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史
鼠疫与近代中国 豆瓣
ペストと近代中国:衛生の「制度化」と社会変容 所属 作品: 鼠疫与近代中国
作者: (日) 饭岛涉 译者: 朴彦 / 余新忠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9 - 4
本书是东亚地区较早自觉以医疗社会文化史的理念和方法探究中国疾病史的开创性研究。通过广泛利用方志、海关报告、地方档案和报刊等资料,系统地梳理了晚清民国时期发生在中国(包括港台)的鼠疫以及霍乱等重要传染病,对近代中国引入和实施卫生行政的过程进行了颇为全面的分析,并在近代中国社会文化转型的脉络中,探究了卫生制度化对于中国近代化的历史意义。
2022年1月11日 想读 @2019-11-15 12:44:14 @2021-11-13 01:48:07
历史 社会史
阿姆斯特丹:世界最自由城市的历史 豆瓣
Amsterdam: A History of the World’s Most Liberal City 所属 作品: 阿姆斯特丹:世界最自由城市的历史
作者: [美] 萧拉瑟 译者: 阎智森 译林出版社 2018 - 11
●探索现代社会的精神源头
●追寻自由主义思想的兴起、发展与困惑
阿姆斯特丹是一个疯狂的地方,各种族群、各种文化、各种思想在这里汇聚。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此地与欧洲传统上截然不同的自由社会。在这里,世界第一家股票交易所诞生,斯宾诺莎的哲学定义了现代世界的政治与伦理,伦勃朗的画作记录下当地人的公民意识与内在精神。随着联合东印度公司与荷兰西印度公司的船队横扫全球市场,这种对自由的信仰被输送到世界各地。因此,本书讲述的不仅是阿姆斯特丹辉煌与没落的历史,更是一种为现代人类普遍认可的思想形成、发展、传播的过程。同时它也引人思考,面对新的时代环境,自由的信条应何去何从。
2022年1月11日 想读 @2019-09-15 21:25:35 @2021-11-13 01:46:39
历史 社会史
在国家与社会之间 豆瓣
所属 作品: 在国家与社会之间
作者: 刘志伟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0 - 3
本书从中国王朝时期户籍赋役制度在地方社会实施过程入手,尝试探索一种关于明清时期中国传统社会变迁和国家转型的解释路径。作者认为,户籍制度是中国王朝时期国家统治与社会整合最重要的基础之一,明清时期的里甲制由以人丁事产构成的家庭为核心衍变为以田地赋税为核心的户籍系统,建立在一条鞭法下财政白银化和赋税定额化基础上的这一深刻转变,同地方基层社会发生的变迁过程互动,从而确立起一种新的“国家—社会”体制。
2022年1月11日 想读 @2019-07-01 17:59:30 @2021-11-13 01:42:17
历史 社会史
面对死亡的人(下卷) 豆瓣
L'homme devant la mort II: La Mort ensauvagée 所属 作品: 面对死亡的人(下卷)
作者: [法] 菲利普·阿里耶斯 译者: 王振亚 商务印书馆 2015 - 2
该书知识丰富,思想深邃,十分详细地阐述了死亡的历史……一部非凡的作品。
——罗伯特•尼斯比特,《纽约时报书评周刊》
毫无疑问,这部非常优秀的作品为未来的死亡历史研究提供了新的标准及目标。正如此前阿里耶斯的一部关于儿童史的著作成为了该研究领域的典范之作,衡量其他同类作品的水平一样,未来关于死亡历史的著作,必将借鉴这部伟大的综合性著作,在此基础之上进行阐释、修正和取舍。
——劳伦斯•斯通,《纽约书评》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在西方国家中兴起了新的学科——死亡学,而法国历史学家菲利普•阿里耶斯1977年所著《面对死亡的人》一书则起了开创性的作用。本书展现了西方从中世纪早期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人们对死亡态度的历史。阿里耶斯的著作奠定了一套对死亡观的话语解释系统,为后世的研究提供了阐释、修正和取舍的基础。
上卷包括两个部分、五个章节,分别研究了历史上面对死亡态度的演化,教堂中的圣墓,来世观念与末日审判,葬礼的变迁以及墓地的雕像。
下卷共分三个部分、七个章节,分别研究了文艺复兴时期的死亡观念的变化,对死亡的冷漠态度,对于尸体的处理,假死现象,面对死亡的浪漫主义态度,公墓以及现代西方工业社会里出现的被倒置的死亡的现象。
2022年1月11日 已读
翻译的比较拗口,夹在着浓厚的翻译腔。以及这不就是大量的材料堆砌,然后得出可有可无的结论么……说是年鉴派,但总一股子实证史学味。 @2018-01-20 09:53:19 @2021-11-13 01:30:17
文化史 社会史
美好年代 豆瓣
La Bella Epoque 所属 作品: 美好年代
作者: (法) 米歇尔·维诺克 译者: 姚历 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17 - 3
美好年代是欧洲社会史上的一段时期,从19世纪末开始,至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而结束,被欧洲上流阶级认为是一个“黄金时代”。本书作者以1900年为起始点,用翔实的史实及数据为读者描述了当时法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风尚等,展现了这个时代的一幅幅浮世画卷,涉及社会的各个阶层,让读者对这个时代有更为全面的了解。
维多利亚时代的互联网 豆瓣
THE VICTORIAN INTERNET 所属 作品: 维多利亚时代的互联网
作者: [英] 汤姆·斯丹迪奇 译者: 多绥婷 后浪丨江西人民出版社 2017 - 8
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大连接
回顾互联网的前世
预言互联网的未来
………………
※编辑推荐※
☆《财富》杂志推荐的75本商务人士必读书之一
☆ 回顾互联网的前世,颠覆你的思维,升级你对互联网的认知
☆ 人类历史上一次全球大连接是维多利亚时期的电报时代,那时候也有疯狂的资本、 巨大的泡沫、网络新型犯罪、网络亚文化崛起……现在的互联网时代就是电报时代的重演;回顾那段时期,可以看到更远的未来。
☆ 白描上一代伟大创新者的成败,给新时代创业者的箴言
☆ 作者为技术史专家,写作的《六个瓶子里的历史》等图书都相当畅销。本书为他的代表作,并被BBC翻拍为记录片。
………………
※内容简介※
在互联网之前,电报首次将整个世界紧密连接了起来。电报迅速向远距离传播海量信息的功能引发了一场深刻的全球革命。回溯历史,电报系统就是维多利亚时代的互联网。
这是一段关于早期网络先锋的传奇,几代天才的发明家不顾质疑与嘲讽,不断推动电报时代的到来。他们被称为怪人、离经叛道者和空想家,他们共同演绎了人类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个时代。
这是一本探讨网络本质的警世之书。在上一个全球互联的时代,电报先是被质疑和嘲笑,后又被狂热崇拜,引发了疯狂的投资,挑战了传统商业模式和伦理道德,繁荣了亚文化,与今天的互联网时代别无二致。而这些成功的背后不乏新型的罪恶,荣耀也伴随着巨额的亏损,而最终衰亡的命运也发人深省。
翻开本书,读一段热血沸腾的历史,获取一份时下最需要的历史镜鉴。
………………
※媒体推荐※
这本书应该成为信息革命弄潮儿的必读书目。
——《基督教科学箴言报》
在这个新技术比肩接踵的信息时代,我们往往过高估计了人类改变行为模式的速度。这本介绍网络崇拜的经典之作,把今天的互联网热潮与当年将电报推上神坛的狂热进行了对比,发人深省。
——《华尔街日报》
本书带领读者体验了一段精彩的旅程,穿梭于人类历史中最关键的时期之一。
——《今日美国》
………………
※名人推荐※
《维多利亚时代的互联网》值得一读,不仅因为它对于早期全球互动通讯的精彩讲述,更是为了其中丰富多彩的人物故事。一本非凡的好书!
——温顿·瑟夫,互联网奠基者之一
2022年1月11日 想读 @2017-07-17 14:46:03 @2021-11-13 01:20:55
社会史
珍宝宫 豆瓣
The Jewel House 所属 作品: 珍宝宫
作者: 德博拉·哈克尼斯 译者: 张志敏 / 姚利芬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7 - 1
本书系“科学文化译丛”之一,通过考察伊丽莎白时代伦敦六个具有象征意义的案例,探讨伦敦城如何为科学革命奠定了社会基础,并探索那些对培根构想所罗门宫有启发的人和事。本书既刻画了个体从业者的鲜活形象,也展示了他们在接受自然世界复杂性时面临的挑战,描绘出伊丽莎白时代伦敦范围内的知识交换网络组织和科学探索学术圈。
2022年1月11日 想读 @2017-07-17 14:44:01 @2021-11-13 01:20:54
历史 社会史
启蒙运动 豆瓣
所属 作品: 启蒙运动
作者: 安东尼·帕戈登 译者: 王丽慧 / 郑念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7 - 1
本书系“科学文化译丛”之一,论述了在现代西方世界观的产生过程中,启蒙运动所蕴含的普遍的、世界主义的社会理想,如何演变成西方世界的核心,并与传统的封闭世界观相抗衡。作者指出,启蒙运动所延伸出的“人的科学”倡导了一种人文的、自律的、脱离传统和偏见的理念,是推动人类走向普遍的世界主义的力量,这也是为什么启蒙运动在现代依然重要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