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崎润一郎
阴翳礼赞 豆瓣
所属 作品: 阴翳礼赞
8.5 (12 个评分) 作者: [日] 谷崎润一郎 译者: 丘仕俊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96 - 6
谷崎润一郎(188-1965),日本唯美派文学大师,生于东京一米商家庭。谷崎的创作倾向颓废,追求强烈的刺激、自我虐待的快感,小说世界充满荒诞与怪异,在丑中寻求美,在赞美恶中肯定善,在死亡中思考生存的意义。他的散文世界则洋溢着浓郁的日本风,耽溺于阴翳的神秘、官能的愉悦与民族的风情。 代表性有短篇小说《恶魔》(1912)、《春琴抄》(1933),长篇小说《痴人之爱》(1925)、《卍字》(1928)、《细雪》(1942~1948)、《少将滋干之母》(1950)、《钥匙》(1956)、《疯癫老人日记》(1962),随笔评论集《阴翳礼赞》等。他的《源氏物语》口语译本(1934~1941)文笔明丽酣畅。1949年获日本政府颁发的文化勋章。
谷崎润一郎认为一切有阴翳才好,在随笔集《阴翳礼赞》中他表达了对东西方文化比较中进行的反思,回归传统的审美理念的愿望,对东方的庭院式的、孤寂的美有着独到鉴赏。他的文字优裕,从容,风趣,除了承继日本古典散文的传统外,也受到西方文学的影响。在这本书中,不光可以领略到他优美细腻的文笔,而且里面还有对中国文化,如京剧、饮食及趣味的细致刻画,于不动声色之中打动人。
2021年3月7日 已读
风雅的确是需要以钱和闲为基础。赞美阴翳之美时可曾想过为啥日本自杀比例高。借由作者了解到一些日本器物形式的成因,以及如何欣赏,但作者的审美有非常强烈的排他性,在论及和自己所笃信的美学不一致的事物时及其刻薄,让我想起了钱钟书。作者的文字和想要传达出的美学气质并不相符。对于女性当玩物般,品头论足,无论褒贬均让人极度不适。关于肤色的部分读出了自卑和种族主义。很想知道真风雅和抱残守缺、附庸风雅的区别。估计是我的层次太低,在这本美学经典中,反而体会到了作者的自负、清高、刻薄中夹杂着自卑、自怨自艾。化用作者的话,读他的作品犹如在看掉落在飞蛾翅中的“小豆年糕”,在欣赏飞蛾翅光影变化之美的同时,不得不忍受着那些“小豆年糕”,还顺带浇灭了对《源氏物语》的好奇心。
散文 日本 谷崎润一郎
细雪 豆瓣 Goodreads
所属 作品: 细雪
9.0 (54 个评分) 作者: [日] 谷崎润一郎 译者: 周逸之 译林出版社 2017 - 6
《细雪》的舞台设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之交的大阪,昔日望族莳冈家有漂亮的四姐妹:大姐鹤子守旧、二姐幸子圆融、三妹雪子内向、小妹妙子奔放。故事以大龄未婚的雪子一次次的相亲经历为主线,以妙子的求学受挫、与富家公子和平民青年之间的感情纠葛为起伏。一面是捕萤、赏花、歌咏舞蹈,一面是洪水、疫病、飓风战火。作品整体如同一条缓缓流动的大河,明暗交映,暗涡翻卷;其中人性幽微毕现,百味俱全。
故事围绕大阪没落望族莳冈家个性迥异的四姐妹的生活、婚恋展开。笔调平缓细腻,勾勒出东方女性的柔弱与坚强。日本传统的舞蹈、歌咏、赏花、捕萤等场景,如同闪闪金粉洒布全篇,营造出织锦长卷般的画面。但在时代的大背景下,家运日渐衰败,个人命途难测,传统美文化凋敝,故而《细雪》也被认为是一部“美的挽歌”。
《细雪》是日本唯美主义文学大师谷崎润一郎的代表作长篇小说,曾获“每日出版文化奖”“朝日文化奖”。作品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开始连载,曾被认为有“反战”意图而一度遭日本军方禁止。后多次改编为影视作品,其中市川昆导演、吉永小百合主演的同名电影堪称经典;舞台剧累计演出超过一千五百场。法国文学家萨特盛赞本书是“现代日本文学的巅峰杰作”,日本评论界誉之为“现代版的《源氏物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