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
善恶的彼岸 豆瓣
所属 作品: 善恶的彼岸论道德的谱系(精)/尼采著作全集
9.4 (10 个评分)
作者:
[德] 尼采
译者:
赵千帆
商务印书馆
2015
《善恶的彼岸》于1885年夏动笔,翌年冬完成。尼采在该书中力图界定“善”与“恶”这两个相对的词,为图区分道德和非道德。他察觉到人们为使古代道德准则和现代人的需要相一致所做的努力,是有矛盾的,认识到人们经常在道德理论和社会实践之间做出妥协。他的目的是确立道德与需要之间的关系,为人类行为构造一个可操作的基础,所以,《善恶的彼岸》是尼采对一种新道德体系做出的最重要的贡献之一,触及了其哲学的许多最深层的原理。
被诅咒的部分 豆瓣
La part maudite 所属 作品: 被诅咒的部分
6.7 (13 个评分)
作者:
[法]乔治·巴塔耶
译者:
刘云虹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9
- 1
【编辑推荐】
本书收录法国鬼才哲学家乔治•巴塔耶力作《耗费的概念》与《被诅咒的部分》,书后附同济大学教授张生长文导读。在这本书中,巴塔耶就人和世界的观念发出了振聋发聩的声音,他提出的“普遍经济学”为传统经济观带来了哥白尼式的转变。在巴塔耶这里,读者会遭遇墨西哥的活人献祭、 路德的宗教改革、“二战”后的马歇尔计划……巴塔耶的见解是素朴却惊人的:作为万物之源的太阳不求回报地给予,因此“过剩”永远存在,积聚起来的能量只能在丰盛和沸腾中被浪费。对他而言,世界,以及他的个人生活,都被沸腾所鼓舞。
【内容介绍】
1949年,在《被诅咒的部分》出版之际,巴塔耶表示自己十八年来一直致力于撰写这部表现世界的作品,而十六年前发表在《社会批评》杂志上的《耗费的概念》则是其初步研究成果。对于乔治•巴塔耶,《被诅咒的部分》“在某些特定学科之外,触及了每一个研究地球上能量运动的学科的关键问题……从地球物理学到政治经济学,包括社会学、历史学和生物学。……甚至那些可以被认为属于艺术、文学和诗歌的领域都首先与过剩能量的运动……相关联,这一运动体现在生活的沸腾之中”。这项工作的深刻意义在于:世界的沸腾——“舍弃”“排出”和“爆发”——被构想为不断赋予作者生命活力的沸腾。因此,《被诅咒的部分》在乔治•巴塔耶的作品中占据至关重要的地位。
本书收录法国鬼才哲学家乔治•巴塔耶力作《耗费的概念》与《被诅咒的部分》,书后附同济大学教授张生长文导读。在这本书中,巴塔耶就人和世界的观念发出了振聋发聩的声音,他提出的“普遍经济学”为传统经济观带来了哥白尼式的转变。在巴塔耶这里,读者会遭遇墨西哥的活人献祭、 路德的宗教改革、“二战”后的马歇尔计划……巴塔耶的见解是素朴却惊人的:作为万物之源的太阳不求回报地给予,因此“过剩”永远存在,积聚起来的能量只能在丰盛和沸腾中被浪费。对他而言,世界,以及他的个人生活,都被沸腾所鼓舞。
【内容介绍】
1949年,在《被诅咒的部分》出版之际,巴塔耶表示自己十八年来一直致力于撰写这部表现世界的作品,而十六年前发表在《社会批评》杂志上的《耗费的概念》则是其初步研究成果。对于乔治•巴塔耶,《被诅咒的部分》“在某些特定学科之外,触及了每一个研究地球上能量运动的学科的关键问题……从地球物理学到政治经济学,包括社会学、历史学和生物学。……甚至那些可以被认为属于艺术、文学和诗歌的领域都首先与过剩能量的运动……相关联,这一运动体现在生活的沸腾之中”。这项工作的深刻意义在于:世界的沸腾——“舍弃”“排出”和“爆发”——被构想为不断赋予作者生命活力的沸腾。因此,《被诅咒的部分》在乔治•巴塔耶的作品中占据至关重要的地位。
爱神之泪 豆瓣
Les Larmes d'Eros 所属 作品: 爱神之泪
7.3 (23 个评分)
作者:
[法] 乔治·巴塔耶
译者:
尉光吉
南京大学出版社·守望者
2020
- 3
【编辑推荐】
奥瑞纳雕像、拉斯科壁画、希腊瓶绘、丢勒、提香、马奈、雷诺阿、毕加索、安德烈•马松……延续《色情》《艺术的诞生:拉斯科奇迹》的主题,重现艺术进程中色情观念的变迁与兴衰。
-----------------------------------------
★ “爱欲与死亡的大师”乔治•巴塔耶临终之作,继《色情》《色情史》后乔治•巴塔耶关于色情的又一力作,一部另类“色情史”。
★在诗性的沉醉和神圣的迷狂中,探索欲望的真谛;借艺术之光,揭露爱欲背后隐藏的死神面容。
-----------------------------------------
★ 配200余幅图片,图文并茂,异趣纷呈。
★装帧由屡获“最美的书”殊荣的知名设计师周伟伟精心打造,极具收藏价值;内文正文双色印刷(象征爱欲的红色+象征死亡的黑色),辅文精选柔情粉色纸,给人绝妙的阅读体验。
=======================
【内容简介】
作为“爱欲与死亡的大师”(苏珊•桑塔格语),欲望与死亡是乔治•巴塔耶一生探寻和追问的两大母题。除了《眼睛的故事》《爱德华妲夫人》《我的母亲》等色情小说外,巴塔耶先后出版了三部探讨色情的专著:《色情史》《色情》《爱神之泪》。这本《爱神之泪》是巴塔耶的最后一部作品,可以算是一部另类“色情史”。
本书延续了巴塔耶《色情》《艺术的诞生:拉斯科奇迹》的主题,试图重现艺术进程中色情观念的变迁与兴衰。本书共配有200余幅图片,向我们展示了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图像:从史前的拉斯科壁画到现代的超现实主义绘画,从原始部落的献祭到封建社会的酷刑,爱欲的乐园与死亡的炼狱构成了人类激情的两极。作者在诗性的沉醉和神圣的迷狂中探索欲望的真谛,并借艺术之光,揭露出爱欲背后隐藏的死神面容。
巴塔耶一生都在不懈地追寻爱神,同时又不断地迈向泪水并迷失于泪水。正如书名“爱神之泪”暗示的,象征欢愉的爱神也会陷入悲伤,对于巴塔耶来说,爱与死、色与苦、笑与泪,原本就是一体。这本《爱神之泪》是巴塔耶的最后之书,亦是他的最后之泪。
奥瑞纳雕像、拉斯科壁画、希腊瓶绘、丢勒、提香、马奈、雷诺阿、毕加索、安德烈•马松……延续《色情》《艺术的诞生:拉斯科奇迹》的主题,重现艺术进程中色情观念的变迁与兴衰。
-----------------------------------------
★ “爱欲与死亡的大师”乔治•巴塔耶临终之作,继《色情》《色情史》后乔治•巴塔耶关于色情的又一力作,一部另类“色情史”。
★在诗性的沉醉和神圣的迷狂中,探索欲望的真谛;借艺术之光,揭露爱欲背后隐藏的死神面容。
-----------------------------------------
★ 配200余幅图片,图文并茂,异趣纷呈。
★装帧由屡获“最美的书”殊荣的知名设计师周伟伟精心打造,极具收藏价值;内文正文双色印刷(象征爱欲的红色+象征死亡的黑色),辅文精选柔情粉色纸,给人绝妙的阅读体验。
=======================
【内容简介】
作为“爱欲与死亡的大师”(苏珊•桑塔格语),欲望与死亡是乔治•巴塔耶一生探寻和追问的两大母题。除了《眼睛的故事》《爱德华妲夫人》《我的母亲》等色情小说外,巴塔耶先后出版了三部探讨色情的专著:《色情史》《色情》《爱神之泪》。这本《爱神之泪》是巴塔耶的最后一部作品,可以算是一部另类“色情史”。
本书延续了巴塔耶《色情》《艺术的诞生:拉斯科奇迹》的主题,试图重现艺术进程中色情观念的变迁与兴衰。本书共配有200余幅图片,向我们展示了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图像:从史前的拉斯科壁画到现代的超现实主义绘画,从原始部落的献祭到封建社会的酷刑,爱欲的乐园与死亡的炼狱构成了人类激情的两极。作者在诗性的沉醉和神圣的迷狂中探索欲望的真谛,并借艺术之光,揭露出爱欲背后隐藏的死神面容。
巴塔耶一生都在不懈地追寻爱神,同时又不断地迈向泪水并迷失于泪水。正如书名“爱神之泪”暗示的,象征欢愉的爱神也会陷入悲伤,对于巴塔耶来说,爱与死、色与苦、笑与泪,原本就是一体。这本《爱神之泪》是巴塔耶的最后之书,亦是他的最后之泪。
Logic for Philosophy 豆瓣
所属 作品: Logic for Philosophy
作者:
Theodore Sider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0
- 3
Designed for both advanced undergraduate and graduate students, this groundbreaking work by a leading philosopher of logic is ideal for courses in logical literacy. Logic for Philosophy covers basic approaches to logic (including proof theory and especially model theory); extensions of standard logic that are important in philosophy; and some elementary philosophy of logic. Easily accessible to students without extensive mathematics backgrounds, this lucid and vividly written text emphasizes breadth of coverage rather than depth. Featuring numerous exercises, answers, and helpful hints, it concisely and effectively introduces students to the logic they need to know in order to read contemporary philosophy journal articles.
与神作战 豆瓣
Battling the gods: Atheism in the ancient world 所属 作品: 与神作战
作者:
[英]蒂姆·惠特马什
译者:
陈愉秉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20
- 2
【内容简介】
无神论是近代的发明,是欧洲启蒙运动的产物吗?其实,早在启蒙之光把疑神的种子播洒到欧洲这片基督教传统深厚的土地之前,无神论在希腊世界就是公众辩论的严肃话题。
作者蒂姆·惠特马什在这部《与神作战》中,把笔触深入古代地中海世界,勾勒出历经千年历史巨变的希腊无神论,再现众多哲人的思想风采。他们中既有或许是第一位坦承自己无神论立场的迪亚格拉斯,以及第一位唯物论者德谟克利特,又有伊壁鸠鲁及其追随者。在书中还可以看到早期基督徒如何撇清自己同无神论的关系,进而压制怀疑上帝的思想。
这是一部内容权威、大胆的作品,既具挑战性,又散发悲悯情怀。在作者看来,人类的美好生活离不开多元的文化和宗教,以及自由的争论。
【本书获誉】
现代人对于无神论问题的讨论大多泛泛而谈,蒂姆•惠特马什对于古代世界无神论却做出一番洞幽察微的探索。读到这样的书真是太棒了。——玛丽·比尔德(Mary Beard)
《与神作战》及时且精彩生动地提示人们无神论与宗教信仰同样古老。怀疑主义……就在那个充满刺激和斗志的古雅典完全形成,并渴望一战。——《大转向:世界如何步入现代》(The Swerve: How the World Became Modern ), 斯蒂芬·格林布拉特(Stephen Greenblatt)
早在人类理性最伟大的洞见得到现代科学的实证支持之前很久,就有人质疑超自然现象。随作者去了解这些先贤是一种纯然的快乐。——《自由思想家:美国世俗主义的历史》(Freethinkers: A History of American Secularism ),苏珊·雅各比(Susan Jacoby),
《与神作战》一书以渊博的学识和优雅悦人的文字,讲述了一段古希腊罗马时代无神论的历史,当代宗教和世俗主义之争一时竟成热门话题。——《柏拉图为何写作》(Why Plato Wrote ), 丹妮尔·S. 艾伦(Danielle S. Allen)
无神论是近代的发明,是欧洲启蒙运动的产物吗?其实,早在启蒙之光把疑神的种子播洒到欧洲这片基督教传统深厚的土地之前,无神论在希腊世界就是公众辩论的严肃话题。
作者蒂姆·惠特马什在这部《与神作战》中,把笔触深入古代地中海世界,勾勒出历经千年历史巨变的希腊无神论,再现众多哲人的思想风采。他们中既有或许是第一位坦承自己无神论立场的迪亚格拉斯,以及第一位唯物论者德谟克利特,又有伊壁鸠鲁及其追随者。在书中还可以看到早期基督徒如何撇清自己同无神论的关系,进而压制怀疑上帝的思想。
这是一部内容权威、大胆的作品,既具挑战性,又散发悲悯情怀。在作者看来,人类的美好生活离不开多元的文化和宗教,以及自由的争论。
【本书获誉】
现代人对于无神论问题的讨论大多泛泛而谈,蒂姆•惠特马什对于古代世界无神论却做出一番洞幽察微的探索。读到这样的书真是太棒了。——玛丽·比尔德(Mary Beard)
《与神作战》及时且精彩生动地提示人们无神论与宗教信仰同样古老。怀疑主义……就在那个充满刺激和斗志的古雅典完全形成,并渴望一战。——《大转向:世界如何步入现代》(The Swerve: How the World Became Modern ), 斯蒂芬·格林布拉特(Stephen Greenblatt)
早在人类理性最伟大的洞见得到现代科学的实证支持之前很久,就有人质疑超自然现象。随作者去了解这些先贤是一种纯然的快乐。——《自由思想家:美国世俗主义的历史》(Freethinkers: A History of American Secularism ),苏珊·雅各比(Susan Jacoby),
《与神作战》一书以渊博的学识和优雅悦人的文字,讲述了一段古希腊罗马时代无神论的历史,当代宗教和世俗主义之争一时竟成热门话题。——《柏拉图为何写作》(Why Plato Wrote ), 丹妮尔·S. 艾伦(Danielle S. Allen)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世界观 豆瓣
Mиросозерцaние Достоевского 所属 作品: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世界观
9.0 (14 个评分)
作者:
[俄] 尼古拉·别尔嘉耶夫
译者:
耿海英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0
- 3
别尔嘉耶夫以其独特的宗教哲学视角,系统阐释了陀氏的“世界观”。别尔嘉耶夫说:“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创作是真正的思想盛宴。” 他认为,“思想”在陀氏创作中起着巨大的核心作用。
别尔嘉耶夫称陀思妥耶夫斯基为自己的“精神之父 ”。正是由于精神上的同源,这一带有俄罗斯特色的宗教哲学阐释令人惊异地充满了诗学激情。火焰般的热情、旋风般的思考,别尔嘉耶夫带领读者饱尝“思想的盛宴”。
陀思妥耶夫斯基在我的精神生活中有着决定性的意义……他比任何一位作家和思想家更震撼我的心灵。我总是把人分为陀思妥耶夫斯基式的人和与之精神相异的人……每一次重读陀思妥耶夫斯基,他都为我从更新的层面揭示一切。
——别尔嘉耶夫
如果说巴赫金从诗学角度成功阐释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艺术,那么,别尔嘉耶夫则从宗教哲学角度成功阐释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思想。如果将这几乎是前后问世的研究成果结合起来看,则相得益彰,近乎完美互补,算是俄罗斯本国陀思妥耶夫斯基研究的双峰齐立。
——耿海英
别尔嘉耶夫称陀思妥耶夫斯基为自己的“精神之父 ”。正是由于精神上的同源,这一带有俄罗斯特色的宗教哲学阐释令人惊异地充满了诗学激情。火焰般的热情、旋风般的思考,别尔嘉耶夫带领读者饱尝“思想的盛宴”。
陀思妥耶夫斯基在我的精神生活中有着决定性的意义……他比任何一位作家和思想家更震撼我的心灵。我总是把人分为陀思妥耶夫斯基式的人和与之精神相异的人……每一次重读陀思妥耶夫斯基,他都为我从更新的层面揭示一切。
——别尔嘉耶夫
如果说巴赫金从诗学角度成功阐释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艺术,那么,别尔嘉耶夫则从宗教哲学角度成功阐释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思想。如果将这几乎是前后问世的研究成果结合起来看,则相得益彰,近乎完美互补,算是俄罗斯本国陀思妥耶夫斯基研究的双峰齐立。
——耿海英
交往行为理论 豆瓣
Theorie des kommunikativen Handelns 所属 作品: 交往行为理论
作者:
尤尔根.哈贝马斯
译者:
曹卫东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4
- 8
《交往行为理论》这部著作是涉及面相当广泛。这部著作中,马克斯・韦伯(Max Weber)占据了一个更为突出的位置,并且这些诠释的素材更加集中在哈贝马斯自己思想的观念图式上。哈贝马斯在这本书的开篇就声称,交往行为理论既非一种元理论,也非一种借助其它手段进行的认识论的继续。交往行为理论的分析让我们联接了与社会分析相关的三种理性:一个是涉及解释学和英美分析哲学中作为论争的理性,特别是关系到相对主义的问题。如果不同文化或生活方式有他们自身内在的合理性标准,那么在何种意义上才可能按照普遍性的标准比较他们并使其服从于批评?另一个是涉及到行为理性,即如何领会人的行为中有特殊意义的性质?这触及到理解的意义问题,还触及到了当行为者本人已经为他们的行为设定了理由时,社会科学在主张更好的解释时其自身的任务问题。最后一个是是关于理性的社会扩张问题,即作为现代西方社会特有的那种合理化问题。这本书的大部分努力就是致力于此。哈贝马斯断言:理性更多地是与运用知识的方式联系在一起,而较少地与知识有关。如果我们认为在一些情境中谈论某事是合理的,那么,我们就会明白这要么是指人们表达的认识,要么是指包含认识的符号表达形式。我们说某个人理性地行动,或者说某种陈述是合理的,实际上就是说这个行为或陈述可以被有关的某些人批驳或辩护,而这恰恰就是他们为了能够证明自己是正当的或有根有据的。我们不能像经验主义者那样,限制理性行为的范围和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我们必须以“交往合理性“的概念来弥补“工具认知理性“的不足。正如哈贝马斯自己所说的,合理性意味着交往,因为只有符合与至少另一个人达成相互理解的必要条件时,某事才是合理的。
宁芙 豆瓣
Ninfe 所属 作品: 宁芙
7.3 (12 个评分)
作者:
[意大利] 吉奥乔·阿甘本
译者:
蓝江
拜德雅丨重庆大学出版社
2016
- 4
•自古希腊以降,人们一直在找寻一种通向过去、激活记忆的方式。这正是阿甘本在《宁芙》一书中所讨论的主题:对时间与影像之关系的探索。
•过去与当下,记忆与影像,影像与宁芙。我们需要一种怎样的记忆技术,去穿透过去与当下之间的隔膜,去把握那个业已逝去的过去。在阿甘本看来,真正的记忆技术就是宁芙化的技术,只有与作为影像的宁芙结合,一种通向过去的可能性才能真正降临。
•阿甘本是少有的其思想和写作在多个领域都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作家。《宁芙》探讨了一系列关于美学理论的广泛研究课题,包括意大利舞蹈大师多梅尼科•达•皮亚琴察的“魅像”概念,德国艺术史学家阿比•瓦堡著名的《谟涅摩绪涅图谱》,瓦尔特•本雅明的“辩证影像”概念,以及芝加哥著名摄影师内森•勒纳在1972年的离奇发现。对于艺术理论和艺术史领域的读者,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研究文献。
内容简介
在探索打开过去之门的方式上,古希腊人用一种神秘的仪式,召唤出可以为我们带来过去叙事和幻像的谟涅摩绪涅女神。然而,现代思想家们却将我们通往过去的命运交付给一个影像。德里达的得意门生伯纳德•斯蒂格勒将我们面对影像的技术,理解为影像的自动化过程。
不过,从一开始,阿甘本就将他的影像哲学附着在德勒兹的重复的基面上,他所关心的并不是纯粹回到过去的可能,他认为我们必须在影像的碎片中,恢复一个潜在的过去,而不是仅仅恪守一个空洞的客观性原则。
在此意义上,阿甘本将影像比作宁芙。宁芙是古希腊神话和北欧神话中的仙子,她们并不是诸神,并不能享受永生,因此在阿甘本看来,她们是介于人与动物之间的门槛上的存在。宁芙就是影像的隐喻,影像是一种介于真正鲜活的生命与死气沉沉的物之间的门槛上的存在物。阿甘本通过追溯图像学研究的谱系,提出我们对过去的记忆封存在影像之中,我们唯有在与影像(宁芙)的结合中,才能去开启通向记忆、通向过去的可能性。
•过去与当下,记忆与影像,影像与宁芙。我们需要一种怎样的记忆技术,去穿透过去与当下之间的隔膜,去把握那个业已逝去的过去。在阿甘本看来,真正的记忆技术就是宁芙化的技术,只有与作为影像的宁芙结合,一种通向过去的可能性才能真正降临。
•阿甘本是少有的其思想和写作在多个领域都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作家。《宁芙》探讨了一系列关于美学理论的广泛研究课题,包括意大利舞蹈大师多梅尼科•达•皮亚琴察的“魅像”概念,德国艺术史学家阿比•瓦堡著名的《谟涅摩绪涅图谱》,瓦尔特•本雅明的“辩证影像”概念,以及芝加哥著名摄影师内森•勒纳在1972年的离奇发现。对于艺术理论和艺术史领域的读者,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研究文献。
内容简介
在探索打开过去之门的方式上,古希腊人用一种神秘的仪式,召唤出可以为我们带来过去叙事和幻像的谟涅摩绪涅女神。然而,现代思想家们却将我们通往过去的命运交付给一个影像。德里达的得意门生伯纳德•斯蒂格勒将我们面对影像的技术,理解为影像的自动化过程。
不过,从一开始,阿甘本就将他的影像哲学附着在德勒兹的重复的基面上,他所关心的并不是纯粹回到过去的可能,他认为我们必须在影像的碎片中,恢复一个潜在的过去,而不是仅仅恪守一个空洞的客观性原则。
在此意义上,阿甘本将影像比作宁芙。宁芙是古希腊神话和北欧神话中的仙子,她们并不是诸神,并不能享受永生,因此在阿甘本看来,她们是介于人与动物之间的门槛上的存在。宁芙就是影像的隐喻,影像是一种介于真正鲜活的生命与死气沉沉的物之间的门槛上的存在物。阿甘本通过追溯图像学研究的谱系,提出我们对过去的记忆封存在影像之中,我们唯有在与影像(宁芙)的结合中,才能去开启通向记忆、通向过去的可能性。
来临中的共同体 豆瓣
所属 作品: 来临中的共同体
作者:
[意] 吉奥乔·阿甘本
译者:
相明
/
赵文
…
西北大学出版社
2019
本书通过对共同体概念的深入阐发,创造性地延续了思想史上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中世纪神学家、斯宾诺莎直到海德格尔和维特根斯坦等人的论题,也回应了同时代人南希、布朗肖等人关于“共同体”观念的激烈争论,探寻了正在从现实世界中来临并塑造未来世界的人的“独特性”,以及由此构成的一个“无本质的共同体”的特征。本书作为著名的“牲人”系列研究的起点、阿甘本哲学的宣言性著作,几乎涉及了作者后来通过具体研究进一步发展的所有母题,是理解和进入阿甘本思想的一个不可越过和忽视的文本。本书采用了跨学科的视野,超越了传统的学科、民族、性别、种族等身份认同的界限,对文化理论、文学理论和哲学研究者均有启发。
苏格拉底或政治哲学的诞生 豆瓣
作者:
[德]特拉夫尼
译者:
张振华
2014
- 4
《苏格拉底或政治哲学的诞生》是施特劳斯派学者特拉夫尼对苏格拉底的独特解读,通过解读柏拉图早期对话《克力同》和《苏格拉底的申辩》来理解苏格拉底的基本立场。
作者认为,在苏格拉底那里,哲学必然从根本上涉及政治,也就是涉及一个共同体的生活规范。苏格拉底的哲学因而表现为一种政治哲学,而政治哲学总是在某一个共同体中追问什么是真正的善与正义。
与此同时,作者亦指出,在专业化分工日甚的现代大学,科学渐渐不再关注何谓好何谓善的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重温苏格拉底对智术师们以生活利益为导向的科学活动与以善的生活为导向的政治哲学的区分,对现代大学重拾其精神尊严极为必要。
作者认为,在苏格拉底那里,哲学必然从根本上涉及政治,也就是涉及一个共同体的生活规范。苏格拉底的哲学因而表现为一种政治哲学,而政治哲学总是在某一个共同体中追问什么是真正的善与正义。
与此同时,作者亦指出,在专业化分工日甚的现代大学,科学渐渐不再关注何谓好何谓善的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重温苏格拉底对智术师们以生活利益为导向的科学活动与以善的生活为导向的政治哲学的区分,对现代大学重拾其精神尊严极为必要。
尼采思想传记 豆瓣
所属 作品: 尼采思想传记
9.1 (7 个评分)
作者:
[德] 吕迪格尔·萨弗兰斯基 (Rudiger Safranski)
译者:
卫茂平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8
- 7
时至今日,尼采思想仍然是西方哲学史、文学史、思想史上无法绕过的一个难解之谜。其核心观点也仍然具有巨大的理论价值:价值重估的社会观点,永恒轮回的宇宙规律,作为人类理想的超人学说,作为历史解读的权利意志。
《尼采思想传记》从尼采酷爱的音乐着手,依据他生平的重大事件与著述顺序,清晰地展示其思想的发展脉络与主旨,最后以提示其思想对后世之影响收束。吕迪格尔•萨弗兰斯基没有在书中掺入自己的“微言大义”,也不怎么做出“补正纠偏”,而是以尼采的思想发展为红线,辅以对其思想形成有特殊作用的生平材料,为读者提供了一部翔实和生动的尼采思想史。
《尼采思想传记》从尼采酷爱的音乐着手,依据他生平的重大事件与著述顺序,清晰地展示其思想的发展脉络与主旨,最后以提示其思想对后世之影响收束。吕迪格尔•萨弗兰斯基没有在书中掺入自己的“微言大义”,也不怎么做出“补正纠偏”,而是以尼采的思想发展为红线,辅以对其思想形成有特殊作用的生平材料,为读者提供了一部翔实和生动的尼采思想史。
历史的用途与滥用 豆瓣 Goodreads
Vom Nutzen und Nachteil der Historie für das Leben 所属 作品: 历史的用途与滥用
8.8 (16 个评分)
作者:
[德国] 弗里德里希·尼采
译者:
陈涛
/
周辉荣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5
- 5
《历史的用途与滥用》是德国思想家尼采于1874年出版的一部重要作品,被认为与尼采早期的另一部杰出作品《悲剧的诞生》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尼采在《历史的用途与滥用》中所要探究的是关于历史对于人生、社会的正反作用。尼采认为,历史对于个人或民族是必要的;但是,一旦“历史感”到了一定的程度,这种历史感就会伤害并最终毁掉一个人、民族甚至文化体系的生命。因此,必须确定“回忆”的限度,使历史最好地服务于生活。
哲学家的肚子 豆瓣
Les ventres des philosophes 所属 作品: 哲学家的肚子
8.0 (5 个评分)
作者:
[法] 米歇尔·翁弗雷(Michel Onfray)
译者:
林泉喜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7
- 1
当哲学家思考时,他们常忘记自己的身体,特别是进食时身体里累积的东西。然而,在思想与肚子之间,存在着由类同和互证编就的复杂网络,而这会被错误地忽略:如果不喜欢生章鱼,第欧根尼会是文明和文明实践的敌人吗?如果《社会契约论》作者卢梭的日常食谱里只有奶制品,他会赞颂朴素的饮食吗?萨特的噩梦充斥着螃蟹,他难道没有终其一生在理论上憎恶甲壳动物吗?
在这本尼采式的哲学随笔里,米歇尔•翁弗雷将哲学尊严重新赋予鳕鱼、大麦羹、葡萄酒、烤香肠、添加香气或古龙水的咖啡。而从傅立叶到马利奈蒂,从康德到存在主义者的理念,看起来都不像通往快乐的知识之路。本书是饮食理性批判?还是“饮食学”初稿?翁弗雷说,我们首先要忽然发现食物,然后让身体从食物出发,追上其精神并对之发号施令。
在这本尼采式的哲学随笔里,米歇尔•翁弗雷将哲学尊严重新赋予鳕鱼、大麦羹、葡萄酒、烤香肠、添加香气或古龙水的咖啡。而从傅立叶到马利奈蒂,从康德到存在主义者的理念,看起来都不像通往快乐的知识之路。本书是饮食理性批判?还是“饮食学”初稿?翁弗雷说,我们首先要忽然发现食物,然后让身体从食物出发,追上其精神并对之发号施令。
从激进共和到君主立宪 豆瓣
作者:
韩伟华
上海三联书店
2015
- 5
《从激进共和到君主立宪 邦雅曼·贡斯当政治思想研究》通过对法国18-19世纪杰出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贡斯当的著作、思想进行较为全面的梳理,全面展示了贡斯当的政治思想的发展历程及其历史意义。全书资料宏富、立论明晰,论述脉络清楚,是不可多得的优秀的外国思想史研究著作。
超越民族与历史 豆瓣
所属 作品: 超越民族与历史
作者:
(日)小森阳一
/
(日)高桥哲哉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7
20世纪90年代随着冷战结构的解体和泡沫经济的崩溃,在“复辟健全的民族主义”的名义下,日本社会出现了极端的本国中心、本民族中心主义的“历史观”。本书收录了包括历史学、文学、哲学、伦理学、教育学、社会学、政治学、文化人类学、女性学、思想史、表象文化论等专业领域内的十八位学者的论文,针对这一新的日本民族主义的动向,多视角地展开了批判。当今天的日本人被亚洲的受害者追究过去的战争和殖民统治责任的时候,如果他们不接受“本国”的过去,将如何来回应对这一责任的追问?这无疑是今天的日本人必须正视的问题。
本书从三个方面,"回顾过去的话语","来自民族主义的重压"和抽出记忆的意志,收录多位学者的多篇论文,批判性分析了日本战后民族主义的新动向,并对历史问题进行追忆和反思,对于日本国内正视历史罪责、珍惜和平现状和与周边国家友好交往提供了精神支柱。
本书从三个方面,"回顾过去的话语","来自民族主义的重压"和抽出记忆的意志,收录多位学者的多篇论文,批判性分析了日本战后民族主义的新动向,并对历史问题进行追忆和反思,对于日本国内正视历史罪责、珍惜和平现状和与周边国家友好交往提供了精神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