的生活中,在此时她爱上了一个男人,他们的关系在妮琪塔接到一个特务命令时,面临了紧张的局面...
2021年7月14日 看过
法国电影总是这么的无厘头。片源字幕还不知所云。
吕克·贝松 法国
调香师日记 豆瓣
Journal d’un parfumeur 所属 作品: 调香师日记
7.1 (16 个评分) 作者: [法] 让-克罗德·艾列纳 译者: 张乔玟 湖岸出版/中信出版集团 2017 - 11
艾列纳之于香水,就像莫扎特之于音乐
——《金融时报》
以一名嗅觉诗人的纤细,探索了调香师的种种难题。
——《华尔街日报》
************************************************************************
投身香水创作这一行将近五十年,爱马仕专属调香师让-克罗德·艾列纳不只是位记忆精湛的匠人,更是位艺术家。从各种气味中物色新的面貌,让他得以沉迷在实验与 新发现的趣味之中。
艾列纳说:“我要用寻常气味让人惊叹不已。”他把日常生活的所见所思诉诸笔端:漫步花园、市集,在工作室实验,欣赏爵士乐、浮世绘、中国书画,等待蓝色鸢尾花开,参与香水发布会……用一整年的日记,记录一场关乎嗅觉的旅程,揭露唯有调香师才能破解的密码。
艾列纳简洁的文字,记录了他在日常生活与旅行过程中获得的触动与思考,也分享了他运用符号唤起气味,用故事来铺陈延展香水,创造不同的气味幻想之独家法门。这本日记集结了他别具观点的嗅觉经验的结晶,同时领我们进入充满想象的气味宇宙,窥见大师级的创意心灵。
书中收录二十余种自然气味配方摘要,供读者自行赏玩。
进口瑞典轻型纸,专色印刷,锁线精装。
看不见的爱 豆瓣
Les Deux Messieurs de Bruxelles 所属 作品: 看不见的爱
8.0 (45 个评分) 作者: [法]埃里克-埃马纽埃尔· 施米特 译者: 徐晓雁 中信出版集团 2019 - 9
你是否也曾躲在阴影里,仍热烈地爱着?
------------
内容简介:
两位优雅的绅士,为什么在死后将遗产赠送给一位陌生的底层妇女?
德高望重的医生,为什么在他的狗被车撞死的五天后选择开枪自杀?
情深义重的先生,为什么总对妻子已离世的第一任丈夫寻根究底?
暴躁易怒的妈妈,为什么在儿子意外死亡后疯狂仇视自己的外甥?
死里逃生的夫妻,为什么面对救命恩人却跌入另一个绝望的深渊?
《看不见的爱》共收录五个短篇,它们被一个相似的主题“隐秘的情感”维系——两位先生之间依靠的是热纳维耶芙和埃迪特这对祭坛下的夫妻;埃曼医生在一条忠诚的狗身上找回了人性和内心的平静;康斯坦丝与尼森的婚姻实际上是无形的三人行,莫扎特是无形的水银线;阿尔巴则是从威尔玛身上看到了那个不可理喻的自己;塞芙莱娜和本雅曼想要幸福的生活,却永远错失了生命中的挚爱。即使身处暗影之中,他们依然爱得热烈。
------------
编辑推荐:
★ 你是否也曾躲在阴影里,仍热烈地爱着?
★ 我们都曾因爱人而受苦,也因爱人而获得巨大的幸福
★ 决定我们生活的,究竟是理性的选择,还是隐秘的情感?
★ 法国国民作家埃里克-埃马纽埃尔•施米特,挖掘我们内心深处隐秘的情感
★ 龚古尔奖得主兼评委,巴黎高师哲学博士,大学哲学老师,斩获三项莫里哀戏剧大奖
★ 获奖无数,横扫法国、德国、比利时等多国大奖,作品被翻译成40多种语言,六年蝉联法国畅销榜
★ 在法国读者心中,他的作品与《圣经》《小王子》有相同的地位
★ 他“对人道主义的重构正好符合我们这个有些无助的时代的需求”
★ 施米特的救赎与和解故事有着令人惊讶的甜蜜。回味悠长,余韵悠长。
——《波士顿环球报》
★道德寓言,埃里克·埃马纽埃尔·施米特的故事极其有浓度。施米特是一个惊人的讲故事的人,他的风格优雅而自信。
——法国《回声报》
------------
媒体/名人推荐
施米特的故事捕捉到了一种古怪、聪明、女权主义的法国情感。
——《出版人周刊》
施米特的故事如同水晶般清澈明亮。
——《比利时晚报》
尽管是纳粹的主题,作者也能让人们在欢笑与泪水中与彼此心连心。
——法国《电讯报》
施米特被称为“与上帝对话的孩子”,总是用最简单的方式试图回答“我们怎么活得更好,我们怎么用好自己所拥有的”。
——徐晓雁,译者
宛若重访莫泊桑。随处可见辛辣的幽默和敏锐的心理描写,文风简约,结局出人意料。
——《科克斯书评》
结构紧凑、行文简洁,却不失对人类黑暗时刻的深切悲悯和对救赎的颂扬。
——《出版观察》杂志
施米特不愧是天生的故事家,他能在看似简单的故事中讲透人生哲学。
——《自由比利时报》
笑面人 豆瓣
所属 作品: 笑面人
8.8 (12 个评分) 作者: [法] 维克多·雨果 译者: 鲁膺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6 - 8
《笑面人》中主人公格温普兰是贵族后裔,从小落入人贩子之手,被毁容摧残,脸上始终像在怪笑。好心的江湖艺人于苏斯把他收为义子,并把格温普兰从雪地上救起的盲姑娘蒂也收养了下来。他们几个四海飘泊,靠卖艺为生。后来由于偶然的因素和英国政坛的需要,格温普兰得以重获爵位,但他拒绝了这一肮脏的恩赐,宁愿回到他的患难伙伴那里;这时蒂已身患重病。在盲姑娘离开人世后,格温普兰悲痛万分,投海自杀。
真相只有一个(共3册) 豆瓣
作者: [法] 保罗·马丁 译者: 朱洁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8 - 8
本套书共3册,包含43个精心设计的案件,111个谜题。
每个案件的基本信息包括1)罪案现场图、2)案情描述、3)受害人/证人/嫌疑犯口供、4)破案线索、5)谜底
1)“罪案现场图”巧妙地用两张图的折叠形式呈现犯罪现场的内部和外部场景;
2)“案情描述”是对案件进行基本的描述,提出需要侦破的难题;
3)“受害人/证人/嫌疑犯口供”中,受害人和证人的口供是绝对可信的,嫌疑犯的口供真假参半!
4)“破案线索”是对探案思路的建议。
小读者需要在折叠页面之后,观察罪案现场图内外的蛛丝马迹,阅读所有口供记录进行对比分析,将图画部分与文字部分的细节结合起来假定、求证、逻辑推理,最后揭开真相,找出作案人。
如果缺乏线索,可以根据“破案线索”的建议来入手。
最后,所有的案件谜底都在书末尾提供参考答案。
攻破所有的案件之后,本书可以完全折叠,变身为一本侦探手册。
丁丁历险记 第一季 (1991) 豆瓣
The Adventures of Tintin Season 1 所属 电视剧集: 丁丁历险记
9.0 (103 个评分) 导演: Stéphane Bernasconi 演员: Colin O'Meara / David Fox
丁丁(科林·奥玛拉 Colin O'Meara 配音)是一名记者,他有着与1米37的身高完全不匹配的智慧和勇气,为了找到真相消灭罪恶,他和他的小狗白雪(苏珊·罗曼 Susan Roman 配音)穿梭在世界各地,结识了各种各样正义的朋友们。在动画里,由于一伙毒贩的犯罪行径,丁丁结识了他此生最好的朋友阿道克船长(大卫·福克斯 David Fox 配音),这命中注定的相遇也改变了二人的命运,从波涛汹涌的摩洛哥港口到酷热荒芜的撒哈拉大沙漠,丁丁和船长一路追随着罪恶的脚步,终于将贩毒团伙一网打尽,正义又一次获得了属于它的胜利!
同时,丁丁也卷入了一场政治漩涡中去,他的好友阿尔卡扎将军(韦恩·罗布森 Wayne Robson 配音)一直受政敌的威胁,而在丁丁的帮助下,他终于推翻了前人的独裁统治,继而成为了一介宽容出色的统治者。
鱷魚的黃眼睛 豆瓣
所属 作品: 鳄鱼的黄眼睛
作者: Katherine Pancol 译者: 黃葒 / 曹丹红 商周出版 2009 - 11
【人物簡介】
妹妹約瑟芬:兩個女兒的媽,國家級研究員,專長是冷僻的12世紀法國史,40歲的她外形微胖小醜肉略垮,從小自卑不如其姐,媽媽不疼,姐姐不愛,女兒不敬,現在失業的老公也不要她。她必須獨立扶養兩個女兒,兼還丈夫的債務
姐姐艾麗絲:美麗聰明、才華四射、攻於心機且自私,嫁給有錢律師老公,44歲的她感到無聊,夢想過另一種生活,除了八卦+血拼,她開始把自己關在房裡寫小說
姐夫菲力浦:帥氣、能幹的有錢律師,本以為娶了美嬌娘,卻過著相敬如「冰」的生活,履行對彼此和對孩子的義務,他不想繼續演戲,他渴望愛和自由
先生安東尼:昔日獵槍公司的頂尖經理,失業很久靠老婆養,卻還和美甲師搞外遇,東窗事發後被掃出門,於是帶著情人到肯亞養鱷魚
【故事簡介】
如果,一個糟糕透頂的人生能夠和別人交換。。。
約瑟芬,是冷僻的 12世紀史研究員,40歲的她外表平凡,還極端缺乏自信,她失業許久的先生在一次大吵後離開,帶著情婦到肯亞養鱷魚,約瑟芬的婚姻和人生瀕臨崩潰邊緣,但為了一雙青春期的女兒和家中債務,她必須勉力振作起來……
約瑟芬的姐姐艾麗絲──聰明美麗、才華四射,嫁給帥氣多金的律師菲力普,躋身上流社會一生平順得意,步入中年的她忽然感到乏味,在一次社交晚宴中,她謊稱自己正在創作歷史小說,在場的出版商馬上表明出版意願,而這件事很快傳遍巴黎。
虛榮的艾麗絲向妹妹求救,她願用極高的金錢換取妹妹的捉刀代筆,而約瑟芬礙於困窘的經濟狀況同意了,這是她破產前的救命繩索,只是沒有人知道這個由謊言包裹的魔鬼交換,最後讓一切都失控……
解不開的手足情結、理不清的男女關係、古今交錯的奇妙氛圍,以及精采絕倫的命運大逆轉,都是法國人熱愛捧讀的原因。因為在社會大水池裡人人都有可能是鱷魚,也有可能是獵物,或許在你我想像不到的關鍵時刻,那個溫馴善良的人將精準地咬中你的要害成為贏家。
本書特色
熱賣超過100萬冊
2008年法國年度小說排名TOP 10
連續2年蟬連法國亞馬遜排行榜TOP 10
【內容特色】
1. 融合現代元素的社會寫實劇,被譽為「21世紀的巴爾札克」,書中角色是本時代的產物,從古老命題「姐妹情仇」的點子出發,推洐至各個階層和各個層面,反映出各種人性,富有深刻的心理分析。元素包含:外遇、背叛、假新聞、名人八卦、失業問題、全球化經濟、女性地位問題。
2. 解不開的手足情結:從小崇拜姐姐的妹妹,年到不惑仍再次犧牲,而幫姐姐捉刀寫小說。作者成功演繹這個又苦澀又甜美的感受(我有勝過姐姐的時候),以及又苦澀又甜美的謊言(用心創作的小說不屬於我),姐妹之間的競爭掙扎,有如大自然的生存法則(50顆鱷魚蛋有99%會被吃掉,活下來的也要自求多福),勾住讀者的好奇心。
3. 理不清的男女關係:夫妻、情人、朋友、母女……每一段關係都有糾纏的過去,和一個暗潮洶湧的危機,稍一不慎便全盤皆輸。如同處在猙獰的鱷魚沼澤,唯有眼睛最亮的人能擒住獵物。
4. 精采絕倫的命運大逆轉:妹妹約瑟芬是書中唯一信仰過去真善美價值的人物,但小說最後她的人生也和開頭不再相同,會不會其實她才是那隻「真正的鱷魚」?一直半眯著眼裝睡裝可憐。。。
5. 古今交錯的奇妙氛圍:12世紀的逸聞歷史穿插。
疯癫与文明 豆瓣
Folie et Déraison: Histoire de la folie à l'âge classique 所属 作品: 疯癫与文明
9.1 (86 个评分) 作者: [法] 米歇尔·福柯 译者: 刘北成 / 杨远婴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3 - 1
这部著作是对知识的清洗和质疑。 它把“自然”的一个片断交还给历史,改造了疯癫,即把我们当作医学现象的东西变成了一种文明现象。……实际上,福柯从未界定疯癫;疯癫并不是认识对象,其历史需要重新揭示;可以说,它不过是这种认识本身;疯癫不是一种疾病,而是一种随时间而变的异己感;福柯从未把疯癫当作一种功能现实,在他看来,它纯粹是理性与非理性,观看者与被观看者相结合所产生的效应。 疯癫不是一种自然对象,而是一种文明产物。没有把这种现象说成疯癫并加以迫害的各种文化的历史,就不会有疯癫的历史。
存在与虚无 豆瓣
L'Etre et le Néant 所属 作品: 存在与虚无
作者: [法] 让-保罗·萨特 / 校注 杜小真 译者: 陈宣良 等译 / 杜小真 校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97 - 7
萨特对哲学发生兴趣,是在1923年读柏格森的《给意识的直接材料》之后,他认为“哲学真了不起,可以教人认识真理!”虽然萨特的思想一生都在变化,但他始终以“人”做为他的思考焦点。因此萨特把他的存在主义称作“人学”。在萨特看来,自由是人存在的基础,人之所以比物高贵,正是因为人可以自由地决定自己的存在,自由地选择自己的本质。因此萨特提出来:存在先于本质。弄清楚“存在”、“虚无”、“自由”和“他人”的关系,就基本理出了《存在与虚无》的精神脉络。
《存在与虚无》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论述虚无问题;第二部分论述为自身的存在;第三部分论述为他人;第四部分论述有、做和存在。
萨特将存在分为“自在的存在”和“自为的存在”两种。一块石头是一块石头,一点也不多,一点也不少。就石头来说,它是其所是,这件事物的存在总与它本身相合,这就是“自在的存在”。“自为的存在”实际是指人的存在。在萨特看来,今天的我和昨天的未来的我不一样,我的意识总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人正因为有意识,所以人的本质就不固定。人一生下来,他没有本质,而只好做为存在体存在世界上,本质是后天的,是通过人的意识自由选择的,意识选择是纯粹个人化的事情,每个人的选择都不相同,因此,人的本质也不相同。“存在先于本质”的意思就是这个。
但是人总不能忍受人的本质的不固定性,这种情境造成人的不安全感受,所以,人要努力寻找使自己由“自为的存在”变为“自在的存在”,变得像那磐石一般有不可动摇的坚实性。然而这可能吗?萨特沮丧地看到,由于人有意识,这可恶的意识,使人总处于摇摆之境。只要人活着,他就找不到他的坚实性。人的存在的极端不稳定性和偶然性是他命中注定,是悻论。
于是,人面对着虚无。没有他自己时,世界对他是一片虚无,有了他自己,这个自己却是本质空缺的自己,所以他面对的仍然是虚无的感觉。不过人类特有的尊严在这里诞生了。萨特自豪地说:正是这种虚无才是行动意志的基础。于是,“自由”的概念被提了出来。
萨特对自由简直是着了魔的,这是一种无限的自由,一种绝对的自由。他说:“人命运是自由的。意味着人要做上帝。”“一旦自由在一个人的灵魂里爆发了,神明对这个人就无能为力了。”这些响亮的口号不难想象在战后,一片价值废墟之上,是如何振聋发惯了。人生而自由,是不应该受到奴役的,德国法西斯是倒行逆施,两次世界大战彻底摧毁人类对于上帝的信仰,所以,小知识分子由衷地感谢萨特为他们提供一种非传统的思想。存在主义号召人们面对恐怖与荒谬的现实而又能看到人尊严并保持自己的特性,对他们来讲,这是一条十分理想的自救之途。
“他人即地狱”是萨特流传深广的思想。个体有了自由,必须面对他人。我们两个人不能成为一个人,其根源就我们的意识多样性。你想的和我想的不一样,这使我常常觉得恐慌,因为我看见我所设定的世界突然间从我的手指尖逃脱了,逃向另一个人的设计之中、这个人不断地注视着我,因为我也是世界的一部分,所以他也企图设计我,于是我被迫要变成他者的存在,我原始的堕落就是因为他者的存在造成的。
《恶心》是萨特最喜爱的小说,在这部小说中,萨特突然发现了“恶心”这种人类普遍共有的心情。他的存在主义思想一下子被打开了。里面的主人公洛根丁原来对自己的存在、对外部世界没有什么清醒的认识。但突然有一天,他感到浑身不适,开始了恶心感,也就是从那时候起,他意识到了自己的存在,恶心是对现实世界的体验,是因为认识到自己存在的荒谬感而生发的生理反应。萨特说,人只要认识自己的存在,就永远会有恶心感。萨特在战争期间有10个月的时间被关押在纳粹贝尔森集中营,他的荒谬、恶心、虚无的体验都是贝尔森给他的。
萨特在战后走出了书斋,积极推行社会主义学说,1956年布达佩斯事件改变了萨特的态度。70年代之后,萨特的影响逐渐被福科、德里达等解构主义哲学家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