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
塞拉菲尼抄本 豆瓣
Codex Seraphinianus
8.4 (17 个评分) 作者: [意] 鹿易吉·塞拉菲尼 译者: 张密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4 - 11
《塞拉菲尼抄本》创作于1976年至1978年,并于1981年首次出版。2014年上市的中国版,是全球第七种语言授权,参与了全球合印计划,由意大利原厂印刷,原装限量进口3000本。
在罗马某座危楼顶层的小房间里,一位年轻的建筑设计师创作了这部幻想世界的百科全书,后来这部巨作被列为“十大神秘天书”之首。而这位名为鹿易吉•塞拉菲尼的作者也被冠以建筑师、设计师、艺术家等多个称谓。
塞拉菲尼以千余幅精妙绝伦的手绘插图,以及他独创的、无法识别的语言和书写系统,呈现了一个精彩纷呈的异次元世界:小至奇特的动、植物,大至文化与城市建筑,无奇不有、无所不包。想象力恣意纵横,令人脑洞大开。
促成这本手稿得以印刷出版的意大利出版商曾评价:这本书堪称这世界上不计其数的壮举和幻想之一。卡尔维诺生前曾为本书写下长篇推荐序,他曾写道:“塞拉菲尼的语言被赋予了一种权力,它将要唤醒的是一个其内在语法完全颠覆的世界。”
尽管书中的文字至今无人能解,但读者可以借此摆脱文字和语法的束缚,像尚未识字的孩童一样,根据双眼所见的图画,去感觉,去联想。在这些漫无边际的想象中,一个新的世界诞生了。这正是《塞拉菲尼抄本》神奇与伟大之处。
2016年5月31日 已读
嘉说这是得到外星人启示了,不明觉厉。
设计
巴黎·家的私设计 豆瓣
8.0 (5 个评分) 作者: Editions de Paris 译者: 尹宁 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8 - 7
巴黎创意人的家是什么样的呢?来,一起到他们家里去看一下吧!
他们钟爱手工原创,珍惜旧物,喜欢到跳蚤市场和古董市场寻找自己喜欢的家具和材料,
再加入自己的风格和创意,因此他们的家自然就散发出私设计氛围。
每一个家,似乎都在讲述一个故事。
巴黎创意人,就是这样满怀着快乐的心情,创造着家里的空间……
本书同时收录每位受访者的原创手工设计并提供详细的步骤。
视觉大师汉斯·希尔曼 豆瓣
作者: 林家阳 主编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5 - 4
本书按创作年份和艺术门类来编排全书。分为【招贴】【图形】【插图】【速写】等几部分。汉斯·希尔曼的一幅幅招贴作品,应用了使人惊叹的简洁而准确的视觉语言,采取了出奇制胜的艺术表现手法;更慑人心魄的是那些以黑白表现手法来讲述惊心动魄的犯罪侦破案的侦探小说插图和连环画。没有看过他这部分作品的人,无法想象那些作品是如何将杂乱无章的犯罪现场由故事情节的深入而不断转换视觉角度展示出来,如何将平庸无奇的小角色、狡诈阴险的罪犯和智慧超群的侦探们的形象塑造得惟妙惟肖,它们让观众情绪随情节跌宕而起伏,随场面变化而波动。从本书中,人们可以观赏希尔曼的杰作,体会他的艺术风格,研究他的文化背景,领略他的设计风采,甚至可以顺着大师走过的路再作一次艺术设计之旅:招贴设计如何成为人们文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插图如何为文章画龙点晴;还有,怎样学会掌握创新的方法,让视觉语言在艺术设计应用中达到表情自如的地步。
汉斯·希尔曼的招贴设计风格因受现代绘画中超现实主义的影响而独树一帜;让人过目不忘的还有他非常智慧地将电影中的动态蒙太奇手法巧妙地运用到平面设计中。与他的作品同样杰出的是他的教学工作,他在几十年的招贴设计教学中造就了几代人,我们不难从他的学生冈特·兰堡教授和弗里德·格林德勒等的作品中看见汉斯·希尔曼的视觉艺术设计精髓:视觉上的广告性、语言的准确性、表达的个性和创造性等等。在欧洲设计界,人们尊称希尔曼为现代广告的发掘者。他对现代广告设计的影响广泛而深刻。
第二部分图形游戏对学习视觉艺术设计的人来说是最为经典的,也是对我们今天的设计基础教育最有直接影响的。它的作用并非局限于艺术设计专业学科,而是所有设计专业领域。希尔曼善于把细节和整体结合起来思考,从一个字母到图形含义的表现是那么简单、又那么详实而幽默,从学童到长者都能理解。什么是视觉设计师?视觉设计师就是帮助人们以“最快的速度阅读并理解事物”的导向者、并能通过视觉设计完成的画面来为人的视觉需要服务。而图形创意练习是训练人的视觉设计表现能力的最好方式。
第三部分是插图。希尔曼教授被称为国际著名插画大师。著名的设计大师霍尔格·马蒂亚斯教授评价他的插图艺术时说:“我从来没有看见过一个人能超越希尔曼先生的插图水准,我常被大师的某些细节表现所打动。”在大师的作品中,有许多情节引人去探索,比如:房门被踹开时的爆发力是如何表现的?美女婀娜多姿的形态是如何捕捉的?
第四部分为速写。速写是所有学习设计艺术者的专业基本功,是设计师必备的能力。而恰恰这么重要的艺术基础在今天的教学中被轻易地忽略了,并以石膏像和静物来替代训练素材。其实生活中的一切都是速写的对象,比如,希尔曼作品中的“一位漫游者梦见圣洁的莫尼卡”就是他工作之余的随笔,捕捉想象的快速记录。这样的例子在他的速写中随处可见。
2009年12月8日 已读
我远离设计很久了 唉
德国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