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查
格拉斯的烟斗 豆瓣
8.4 (9 个评分) 作者: 黄灿然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9 - 1
这是诗人、翻译家和评论家黄灿然几年来为海内外报刊撰写的专栏文章之结集,也是他首次把这些身份与他的新闻工作者本职“结集”起来:他利用互联网时代的方便,广泛浏览英语报刊文章,在国际文化光谱中游走,见果就摘,见花就采,见精就取,见好就收。这些文化花果“被撮要、被转述、被直译、被意译、被批评、被压缩、被稀释、被曲解、被挖苦、被模仿、被虚拟”。至于本书的最大特色——机智、风趣——则有待读者自己去细味。
从文自传 豆瓣
9.7 (6 个评分) 作者: 沈从文 湖南美术出版社 2006 - 1
沈从文集。《从文自传沈从文集》所收,包括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从文自传》及一组有关沈从文生平经历的自叙;二、沈从文为自己的创作集所写的序、跋、题记、艺文题识以及《废邮存底》等谈论文学艺术的文字。  1932年暑假,沈从文在青岛完成了《从文自传》。这部作品出版后曾被周作人和老舍认为是“1934年我爱读的书”。《从文自传》讲述的是1902-1922年沈从文进入都市前的人生经历,即沈从文的湘西经历,他曾这样谈及《从文自传》的创作:就个人记忆到的写下去,既可温习一下个人生命发展过程,也可让读者明白我是在怎样环境下活过来的一个人。特别是在生活陷于完全绝望中,还能充满勇气和信心始终坚持工作,他的动力来源何在。  通过写自传来“温习一下个人生命发展过程”,其目的并不仅仅是追忆,更重要的是在对自我生命的反思中,展开自身与自身的对话,为当下自我寻根,并以此敞开通向未来的路。《从文自传》中对过去的追忆始终联系着目前生命情状。在追溯过去的人生经历时,其时间指向始终是现时的“我”。他曾这样回忆这段时期:“民廿过了青岛,海边的天与水,云物和草木,重新教育我,洗炼我,启发我。又因为空暇较多,不在图书馆即到野外,我的笔有了更多方面的试探。且起始认识了自己。”《从文自传》的写作,正是沈从文“认识自己”的一个重要事件。而完成这一自我认同,对于沈从文的创作无疑是极具意义的。在《从文自传》中,我们可以看到沈从文的湘西经历是如何影响到他的创作,他的创作与这段经历有着怎样不可分割的关系。而在《从文自传》后不久,沈从文也就迎来了他创作的第一个高峰期。  《略传》、《从现实学习》、《我的学习》、《我怎么就写起小说来》,均属于生平的自叙。这些文字,虽然议论多于叙事,却更为显在地展示出沈从文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心路历程及不同现实处境中对自我的不同认知。《往来书信·1949》是沈从文1949年书信的集成。对了解沈从文精神历程而言,1949年是极其重要的一年。这一年,沈从文染上了类似“迫害狂”的精神疾病。这组书信,真实而集中地记录了沈从文从发病到痊愈的所思所想、所疑所惧,勾画出他在特定历史情境中的心理及精神轨迹。就个人经历而言,这虽然只是沈从文的“个案”,却典型地再现了历史转折关头,中国知识分子宿命式的悲剧存在。  “序跋”中所收文章,均为沈从文为自己创作集所写序、跋、题记。这些小文不仅体现了沈从文独特的文学观和艺术观,同时也呈现出沈从文极具个人特色的序跋风格。本卷还收录了沈从文曾结集出版过的《废邮存底》以及后来在《云南看云集》中收入的《新废邮存底》中的部分文章,以及沈从文论文学艺术创作的文字,包括《论技巧》、《谈进步》、《短篇小说》、《论特写》等。从这些文论中,不难窥见沈从文独特的文学艺术观。
一路走来一路读 豆瓣
8.1 (22 个评分) 作者: 林达 / 李晓林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04 - 1
美国是一个历史很短的国家,开拓初期的日子里,又惟求能速速安顿,因而村镇都因陋就简,也就始终少有东方和欧洲的巍峨古迹。可是,逛得多了,觉得症状国也有它特别的韵味。它的开拓者中有着一批来自欧洲的思想者。他们从欧洲传承的思想,到了北美的荒原上,褪尽精美修饰,却有了实实在在的精神。这是林达最新的一本关于美国、欧洲的风土人情、历史、文明和社会的书。作者延续一贯的创作风格,对美国及欧洲几十个著名的城市与乡村、人物与事件作了贯穿历史的透视,以轻松的阅读来深刻理解欧美的历史和社会。林达的写作本身就是一个风光无限的旅程――知识与思考、智慧与大度造就了善于观察和阅读的眼睛。通过作者犀利的目光和委婉的笔触,一个个发生在异国的故事透射出了历史文化、战乱风云、文明发展和社会演变的信息。随着作者的引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新境界徐徐展开。
大汗之國:西方眼中的中國 豆瓣
作者: 史景遷 译者: 阮叔梅 臺灣商務印書館 2000
這不只是一本關於中國的書,更是一本關於文化刺激與回應的書。當西方遇見東方,會磨擦出甚麼樣的火花?名漢學家史景遷把西方從十三世紀到二十世紀作家筆下新奇多樣的中國,盡皆蒐羅在這本足以見證其間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著作當中。透過這面“西洋鏡”所看到的,也是足足八百年以來西方人對中國之記錄與幻想、洞察與偏見。“無論是中國在西方引起的強烈情感,一波又一波嘗試描述並分析這個國家及其人民的企圖,或是西方人對有關中國消息的強烈興趣,都明確道出了這個國家所散發的魅力。”
生活簡單就是享受 豆瓣
作者: 愛琳‧詹姆琳 译者: 吳達 新路 1996
<新簡樸運動>宣言:

「大」不見得就好,「多」也不見得就是富有;唯有簡單自在,生活才真正是一種享受!

* 本書提供讓你身心都「簡單」的妙方:住小房子吧!否則你會疲於打掃房子。
* 衣櫥不要太大,大了就想多買衣服。
* 關掉電視機吧!因為它佔掉我們太多時間了。
* 不要電話一響,就反射式地急著接。
* 在家裡度假吧!不要出去人擠人。
* 檢討你的購物習慣,不要為買而買!
* 不要做行事曆的奴隸!
* 少工作,多讓自己享受人生吧!
* 學習如何大笑吧!
* 每個月讓自己獨處一天。
* 一次只做一件事。
* 找個時間看夕陽吧!
* 學習說「不」!
* 散步要比去健身院好。

您是否覺得房子太大了,需花費很多時間去打掃?您是否一回家就守在電視機前,並覺得時間永遠不夠用?您是否覺得衣櫃總是少那麼一件,於是不斷地在買新衣服?您是否被生活搞得頭痛、胸悉、失眠,心裡也愈來愈煩躁?請試試書中100個讓您生活簡單自在的妙法!作者旨在提醒我們:「所謂「擁有幸福的秘密」,只要減少對幸福的需求就可以!
生命的奮進 豆瓣
作者: 徐复观 / 梁漱溟 时报出版 1984 - 10
這部書最令人激賞的是,選錄的是四位學問家探索學習的過程,展現出來的不是抽象的理論,而是實存的體證,令人感覺更為親切。了解這幾位前輩的學術,自然必須讀他們大部頭著作,但把握這常惺惺的一念,有生命的奮進的向上心,有對於世界人生的悲情,這已經有它本身的價值。
未来城 豆瓣
作者: (美)詹姆斯・特拉菲尔 译者: 赖慈芸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0 - 5
少年凯歌 谷歌图书 豆瓣
9.4 (141 个评分) 作者: 陈凯歌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1 - 6
在成为著名电影导演之前,他曾有过怎样的人生?陈凯歌亲自执笔,直面他的少年时代。他敢于面对,勇于审视自己,并承认曾经犯过的错误。他的回忆与思考,既富于自省和批判精神,又具有相当的思想深度和历史的鲜活性。深刻的思想、优美的文笔、个人的视角,对成名之前生活、思想、艺术积累的小结,能够启迪我们许许多多的人。
棋王 樹王 孩子王 豆瓣
8.6 (7 个评分) 作者: 鍾阿城 新地文化藝術有限公司 1996
阿城的三個中篇:棋王,樹王,孩子王,取材截然不同,可是,他所要表達的主題是相同的:人,是最重要的。稟性善良的人,關愛人群,沈默工作,永遠是社會的瑰寶。偏激的主義違反人性,也違反自然,產生了愚昧盲動的行為,也就成了無可彌補的災害。
阿城不只是一個說故事的小說家,實在是藉著小說來傳佈觀念的思想者。他的小說有些情節雖然近乎超現實的描述,卻緊緊地抓住現實嚴肅地透露出自己的人生哲學。
《棋王》一文的起始,便是一群知青被下放,在月台搭火車遠行,每個人的心,沈沈地壓著!此時月台播放著毛語錄的教條和語錄歌,頓時,一個最大的反諷在書中的情節表露無遺!這播放著的聲音,毋論是教條或“旋律”,正是迫使這群知青被放逐蠻荒的咒語啊! 《樹王》則是敘述著一位貴州山民蕭疙瘩,他懂山,懂森林,知道森林是山的髮膚,但共產當局要砍山林,說:「這種野樹,是障礙,要砍掉,這是革命,根本不是養什麼小孩!」當森林的樹王被砍倒了,人間的樹王蕭疙瘩也倒了,一病不起,衰竭而死!這是人與自然偕亡的一場悲劇! 《孩子王》一文中,文革時期,盡責的老師因不與教條合作而被調走,一走出辦公室,「陽光暴烈起來。望一望初三班的教舍,門內黑黑的」,對於制式教育體系的反抗,成為《孩子王》探討的主題之一,此外,阿城提到「教材倒真是統一,我都分不清語文課和政治課的區別。」是明示也是暗示,反諷之意不在話下。
Growing Up Goodreads 豆瓣
Growing Up
作者: Russell Baker Berkley 1992 - 6
This is Russell Baker's story of growing up in America between the world wars--in the backwoods mountains of Virginia, in a New Jersey commuter town, and finally in the Depression-shadowed urban landscape of Baltimore.
熬至滴水成珠 豆瓣
7.4 (7 个评分) 作者: 池莉 作家出版社 2006 - 5
随笔集《熬至滴水成珠》是自《有了快感你就喊》问世3年以来,池莉出版的第一本新书。她在书中记录了普通女人、母亲和作家等不同身份对其日常生活的撕扯,以及她对这种撕扯的平衡。此外,还如实地记录了写作状态中的焦灼与喜悦
熬至滴水成珠》全书可谓是池莉人生经验的提炼和感悟。
全书分为两个部分:如是我闻及我闻如是。第一部分纪录的是作为普通女人、母亲的池莉在衣食住行、相夫教女生活中的人间烟火,其中池莉对女儿的自由式教育更是体现出了作家鲜为人知的一面。第二部分记录的是作为作家的池莉的阅读和写作,对古今中外作家的个人阅读,写作状态的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