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
让天赋自由 豆瓣
The Element - How Finding Your Passion Changes Everything
作者: [美] 肯•罗宾逊 卢•阿罗尼卡 著 译者: 申志兵 中信出版社 2009
本书包含了各种各样的轶闻趣事,有不同人士的不同人生经历:从保罗•麦卡特尼到《辛普森一家》的创作者麦特•格罗宁,从梅格•瑞恩到列侬,从著名作家阿丽安娜•哈芬顿到有名的物理学家理查德•费曼。
但是这本书的真正主角不是他们,而是我们自己!
读完这本书,你就会发现,那些一流的成功人士,他们的荣耀并不值得你我艳羡,事实上,他们的人生还远没有达到一帆风顺的境界,他们成功过但也失败过,可以说他们没有一个人的生活堪称完美。但无论如何,这些一流的成功人士都曾经历过一个阶段的完美生活,在这个完美的阶段,他们因为发现自己的潜力而让自己的事业加速发展。而这,就是你我需要努力做到的。那些一流的成功人士最值得你我艳羡的,应该是他们找到了真实的自我。
本书是一首有关人类天赋和人类激情的赞美诗,也是一首对人类卓越的发展潜能的颂歌。它告诉我们什么情况能够人尽其才,什么情况会使人类的潜能消退,告诉我们该怎样利用现有的时光,如何在一个完全竞争的未知世界争取到唯一成功的可能。
名人热评
肯•罗宾逊是一个让人印象深刻的家伙,很少有人能够真正看透你的内心,但肯•罗宾逊却是其中一个,所以他能让你觉得轻松和愉快。我很荣幸能在本书中成为一个角色,是他认为掌握了成功点(Element)的人之一。读他的书能让我们知道怎样做最好的自己。
——《歌剧魅影》和《猫》的舞蹈指导 吉莉安•莱尼
这个世界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快,我们的机构、我们的学校以及我们的思想却被以往的习惯束缚,其结果就是人类众多天赋的白白浪费。《让天赋自由》以热情洋溢的语言和令人信服的观点让我们从不同角度看待自己,让我们知道怎样面对未来。
——《未来的革命》、《财富的革命》作者 阿尔文•托夫勒
《让天赋自由》让你终生受益,它帮助你发现最好的自己。从这本书的字里行间,我们能读到那些发现了自我的人士,读到他们那令人着迷的奇闻轶事和他们的真实生活。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作者 史蒂芬•柯维
谁在我家 豆瓣
Love's Hidden Symmetry: What Makes Love Work in Relationships
作者: [德国] 伯特·海灵格 译者: 张虹桥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 2012 - 3
家庭系统排列(Family Constellation)是由德国当代系统心理学大师伯特·海灵格Bert Hellinger)所发展出来。海灵格发现每一家庭或组织都有一股隐藏的动力,家庭或组织中的每一个成员都会受到这股动力的影响,而这个动力是在潜意识的深处,一般人不容易察觉。在家庭或组织中所发生的许多负面事件如:家庭失和、身心疾病、自杀、伤害意外、暴力犯罪等都是抵触这股力量所导致,而使整个家庭或组织的“爱的序位“(Orders of Love)受到干扰,有的时候这些事件还会重复发生,延续到下一代。 系统排列的功能,就是要协助我们辨识家庭或组织背后的动力状况,把隐藏在潜意识的动力,藉由这个方法带到光亮的地方。同时也能找出解决的途径,调整被干扰的家庭或组织系统,让爱重新在家庭或组织中流动,不会把伤害再传递给无辜的下一代,也让组织能够顺畅的运作。 作者伯特·海灵格以诗一般的语言向读者阐述了其发现的一些事情,而那些事情往往和家庭中的亲密关系有关,这种关系控制着人们并改变着他们的生活。
海灵格以“现象学”的工作方法,一步一步地在家庭系统排列中,依据着学员代表的身体现象反应,把深深埋藏心底的情感——那些盲目、完全不被意识的情感给展现出来。整个过程是一次令人惊讶及赞叹的心灵探索。
透过家庭系统排列,我们最终会获得自身在家庭亲族这个命运团体中一个恰当的序位。人不再是单一的独立个体,而是带着浓厚亲情与祖先宗族紧密连结的一环。
海灵格对中国文化中的老庄哲学颇有见地。他把老庄哲理中的“无为” 以及儒家学说的“人伦观念”,结合心理治疗学中多方面的技巧,以一种探险家的精神,将埋藏心底的问题揭露出来,这一过程是扣人心弦且震撼心灵的。海灵格的家庭系统排列融合东西方文化,在心理治疗、思想灵修,以及人际关系方面均有很大贡献。家庭系统工作确实是一门包含深广的学问。
高难度谈话 豆瓣
Difficult Conversation: How to Discuss what Matters Most
7.1 (13 个评分) 作者: [美] 道格拉斯·斯通 / 布鲁斯·佩顿 译者: 王甜甜 中国城市出版社 2011 - 2
道歉;客户迟疑不定;供货商百般刁难;突发的公共关系危机;想让别人帮忙,却难以启齿……教你破解潜藏在高难度谈话中的隐形结构,剖析高难度谈话的三个层次:“发生了什么”对话;情绪对话;自我认知对话。
突破谈话瓶颈,实现完美沟通。
此刻的谈话是如此艰难,但是总会在你毫无准备时不期而至,是面对还是逃避?是的,除了面对,我们别无选择。
曾在南非种族隔离前夜和1980年伊拉克人质事件中参与谈判的美国沟通专家道格拉斯•斯通(Douglas Stone)与闻名世界的“哈佛谈判小组”成员经过15年的潜心研究、数千次的专业咨询,锤炼出破解顶级沟通难题的有力武器——跨越沟通中的最高峰即 “高难度谈话”的哈佛谈话术。
在这本《纽约时报》排行榜的经典畅销书中,你将会通过丰富且极其生活化的案例一步步地学到:
●如何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开始一场高难度对话
●如何把握高难度谈话的“弦外之音”
●面对正面攻击和指控时如何回应
●破解潜藏在每一次高难度谈话中的隐形结构
当你突破了沟通中的最艰难时刻,还惧怕什么谈不下来?
2011年12月11日 已读
09年一年里的争吵学到的足以覆盖这本书的所有
心理学 美国
意向性 豆瓣
作者: [美]约翰·R·塞尔 译者: 刘叶涛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7 - 8
本书是约翰·R·塞尔前两本重要著作《言语行动》(1969年)与《表达式和意义》(1979年)的哲学基础。约翰·R·塞尔发展了一种对于进行语言研究来说具有高度原创性和影响力的方法,这种方法隐含的假设是,语言哲学乃是心灵哲学的一个分支。本书的主要目标是要发展一种有关意向性的理论,而“意向性”正是人类内心与世界之间联结的桥梁。约翰·R·塞尔从感知、行动、因果性、意义以及指称等方面对意向性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 “心一身”问题的一种解决方案。
洛丽塔 豆瓣 Goodreads
Lolita
7.9 (379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 译者: 主万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5 - 1
《洛丽塔》原著问世五十年来第一部中文全译本。纳博科夫最著名最有争议的小说杰作。
拉康选集 豆瓣 谷歌图书
作者: [法国] 雅克·拉康 译者: 褚孝泉 上海三联出版社 2001 - 1
雅克·拉康是续佛洛伊德之后,在法国乃至整个西方最重要的精神分析家之一。他的学说,不仅在医学领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而且在社会科学领域里,在文学艺术领域里军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拉康学说涉及到人的许多基本问题:人的主体性,人的心理因果,人的语言,人的犯罪等。这本《拉康选集》是作者生前选编的一个自选集,是国内第一次完整的译介拉康的著述。
幻想與無意識 豆瓣
作者: 尚‧拉普朗虛 / 賽基‧勒克萊 译者: 沈志中 行人出版社 2006 - 3
書腰文字:
讓完全被埋沒的概念重新出土,那些一開始就被佛洛伊德追隨者,甚至佛洛依德自己都遺忘的概念。
——尚‧拉普朗虛
本書介紹:
賈克‧拉崗著名的口號「回到佛洛伊德」,對全世界的精神分析運動都造成了深遠影響。不是捍衛佛洛伊德正統,而是讓人返回佛洛伊德文本,傾聽大師的原始聲音。
本書兩篇文章皆由拉崗的第一代學生所撰寫,但這些學生並非全然承襲拉崗的教誨,而是佇立在關鍵的邊界:在拉崗的號召下鑽研佛洛伊德,而又因為回到佛洛伊德,最終矛盾地不得不遠離拉崗。
作者們也並未受限於佛洛伊德的文句,而是深入大師的思維,讓人信服地挖掘出佛洛伊德自己遺忘的概念。語言與無意識的關係、誘惑理論的深層意義,這兩篇具有經典地位的文章,已經成為認識當代精神分析的基礎。
所以說,幻想與無意識二文不只是標定這個離開拉崗的關鍵時期、釐清佛洛伊德最重要的概念,也展示了一種思想的研究模範。
譯者介紹:
沈志中,一九六八年生於台北瑞芳。台灣大學哲學系畢業。巴黎第七大學基礎精神病理學暨精神分析博士。台灣大學外文系助理教授。
No Boundary 豆瓣
作者: Ken Wilber Shambhala 2001 - 2
A simple yet comprehensive guide to the types of psychologies and therapies available from Eastern and Western sources. Each chapter includes a specific exercise designed to help the reader understand the nature and practice of the specific therapies. Wilber presents an easy-to-use map of human consciousness against which the various therapies are introduced and explained. This edition includes a new preface.
The Spectrum of Consciousness 豆瓣
作者: Ken Wilber Quest Books 1993 - 10
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so called Human Consciousness Project , a "master template" of the various stages, structures, and states of consciousness reflecting the "Perennial Philosophy" of mankind consisting of variations of the world's great wisdom traditions. (compare: "The game of Order"). To the possible corruption of this 'holarchy' the author suggests not getting rid of holarchy per se, but arresting (and integrating) their arrogant 'holons' to overcome the historic and collective derailment in our modern psychology.
The Red Book 豆瓣
作者: 荣格 C. G. Jung (Author) / Sonu Shamdasani (Editor) 译者: John Peck W.W. Norton & Co. 2009
The most influential unpublished work in the history of psychology. When Carl Jung embarked on an extended self-exploration he called his “confrontation with the unconscious,” the heart of it was The Red Book, a large, illuminated volume he created between 1914 and 1930. Here he developed his principle theories—of the archetypes, the collective unconscious, and the process of individuation—that transformed psychotherapy from a practice concerned with treatment of the sick into a means for higher development of the personality.
While Jung considered The Red Book to be his most important work, only a handful of people have ever seen it. Now, in a complete facsimile and translation, it is available to scholars and the general public. It is an astonishing example of calligraphy and art on a par with The Book of Kells and the illuminated manuscripts of William Blake. This publication of The Red Book is a watershed that will cast new light on the making of modern psychology.
212 color illustrations
社会心理学 Goodreads 豆瓣
Social Psychology
9.3 (64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戴维·迈尔斯 / 周晓虹 译者: 张智勇 / 乐国安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6 - 1
《社会心理学》这本书被美国700多所大学或学院的心理系所采用,是这一领域的主导教材,已经成为评价其他教材的标准。
这本书将基础研究与实践应用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以富有逻辑性的组织结构引领学生了解人们是如何思索、影响他人并与他人建立联系的。是人们了解自身、了解社会、了解自己与社会之间关系的最佳的指导性书籍。
内向者优势 豆瓣 Goodreads
The Introvert Advantage
7.5 (33 个评分) 作者: Marti Olsen Laney 译者: 杨秀君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 1
如果事情太多,您就会变得头昏脑涨吗?您需要独处而恢复充沛的精力吗?在会议中,您需要别人询问才谈及自己的看法和主张吗?您倾向于注意到别人容易忽略的细节吗?您所推崇的庆祝方式是少数几个人的聚会,而不是大型的宴会吗?您经常感到自己像一只周围全是“野兔”的“乌龟”吗? 那好,您是一个性格内向的人。但更令我们喜出望外的是,通过对“性格内向的人”的内在的优势和独特性的深入探讨,《内向者优势》一书为性格内向的人以及那些深爱他们的性格外向的人指明,如何利用(而不是对抗 )他们的个性来创造并享受美好的生活。书中内容涉及婚姻关系、为人父母 ——包括养育性格内向的孩子、社交活动和工作,书中有应对的策略、管理精力的策略及几百条很有价值的技巧。该书不仅有助于您在外向的世界里很好地生存,而且有助于您获得真正的成功。
2010年9月19日 已读
80%是废话,不过有用的部分还是很有用的
心理学 美国
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 豆瓣 谷歌图书 Goodreads
6.4 (527 个评分) 作者: 高铭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10 - 2 其它标题: 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
本书以访谈录的形式记载了生活在另一个角落的人群(精神病患者、心理障碍者等边缘人)深刻、视角独特的所思所想,让人们可以了解到疯子抑或天才真正的内心世界。此书是国内第一本具有人文情怀的精神病患谈访录。内容涉及生理学、心理学、佛学、宗教、量子物理、符号学以及玛雅文明和预言等众多领域。
2010年9月6日 已读
物理部分还是十分有用的。。变不变神经病见仁见智。。谁不是神经,别碍着自己碍着别人就行~
心理学 访谈
Synchronicity 豆瓣
共时性:非因果性联系原则
作者: C. G. Jung Routledge 1985 - 9
To Jung, synchonicity is a meaningful coincidence in time, a psychic factor which is independant of space and time. This revolutionary concept of synchronicity both challenges and complements the physicist's classical view of casualty. It also forces is to a basic reconsideration of the meaning of chance, probability, coincidence and the singular events in our lives.
少有人走的路 豆瓣 Goodreads
The Road Less Traveled
8.0 (237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斯科特·派克 译者: 于海生 吉林文史出版社 2007 - 1
这本书处处透露出沟通与理解的意味,它跨越时代限制,帮助我们探索爱的本质,引导我们过上崭新,宁静而丰富的生活;它帮助我们学习爱,也学习独立;它教诲我们成为更称职的、更有理解心的父母。归根到底,它告诉我们怎样找到真正的自我。
正如开篇所言:人生苦难重重。M·斯科特·派克让我们更加清楚:人生是一场艰辛之旅,心智成熟的旅程相当漫长。但是,他没有让我们感到恐惧,相反,他带领我们去经历一系列艰难乃至痛苦的转变,最终达到自我认知的更高境界。
潜意识与心灵成长 豆瓣
作者: [瑞士] 卡尔·荣格 译者: 张月 上海三联书店 2009
1959年初春的一天,英国广播公司邀请我为英国电视台前去采访卡尔·古斯塔夫·荣格博士(Dr.Carl Gustav Jung)。他们要求采访要有“深度”。当时,我对荣格其人与其著作已有所了解,因此,我立刻起身前往坐落在苏黎世美丽湖畔的荣格家园,去结识这位不凡之人。我们之间的友谊从此开始。我十分珍视这种友谊,同时我希望,这种友谊能给处于生命暮年的荣格带来某种快乐。电视采访获得了成功,由于情境机缘的古怪结合,这部著作成了采访成功的终极产物,但除此之外,在我讲述的这一故事中,电视采访并不占据更多的位置。
性欲三论 豆瓣
作者: [奥地利]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2000 - 10
《性欲三论》通过性欲三论、一个歇斯底里病例的分析片断、“文明的”性道德与现代神经症三部分来具体论述了性欲。本译丛共18种,精心选取精神分析大师弗洛伊德、阿德勒、荣格、荷妮弗罗姆的经典之作,分别从性欲、社会、生活环境、文化传统等方面对人的病态心理——大至精神疾患,小至日常笔误、舌误等过失进行了深入的精神分析。读书界完全懂得要用正确的分析态度去研读这些著作,汲取其精华,剔除其糟煌,为我所用,这一点无需我们多说。
日常生活的精神病理学 豆瓣
6.8 (5 个评分) 作者: (奥)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 [彭丽新等] 译者: 彭丽新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2000 - 10
全文着重用精神分析方法研究日常生活中的错失,提出不仅神经病患者,而且在正常人的日常行为中也可能因潜意识的内部斗争而改变思想行为,从而把早期精神分析方法推广到正常人的心智生活的分析和错失行为的改正上。
作者认为:日常生活中之所以常发生语误、笔误或误读等“错误”现象或动机性遗忘,是由于人把一些可能使自己觉得痛苦或难为情的想法、冲动或记忆,从意识的境界,经由不知不觉的过程放到潜意识境界,以免意识到此而感到不舒服。
但是这些被压抑的东西并未消失,当意识的自我有松懈时往往会突破阻抗力量,再度浮现到意识境界来,人们潜意识地给以否认,从而造成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错误。作者由此展现了精神命定论的信仰:心智历程的任何微细动向,都必有精神上的原因可寻。错失行为为此研究提供了最方便的证明工具。
本书内容包括:专有名词的遗忘、外国字的遗忘、名词与字序的遗忘、童年回忆与遮性记忆、语误、读误和笔误、印象及决心的遗忘、误引行为等。
每天懂一点色彩心理学 豆瓣
6.8 (33 个评分) 作者: [日] 原田玲仁 译者: 郭勇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 6
本书的内容虽然以高深的理论为基础,但尽量避开了晦涩难懂的复杂部分。通过许多生动活泼、简单实用的例子,本书将色彩心理学的核心思想与思维方式直接明了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书中的插图和漫画也是为了让读者能够更加轻松地阅读而精心绘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