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
与古为徒和娟娟发屋 豆瓣
所属 作品: 与古为徒和娟娟发屋
8.0 (13 个评分) 作者: 白谦慎 理想国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6 - 6
本书关心的中心问题是:什么是书法的经典?一种本不属于经典的文字书写在何种情况下才有可能成为书法的经典?《与古为徒》是吴昌硕为波士顿艺术博物馆题写的一块匾,《娟娟发屋》是重庆一个理发店的招牌。白谦慎教授借这两幅作品,思考书法的本质问题。自从清代碑学兴起以来,书法的经典体 系受到了极大的冲击,一些相当稚拙、不成熟的石刻和书写遗迹被作为临习的典范。但为什么有些书法家把古代 “穷乡儿女” 的字迹奉为圭臬,对当下类似的书写却不闻不问?我们究竟以什么来界定“书法”?又如何看待书法中的“经典”?这些问题并不复杂,但却涉及许多社会文化的层面。比如,古与今的关系,名家书法与无名氏书刻的关系,财富与收藏的关系,学术与艺术的关系,艺术与社会体制的关系,平民与精英的关系,经典化和修辞策略的关系等等。本书通过描述和分析古今书法中的一些现象,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探讨。
细雪 豆瓣 Goodreads
所属 作品: 细雪
9.0 (54 个评分) 作者: [日] 谷崎润一郎 译者: 周逸之 译林出版社 2017 - 6
《细雪》的舞台设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之交的大阪,昔日望族莳冈家有漂亮的四姐妹:大姐鹤子守旧、二姐幸子圆融、三妹雪子内向、小妹妙子奔放。故事以大龄未婚的雪子一次次的相亲经历为主线,以妙子的求学受挫、与富家公子和平民青年之间的感情纠葛为起伏。一面是捕萤、赏花、歌咏舞蹈,一面是洪水、疫病、飓风战火。作品整体如同一条缓缓流动的大河,明暗交映,暗涡翻卷;其中人性幽微毕现,百味俱全。
故事围绕大阪没落望族莳冈家个性迥异的四姐妹的生活、婚恋展开。笔调平缓细腻,勾勒出东方女性的柔弱与坚强。日本传统的舞蹈、歌咏、赏花、捕萤等场景,如同闪闪金粉洒布全篇,营造出织锦长卷般的画面。但在时代的大背景下,家运日渐衰败,个人命途难测,传统美文化凋敝,故而《细雪》也被认为是一部“美的挽歌”。
《细雪》是日本唯美主义文学大师谷崎润一郎的代表作长篇小说,曾获“每日出版文化奖”“朝日文化奖”。作品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开始连载,曾被认为有“反战”意图而一度遭日本军方禁止。后多次改编为影视作品,其中市川昆导演、吉永小百合主演的同名电影堪称经典;舞台剧累计演出超过一千五百场。法国文学家萨特盛赞本书是“现代日本文学的巅峰杰作”,日本评论界誉之为“现代版的《源氏物语》”。
素材与身体 豆瓣
作者: [日] 黑川雅之 译者: 吴俊伸 河北美术出版社 2013 - 9
无论是我们追求的安全感,或者是设计,都来源于万物的存在。设计是让你由内而外全身心感受得到的安心和快乐。而安全感也并不是一种概念,它是一种贯穿于我们所在的世界和万事万物中的一种存在感,在物体、建筑甚至是快乐之前,身体就能实实在在感受到得一种存在, 设计就是从此开始的。
设计就是给予材料一个形态的过程。 --- 黑川雅之
《素材与身体》是黑川雅之在中国出版的第一部以25种材料为主体的著作,配有大量材料图片和关于身体的八个概念性思考,以通俗的語言揭示出工業設計的前衛思維,是作者向「映像時代」舉起的一面反叛之旗。
黑川雅之的设计理念一直本着尊重生命和遵循材料的本性,将通过本书把他的理念带到中国,希望由此来传达生命的意义。
本书由创意生活CREATIFE出品
交错的世界 豆瓣
Alternate Worlds: The Illustrated History of Science Fiction 所属 作品: 交错的世界
8.3 (16 个评分) 作者: [美] 詹姆斯·冈恩 译者: 姜倩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0 - 9
世界终于追赶上了科幻的脚步!
科幻研究泰斗詹姆斯•冈恩经典著作,阿西莫夫、刘慈欣作序
近五百幅经典科幻杂志及小说封面全彩呈现
独家收录华语科幻百年发展历程,世界两大科幻奖项“雨果”与“星云”历年获奖名单
·
没有任何其他小说能带给你科幻小说的阅读体验,没有任何其他世界像科 幻小说当中描述的世界那样与众不同,没有任何其他危险像科幻小说中的危险那样引人入胜。
——艾萨克·阿西莫夫
作为一个老科幻迷和由此成为的作家,我翻开这本书后立刻对自己说:“哇,他是我们的人!”
——刘慈欣
·
现实世界与科幻世界创造了彼此。在科技每天都将人类的想象变为现实的今天,世界终于追赶上了科幻的脚步!
从科学怪人弗兰肯斯坦,到三体宇宙的黑暗森林,科幻小说中凝聚着人类想象力的极致。《交错的世界》从最早充满想象力的口述故事开始,通过一代代作者创作的各种鲜活故事追溯科幻小说的发展历程,以及不同时代的科学和技术创新如何改变人类对自己在宇宙中的角色的认识,并改变科幻小说。作者詹姆斯•冈恩作为当代世界科幻界公认的权威,如数家珍地讨论了影响整个科幻小说流派,以及在科幻小说发展道路上发挥作用的作者和代表作品,为不断变化的科幻小说勾勒出清晰的脉络。
原书出版于1975年,冈恩教授补充了新的章节,将时间线提至21世纪并充实了亚洲部分,使新版本成为世界范围内最新、最权威的世界科幻小说史。
世界终于追赶上了科幻小说,但科幻小说已不在那里。它已如火箭一般飞速进入了一个未知的世界,描画着想象的新领地,进一步扩张人类可能完成的事业的前沿。
艺术的力量 豆瓣
所属 作品: 艺术的力量
作者: [英] 西蒙·沙玛 译者: 陈玮 / 黄新萍 理想国 |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2019 - 1
《艺术的力量》是BBC新千年以来最富代表性的鸿篇巨制,曾获国际艾美奖“最佳艺术节目”、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奖“最佳摄影纪实”等多项国际大奖。同名著作一经推出,便跻身艺术史经典之列。
八件无与伦比的大师之作,从卡拉瓦乔的《大卫和歌利亚》,到毕加索的《格尔尼卡》。作者沙玛将我们从美术馆的舒适区里赶出来,以扣人心弦的讲述再现了波澜壮阔的历史情境。历经种种不甘与不堪,孤注一掷的时刻——杰作自此诞生。“艺术有什么用?”八件杰作给出了各自的回答。
图书推荐
鲜明的热忱、雄辩的论述,还有敏捷的思维……作为一位才子式的传播者,(沙玛)知道如何把事实和论述转化成强力而流畅的叙事。
——《独立报》(The Independent)
极好的作品,带着攫人注意力的深刻洞见的回响……来自纽约哥伦比亚大学艺术史教授华美构思和呈现的著作。世界范围内只有少数几本书能与之媲美。
——《西部日报》(Western Daily Press)
无限的清单 豆瓣 Goodreads
VERTIGINE DELLA LISTA 所属 作品: 无限的清单
9.2 (14 个评分) 作者: 翁贝托·艾柯 / UMBERTO ECO 译者: 彭淮栋 中央编译出版社 2013 - 10
《无限的清单》是博学大师翁贝托·艾柯继《美的历史》《丑的历史》之后,最新推出的美学研究重量级作品。艾柯受卢浮宫邀请策划了一系列展览等活动,并完成这本关于“清单”的图文专著。书中探讨了艺术、文学、音乐、建筑等领域出现的“实用清单”、“诗性清单”、“既实用又具诗性的清单”存在的意义与功用。艾柯将带领我们欣赏那些在阅读文本或观赏画作时常常忽略,甚至厌恶的清单——有限的清单、无限的清单;名字清单、图像清单、地名清单、属性清单;混乱的清单、令人晕眩的清单、非正常的清单……寻找清单的本质。
我喜欢清单,就像有人喜欢足球或有恋童癖一样,人各有癖好。清单是文化的根源,是艺术史和文学史的组成部分。清单并不破坏文化,而是创造文化。无论看哪里的文化史,你都会发现清单。
——翁贝托·艾柯,摘自德国《镜报》访谈
◆ 艾柯可能是今日整个西方世界读书最多的人,近年挟其骇人学养连番炮制了三册图文并茂的概念史巨著。头两本分别论美论丑,我虽佩服他的广博,但没读出什么新意。只有最近这一本《无限的清单》才叫我大开眼界。照样是取材丰富地编选了你听过和没听过的文本段落,和你见过与没见过的图画相片,但这一回他明显地放足了心力,因为他要处理每一个爱书人都会碰到的最切身的问题。
——梁文道
◆ 艾柯,这位以博学与非凡才能著称的作家再次为我们带来了代表作品:博雅精妙的文字、富有见地的分析、令人兴奋的阐释,全书充盈着迷人与神秘的信息。
——英国《卫报》
◆ 艾柯谦虚地“炫耀”着他那非凡的学识。这本书囊括了非常多精美的图片。那奶油般细腻的书页让人乐于翻阅;书中内容以不同字体的文字区别开来,适切又美观;观赏书中图片更是让人心生愉悦。
——英国《旁观者》杂志
◆ 这是一部丰富、奇妙的关于“清单”的“清单”。艾柯具有一种博采众长、深谙奥秘的能力,让思维在脑内自由流动确实是快乐所在。
——英国《苏格兰周末报》
◆ 如果流落荒岛,这本书将是莎士比亚与《圣经》之外的第三选择,它将满足不同读者的需求。
——The Tablet
◆ 艾柯的作品具有一种在书页上舞动、在脑中回荡的独特魅力。
——《每日电讯报》
◆ 艾柯在这本书中向我们呈现“清单”这个概念是如何随世纪更迭或各个不同时期的演进而变换含义的,它反映了一种时代精神。书中收录了众多精彩的文学文本与精美艺术品图片来阐释他的观点。
——goodreads.com
张迁碑 豆瓣
所属 作品: 汉张迁碑
上海书画出版社 2000 - 8
《张迁碑》,全名《彀城长荡阴令张迁表颂》,东汉中平三年(一八六)立,隶书十六行,行四十二字,碑阴尚完好。现存山东泰安岱高。此碑用笔以方笔为主,在诸汉碑中别具一格。
中国书法167个练习 豆瓣
所属 作品: 中国书法167个练习
作者: 邱振中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 - 6
中国书法包含丰富而复杂的技法,但从无一份关于全部技法的清单。《中国书法:167个练习》是一部以167个练习组成的书法技法教材,这167个练习包括了传统书法和现代书法创作的全部基本技法。其中包含一些从未被讨论过的内容。

在对历代作品进行深入、细致的形态分析的基础之上,作者建立了一种以才能的全面发展为主旨的书法训练体系。在传统技法之外,还引入了由现代视觉经验发展而来的重要技巧。作者同时致力于建立两种视觉经验之间的联系。
世界名画:华丽的大师 (2009) 豆瓣
世界の名画 ~華麗なる巨匠たち~
演员: 大塚宁宁
01文艺复兴三杰之一 列奥纳多达芬奇(1452—1519)
02 哈布斯堡时期
03 法国新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
04博斯(约1450~约1516)及埃尔格雷科(1541–1614)的画作
05梵蒂冈的收藏
06维也纳分离派代表画家 克里姆特(1862~1918)及席勒(1759-1805)
07佛罗伦萨画派早期代表 波提切利(1445--1510)
08 西班牙艺术第4次辉煌代表画家~浪漫主义先驱 戈雅(1746--1828)
09 德国 北部文艺复兴代表画家 丢勒(1471--1528)
10 开启巴洛克时代的艺术家—卡拉瓦乔(1571--1610)
11 西班牙艺术第3次辉煌~南欧巴洛克绘画的代表~维拉斯奎兹(1599-1660)
12 西方油画之父~威尼斯画派领袖 ~提香(1490--1576)
13 卢浮宫的收藏
14 法国洛可可时期的重要画家 华铎(1684--1721), 布歇(1703—1770),弗拉戈纳尔(1732--1806),维杰勒布伦(1755-1842)
15 米勒〔1814-1875〕(注:米勒在巴比松住的时间很长,但是米勒的风格,按照画史的严格区分,不应划进巴比松画派。)
16 维梅尔(1632--1675)
17 巴洛克画派早期的代表~鲁本斯(1577--1640)
18 文艺复兴三杰之 拉斐尔(1483--1520)
19 印象派创始人 莫奈(1840--1926)
20 后印象派三巨匠 之 梵高(1853-1890)
21 欧洲现实主义绘画巨匠 伦勃朗哈尔曼松凡莱因 (1606—1669)
22近代海报设计与石版画艺术先驱 蒙马特尔之魂 罗特列克(1864-1901)
23 印象派 雷诺阿(1841—1919)
24 现代绘画之父 后印象派三巨匠之 塞尚(1839—1906)
25 印象派发展过程
26 风景画 透纳(1775-1851),康斯坦布尔(1776-1837),克劳德洛兰(1604-1682)
27 从印象派到后印象派
28 奥赛博物馆之收藏
29 库尔贝(1819--1877)
30 老勃鲁盖尔(约1525—1569)
31 名画与美女
32 马奈(1832—1883)
33 塞冈提尼(1858-1899)美术馆、汉罗扎夫妇的收藏
34 马蒙丹美术馆的魅力
(来自网络)
如何看懂印象派 豆瓣
8.4 (9 个评分) 作者: 丰子恺 新星出版社 2015 - 9
★画家眼中的画家:丰子恺用通俗淡雅的语言,引介与东方绘画因缘深厚的印象派、后印象派大师
★拉阔视野:以印象派为中心,纵向上追溯西画源流,横向上比较中西绘画传统
★首次独立印行,全新编排;新增边栏,收录画家的妙语轶事
★配入多幅彩图,裸脊装展现跨页名画,触摸印象派“光的语言”
丰子恺认为印象派画家是“光的诗人”,以纯粹的眼光描出色和光的世界。本书一共五讲,深入浅出地讲解印象派本末及其后续兴起、与之关联紧密的新印象派、后印象派,点拨欣赏名家画作的入门路径。
在《如何看懂印象派》中,丰子恺对其中的重要画家及其代表作进行了简练而精准的点评,引读者体 味绘画中的“光的言语”和“色的文字”,点出东方绘画对印象派的影响,并对相关技法进行了颇为深入的理论剖析,指出印象派与现代艺术的内在关联。
山川悠远 豆瓣
所属 作品: 山川悠远
作者: [英] 迈珂·苏立文 译者: 洪再新 岭南美术出版社 1989 - 8
以研究中西美术相互影响见长的著名美术史家苏立文(Michael Sullivan)著有《山川悠远》一书(Symbols of Eternity),从一个西方人的视角去研究中国山水画的特色与魅力。
2017年5月21日 想读 @songma推荐
艺术
你能读懂的西方美术史 豆瓣
作者: 杨琪 中华书局 2007 - 8
首先,这本小书描绘出西方美术发展的清晰线索。
它避开了西方美术发展的细枝末节,惟其如此,对西方美术的发展线索的描绘才是清晰的。假如说,美术史是一条大河,那么,这本小书避开了一切曲折和回流,突出地描绘了大河的波澜壮阔的主流,特别是其中几朵最美丽的浪花。假如说,美术史是一个色彩斑斓、奇香无比的大花园,那么,这本小书避开了许多平平常常的花朵,突出地描绘了花园的概貌,特别是其中几朵香气最醇厚、色彩最鲜艳的花朵。一句话,这本小书大体包罗了西方美术史上最著名的美术家和最精彩的美术作品,并且用一根彩色的链条把它们连缀成一个整体。
其次,这本小书对那些精彩的美术作品作了尽可能详尽的解释。
西方美术作品的题材多为《圣经》和《希腊神话》的故事。对于熟悉《圣经》和《希腊神话》的西方人来说,这些作品是不用解释的。比如,有一个带翅膀的女人,跪在或站在地上。在她的对面,有一个女人,或吃惊,或平静。这个故事叫做“受胎告知”。读过《圣经》的人都明白,那个带翅膀的女人是大天使加伯利,她从天上飞来。对面的那个女人是圣母。天使向圣母传来了神谕:您怀孕了,您的孩子叫耶稣。但是,这幅作品,对于我国没有读过《圣经》的年轻人来说,往往不知所云。本书对于这类作品不吝篇幅,作了尽可能详尽的解释。
最后,这本小书,对美术作品作了深层的理论说明。
本书在讲述了西方美术发展过程以后,希望能启发读者想一些深层次的理论问题。因此,在每一讲之后的《我有一得》中,会联系这段美术史,提出一些理论问题与读者讨论。这样的安排,在国内还是首次,不知道读者是否喜欢。所提出的问题,可能是美术层面的理论问题,也可能是美术哲学层面的理论问题,还可能是哲学层面的理论问题。对国内理论状况多少有一些了解的读者,或者对美术理论和哲学理论感兴趣的读者,不妨一读。当我提出这些问题时,不是在课堂上对学生提出问题,更不是在考卷上对考生提出问题,而是在茶余饭后与朋友聊天时提出问题。那些问题,不是难为别人,而是虚心求教。
2017年5月21日 想读 @bqcl推荐
艺术
音乐圣经 豆瓣
作者: 林逸聪 华夏出版社 1999
《音乐圣经》(增订本)是对原《音乐圣经》的大规模扩编,其版本推荐,主要以《企鹅
唱片指南》、日本《唱片艺术》、美国TAS、《留声机》杂志榜单为基础,并辅助以欧美日
音乐杂志及各类唱片指南的资讯。《音乐圣经》全书汇集了目前可能收集到的西方古典音乐
的有关曲目、背景、唱片版本的全部资料,基本按最新的CD资讯选定;推荐的版本,亦以国
内市场易找到的大公司产品为主。
《音乐圣经》融西方音乐史、曲名、作品资讯、作品解读、唱片版本指南为一体,是CD时代
西方古典音乐欣赏指南中的最好选择。
2016年7月5日 想读 @sailingger推荐:喜欢古典音乐,购买碟片,参考这本书足够了。也是一部简略的音乐史。
工具书 艺术 音乐
画家生涯 豆瓣
Painter's practice : how artists lived and worked in traditional China 所属 作品: 画家生涯
7.8 (12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高居翰 译者: 杨贤宗 / 马琳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2 - 1
本书为“高居翰作品系列”第五种,也是中译本的首次面世,主题讨论中国古代画家,尤其是元、明、清晚期画家的工作与生活。高居翰在这本书中,试图打破文人画家“寄情笔墨、自书胸臆、不食人间烟火”的神话,从实际的社会生活层面,考察了不同阶层画家的状态,他们如何将作品作为社交的礼物与应酬,如何通过卖画来养家糊口,如何苦于画债繁多而草草了事或雇佣助手,而对赞助人、收藏家和顾主来说,他们如何从画家手中取得作品,他们的希冀和要求对画家创作能起多少权重,他们如何判断获得是一张应酬之作还是一幅真正有艺术价值的作品……总之,在出自文人之手的主流撰述之外,高居翰通过搜集大量信笺、笔记、题跋等容易被忽视的材料,向读者展开了一幅自宋末以后,随着商业繁荣、社会中对绘画需求增加,画家们在不同层面谋生与创作的生动场景,使我们更充分地了解和考虑到一幅作品创作的原初情境,从而重新调整对艺术风格、品评标准的看法,读来令人读来耳目一新,是同类书市场中难得而重要的学术普及读物。
美学散步 豆瓣
所属 作品: 美学散步
6.3 (7 个评分) 作者: 宗白华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5
宗白华先生是现代中国的美学泰斗。其美学著述抒情,艺术,充满着中国古典的诗情画意,融老庄哲学、屈骚传统、柳宗和儒学于一体,从一丘一壑、一花一鸟中发现无限,于方寸间体现广阔之天地,处处透露出诗人的敏锐和近代人的感受,牢牢地且又直观地把握了中国美学的精英和灵魂。本书荟萃了宗先生的美文精品22篇,是宗先生所写美学论著精品中的精品,曾影响过整整几代学人。此次重新出版,又新增宗先生每个时期真实照片和题词,使之更显大方、素洁、高雅。
2014年3月4日 想读 知友推荐
艺术
艺境 豆瓣
所属 作品: 艺境
作者: 宗白华 商务印书馆 2011
《艺境》是宗白华先生唯一自选的文集,也是他心目中的代表作。本书包含两部分。第一部分精选了宗白华的美学、哲学论文(该部分标题亦为《艺境》),包含了为人熟知的论文集《美学散步》中的所有文章;第二部分则是他唯一的诗集《流云》(初版于1923年,1947年以《流云小诗》之名再版)。对于这两部分,宗白华说“诗文虽不同体,其实当是相通的。一为理论的探究,一为实践之体验”,表明他十分看重这些“小诗”,视其为自己美学思想的“实践之体验”。
2014年3月4日 想读 知友推荐
艺术
艺术原来可以这样看 豆瓣
Comment parler d’art aux enfants 所属 作品: 艺术原来可以这样看
作者: 弗朗索瓦芭布-高尔 译者: 丁小会 中信出版社 2012 - 8
《艺术原来可以这样看》内容简介:当你期待孩子对如波提切利、维米尔、德加、夏加尔和波拉克的作品有兴趣,并能有一些初步的个人感受,但苦于不知如何引导孩子看艺术。《艺术原来可以这样看》告诉你如何激发孩子对艺术的兴趣?带孩子成功参观的秘诀是什么?每个年龄阶段对艺术的关注点有什么不同?
《艺术原来可以这样看》颠覆艺术史的传统写法,与艺术品相关的时代、背景、主题、创作者等理论知识都被置之一旁。走进艺术的起点就是作品!弗朗索瓦芭布-高尔长期研究孩子欣赏艺术的特点,汇集了世界最知名的30幅经典艺术作品,完全以孩子的视角、孩子的问题、孩子的语言对经典艺术发问,是第一本真正写给孩子看的艺术书!
海报:

"第一套真正写给孩子看的艺术入门书":
http://www.amazon.cn/s?rh=i%3Astripbooks%2Cn%3A658409051%2Ck%3A%E8%89%BA%E6%9C%AF%E5%8F%AF%E4%BB%A5%E8%BF%99%E6%A0%B7%E7%9C%8B&ie=UTF8
2014年2月6日 想读 @Jutang_hy:给孩子看的艺术入门书,其实对西洋画的了解不多的成年人也是不错的西方艺术入门图书。虽然喜欢西洋画,但是我和跟孩子一起阅读也有“哦,原来是这回事”的感受。此书前半部分是文字,以提问回答形式介绍西方美术,后半部分挑选代表性的画详细介绍。图片文字清晰,翻阅令人愉快
育儿 艺术
Perspective Drawing Handbook 豆瓣
所属 作品: 透视画法入门
10.0 (5 个评分) 作者: Joseph D'Amelio Dover Publications 2004 - 5
Perspective creates a sense of space, depth, and the third dimension within the limitations of the flat drawing surface. This unusually comprehensive handbook integrates extensive text with hundreds of labeled drawings and diagrams; each page covers a fundamental principle and includes relevant constructions. All aspects of perspective drawing are discussed, from diminution, foreshortening and convergence to distortion, measurement, and shade and shadow effects. Essential concepts such as horizon line, vanishing point, cone of vision, and picture plane are explained theoretically and illustrated in practical contexts, using both mechanical and freehand sketching techniques. With its step–by–step presentation of professional working methods and practices, Perspective Drawing Handbook is an essential text and reference for fine and commercial artists, architects, engineers, and interior and industrial designers. --This text refers to an out of print or unavailable edition of this title.
2012年10月10日 已读
第一本英文原版书,啃了近一年。其实单词并不难,就是有惰性啊。虽然单词不难,但不敢说完全读懂了。但光是读懂了的部分都感觉学到很多。
English 绘画 美国 艺术
美国印象派作品/美国艺术书系 豆瓣
作者: 伊丽莎白.普瑞林格 译者: 范海滨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 4
夏日的一天,一位优雅的年轻女坐在崎岖的大圆礁石上眺望着大海。她轻轻地拉斜了帽子,以便遮挡住太阳和不让海风吹到脸上。在画面右上方的水平线上,一小团白色的油彩暗示出那是一条孤单的小船。
就如同欧洲的印象主义画派一样,哈萨姆使用色彩的笔触来捕捉光和大气那始终变化的效果。在巴黎学习之后,他回到了美国。在1898年,他加入了“十人会”,这是一个专门探讨印象主义风格的画家小团体。作者有十多年在艾朴里道尔岛避暑,这是一个距离新汉普塞尔澳几英里之外的绍尔群岛中的一个小岛。就在那里,哈萨姆画出了新英格兰一个夏日逼真的一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