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
5.12汶川大地震新闻报道研究 豆瓣
2008 - 1
《5·12汶川大地震新闻报道研究》收录了新闻传播学界和业界专家学者撰写的38篇论文,以汶川大地震的新闻报道这一中国新闻传播史上的经典案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危机应对与信息管理、新闻报道的研究与思考、广播电视的作用与特点和抗震救灾与网络信息传播四个部分,对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的信息传播和新闻报道作了全面而细致的总结分析。所选论文既有对传播活动的整体思考,又有对具体报道的个案研究;既有学理探讨,又有业务研究,理论联系实际,可以为今后重大突发事件的新闻发布和媒体报道提供借鉴和参考。论文的作者来自中宣部、国务院新闻办、国家广电总局等媒体管理部门,以及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国外文局等中央媒体单位和中国社科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知名新闻传播研究机构。《5·12汶川大地震新闻报道研究》所收录的部分文章曾经在《对外传播》、《网络传播》、《国际新闻界》、《现代传播》、《新闻记者》、《传媒》、《当代传播》等专业期刊上发表。
2022年1月11日 想读 @2020-01-27 10:39:49 @2021-11-13 01:50:10
传播学
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 豆瓣
所属 作品: 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
7.3 (6 个评分) 作者: 哈罗德·D·拉斯韦尔 (Harold D.Lasswell) 译者: 田青 / 张洁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 - 10
第一次世界大战刚刚过去几年,《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的作者便以价值中立的态度、对人类首次“总体战”中英、法、德、美等主要交战国的宣传策略及其效果进行了全面和高度理性的分析。《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对充满着谎言和欺骗的战时宣传的揭示最初引起了学界和公众的恐慌,有评论家称之为“一本马基雅维利式的教科书”,呼吁“马上予以销毁”。如今,历史已经赋予它美国传播学开山之作的不朽地位。
第一次世界大战刚刚过去几年,《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的作者便以价值中立的态度,对人类首次“总体战”中英、法、德、美等主要交战国的宣传策略及其效果进行了全面和高度理性的分析。
《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对充满着谎言和欺骗的战时宣传的揭示最初引起了学界和公众的恐慌,有评论家称之为“一本马基雅维利式的教科书”,呼吁“马上予以销毁”。如今,历史已经赋予它美国传播学开山之作的不朽地位。
2022年1月11日 已读
【藏书阁打卡】
"个人想法比以前有更广阔的施展空间。"多元的想法和观念在工业革命时代后得到了前所未有的交织传递,不同群体之间不再有明显的意识差异,接受和认识信息的选择权递交到了原子化的个体手中。因此,从宣传出现的那一刻起,它注定将是充满复杂联系的事务。
在诉求集中统一力量以达成一个宏大目标的前提下,现代宣传便应运而生了。纵使简单的群体信息传递在人类出现时就存在,但宣传与经济政治享有同等重要的地位还是从一战中开始的,而这更能反过来去引导对世界大战更丰富的意义的思考。
题目所列过于谦逊,它概括的远不只技巧,而是一种新的政治学科。现代大众传媒的高度发展并没有冲淡宣传作为治理手段的本质,战争的实践是其最好的表现。那么这又可以返回到霍布斯的名言:"政治是战争的延续。"人类的对抗方式,一直在不断地丰富。 @2019-1
传播学
传播学简史 豆瓣
8.8 (5 个评分) 作者: 阿芒·马特拉 米歇尔·马特拉 译者: 孙五三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8 - 3
《传播学简史》作为一部学术史,既没有按照编年方式撰写,也不存在一条线性的发展线索,而是通过追溯包括哲学、史学、地理学、心理学、社会学、人类文化学、经济学、政治学、生物学,控制论以及认知科学等多学科在传播领域的“张力和对抗”,把握学科发展的态势。《传播学简史》内容包括:第一章社会有机体第二章新大陆的经验主义第三章信息理论第四章文化工业,意识形态和权利第五章政治经济学第六章回归日常生活第七章支配性传播
2022年1月11日 想读 @2019-10-24 16:17:07 @2021-11-13 01:47:35
传播学
超越文化 豆瓣
Beyond Culture 所属 作品: 超越文化
作者: [美] 爱德华·霍尔 译者: 何道宽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0 - 11
这本《超越文化》是跨文化传播学领域的奠基之作。作者在书中对各国文化的特点进行了总结和比较,并提出了大量影响深远的理论,包括高语境和低语境理论,单向时间习惯和多向时间习惯等,对这个学科的创立和发展影响巨大。这本书中的理论和研究方法被包括中国学者在内的各国学者大量引用和借鉴,对于中国跨文化传播学科的发展和完善意义重大。
网民的狂欢 豆瓣 Goodreads
The Cult of the Amateur 所属 作品: 网民的狂欢
5.4 (7 个评分) 作者: [美] 安德鲁·基恩 译者: 丁德良 南海出版公司 2010 - 3
《网民的狂欢:关于互联网弊端的反思》内容简介:在Web2.0的世界中,我们的世界观、我们的文化正在遭遇大批“业余者”的攻击。网络“剪贴文化”窃取了学者、艺术家、编辑、制片人辛勤创作的成果。网络博主的个人意见成为引领大众的舆论指标,YouTube上的自制视频取代了电视网,数字盗版压垮了音乐产业……面对业余玩票凌驾专业考虑、智力成果在网络上免费下载,并将其视为理所当然的现象,该如何重建信息的专业性和版权保护系统?作者并不反对科技,而是指出误用科技将对人类价值观、经济与创造力造成严重伤害。尤其是当一知半解的业余者与受过训练的专家变得模糊难辨,让人开始质疑信息的可信度之际,真相将成为可买卖与包装的商品!书中简洁有力的论述提醒众人:勿沉醉于民主理想,却扼杀了专业主流媒体的存在意义。
2022年1月11日 已读
讨论之中,有的问题是实存的确值得重视的问题,有的问题则是持前现代文化精英主义立场所发现的“问题”,细读之后可看出,实存问题的担忧也不过是在服务价值观野心的诉求。
抨击民众受低劣恶俗文化感染,却从来没有观察过在网络出现之前大众文化又是怎样一种样态,似乎像是问题全部在网络自身,而没有去历时性地分析使用者本身的变与不变。
任何事物的出现都不是偶然的,网络作为工业与信息革命的自然产物,本身就是同当代社会体系相连紧密的一环,它存在的问题实则也是在反应其它社会环节的问题。
有问题,不代表盲人摸象式的宣泄和得意洋洋的建议就是在面对问题。宏大的精英叙事都比这种以点概面的流俗牢骚叙事强。
说到底,作者与他贬斥的网民又有多少区别? @2019-07-07 11:00:33 @2021-11-13 01:42:47
传播学 社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