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玲玲
生而為人 豆瓣
作者: 鍾玲玲 《字花》編輯部/水煮魚 2014 - 7
「我在無可置疑的情況下一再強調,我的生存努力,跟任何人毫無關係。就是這樣。我原來是這樣的過一生 的。書寫有著莊嚴的寂靜。在分散的短句中,有聽得見的沈默,看得見的空虛。」——《生而為人》
「我們這樣到了生命的晚期。我們都知道『努力、失敗、放棄』。晚期的意思是 ,沒有更多了 , 就是這麼 多,因此更純粹,專注,每一個扣問更為逼近:我們無處可逃。」——黃碧雲回應鍾玲玲《生而為人》
——————————————
一九九七年,鍾玲玲首本詩文集《我的燦爛》,記錄她參加保衛釣魚台示威行動,被抓上警察廳的心路歷程。九年之後出版散文集《我不燦爛》;一九八七,小說《愛人》出版,深入意識的心裡流動;一九九一,《愛蓮說》出版,書信日記並列。然後又是《玫瑰念珠》,到底是救贖還是幫助,我們以為不會 再看見她的文字。
相隔十六年,鍾玲玲寫出《生而為人》。初讀篇名,念及的,無非是太宰治在《人間失格》的一句說話:「生而為人,我們抱歉。」《生而為人》分支斷節,迴旋圓融生命的來回困惑。
2015年1月18日 已读
「黑格尔弥留时曾经说过这样的话,“只有一个人曾经理解我”。在一阵沉默后,又补充说,“但他并没有理解我”。」我承认的,种种我还是最容易想到一个人,但我明白那已经与她无关。不是钟玲玲说的,她并没有去理解。而是,她最接近,并且,我最希望她是。所以她便无法接近。
鍾玲玲 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