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张岪与木心 豆瓣
張岪與木心
8.7 (18 个评分) 作者: 陈丹青 理想国 |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2019 - 9
“我忽然明白:要和这难弄的家伙不分离,只剩一条路,就是,持续写他……我不想限制篇幅,不愿遗漏种种细节。这是木心以自己的性命的完结,给我上最后一课。”——陈丹青
张岪,是木心为陈丹青起的笔名。
1982年,陈丹青、木心,先后赴美,在纽约地铁相遇,此后亦师亦友,近三十年。2011年木心去世,陈丹青开始书写木心,八年过去,乃有此集。书中以极尽写实的笔墨,慎重恳切的文字,送别木心,也为读者带回了木心。
罕有一个人的死亡,被如此细致地描摹;也罕有这样的文字,如此深情地凝视死亡。本书从终点出发,追忆木心一生文学与艺术的旅程。随着木心身后《文学回忆录》《木心谈木心》的出版,以及木心故居纪念馆、美术馆的先后落成,作者回顾木心在纽约开讲“世界文学史”的漫漫历程,追忆海外孤露的生活点滴、文学灵感绽放的时刻、出访英伦的旅程,更以画家的体贴与见识,缕析木心绘画的渊源与追求。再没有一个人,能这样亲切而体贴地为我们道说木心的世界。
蒙田随笔 豆瓣
作者: [法国] 蒙田 译者: 梁宗岱 / 黄建华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2 - 11
在蒙田时代的法国,长达三十年的宗教战争使法国人民长期处于苦难之中,法国人厌倦了暴力,因此《蒙田随笔》成为许多法国“正直人的枕边书”,其智慧滋润过许多法国人的心田。
以博学著称的蒙田在《蒙田随笔》中对日常生活、传统习俗、人生哲理等无所不谈,特别是旁征博引了许多古希腊、古罗马作家的论述。作者还对自己作了大量的描写与剖析,使人读来有娓娓而谈的亲切之感,增加了作品的文学趣味。它是十六世纪各种思潮和各种知识经过分析的总汇,有“生活的哲学”之美称。书中语言平易通畅,不假雕饰,在法国散文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开创了随笔式作品之先河。
这部作品卷帙浩繁,用古法文写成,又引用了希腊、意大利等国的语言,以及大量拉丁语。读者可以从中真实地窥见到蒙田的思想、风格及他所生活的时代的风俗民情,吸收他的思想和艺术精华,并收到启智怡情的功效。
一个人的记忆 豆瓣
作者: 史铁生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1 - 2
本书是著名作家史铁生的中短篇小说选。收入短篇小说《爱情的命运》 、《兄弟》、《法学教授及其夫人》、《午餐半小时》等36篇,中篇小说《关于詹牧师的报告文学》、《插队的故事》、《礼拜日 》等7篇。
三个三重奏 豆瓣
作者: 宁肯 2014 - 10
“我”的理想是居住在图书馆里,虽非残疾人,我却喜欢坐在轮椅上阅读,在如林的书架中穿行,认同宇宙就是图书馆的样子。某天“我”又来到另一种图书馆――看守所的死囚牢,成为一名志愿者。这里是权力的终点,却没有任何忏悔。“我”在这样的图书馆阅读了许多人,讲述了一个国企总裁逃亡中的故事,一个秘书走向权力巅峰的故事,而如何讲述两个故事又构成了第三个故事……相互映现,亦真亦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