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
海风中失落的血色馈赠 豆瓣 Goodreads
The Lost Salt Gift of Blood
9.0 (242 个评分) 作者: [加拿大] 阿利斯泰尔·麦克劳德 译者: 陈以侃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15 - 6
《海风中失落的血色馈赠》所收入的七个故事,有少年渴望摆脱家族在海岛世代挖煤的命运而在成年之际离家远行,有人到中年的大学教师回忆少年时他那心怀壮志但困居海岛打鱼为生的父亲,有散居各地的大家族在老祖母96岁生日之际齐聚老祖母寡居的海角……这些故事勾画了男女之间、父母与子女之间 紧密的纽带和难以逾越的鸿沟,既温柔又残酷。
这些故事都发生在新斯科舍省布雷顿角那些严酷的风景中,写的都是复杂、神秘的人心。它们被记忆和传说浸润,被海水和鲜血冲刷,而这些海水和鲜血,都曾流淌于同土地和海洋漫长的搏斗中;麦克劳德颂扬的是一种和自然世界的深情交融,以及面对变迁、面对爱与失去,多少世代之间某些一脉相承的东西。
很难想出还有谁能写出具有阿利斯泰尔•麦克劳德般魅力的小说。
——爱丽丝•门罗
和福克纳或契诃夫的作品一样,阿利斯泰尔•麦克劳德的短篇小说既是地域的,又是普世的,而且,我也认为它们是不朽的。
——迈克尔•翁达杰
阿利斯泰尔•麦克劳德的《海风中失落的血色馈赠》自1976年出版以来,已经成了加拿大的经典。这些怀着深厚情感考究雕琢出来的短篇,背景都设在布雷顿角……但读者不会感觉他在描绘异域奇事,或在创造狭隘的地域文学,反而,他们会想到一些与之亲近的世界。……阿利斯泰尔•麦克劳德的布雷顿角无处不在。任何人只消跨一步便能进入。
——乔伊斯•卡罗尔•欧茨
因为这些故事的音调、节奏控制得极好,也因为麦克劳德擅于处理纯正、真实的情感,它们渐渐越来越出名……当代潮流和现代反讽,他都不感兴趣。他的故事天才之处就在于,他使笔下的虚构世界没有时代局限。
——科尔姆•托宾
2021年8月23日 已读
1,并不是翻译不好,可能是中文本身的原因,觉得读原文也许会改观很多。当然也不觉得翻译很好(其实是原文就写得漂亮且写的也是旷美的风物),译者的语感还有待雕琢。2,想起山田洋次的北海道电影,想起托宾的若干短篇和《黑水灯塔船》,甚至最后一篇的结尾想到拉希里笔下埋葬母亲照片的卡西克。但都不如上述所提几位。3,麦克劳德的文字中有股直男味,这并非缺点,但有时沉溺其中,多少显得廉价。作者下笔也不克制,可能别人读来深情款款或揭露到位,但与我个人美学观念有冲突。4,欧茨的跋写得好。我爱《船》一篇。
加拿大
马蒂亚斯与马克西姆 (2019) 维基数据 IMDb 豆瓣 TMDB
Matthias & Maxime
6.6 (63 个评分) 导演: 泽维尔·多兰 演员: 加布里埃尔·德阿尔梅达·弗雷塔斯 / 泽维尔·多兰
其它标题: 마티아스와 막심 / マティアス&マキシム
两个自童年已是好朋友的学生一起为功课制作一部短片,二人因剧情需要而接吻。这亲密的一刻引发了一连串事件的连锁反应,由最初一些让他们挥之不去的问题:如他们的爱好,他们的性取向,到后来甚至改变了他们之间友谊的性质和关系,甚至更广泛地改变了他们的社交圈。
2020年4月8日 看过
不怎么喜欢多兰,但2018-08-16因为当时的豆瓣剧情简介标记了想看。1,我不喜欢讲的依然是出柜与否的问题,并不影响我对电影的审美判断,但多兰实际上还是在这个情结的commonplace转圈圈,而这是在限制同志叙事的可能性。顺便这也能入围主竞赛单元?果然亲儿子。2,多兰特别喜欢框住画面,赋予镜头一种秩序感和文艺感,但这次确实比之前从容、沉稳了些。3,Harris Dickinson我的天呐请x我!4,遇见Arcade Fire算是惊喜。5,我喜欢这个故事,私人意义的五星。也是因为结尾,私人意义再扣一星。
加拿大
我杀了我妈妈 (2009) 维基数据 IMDb 豆瓣 TMDB Min reol
J'ai tué ma mère
8.3 (324 个评分) 导演: 泽维尔·多兰 演员: 泽维尔·多兰 / 安娜·多尔瓦尔
其它标题: J'ai tué ma mère / 杀死我阿妈(港)
不幸的童年经历让十六岁的少年于贝尔(泽维尔·多兰 Xavier Dolan 饰)早早过上了同母亲(安妮·杜尔瓦勒 Anne Dorval 饰)相依为命的生活,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叛逆期的到来,于贝尔渐渐发现,自己和母亲之间开始变得越来越难以沟通,两人之间的距离渐行渐远 。
内心充满了痛苦和矛盾,于贝尔开始了艰难的尝试,企图重塑他和母亲之间破裂的亲情与信任,可是,就在于贝尔的努力逐渐产生成效之时,他和同性男友安东尼(弗朗柯斯·阿诺德 François Arnaud 饰)之间的关系曝光了,这让他同母亲之间的关系再次回归了冰点之下。在安东尼的帮助下,于贝尔从寄宿学校出逃,偌大的天地之间,他能够寻找到一片得以藏身其中的小小天地吗?
我年轻时的朋友 豆瓣
Friend of my youth
8.5 (21 个评分) 作者: [加拿大] 艾丽丝·门罗 译者: 周嘉宁 译林出版社 2018 - 3
《我年轻时的朋友》收录了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艾丽丝·门罗在创作成熟期的十篇短篇小说佳作。门罗把日常生活的片段编织成精巧的故事和寓言,在这语言之光的照耀之下,平凡的人生翩翩起舞,无论是稍纵即逝的爱,还是长久默默的陪伴,无论是古井无波的生活,还是忽如其来的改变,都被呈现纸上,读来令人回肠荡气。
双面劳伦斯 (2012) TMDB IMDb 豆瓣 Min reol 维基数据
Laurence Anyways
7.7 (116 个评分) 导演: 泽维尔·多兰 演员: 梅尔维尔·珀波 / 苏珊娜·克莱蒙
其它标题: Laurence Anyways / 永远的劳伦斯
“天空是我们的边界。”弗蕾德(苏珊·克莱门特 Suzanne Clément 饰)这样告诉那些好奇打探她对男友劳伦斯(梅尔维尔·珀波 Melvil Poupaud 饰)变性有什么看法的人。那是1989年,她相信她们这代人已可以接纳变性人了。只是无论弗蕾德还是劳伦 斯,都要用近十年时间发现,真正手足无措的是他们自己。电影以闪回倒叙的手法讲述一个女人同她的变性男友之间跨越世纪的情缘。对劳伦斯来说,变性是生存的前提,是令他在水底闭气30年终于呼吸的第一口氧气。然而劳伦斯只是决定了自己的性别,他没想过变性后的人生,他更没有想过,要用十年来验证和生命中最重要的朋友/恋人——弗蕾德的感情。
《双面劳伦斯》是加拿大年轻导演泽维尔·多兰的第三部剧情长片,也是多兰从影以来最富野心和史诗风格的作品。与前作相比,本片不再带有那么强烈的自传色彩。然而多兰巧妙的从特异边缘角色身上提炼出人类感情的共性——那些热恋、争执、动摇、变质与重构背后的内核,从而让主题回归到自己最得心应手的“多兰美学”:信仰和追逐那些“不可能之爱”。《双面劳伦斯》入围第65届戛纳电影节“一种关注”单元,获得该单元的最佳女主角奖以及年度酷儿棕榈大奖。
2017年12月28日 看过
多兰不是天才,这部电影并没有超越阿尔莫多瓦和欧容。但是它讲得通透而深刻,一次次让我心底生出幽微的震颤。它触动我的地方太私密了,不仅仅是身份认同这个方面。我是羡慕他的,无论如何,他用一本诗集打动了她;而我是不可能。美得过于工整。从中间女主参加派对开始,有的部分有点冗长。前半部四星。
加拿大
亲爱的生活 豆瓣
Dear Life
7.8 (42 个评分) 作者: [加拿大] 艾丽丝·门罗 译者: 姚媛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14 - 5
★ 《亲爱的生活》是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艾丽丝·门罗的最新作品,讲述了别离与开始、意外与危险、离家与返乡的故事,被认为是门罗最丰富、最完美、最具个性的“集大成之作”。
★ 我希望读者从《亲爱的生活》开始读我的小说,这是我最好的作品。——艾丽丝•门罗
★ 艾丽丝•门罗是非常稳定的作家,所有作品都很出色,但我还是向读者推荐《亲爱的生活》。这是一部最具门罗个性的作品。——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主席佩尔•韦斯特伯格
★ 她的小说有种独一无二的现实感。——村上春树
★ 她是我们这个时代最伟大的短篇小说作家。——A.S.拜厄特
------------------------
这是关于生活,你能说出的一切。
在这趟旅途中,所有的事都不会像我们希望的那样发生。但到最后,这些都不要紧。我们终将原谅这个世界,原谅我们自己。因为,我们一直以如此善意对待的生活,终将以善意回馈你我。
亲爱的,生活。
------------------------
门罗迄今最棒的作品。——《费城问询报》
近乎完美……再也没有一位作家能用这么短的文字表达这么多的东西。——《芝加哥论坛报》
《亲爱的生活》的故事破坏了既定的写作规则,再一次展示出了门罗短篇小说中心理感受的锋利感、脆弱感以及门罗的大师技艺。——《华盛顿邮报》
充满智慧,令人难以忘怀。《亲爱的生活》是一个精彩的礼物,提醒着我们门罗为什么可以青史留名。——《波士顿环球报》
艾丽丝•门罗是公认的加拿大文学财富。这一部新作,有历史的投射、自传性的素材、令人印象深刻的情境、偶尔的怀旧和愉悦的讽喻,再一次证明她名不虚传。——《华盛顿时报》
艾丽丝•门罗不只应该被敬重,更应该被珍惜……《亲爱的生活》与她的前作相比,更丰富、更震撼。——《纽约书评》
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短篇小说作家之一,不只是在我们的时代,而是在任何时代都是如此。——《纽约时报书评周刊》
豆瓣
作者: (加)雷诺兹编绘 译者: 邢培健 南海出版公司 2010 - 5
《爱心树世界杰出绘本选:点》内容简介:“那就随便画一笔,看看能画出什么。”瓦士缇的老师请她随意地表达自己。但是瓦士提不会画画——她不是艺术家。为了证明这一点,她在一张空白的图画纸上戳了一个极其普通又充满愤怒的点。就是这个小小的点让瓦士缇开始了充满惊喜的自我发现之旅。这个小小的点是彼德•H•雷诺兹这个激发我们所有人创造力的精妙寓言的起点。这个小小的点就标志着开始……
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