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学
天路历程 豆瓣
The Pilgrim's Progress
作者:
(英国)约翰·班扬
译者:
黄文伟
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6
- 4
《世界文学名著典藏•全译本:天路历程》现行的版本包含两部分,第一部分出版于1678年。它借用了寓言和梦境的形式,书中的叙述者在梦中看到一个叫做“基督徒”的人正在读一本书,知道了自己居住的城市将遭天火焚毁,惊恐不已。这时一个叫“传道者”的人指点他必须逃离自己的故乡,前往天国。基督徒背负着世界的重担,从此踏上了艰难而勇敢的历程,为自己、也为他人寻找救赎。从毁灭城出发,他经历了许多考验,遇到了各种阴险人物的诱惑和凶险。一路上,基督徒学会了如何抵制诱惑,战胜困难,最终达到了自己的目标,天堂的大门向他敞开。第二部分最早于1684年出版,写的是基督徒的妻子“女基督徒”和孩子们在一个叫做“无畏”的人的指引下,前往天堂的朝圣过程。同基督徒的历程一样,他们也从毁灭城出发,在到达天国城的大门之前,遇到了同样的艰难险阻,例如绝望潭、浮华集市、怀疑城堡等等。然而这两个旅程却又很不相同。基督徒是自己上路,他在路上会受到这样那样的帮助,有时也有一个两个同伴,但基本上是他独自一人行进在通往漫漫的天国道路上。而女基督徒却是与他人结伴而行,而且他们的同伴一路上不断壮大,相互帮助,相互支持。
宇宙间的灵智实体问题 豆瓣
作者:
(意)圣多玛斯•阿奎纳 著
译者:
吕穆迪 译述
安徽人民出版社
2013
- 8
《阿奎纳著作集》共分6卷,《哲学基础》、《宇宙间的灵智实体问题》、《论真原》、《论万物》、《论万事》和《论奥理》。
阿奎纳常举行不限主题的辩论,分成课堂辩论和特别大会辩论两组。问题无限定,在场的人随便发问,有主席指导辩论。而这些问题与回答由后人修编成册,将前一组收集成册,叫做《阿奎纳问题辩论集》。后一组,叫做《特别问题集》,也叫做《杂组问题集》。而《宇宙间的灵智实体问题》事实上是由《问题辩论集》选译而来:灵智实体,是不是物质与性理之结合?
阿奎纳常举行不限主题的辩论,分成课堂辩论和特别大会辩论两组。问题无限定,在场的人随便发问,有主席指导辩论。而这些问题与回答由后人修编成册,将前一组收集成册,叫做《阿奎纳问题辩论集》。后一组,叫做《特别问题集》,也叫做《杂组问题集》。而《宇宙间的灵智实体问题》事实上是由《问题辩论集》选译而来:灵智实体,是不是物质与性理之结合?
古希伯来文明:起源和发展 豆瓣
Ancient Near Eastern Thought and the Old Testament:Introducing the Conceptual World of the Hebrew Bible
作者:
约翰·沃顿
译者:
李丽书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7
- 3
本书考察了古代近东文明和希伯来文明的关系,以及古代近东的文献概况。作者沃顿通过深度考察大量古近东文献及考古新发现,试图从特定的文化历史背景中思索当时人们有关宇宙、历史、民生等问题,从而有助于今人更为全面深入地理解古希伯来文明。
神学大全 第一集 第1卷 豆瓣
Summa Theologica
作者:
[意]阿奎那
译者:
段德智
商务印书馆
2013
- 10
《神学大全》被认为是堪与《圣经》相提并论的著作。在第十九届特伦特大公会议期间(16世纪),神父们一致同意,将《神学大全》与《圣经》和教皇的教令(圣谕)一起,摆放在祭坛上,昭示它们乃人们寻求智慧、理性、灵感和各种答案的源泉。
《神学大全》既是一部中世纪神学著作,也是一部哲学著作,素有基督宗教“百科全书”之称。推行的是一条主知主义即理性主义的路线。
全书共三大集。包括38篇论文,631个问题,3000个条目和10000个异论。其中第一集“上帝论”,着重阐述的是基督宗教神学的本体论。第二集“伦理学”,实践哲学,论述人的行为。第三集“教义学”,着重阐述道成肉身、基督论和圣事论。【神-人-神】此书以亚里士多德式的逻辑,从哲学的认识论、本体论的角度,深刻地阐释了上帝、灵魂、道德、法和国家。
阿奎那从1259年间担任教廷神学顾问,开始撰写大全第一集,后在巴黎大学任教三年,完成大全第二集,回到那不勒斯后,继续大全第三集前九十个问题的论述,直到1273年12月6日的一次弥撒仪式中,阿奎纳还称自己看见了神迹。事后他停止写作,使得《神学大全》变成未完成作品。当被问及为何封笔时,阿奎纳答道:“我写不下去了……与我所见和受到的启示相比,我过去所写的一切犹如草芥。”后来雷巨纳神父将多玛斯的论作梳理成大全的补编,使《神学大全》详实讨论所有天主教信仰中的主要教义。
此次出第一集,7卷五册。(1)论上帝的本质,(2)论三位一体,(3)论创造,(4)论天使,(5)论六天工作,(6)论人,(7)论上帝的管理。
第一集共119个问题。该集主要讨论了三个问题:(1)上帝的本质(问题2-26);(2)上帝的位格(问题27-43);(3)上帝的运行(问题44-119)
每个问题都采取采取辩证推理形式:(1)异议;(2)异议的理据;(3)正方观点;(4)主题观点——【中世纪的教学法】
《神学大全》既是一部中世纪神学著作,也是一部哲学著作,素有基督宗教“百科全书”之称。推行的是一条主知主义即理性主义的路线。
全书共三大集。包括38篇论文,631个问题,3000个条目和10000个异论。其中第一集“上帝论”,着重阐述的是基督宗教神学的本体论。第二集“伦理学”,实践哲学,论述人的行为。第三集“教义学”,着重阐述道成肉身、基督论和圣事论。【神-人-神】此书以亚里士多德式的逻辑,从哲学的认识论、本体论的角度,深刻地阐释了上帝、灵魂、道德、法和国家。
阿奎那从1259年间担任教廷神学顾问,开始撰写大全第一集,后在巴黎大学任教三年,完成大全第二集,回到那不勒斯后,继续大全第三集前九十个问题的论述,直到1273年12月6日的一次弥撒仪式中,阿奎纳还称自己看见了神迹。事后他停止写作,使得《神学大全》变成未完成作品。当被问及为何封笔时,阿奎纳答道:“我写不下去了……与我所见和受到的启示相比,我过去所写的一切犹如草芥。”后来雷巨纳神父将多玛斯的论作梳理成大全的补编,使《神学大全》详实讨论所有天主教信仰中的主要教义。
此次出第一集,7卷五册。(1)论上帝的本质,(2)论三位一体,(3)论创造,(4)论天使,(5)论六天工作,(6)论人,(7)论上帝的管理。
第一集共119个问题。该集主要讨论了三个问题:(1)上帝的本质(问题2-26);(2)上帝的位格(问题27-43);(3)上帝的运行(问题44-119)
每个问题都采取采取辩证推理形式:(1)异议;(2)异议的理据;(3)正方观点;(4)主题观点——【中世纪的教学法】
神学大全 第一集 第6卷 豆瓣
Summa Theologiae
作者:
[意]阿奎那
译者:
段德智
商务印书馆
2013
- 10
《神学大全》被认为是堪与《圣经》相提并论的著作。在第十九届特伦特大公会议期间(16世纪),神父们一致同意,将《神学大全》与《圣经》和教皇的教令(圣谕)一起,摆放在祭坛上,昭示它们乃人们寻求智慧、理性、灵感和各种答案的源泉。
《神学大全》既是一部中世纪神学著作,也是一部哲学著作,素有基督宗教“百科全书”之称。推行的是一条主知主义即理性主义的路线。
全书共三大集。包括38篇论文,631个问题,3000个条目和10000个异论。其中第一集“上帝论”,着重阐述的是基督宗教神学的本体论。第二集“伦理学”,实践哲学,论述人的行为。第三集“教义学”,着重阐述道成肉身、基督论和圣事论。【神-人-神】此书以亚里士多德式的逻辑,从哲学的认识论、本体论的角度,深刻地阐释了上帝、灵魂、道德、法和国家。
阿奎那从1259年间担任教廷神学顾问,开始撰写大全第一集,后在巴黎大学任教三年,完成大全第二集,回到那不勒斯后,继续大全第三集前九十个问题的论述,直到1273年12月6日的一次弥撒仪式中,阿奎纳还称自己看见了神迹。事后他停止写作,使得《神学大全》变成未完成作品。当被问及为何封笔时,阿奎纳答道:“我写不下去了……与我所见和受到的启示相比,我过去所写的一切犹如草芥。”后来雷巨纳神父将多玛斯的论作梳理成大全的补编,使《神学大全》详实讨论所有天主教信仰中的主要教义。
此次出第一集,7卷五册。(1)论上帝的本质,(2)论三位一体,(3)论创造,(4)论天使,(5)论六天工作,(6)论人,(7)论上帝的管理。
《神学大全》既是一部中世纪神学著作,也是一部哲学著作,素有基督宗教“百科全书”之称。推行的是一条主知主义即理性主义的路线。
全书共三大集。包括38篇论文,631个问题,3000个条目和10000个异论。其中第一集“上帝论”,着重阐述的是基督宗教神学的本体论。第二集“伦理学”,实践哲学,论述人的行为。第三集“教义学”,着重阐述道成肉身、基督论和圣事论。【神-人-神】此书以亚里士多德式的逻辑,从哲学的认识论、本体论的角度,深刻地阐释了上帝、灵魂、道德、法和国家。
阿奎那从1259年间担任教廷神学顾问,开始撰写大全第一集,后在巴黎大学任教三年,完成大全第二集,回到那不勒斯后,继续大全第三集前九十个问题的论述,直到1273年12月6日的一次弥撒仪式中,阿奎纳还称自己看见了神迹。事后他停止写作,使得《神学大全》变成未完成作品。当被问及为何封笔时,阿奎纳答道:“我写不下去了……与我所见和受到的启示相比,我过去所写的一切犹如草芥。”后来雷巨纳神父将多玛斯的论作梳理成大全的补编,使《神学大全》详实讨论所有天主教信仰中的主要教义。
此次出第一集,7卷五册。(1)论上帝的本质,(2)论三位一体,(3)论创造,(4)论天使,(5)论六天工作,(6)论人,(7)论上帝的管理。
二十世纪神学评介 豆瓣
20th-Century Theology: God and the World in a Transitional Age
作者:
(美)葛伦斯
/
(美)奥尔森
译者:
刘良淑
/
任孝琦
上海三联书店
2014
- 1
葛伦斯与奥尔森的这本神学指南兼容并蓄,描绘出一幅20世纪神学花园百花齐放、百鸟争鸣的缤纷画面。书中不仅介绍、评估了20世纪重要的神学家与神学思潮,同时也按照上帝的超越性与临在性这两个主题,为各位神学家与各种神学思潮定位。作者以史诗体的叙述,讲述了20世纪曲曲折折的神学故事。本书荣获《今日基督教》杂志1993年最佳神学书籍奖。
本书必读的理由有三个:第一,叙述了现代神学错综复杂的故事,慎思明辨,充满洞见;第二,以上帝的超越性和临在性这两个合乎圣经的辩证主题,诠释神学思潮的发展,十分有益;第三,表明福音派的神学终于瓜熟蒂落。没有任何篇幅相当的书,能将此三样优点发挥得如此淋漓尽致。(皮诺克语)
在这末后的时代,神学界一流的巧匠是如何思想上帝的?葛伦斯与奥尔森对此进行了冷静、敏锐的概述,切中要害。……本书犹如一本旅游指南,带领你畅游一个光怪陆离却又浪漫无比的世界,这世界看似遥远,却是今日神学家于此兴盛、在此思想之地。我劝你,好好学习这本书,因为迟早你会发觉自己正活在那地。(巴刻语)
本书必读的理由有三个:第一,叙述了现代神学错综复杂的故事,慎思明辨,充满洞见;第二,以上帝的超越性和临在性这两个合乎圣经的辩证主题,诠释神学思潮的发展,十分有益;第三,表明福音派的神学终于瓜熟蒂落。没有任何篇幅相当的书,能将此三样优点发挥得如此淋漓尽致。(皮诺克语)
在这末后的时代,神学界一流的巧匠是如何思想上帝的?葛伦斯与奥尔森对此进行了冷静、敏锐的概述,切中要害。……本书犹如一本旅游指南,带领你畅游一个光怪陆离却又浪漫无比的世界,这世界看似遥远,却是今日神学家于此兴盛、在此思想之地。我劝你,好好学习这本书,因为迟早你会发觉自己正活在那地。(巴刻语)
士林哲学讲义(上下) 豆瓣
作者:
张振东
2002
士林哲學的基本課程是理則學、認識論、心理學、宇宙論、形上學、倫理學、理性神學七大門。
理則學是研究學術的方法,進入哲學的階梯。認識論是研究知識的範疇及人認識真理的方法與規律。認識論與理則學有直接的連帶關系,昔時此兩種被稱為大邏輯。
心理學乃理性心理學,其重點是心靈學,其前身是普通的實驗心理學;由人的具體性生理結構,連結到心靈的理性生命,因為人是由肉身與靈魂組織的合成體,肉身是有形的物體,靈魂是無形的精神體,人的價值在于精神體的靈魂領導物質性的肉體。
宇宙論是研究宇宙間一切具體事物的組織、生滅、變化與相關聯的空間、時間等問題。
形上學亦名“後物理學”,乃研究具體事物以後的抽象學問,其重點是研究“實有、存在、潛能、性質、原因”等理論。
倫理學是研究人的行為、善惡的標準,及人與人的社會關系;人的行為依倫理的道德律,達到人生的目的,成為忠誠公義的道德人士。
理性神學亦名自然神學,以理性的方式研究神的存在與性質,借著有關的宗教,溝通神人的關系。
因此,哲學研究的範圍是事物、人文、天道;哲學研究的目的是知事物、明人文、知天理。
本書是就“認識論”、“理性心理學”、“宇宙論”、“形上學”等方面講述士林哲學的基本知識。
理則學是研究學術的方法,進入哲學的階梯。認識論是研究知識的範疇及人認識真理的方法與規律。認識論與理則學有直接的連帶關系,昔時此兩種被稱為大邏輯。
心理學乃理性心理學,其重點是心靈學,其前身是普通的實驗心理學;由人的具體性生理結構,連結到心靈的理性生命,因為人是由肉身與靈魂組織的合成體,肉身是有形的物體,靈魂是無形的精神體,人的價值在于精神體的靈魂領導物質性的肉體。
宇宙論是研究宇宙間一切具體事物的組織、生滅、變化與相關聯的空間、時間等問題。
形上學亦名“後物理學”,乃研究具體事物以後的抽象學問,其重點是研究“實有、存在、潛能、性質、原因”等理論。
倫理學是研究人的行為、善惡的標準,及人與人的社會關系;人的行為依倫理的道德律,達到人生的目的,成為忠誠公義的道德人士。
理性神學亦名自然神學,以理性的方式研究神的存在與性質,借著有關的宗教,溝通神人的關系。
因此,哲學研究的範圍是事物、人文、天道;哲學研究的目的是知事物、明人文、知天理。
本書是就“認識論”、“理性心理學”、“宇宙論”、“形上學”等方面講述士林哲學的基本知識。
無神論的人本主義的悲劇 豆瓣
作者:
亨利·德·吕巴克
译者:
陳一壯
/
王仁宏
唐山出版社
2003
- 9
神操新譯本 豆瓣
作者:
喬治剛斯 (George E. Ganss, S.J.)
译者:
鄭兆沅
光啟文化
2011
- 8
神操新譯本:剛斯註釋
《神操》不是有關靈修生活的論文,也不是寫來讓作避靜者閱讀的書。它是一本實用手冊,通常用來引導作避靜者在輔導員的輔導下,進行操練,主要目的是在培養祈禱的經驗;因而,讀《神操》真正的益處是來自實際進行書中所建議的操練。
這本新版的聖依納爵《神操》,附加了〈導言〉、〈註釋〉,是為領神操、作神操和研究神操者所編的一本豐富實用的參考書。
作完神操之後,再研讀依納爵《神操》,對作神操者而言,可大量加深神操中獲得的祈禱經驗及靈修成效。領神操者也會發現,手邊同時擁有《神操》正文及附有重要註釋的書,在帶領上會更方便。
祈願這書的編寫,能使領神操的人與作神操的人,都得到祈禱經驗的深化與益處。
《神操》不是有關靈修生活的論文,也不是寫來讓作避靜者閱讀的書。它是一本實用手冊,通常用來引導作避靜者在輔導員的輔導下,進行操練,主要目的是在培養祈禱的經驗;因而,讀《神操》真正的益處是來自實際進行書中所建議的操練。
這本新版的聖依納爵《神操》,附加了〈導言〉、〈註釋〉,是為領神操、作神操和研究神操者所編的一本豐富實用的參考書。
作完神操之後,再研讀依納爵《神操》,對作神操者而言,可大量加深神操中獲得的祈禱經驗及靈修成效。領神操者也會發現,手邊同時擁有《神操》正文及附有重要註釋的書,在帶領上會更方便。
祈願這書的編寫,能使領神操的人與作神操的人,都得到祈禱經驗的深化與益處。
论有学识的无知 豆瓣
8.0 (7 个评分)
作者:
[德] 库萨的尼古拉
译者:
尹大贻
/
朱新民
商务印书馆
1988
- 2
库萨的尼古拉(Nicholas Cusanus I401—1464)生于摩塞尔的库萨地方,所以被称为库萨的尼古拉。他出生于富有的船主家庭,由于他的父亲很严厉,因此从小离开家庭,由一位伯爵把他抚养成人。尼古拉幼年时,这位伯爵就把他送入共同生活兄弟会学习。共同生活兄弟会是当时一个修道团体,由格罗特(1340—1384)与拉德文(1350—1400)创办,着重于增进宗教生活热情,但并不立刻从事宗教工作。尼古拉1416 年进海德堡大,1417
年转入巴杜亚大学,1423 年在巴杜亚大学得到教会法学博士学位。他曾从事法律工作,因办理诉讼失败,转而从事神学的研究与讲授。以后以红衣主教朱丽安的秘书而参加了1431 年举行的巴塞尔宗教会议。从此以后,他一直为教廷服务,处理各地的宗教问题,从事已处于分裂状态的天主教廷的统一(当时天主教会存在罗马教廷与法国的天主教廷的分裂),并企图把东方教会与西方教会统一为一个天主教会。尼古拉在进行这些工作中于1450 年受命任布里岑主教,在任时曾从事教会的改革。1464 年,他在为教廷奔走中死于波希米亚的托底地方。
尼古拉曾研究过法学、神学、哲学、数学。他的著作很多,最为人们熟知的是《天主教的协调》这本《论有学识的无知》。前者是他在1431 年参加巴塞尔宗教会议时所著,其目的在于强调一切事物有矛盾,但是可以协调,借以阐明宗教内部的矛盾是可以协调的。《论有学识的无知》是从认识论来
说明这个问题,认为上帝是绝对的极大,宇宙是相对的极大,是绝对极大购上帝的“缩影”,宇宙中的事物与宇宙整体是矛盾的,也是统一的,即极大与极小是统一的,一与多是统一的。本书以三卷论述这个问题,第一卷论上帝是绝对的极大,第二卷论宇宙是相对的极大,第三卷论基督教的一些神学问题。第一、二卷有一些泛神论思想,也有一些异端思想,但第三卷的神学观点与正统神学是一致的。
尼拉古的哲学来源于新柏拉图学派,有的研究者认为他的观点是新柏拉图学派、中世纪的新柏拉图主义与文艺复兴时期新柏拉图主义的联接点。他
从艾克哈特的哲学中继承了对立面统一的思想,从伪狄阿尼修的著作中继承了否定神学的思想。但把这些思想融会成为一个泛神论体系则是他的贡献。
尼古拉是西方哲学史上的重要哲学家,他在对人类认识世界的哲学考察上作出了重要贡献。他的第一个贡献是,强调认识是从相对认识到绝对认识
的一个过程。他把认识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感性认识,这只能从感觉与想象产生混乱的印象;第二阶段是理智认识,是对事物的区别性认,是有确定性的指称,是对事物的推理知识;第三个阶段是思辨的理性,这个阶段发现认识中的矛盾是可以统一的;第四个阶段是直觉的认识,在直觉之中,理智所看成有区别的就归于统一了。这种认识论观点是以后康德认识三阶段说的来源。尼古拉的第二个贡献是论证了对立面的统一。他用数学对这种观点作了证明,认为无限的线与无限的三角形、无限的圆、无限的球体都是统一的。这种观点直接影响了以后辩证法思想的发展,是德国古典唯心主义辩证法的前驱。尼古拉的第三个贡献是对一些自然科学先进思想作了哲学的预见,例如他认为宇宙是单一的,不为任何其他宇宙所限制,因而空间是无限的。他认为宇宙没有中心,没有边缘,没有“在上的星球”,“在下的星球”,没有“高贵的星球”,“卑贱的星球”等等。这些自然科学问题的哲学思考,有利于破除迷信,解放思想,促进以后自然科学的发展。
本书根据美国1954 年出版的茨尔曼·赫隆英译本转译,原著是拉丁文。
本书拉丁文原本有三种版本,国内一时未能找到。北京大学哲学系西方古典哲学原著选辑中世纪哲学卷的编辑小组决定翻译这本书,在翻译过程中,齐良骥、周辅成、王太庆、朱德生、李真诸同志曾经给我们以鼓励,并审读过译稿。郑建业同志校改了译稿,最后商务印书馆编辑同志又对译稿进一步加工。本书致朱丽安的信、卷一、卷二由尹大贻译,卷三由朱新民译
年转入巴杜亚大学,1423 年在巴杜亚大学得到教会法学博士学位。他曾从事法律工作,因办理诉讼失败,转而从事神学的研究与讲授。以后以红衣主教朱丽安的秘书而参加了1431 年举行的巴塞尔宗教会议。从此以后,他一直为教廷服务,处理各地的宗教问题,从事已处于分裂状态的天主教廷的统一(当时天主教会存在罗马教廷与法国的天主教廷的分裂),并企图把东方教会与西方教会统一为一个天主教会。尼古拉在进行这些工作中于1450 年受命任布里岑主教,在任时曾从事教会的改革。1464 年,他在为教廷奔走中死于波希米亚的托底地方。
尼古拉曾研究过法学、神学、哲学、数学。他的著作很多,最为人们熟知的是《天主教的协调》这本《论有学识的无知》。前者是他在1431 年参加巴塞尔宗教会议时所著,其目的在于强调一切事物有矛盾,但是可以协调,借以阐明宗教内部的矛盾是可以协调的。《论有学识的无知》是从认识论来
说明这个问题,认为上帝是绝对的极大,宇宙是相对的极大,是绝对极大购上帝的“缩影”,宇宙中的事物与宇宙整体是矛盾的,也是统一的,即极大与极小是统一的,一与多是统一的。本书以三卷论述这个问题,第一卷论上帝是绝对的极大,第二卷论宇宙是相对的极大,第三卷论基督教的一些神学问题。第一、二卷有一些泛神论思想,也有一些异端思想,但第三卷的神学观点与正统神学是一致的。
尼拉古的哲学来源于新柏拉图学派,有的研究者认为他的观点是新柏拉图学派、中世纪的新柏拉图主义与文艺复兴时期新柏拉图主义的联接点。他
从艾克哈特的哲学中继承了对立面统一的思想,从伪狄阿尼修的著作中继承了否定神学的思想。但把这些思想融会成为一个泛神论体系则是他的贡献。
尼古拉是西方哲学史上的重要哲学家,他在对人类认识世界的哲学考察上作出了重要贡献。他的第一个贡献是,强调认识是从相对认识到绝对认识
的一个过程。他把认识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感性认识,这只能从感觉与想象产生混乱的印象;第二阶段是理智认识,是对事物的区别性认,是有确定性的指称,是对事物的推理知识;第三个阶段是思辨的理性,这个阶段发现认识中的矛盾是可以统一的;第四个阶段是直觉的认识,在直觉之中,理智所看成有区别的就归于统一了。这种认识论观点是以后康德认识三阶段说的来源。尼古拉的第二个贡献是论证了对立面的统一。他用数学对这种观点作了证明,认为无限的线与无限的三角形、无限的圆、无限的球体都是统一的。这种观点直接影响了以后辩证法思想的发展,是德国古典唯心主义辩证法的前驱。尼古拉的第三个贡献是对一些自然科学先进思想作了哲学的预见,例如他认为宇宙是单一的,不为任何其他宇宙所限制,因而空间是无限的。他认为宇宙没有中心,没有边缘,没有“在上的星球”,“在下的星球”,没有“高贵的星球”,“卑贱的星球”等等。这些自然科学问题的哲学思考,有利于破除迷信,解放思想,促进以后自然科学的发展。
本书根据美国1954 年出版的茨尔曼·赫隆英译本转译,原著是拉丁文。
本书拉丁文原本有三种版本,国内一时未能找到。北京大学哲学系西方古典哲学原著选辑中世纪哲学卷的编辑小组决定翻译这本书,在翻译过程中,齐良骥、周辅成、王太庆、朱德生、李真诸同志曾经给我们以鼓励,并审读过译稿。郑建业同志校改了译稿,最后商务印书馆编辑同志又对译稿进一步加工。本书致朱丽安的信、卷一、卷二由尹大贻译,卷三由朱新民译
发现教堂的艺术 豆瓣
How to Read a Church
作者:
[美] 理查德·泰勒
译者:
李毓昭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0
- 11
不论规模大小,教堂都充满着象征意义。“阅读”教堂,就是指有能力诠释教堂内部的图像、符号和象征。然而,如今具备这种能力的人已属凤毛菱角,即使经常去教堂的人也未必具备。世界上有多少座教堂,就有多少细节、局部可以被解读。彩绘玻璃画上的人物是谁?动植物又代表着什么?教堂的空间是怎样规划布局的?所有的细节都有特别的含义吗?本书将告诉您:教堂外形和内部装饰所表达的意义,教堂图画和雕刻相关的故事,分辨人物、场景的方法,颜色、字母、符号甚至花鸟鱼虫的象征……书中的故事和解释可以帮助您更好地欣赏教堂并了解与之相关的宗教艺术。带上这本书,再用心去浏览教堂风景,您就会发现,原来教堂真的不只是教堂。
忏悔录 豆瓣
Confessionum
8.5 (19 个评分)
作者:
[古罗马] 奥古斯丁
译者:
周士良
商务印书馆
1963
- 7
关于本书的作者和内容
奥古斯丁(Aurelius Augustinus)是古代基督教主要作家之一,与中世纪的托马斯·阿奎那(Thomas Aquinas)同为基督教神学的两大师。
奥氏于354年11月13日生于北非的塔加斯持城,即今阿尔及利亚的苏克阿赫拉斯(Souk Ahras),当时北非已入罗马帝国版图,完全在罗马文化笼罩之下。父名巴特利西乌斯,是本城的一个普通市民,母名莫尼加,是信奉基督教的,奥氏自幼受母氏的熏陶,但没有正式领受洗礼。幼年在本城读书,以后先后至马都拉(即今阿尔及利亚的末达乌路赫(Mdaourouch)和迦太基攻读文法和雄辩术(当时罗马教育分三级制,启蒙小学是识字和书算,十二至十六岁入文法学校,读文法、诗、文、历史,十六至二十岁入雄辩术学校,读修辞和哲学)。十九岁,开始爱好哲学,由于探索恶的来源问题,因而皈依了摩尼教。毕业后,先在本城执教,后至迦太基任雄辩术教授八年。因不满迦太基的学风,便渡海至罗马,任米兰城雄辩术教授。奥氏在迦太基时,对摩尼教教义已感觉不满,至米兰后,受该城基督教主教安布罗西乌斯(Ambrosius)的影响,正式脱离了摩尼教,一度醉心于新柏拉图派的著作,对一切怀疑,但在思想上已逐渐和基督教接近。终于经过一次剧烈的思想斗争,于386年秋决定信奉基督教;便辞去教职,预备献身教会。次年在米兰领受了洗礼,启程回乡,至梯伯河口,母亲病逝。因此延迟一年回至非洲。391年,在希波(今阿尔及利亚的彭城 Bone)升为神甫。395年该城主教病卒,奥氏便受任为希波主教。从此开始他在教会中的一系列活动,与教内各宗派展开剧烈的论战,成为当时基督教学术界的中心人物。430年汪达人(Vandali)侵入北非,是年8月28日,希波城被围的第三个月,奥氏病逝。
奥氏是古代基督教拉丁教父中著述最多的一人,据奥氏本人提出《修订》的著作,至427年,已有93种,而书札和布道言论尚不在内。他著作中最被传诵的,便是这一本《忏悔录》。
《忏悔录》原名“Confessiones”,古典拉丁文本作“承认、认罪”解,但在教会文学中,转为承认神的伟大,有歌颂的意义。奥氏本来着重后一意义,即叙述一生所蒙天主的恩泽,发出对天主的歌颂;但一般都注重了第一义,因此我国过去都称此书为“忏悔录”,在欧洲则“忏悔录”已成为自传的另一名称。
本书共十三卷,以内容言,可分为两部分,卷一至卷九,是记述他出生至三十三岁母亲病逝的一段历史。卷十至卷十三,则写出作者著述此书时的情况(对于忏悔录的成书年代,据学者考证,应在400年左右,在奥氏升任主教之后,即395或396年,至401年之间)。
第一部分:卷一,歌颂天主后,记述初生至十五岁的事迹。卷二、三,记述他的青年和在迦太基求学时的生活。巷四、五,记述他赴米兰前的教书生涯。卷六、七,记述他思想转变的过程。卷八则记述他一次思想斗争的起因、经过与结果。卷九是他皈依基督教后至母亲病逝一段事迹。
第二部分:卷十是分析他著书时的思想情况。卷十至十三,则诠释《旧约创世纪》第一章,瞻仰天主六日创世的工程,在歌颂天主中结束全书。
奥氏在书中不仅流露出真挚的情感,而且对自己的行动和思想作了非常深刻的分析,文笔细腻生动,别具风格,成为晚期拉丁文学中的代表作,列为古代西方文学名著之一。
在中古时代,欧洲印刷术尚未发明,本书传抄极多,欧洲天主教本笃会隐修院中所藏旧抄本尤为繁夥。1506年始有奥氏全集出版,以后重要的版本有:1576—1577年出版的比利时罗文大学本,1679年法国巴黎出版的本篤会本(后收入米涅辑的《拉丁教父集》Migne:Patrologia Latina)和1896年奥地利维也纳出版的《教会拉丁作家丛书》本。至1926年法国拉布利奥勒(Labriolle)教授复据维也纳本,参考了十八种第七至十一世纪的古抄本和四种印本校订,出版了合校本,收入《法兰西大学丛书》,成为最完美的本子。现在此书即据此合校本迻译的。
译者
1962年8月28日
奥古斯丁(Aurelius Augustinus)是古代基督教主要作家之一,与中世纪的托马斯·阿奎那(Thomas Aquinas)同为基督教神学的两大师。
奥氏于354年11月13日生于北非的塔加斯持城,即今阿尔及利亚的苏克阿赫拉斯(Souk Ahras),当时北非已入罗马帝国版图,完全在罗马文化笼罩之下。父名巴特利西乌斯,是本城的一个普通市民,母名莫尼加,是信奉基督教的,奥氏自幼受母氏的熏陶,但没有正式领受洗礼。幼年在本城读书,以后先后至马都拉(即今阿尔及利亚的末达乌路赫(Mdaourouch)和迦太基攻读文法和雄辩术(当时罗马教育分三级制,启蒙小学是识字和书算,十二至十六岁入文法学校,读文法、诗、文、历史,十六至二十岁入雄辩术学校,读修辞和哲学)。十九岁,开始爱好哲学,由于探索恶的来源问题,因而皈依了摩尼教。毕业后,先在本城执教,后至迦太基任雄辩术教授八年。因不满迦太基的学风,便渡海至罗马,任米兰城雄辩术教授。奥氏在迦太基时,对摩尼教教义已感觉不满,至米兰后,受该城基督教主教安布罗西乌斯(Ambrosius)的影响,正式脱离了摩尼教,一度醉心于新柏拉图派的著作,对一切怀疑,但在思想上已逐渐和基督教接近。终于经过一次剧烈的思想斗争,于386年秋决定信奉基督教;便辞去教职,预备献身教会。次年在米兰领受了洗礼,启程回乡,至梯伯河口,母亲病逝。因此延迟一年回至非洲。391年,在希波(今阿尔及利亚的彭城 Bone)升为神甫。395年该城主教病卒,奥氏便受任为希波主教。从此开始他在教会中的一系列活动,与教内各宗派展开剧烈的论战,成为当时基督教学术界的中心人物。430年汪达人(Vandali)侵入北非,是年8月28日,希波城被围的第三个月,奥氏病逝。
奥氏是古代基督教拉丁教父中著述最多的一人,据奥氏本人提出《修订》的著作,至427年,已有93种,而书札和布道言论尚不在内。他著作中最被传诵的,便是这一本《忏悔录》。
《忏悔录》原名“Confessiones”,古典拉丁文本作“承认、认罪”解,但在教会文学中,转为承认神的伟大,有歌颂的意义。奥氏本来着重后一意义,即叙述一生所蒙天主的恩泽,发出对天主的歌颂;但一般都注重了第一义,因此我国过去都称此书为“忏悔录”,在欧洲则“忏悔录”已成为自传的另一名称。
本书共十三卷,以内容言,可分为两部分,卷一至卷九,是记述他出生至三十三岁母亲病逝的一段历史。卷十至卷十三,则写出作者著述此书时的情况(对于忏悔录的成书年代,据学者考证,应在400年左右,在奥氏升任主教之后,即395或396年,至401年之间)。
第一部分:卷一,歌颂天主后,记述初生至十五岁的事迹。卷二、三,记述他的青年和在迦太基求学时的生活。巷四、五,记述他赴米兰前的教书生涯。卷六、七,记述他思想转变的过程。卷八则记述他一次思想斗争的起因、经过与结果。卷九是他皈依基督教后至母亲病逝一段事迹。
第二部分:卷十是分析他著书时的思想情况。卷十至十三,则诠释《旧约创世纪》第一章,瞻仰天主六日创世的工程,在歌颂天主中结束全书。
奥氏在书中不仅流露出真挚的情感,而且对自己的行动和思想作了非常深刻的分析,文笔细腻生动,别具风格,成为晚期拉丁文学中的代表作,列为古代西方文学名著之一。
在中古时代,欧洲印刷术尚未发明,本书传抄极多,欧洲天主教本笃会隐修院中所藏旧抄本尤为繁夥。1506年始有奥氏全集出版,以后重要的版本有:1576—1577年出版的比利时罗文大学本,1679年法国巴黎出版的本篤会本(后收入米涅辑的《拉丁教父集》Migne:Patrologia Latina)和1896年奥地利维也纳出版的《教会拉丁作家丛书》本。至1926年法国拉布利奥勒(Labriolle)教授复据维也纳本,参考了十八种第七至十一世纪的古抄本和四种印本校订,出版了合校本,收入《法兰西大学丛书》,成为最完美的本子。现在此书即据此合校本迻译的。
译者
1962年8月28日
男和女——天主的傑作 豆瓣
作者:
若望保祿二世
香港公教真理學會
2013
- 7
當年真福若望保祿還是年輕的學者(Wojtyla沃依提瓦)時,便在波瀾教授身體神學。後來他成為教宗,在羅馬對群眾以同樣課題講道。有人將他的講道詞結集成書,簡稱《身體神學》。此書漸受歡迎,不但成為他一生的代表作,也是他對教會傳統道理最突出的貢獻。
市面雖有一些簡介《身體神學》的書,但本書卻將講道詞譯成中文,讓讀者得以原汁原味地細嚼。
身體神學就像一部交響曲,其主旋律是:「三位一體的天主照自己的肖像造了人,一男一女,男女的身體是愛的聖事,是彼此奉獻的聖事,男女以身以靈彼此的交付和結合象徵且完成天主的計劃 ─ 愛和生命的計劃。」
本書作者在聖十字若望的引導下,提出獨特的釋經思路,將三個奧秘融合為一,即:「三位一體的天主」、「基督和教會的神妙婚姻」及「男女身體的聖事性」。
米高華斯德(Michael Waldstein)教授豐富的導言說出了本書作者的哲學思路,真是錦上添花,這不但使我們更容易明白真福若望保祿的神學訓導,也使我們更容易幫助我們的讀者,擺脫一些流行的哲學成見,接受教會對「性」的瞭解。
市面雖有一些簡介《身體神學》的書,但本書卻將講道詞譯成中文,讓讀者得以原汁原味地細嚼。
身體神學就像一部交響曲,其主旋律是:「三位一體的天主照自己的肖像造了人,一男一女,男女的身體是愛的聖事,是彼此奉獻的聖事,男女以身以靈彼此的交付和結合象徵且完成天主的計劃 ─ 愛和生命的計劃。」
本書作者在聖十字若望的引導下,提出獨特的釋經思路,將三個奧秘融合為一,即:「三位一體的天主」、「基督和教會的神妙婚姻」及「男女身體的聖事性」。
米高華斯德(Michael Waldstein)教授豐富的導言說出了本書作者的哲學思路,真是錦上添花,這不但使我們更容易明白真福若望保祿的神學訓導,也使我們更容易幫助我們的讀者,擺脫一些流行的哲學成見,接受教會對「性」的瞭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