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记
毛姆传 豆瓣 Goodreads
The Secret Lives of Somerset Maugham : A Biography
8.8 (18 个评分) 作者: [英国] 塞琳娜·黑斯廷斯 译者: 赵文伟 安徽文艺出版社 2015 - 1
目前市面上唯一正式授权的毛姆传记。
威廉•萨默塞特•毛姆,生于1874年,卒于1965年,他是英国历史上最富盛名的作家之一,也是二十世纪“拥有最多读者的作家”。 他的小说《人性的枷锁》、《刀锋》、《月亮与六便士》、《寻欢作乐》等多次再版且长销不衰,在今时今日仍然不断被新的读者阅读、谈论,成为了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经典。
比起毛姆的小说,毛姆本人的一生可能更为跌宕、精彩、富有传奇性。毛姆生于法国巴黎,八岁丧母,十岁丧父,后弃医从文,处女作《兰贝斯的丽莎》出版后,历经十年磨练,在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引领戏剧与小说界之风骚。传记作家特德•摩根这样评价毛姆:“毛姆是下述一切的总和:一个孤僻的孩子,一个医学院的学生,一个富有创造力的小说家,一个巴黎的放荡不羁的浪子,一个成功的伦敦西区戏剧家,一个英国社会名流,一个一战时在弗兰德斯前线的救护车驾驶员,一个潜入俄国工作的英国间谍,一个同性恋者,一个跟别人的妻子私通的丈夫,一个当代名人沙龙的殷勤主人,一个二战时的宣传家,一个自狄更斯以来拥有最多读者的小说家,一个靠细胞组织疗法保持活力的传奇人物,和一个企图不让女儿继承财产而收养他的情人秘书的固执老头子。”事业成功为毛姆带来名望与财富的同时,争议与毁谤也如影随形。难怪有人说,“如果有人能将毛姆的一生写出来,那将比他的小说精彩一百倍。”
此本《毛姆传》的出版了却了无数毛姆迷的夙愿。此本传记按时间先后顺序将毛姆的人生故事与创作经历一一道来,资料翔实,引据可靠,充满文学性与趣味性。本书更着眼于“私密”二字,向读者揭示毛姆不为人知的方方面面——成长经历、感情纠葛、家庭矛盾、隐秘情史、创作心路,他与其他名作家间的恩怨纠缠也有颇多涉及。本书对于不了解毛姆的读者是一个全面有趣的引介,对于喜欢毛姆作品的粉丝更是不可错过的阅读盛宴。
吴宓与陈寅恪 豆瓣
作者: 吴学昭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4 - 8
本书是著名学者吴宓与陈寅恪的学术活动及友谊,为二十世纪学术史上最重要的篇章之一。本书以吴宓的日记、遗稿为依据,忠实记述了二人哈佛同窗、清华共事、燕京授业、直到劳燕分飞、远山隔越、粤蜀相望、鸿雁往还,一对旷世知交长达半个世纪的深情厚谊。书中细致入微地叙述了吴宓与陈寅恪的学术思想和社会活动,核心是对中华文化终身抱持极其坚定的信念,并作出了特殊的历史贡献。
卡拉斯画传 豆瓣
作者: 乔多纳托·克里科 译者: 黄荭 2011 - 6
《卡拉斯画传》内容简介:20世纪很少有哪个女人像玛丽娅•卡拉斯这样引人注目、备受追捧。她的面容、她的嗓音、她的神话成了那个时代的一个标签。然而,真实的玛丽娅·卡拉斯到底是谁?一个出生在纽约的希腊小姑娘,一个因姐姐太漂亮而愁肠百结、自卑叛逆的少女,一个胖得走了样却有着非同寻常、无与伦比的嗓音的年轻女歌手。
之后,突然间她一举成名,成了享誉全球的女歌星,她那个时代最伟大的文人墨客的缪斯,一位出入国际顶级上流社会的窈窕淑女,一位因为她的爱情、友谊、丑闻和暴怒频频出现在报刊专栏里的时尚新闻人物。
“女神”,当她唱歌的时候,意大利剧院里人们冲着她这样叫喊。不管她做什么,说到底,她都首先是一位天才的女歌唱家。作为金嗓子,她和别的天才女歌手一样,一登上舞台就好像会自发地燃烧,她们热爱观众,每次都给予更多,毫不顾惜,直到付出生命。
在那些曾经见识过她的人眼中,卡拉斯神话正是构筑在这些炽热的火焰、这一让人心醉神迷的感染力之上。对其他人而言,这一传奇的故事值得去听、去看、去了解。
郎朗 千里之行:我的故事 豆瓣
Journey of A Thousand Miles︰My Story
7.6 (5 个评分) 作者: 郎朗 译者: 李灵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 5
这是一部梦想之书。一出生就被指派了命运,要实现父母因“文革”而受挫的音乐梦想。从沈阳,到北京,到美国,最后赢得整个世界。郎朗的故事,有关梦想的诞生,梦想的接力,梦想的执拗,梦想的成真。然后一个梦想开出许多个梦想。
这是一出家庭戏剧。天才的儿子,执著的父亲,温良的母亲,牺牲了家庭的天伦之乐,牺牲了父亲的工作,牺牲了孩子的童年——只因为对于郎朗天资的信念。这份近乎偏执的意志,终究冲破世俗罗网,铸成灿烂的传奇。
这是一段音乐旅程。从琴谱到指尖,从练琴房到竞赛场,从中国音乐的摇篮到大师云集的新大陆,从辉煌的音乐厅到非洲村落,郎朗的音乐,超越了童趣,超越了竞赛,超越了表演,化为心灵的桥梁,筑建起一个没有国界的世界。
2014年6月14日 已读 学生准备好了,老师就会出现。
传记 郎朗
先生 豆瓣
7.6 (14 个评分) 作者: 《先生》编写组 中信出版社 2012 - 8
先生,一个称谓。一种修为。一份崇敬。一种精神。
一百多年来,国民意志之接力及薪火相传,有赖先生。
《先生》一书以十集大型纪录片《先生》为基础,结合《新周刊》的“先生”专题文章,以十位先生的个性经历为经,中国社会变革为纬,将其莫不传奇的性格性情、命运经历、学术作为,以及他们的善良、无奈、焦虑和欢喜,在点滴中渐次呈现,充分反映了先生们贴近群伦又卓尔不群的独特全貌,让读者走近他们,走进那个时代,感受他们,了解他们,了解那个时代,了解我们这个民族的风骨,了解我们这个民族的传承。也亦为现今中国教育,立镜一面,呼喊十声。
先生都学贯中西,不仅有深厚的国学根基,又对西方的民主科学感同身受;他们生于乱世,颠沛流离于战火,却不求苟全性命、不求闻达,为国传承与担当;像庇护小鸡的母鸡般,以弱身御强世;对学生后辈教之导之帮之扶之惜之爱之,毫不吝啬提供经世学问之坐标以及人格营养,示范风骨与风度,为后辈的成长和民族的兴盛赢得时间、空间。他们既清贫又富有,不仅有激情,还有理性;他们不断张扬民主、科学,并点滴努力推动着国家的进步。
2014年5月18日 已读
你爱他,自当会书写最好的他。
传记 历史
海顿 豆瓣
作者: 克劳迪娅·玛丽亚·克尼斯佩尔 2008 - 10
具备一副好嗓子的村童
圣斯特凡大教堂的歌手
身无分文走上自立的道路
合同规定的“乐队副指挥”
埃斯特哈泽的歌剧季
“焕然一新”的弦乐四重奏
终获自由:前往伦敦
题外话——从“民歌”到国歌
海顿在维也纳度过的最后岁月
尾声:今日的海顿
肖斯塔科维奇传 豆瓣
作者: [俄]П.B.丹尼列维奇 译者: 焦东建 / 董茉莉 商务印书馆 2010 - 1
作为艺术家的肖斯塔科维奇与作为普通人的肖斯塔科维奇是分不开的,凡是有幸见过德米特里·德米特里耶维奇的人,都会对他那罕见的优秀品格给予最高的评价,对于他的优秀品格,有时甚至难以找到准确而恰当的言辞来表述。
在这本关于д.д.肖斯塔科维奇的新书撰写过程中,作者利用了其编著的关于д.д.肖斯塔科维奇的前两本书中的相关资料,同时还增加了新的内容,其中许多内容都是在他与д.д.肖斯塔科维奇的个人接触后得到的。全书的写作构思是作曲家的创作形象应当在我对作曲家音乐生活的描写中逐渐展开,但是首先应该说明的是:什么是作曲家创作形象中至关重要的内容。
童子与魔法 豆瓣
8.8 (5 个评分) 作者: 奥利维耶•贝拉米 译者: 谢红华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4 - 1
阿格里奇传奇的一生恰如她最喜欢的作曲家拉威尔一部作品的标题:童子与魔法。她像古典音乐界的巫师,拥有神秘而无与伦比的弹奏技巧,同时永远保持一颗纯真善良的童心。从24岁在肖邦国际钢琴比赛中获得第一名,到1965年在肖邦大赛的评委席上拂袖而去,从布宜诺斯艾利斯到维也纳,再 到日内瓦,本书完整地呈现了阿格里奇的传奇经历和伟大成就。“天才只是永不泯灭的童心”,波德莱尔的话仿佛是为阿格里奇而写,或许也道出了隐藏在所有艺术中最温暖的秘密。
2014年4月13日 已读 书有笑点,更多是八卦。作者你确定你是在为阿姐洗白而不是倒过来黑她?整本书行文的逻辑真的无力吐槽好吗…
传记
格什温 豆瓣
作者: 克列尔曼 译者: 俞人豪 2006 - 5
本丛书涵盖了几乎人类全部知识领域和文化领域,只要对某一知识和文化宝库,诸如哲学、宗教、自然、科学、政治、军事、文学和各种艺术门类曾做出卓越贡献,或者对社会的历史进程起过显著影响。
本丛书的两个特点:一是使用第一手材料写成,加强传记的客观性和可靠性。二是所有书中均配有同传记主人公有密切关系的同时代人的肖像,以及他本人经历的历史事件和音乐活动的图片。做到图文并茂。
本丛书还有另外两个特点:一是丛书的单行本在不断更新。另一个特点是前面提到的文字内容和丰富图片文献搭配。
本丛书附带说明:书中若有对我国读者陌生、但对理解本文起加深作用甚至关键作用的人名、地名、名词和所说的事件、问题,原作者没有加注,但本丛书都作为脚注放在当页的下方。本丛书还附有传记主人公的同时代或后代的重要思想家、音乐评论家和同行作曲家们的评价,或带有葳言性的摘要记录。
前言
在纽约要俄罗斯犹太人——年轻的乔治和锡盘街
在成功道路上的自由作曲家
幸运的一年,1924——新的音乐风格,钢琴音乐会
文雅的音乐剧 欧洲之旅
《一个美国人在巴黎》有声电影的经验 普利策奖
艺术品的收藏家和画家 非难 最后的音乐喜剧
《波基和贝丝》一次音乐会之旅 广播工作
心理分析 在好莱坞的电影 终结
格什温:他的音乐,他的基本形象
李斯特 豆瓣
作者: (德)赫尔姆 译者: 王庆余 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7 - 2
出版《李斯特》的罗沃尔特出版社是德国历史悠久的出版社之一,成立于上世纪初,它随着德国百年来的政治沧桑,几起几落,但始终以求新扶新为己任,在推动德国文化创新上有着值得自豪的传统和声誉。“罗沃尔特音乐家传记丛书”是罗沃尔特出版社推出的“罗沃尔特名人传记丛书”的一部分。近年来我国爱好西方古典音乐的人,特别在青年中,愈来愈多了,这是一个令人鼓舞的现象。就在当前出现的古典音乐普及规模愈来愈大的喜人形势下,人民音乐出版社选择了德国汉堡罗沃尔特出版社(Rowohlt-Verlag)出版的“罗沃尔特音乐家传记丛书”数十种翻译出来,目的是供我国包括发烧友在内的广大音乐爱好者、音乐从业人员(教师、演出工作者)等从事音乐欣赏、学习、研究和教学时的参考。
拉赫玛尼诺夫 豆瓣
作者: 安德烈亚斯·魏玛 译者: 陈莹 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7 - 2
《拉赫玛尼诺夫》对于作曲家谢尔盖•拉赫玛尼诺夫,人们的说法不一而足,争议颇多。有些人对他顶礼膜拜,认为他的音乐精致典雅,美轮美奂,能带来至高无上的精神享受。而有些人却对此不屑一顾,他们将拉氏音乐等同于“郁悒”,认为他的音乐带来的无非是纠缠不清的痛苦与无尽的折磨。但是无论如何,有一点是明确无误的,那便是拉赫玛尼诺夫一以贯之的鲜明创作风格。在他那个时代,不管潮流如何变幻,拉赫玛尼诺夫总是一如既往地固守着他的创作原则:他只听凭自己灵魂的召唤。他所做的便是把这灵魂的声音忠实地、不加任何矫饰地记录下来。他的音乐过于盘根错节,他的作品结构极具立体感,令我们很难用寥寥数语将其概括。
贝多芬 豆瓣
作者: 马丁·格克 译者: 严宝瑜 2011 - 6
《贝多芬》打破过去在贝多芬这位西方乐圣身上制造的神话,还他一个真面目。书中均配有同贝多芬有密切关系的同时代人的肖像,以及他本人经历的历史事件和音乐活动的图片,做到图文并茂。《贝多芬》还附有贝多芬的生平大事年表,可以帮助读者对贝多芬有一个概括性的理解,同时也可以起到迅速查考贝多芬生平事迹和作品完成年代的依据。
2014年1月19日 已读
罗沃尔特居然一本没标。贝多芬这本内容嘛,生动,翻译在这套书里面算是上乘之作了,看苏俄作曲家的时候直接不忍直视
传记 贝多芬
渴望生活 豆瓣
Lust for Life
8.6 (54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欧文·斯通 译者: 常涛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08 - 4
《渴望生活——梵高传》是欧文·斯通仅二十六岁时的作品。欧文·斯通认为,最能打动读者的不是名人深厚的成就和辉煌,而是他们追求和探索的过程。七十余年来,梵高悲惨而成就辉煌的人生震撼无数读者。这部作品也成为欧文·斯通的成名作,被译成八十余种文字,发行数千万册,感动亿万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