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assical
贝多芬弦乐四重奏全集 豆瓣
10.0 (5 个评分) Alban Berg Quartet 类型: 古典
发布日期 1999年11月16日 出版发行: EMI Classics
弦乐四重奏这一艺术形式,是由作为贝多芬老师的海顿以及在创作上曾给于贝多芬很大影响的莫扎特开创并形成的。贝多芬一生共写下了十六部弦乐四重奏,这个数字与海顿的八十四部或者莫扎特的近三十部相比虽然不算多,但这十六部中几乎每一部都有鲜明的特点,成为弦乐四重奏宝库中最耀眼的明珠,占据十分重 要的地位。在弦乐四重奏的发展史中成为前继海顿,莫扎特,又对后世作曲家有 极大影响的里程碑。今天只要翻开任何一张弦乐四重奏音乐会节目单,几乎很少有不包括贝多芬的作品的。世界各种国际弦乐四重奏比赛,如英国伦敦比赛,意大利波契亚尼大赛,加拿大的“班夫”比赛,澳大利亚墨尔本比赛都是将贝多芬的中后期作品列为决赛曲目,而日本大阪和德国慕尼黑的室内乐比赛更是规定,三轮比赛每轮必须演奏一首不同时期的贝多芬作品。显然,贝多芬四重奏已经成为演奏家的试金石,专业四重奏组要在舞台上站住脚就看演奏贝多芬的水平了。
弦乐四重奏的组合看来简单,就两把小提琴,中提琴加大提琴,但历来为作曲家们视为作曲技法的基本功。这一点从贝多芬对待写四重奏的慎重态度可以得到证明:贝多芬从15岁开始作曲,他写了作品3和作品9的弦乐三重奏,也写了作品16号的钢琴五重奏,就是迟迟不动笔写弦乐四重奏。为什么?从贝多芬给他的朋友卡尔.阿达曼(此人也是贝多芬第一部四重奏的第一小提琴演奏者)写在分谱上的短语中也许能找到答案:“不要让任何人看到这份谱,因为我作了许多改动,直到现在,我才知道该怎样适当的写四重奏”。
贝多芬的十六首四重奏可以分早期、中期和晚期三部分。写于1800年的六首通常称为早期四重奏,其实这作品18号的六首不论从作品的成熟或者从音乐史家对贝多芬年代的划分都应属于第二个时期的。这一年除了《第三钢琴协奏曲》外他全都在写四重奏。自1806年至1810年称为中期的五首,它们是作品59号的三首(献给俄国公使拉祖莫夫斯基),作品74号《竖琴》和95号《庄严》,这些作品与他的第五、六、七、八交响曲是同时期的。晚期的四重奏是名符其实的晚期作品了。从1823年写完《第九交响曲》后,在1824到1826年的两年里,直至他逝世前几个月,他写下了最后的五部弦乐四重奏。可以说,晚期生活遭受极大痛苦的贝多芬是以弦乐四重奏作为他最喜爱的,表达丰富感情的唯一形式。这就是令人时而生畏感到不易听懂又难以演奏的作品127,130,131,132,135和称为《大赋格》的作品133号。
贝多芬晚期的五首弦乐四重奏作品127、130、131、132、135及《大赋格》作品133是在贝多芬生命的最后三年内完成的。这位大师在他的头脑中肯定还有许多为交响乐、歌剧等各种体裁的音乐构思,但却将最后的时刻全部贡献给了弦乐四重奏。那是在1824年夏到1826年11月间的两年内,在身心遭受病痛贫穷、孤独等极大的困苦情况下完成的,据说他经常是边写边哭,这五部作品也是音乐史上一位孤独的伟人在他生命最后时刻的内心独白。
身体虚弱,遭受饥饿和吵闹,亲人的伤害,离弃了朋友……但贝多芬却写下了最后的四重奏,这真是天才的奇迹。人们应该感谢一位叫柴尔纳的中提琴家,由于他的建议,俄国王子加列钦特写了一封信给贝多芬:“我深深崇拜您的天才,我请求您同意写一至三首新的四重奏,为此我将付给您足够的酬金,我学的乐器是大提琴,我将耐心等待您的答复。”不久他就收到贝多芬的回信,虽然不能确定何时能得到这些作品,但贝多芬答应他只要身体还好,就会去写,由于经济情况的困难,贝多芬要求每首四重奏能获得50个金币。
实际上贝多芬并未立即写这些四重奏,他的头脑中还有其它作品,其中之一就是《第九交响曲》。贝多芬相信艺术家必须是有特殊使命给世界带来欢乐的人,他的第九交响曲就充满了这种欢乐,人们认为在他晚年作品中所反映的精神世界不仅是个超人也是个圣人,死神阻止了贝多芬完成更多的作品。“第九”之后他只写了四重奏,但他巨大的想象力浓缩成为灵感的精华。而这时他的创作方式也和以前不同,常常是几部作品同时写,几个乐章主题同时展开,如作品127就与“第九”是同时写的,四个乐章的主题都散在笔记本中,然后慢慢进入状态,大的线条拉出后就着手无终止的细节修饰,直到满意为止。一旦获得灵感什么也不能阻止他,他的六本笔记记录了这种情况。但作品在首演时并未获得理解,俄国王子写道:“我必须承认,非常渴望得到的四重奏在圣彼德堡音乐界反映是失望的,他们期望的是象作品18第一首那样的四重奏,现在的四重奏在技术上太难了,要合得上得化很长时间。”作品127号1825年在维也那首演时因只排练了两周,效果很糟,听众迷惑不解。于是贝多芬又请了波姆教授领导四重奏团,由他亲自指导再次演出,当时他已全耳聋了,只是看者演奏者的手指和弓子动作进行指点,效果虽比上次好,但还是不能象早期四重奏那样受到欢迎。一些评论家在经过相当长的时间耐心学习后才作出反应:“贝多芬表现的是一个新世界,是一个与世隔绝的孤独的流浪者,在深渊的边缘或在黑暗的夜色中,他唤醒了美丽升起的天堂,在阳光下所有的生物变得灿烂辉煌……” 确实,贝多芬的晚期弦乐四重奏在精神感情的强烈和深刻程度是不容争辩的,其组成方法完全是独立主观的,主题是来自作曲家灵魂深处,完全不受外界的影响,在曲式上他不顾传统,完全根据音乐的需要随心所欲,无疑是更接近贝多芬的精神的。
(转自
Brahms: Symphony No. 4 / 8 Hungarian Dances for Orchestra 豆瓣
马克·亚诺维斯基
发布日期 2008年9月30日 出版发行: Pentatone Music
《勃拉姆斯:第四交响曲和匈牙舞曲》E小调第四交响曲是勃拉姆斯交响曲中最经典的一部,充分展示出其“古典悲剧史诗”特点,整部作品充斥着忧伤感。马克·亚诺维斯基指挥匹兹堡交响乐团演奏。

勃拉姆斯(Johannes Brahms,1833-1897),德国作曲家。人们把勃拉姆斯与巴赫、贝多芬并列为“三B”,尽管这种提法的意义不够确切,但它说明了勃拉姆斯在德国音乐中的地位。勃拉姆斯创作了除歌剧以外一切体裁的作品,在交响曲、室内乐、协奏曲和艺术歌曲方面留下了众多杰作;他沿用了贝多芬式的音乐形式进行写作,同时作品也带有浪漫主义风韵;常用无标题音乐形式,提倡音乐中的形式美,反对内容至上的原则,避免标题音乐形式。勃拉姆斯作为莱比锡乐派的一员,曾与以李斯特和瓦格纳为代表的魏玛乐派展开激烈的学术之争。

Symphony No.4 in Eminor Op.98
01 Allegro non troppo 12:29
02 Andante moderato 11:04
03 Allegro giocoso 6:25
04 Allegro energico e passionato 9:0
Hungarian Dances for Orchestra
05 No.1 in G Minor-Allegro molto 3:04
06 No.3 in F Major-Allegretto 2:16
07 No.10 in F Major-Presto 1:44
08 No.17 in F-sharp Minor-Andantino 2:45
09 No.18 in D Major-Molto vivace 1:24
10 No.19 in B Minor-Allegretto 1:48
11 No.20 in E Minor-Poco Allegrtto 2:09
12 No.21 in E Minor-Vivace 1:35

Total playing time:57:01
Schumann 豆瓣
Kun-Woo Paik 类型: 古典
发布日期 2020年9月18日 出版发行: DG
The album cover reminds me of Monk by the Sea, an oil painting that the German romantic artist Caspar David Friedrich (1774–1840) created in 1810, the year when Schumann was born. Schumann has two sides of his personality: young Schumann, who was filled with musical, literary inspirations and dreams, and later Schumann, who was consumed by madness and darkness. Pianist Kun-Woo Paik looks like a traveller who is about to step towards the sky. When you take a closer look, you realize that the landscape isn’t real but a wall. Here the sky, a symbol of universe and infinity, is restraint and restriction.
Paik is a real romanticist who believes in love. Picasso once said it took a lifetime to paint like a child. He also has never lost the boy in him. For this, he became a philosopher. A boy and a philosopher.
Mahler: Symphony No. 6 豆瓣
9.2 (6 个评分) Berliner Philharmoniker Claudio Abbado 类型: 古典
发布日期 2005年6月14日 出版发行: Deutsche Grammophon
"Abbado remains the high priest of Mahler, the man with the key to a unique kind of beauty with these musicians. It's almost a religion. If you hear, you are converted." --- Financial Times
Shostakovich: The Jazz Album 豆瓣 Spotify
9.2 (60 个评分) Royal Concertgebouw Orchestra / Riccardo Chailly 类型: 古典
发布日期 1993年2月16日 出版发行: Decca
2021年12月19日 听过
衷心地希望这张唱片这么多人标记“听过”不仅仅是因为姜文。|老肖第一钢协一乐章动机reminds me of appassionata,也是很奇特的体验。风格的确不爵士,甚至想找个BBC乐团来听听看了。(哪里不对
1993 classical decca riccardochailly shostakovich
Brahms: 4 Ballades; Variations on a Theme of Paganini / Michelangeli 豆瓣
Arturo Benedetti Michelangeli
发布日期 1999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Aura
2021年12月19日 听过
Aura Music 1999年发行的Arturo Benedetti Michelangeli套装中的第5张,条形码混乱无法计较(我也没有这套唱片啊哭)。叙事曲美,由于我开太大声,被帕格尼尼主题一开始吵到(我的错),后面就真香了。50分钟不到的唱片,收获了好心情。
1999 aura brahms classical michelangeli
Jakob Lindberg - Bach on the Rauwolf Lute 豆瓣
Jakob Lindberg 类型: 古典
发布日期 2021年11月3日 出版发行: BIS
巴赫以大键琴演奏家、管风琴演奏家和有成就的小提琴家而闻名,但据我们所知,他并没有弹过鲁特。但他显然被这种乐器及其非常特殊的声音所吸引。雅克布-林德伯格早在1992年就录制了完整的鲁特套曲。三十年后,他在西克斯图斯-劳沃夫的鲁特琴伴奏下回到了巴赫身边,这把琵琶是1590年左右在奥格斯堡建造的,在巴赫生前的1715年,以巴洛克风格重建。但这次录制的作品中只有两首是原创的;对于其他作品,林德伯格擅自将其他乐器的音乐改编为鲁特曲--就像巴赫经常做的那样,以一种非常可持续的方式处理和重新使用音乐材料。
Schumann: Fantasie in C Major, Op. 17 / Beethoven: Six Bagatelles, Op. 126 / Brahms: Sonata in F Minor, Op. 5 豆瓣
Wilhelm Kempff 类型: 古典
出版发行: Orfeo
1958年萨尔斯堡音乐节现场录音
舒曼:C大调幻想曲OP。17;贝多芬:叙事曲OP。126;勃拉姆斯:奏鸣曲OP。5;
编号: C570011B
2021年12月14日 听过
1958年萨堡现场(奥菲欧的老录音到底还有多少赶紧放出来)。Brahms Op.5 末乐章,左手控制力很惊艳。贝多芬我个人一般。
beethoven brahms classical orfeo piano
Schumann: Piano Pieces 豆瓣
玛利亚·胡奥·皮尔斯 Maria João Pires 类型: 古典
发布日期 1994年12月1日 出版发行: Deutsche Grammophon
Recordings: München, Hochschule für Musik, Großer Saal, 9 & 10/1993 (op. 26); 1/1994 (op. 82);
Hamburg-Harburg, Friedrich-Ebert-Halle, 10/1991 (op. 18;
La Chaux-de-Fonds, Musica Théatre, 9/1992 (op. 28)
℗ 1994 Deutsche Grammophon GmbH, Hamburg
Art Direction – Nikolaus Boddin
Composed By – Robert Schumann
Design [Cover Design] – Holger Matthies
Engineer [Recording Engineer] – Klaus Behrens (tracks: 14 to 16), Rainer Hebborn (tracks: 10 to 13), Wolf-Dieter Karwatky (tracks: 1 to 9, 17 to 21)
Engineer [Tonmeister, Balance Engineer] – Gernot Von Schultzendorff (tracks: 14 to 16), Helmut Burk (tracks: 1 to 9, 17 to 21), Karl-August Naegler (tracks: 10 to 13)
Executive-Producer – Christopher Alder
Producer [Recording Producer] – Arend Prohmann (tracks: 14 to 21), Christian Gansch (tracks: 1 to 9), Karl-August Naegler (tracks: 10 to 13)
Nelson Freire Brahms Recital 豆瓣
Nelson Freire 类型: 古典
发布日期 2017年7月14日 出版发行: Decca
Nelson Freire made his recording debut with the Brahms F minor sonata in 1967. Now, half a century later, he returns to this monumental work.
The perfect repertoire at the perfect moment in his career: still in his prime at 72, Nelson Freire invests Brahms’ music with unrivalled colour and imagination.
This recital presents a portrait of Brahms across his entire oeuvre for solo piano, culminating in a selection of the celebrated late intermezzi.
This is Freire’s first Brahms recording since the 2007 Gramophone Record of the Year concerto set with Riccardo Chailly: still the reference recording.
巴赫:哥德堡变奏曲 (普通版) 豆瓣
5.4 (16 个评分) 郎朗 Lang Lang 类型: 古典
发布日期 2020年9月4日 出版发行: Deutsche Grammophon
The culmination of a 20-year journey and his most personal project yet.
Bach's monumental Goldberg Variations stand alone in the piano literature as a work of unique artistry and brilliance. Lang Lang first began exploring this masterpiece more than 20 years ago and presents this record as the outcome of a long personal and emotional journey. Marking a new stage in Lang Lang's artistic development, it is the project of a lifetime.
“I’m now 38 and, while that’s not old, I think the time was right for a new stage in my artistic development,” comments Lang Lang. “I’ve moved into new terrain with the Goldberg Variations and really immersed myself fully in this project. My goal as an artist is to keep becoming more self-aware and more knowledgeable, as well as to keep offering inspiration to others. It’s an ongoing process, but this project has taken me a little further along the path.” Lang Lang
2021年12月8日 听过 技术不错,受伤之后重回这样的高度很是难得。录音室版有太多不同音乐家的影子了以至于我有点分裂。现场版没有这种感觉,懒得查/问录制的具体时间了,但总体来说还是希望钢琴家do not be too adaptable吧。评论里那句“等郎朗名垂青史”,我就想问哪里要等,以他现在的地位,提到钢琴家的时候绕得开他?但这句“真香”我可说不出来。
2020 classical dg j.s.bach pian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