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
消散的现代性 豆瓣
Modernity at Large: Cultural Dimensions of Globalization
作者: [美]阿尔君·阿帕杜莱 译者: 刘冉 三辉图书/上海三联书店 2012 - 8
全球化与文化研究的经典著作
虽然目前有许多人著书谈论跨民族世界中的全球文化,然而没有人能像阿帕杜莱一样,既有全球性的视野,又熟谙人类学文献及其世界观。这部作品闪耀着智慧之光,对现代性与后现代性问题提出了深刻且令人满意的质问。
——谢里·奥特纳(Sherry Ortner),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阿尔君·阿帕杜莱是研究新制度主义所谓跨国公共领域的先锋的社会理论家……他取材多方,信手拈来——从自传性质的到高度理论的,从板球到统计学,从印度泰米尔纳德到美国硅谷。
——帕尔塔·查特吉(Partha Chatterjee),《民族主义思想与殖民地世界》作者
我希望能以人类学对文化维度的强调为全球化争论带来一个重要转向, 这一点在我作为区域研究学者所经受的训练和实践中得到进一步加强。
——阿尔君·阿帕杜莱
全球化或许意味着托马斯·弗里德曼所描述的“平坦世界”,麦克卢汉所构建的“地球村”,或者马丁·阿尔杜劳的“无国界世界”,而对印度裔人类学家阿尔君·阿帕杜莱而言,与其说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世界潮流,不如说它建基于想象之上,并日益呈现出流离与散裂的面貌。
《消散的现代性》为全球 化的文化研究提出了全新的框架,它指出想象在今日世界具有现实的社会力量:不仅为身份认同提供了新的资源,也为创造民族-国家的替代方案提供了新的能量。作者审视了当今全球化时代——其特色是大众迁移与电子媒体的孪生力量,并对大众消费模式、多元文化主义论争与族群暴力提出了新的见解。
驱逐 豆瓣
作者: [美]萨斯基娅·萨森 江苏教育出版社 2016 - 5
我们正在面对全球政治经济时代的一个难题,即出现了“驱逐”的新逻辑。过去的二十年见证了这样的事实:大量人口、企业和空间不断地从核心社会经济秩序中被驱赶出来。有时候,如此彻底的驱逐是由基础性的政策实现的;但其他时候则是依靠我们最先进的经济技术成就实现的。“驱逐”这一构想将超越我们熟知的概念,即日益增长的不平等,而作为理解当下全球资本主义病理学的一种路径。此外,它亦揭示了我们尊敬和崇尚的知识与智力形式往往是一个长期交易链的起源,而其则会以简单驱逐而告终。
在本书中,作者所研究的大量事实与案例意欲强调我们现有的宏大类化的局限性。尽管存在着许多差异,然而不管在社会主义或自由民主政体之下,在非洲抑或北美,总有一些实践主导着我们采矿业、制造业、人力开发的运作。这些实践发生在政治经济的特定秩序之中,这些特定秩序又赋予其各种不同的内涵。
作者研究的起点是20世纪80年代,一个无论是世界南北、资本主义或是共产主义经济都上演着重要变化的年代。她指出这一浩瀚历史时期的两个重大转向,并以此作为这个时代的注解。这两个转向席卷了整个世界。但是它们却在不同的地点演化出了各自不同的特征,而正是这一特性使得这些转向成为本书研究的一个有价值的背景。
Dealing in Desire 豆瓣
作者: Kimberly Kay Hoang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2015 - 2
This captivating ethnography explores Vietnam’s sex industry as the country ascends the global and regional stage. Over the course of five years, author Kimberly Kay Hoang worked at four exclusive Saigon hostess bars catering to diverse clientele: wealthy local Vietnamese and Asian businessmen, Viet Kieus (ethnic Vietnamese living abroad), Western businessmen, and Western budget-tourists. Dealing in Desire takes an in-depth and often personal look at both the sex workers and their clients to show how Vietnamese high finance and benevolent giving are connected to the intimate spheres of the informal economy. For the domestic super-elite who use the levers of political power to channel foreign capital into real estate and manufacturing projects, conspicuous consumption is a means of projecting an image of Asian ascendancy to potential investors. For Viet Kieus and Westerners who bring remittances into the local economy, personal relationships with local sex workers reinforce their ideas of Asia’s rise and Western decline, while simultaneously bolstering their diminished masculinity. Dealing in Desire illuminates Ho Chi Minh City’s sex industry as not just a microcosm of the global economy, but a critical space where dreams and deals are traded.
2017年11月8日 在读 一个小问题,如果consent really matters,为什么面对factories workers我们总要研究how consent is manufactured (因为甘愿掩盖了剥削与压迫),但是到了sex worker就变成了autonomy ?
sociologie 全球化
Globalization, Philanthropy, and Civil Society 豆瓣
作者: Hammack, David C. (EDT)/ Heydemann, Steven (EDT)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2009 - 6
The essays in this book reflect pioneering efforts to study the global movement of ideas and institutions. They deal with topics of significant contemporary importance: initiatives to address the AIDS epidemic in East Africa; to protect the peoples and ecosystems of the Amazon; to advance the 'truth and reconciliation' process in South Africa; to promote 'civil society' in Hungary, Russia, and Kyrgyzstan; to advocate fo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Great Britain, Germany, and Japan; and, to spread Rotary Clubs and encourage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throughout the world. These essays highlight a wide range of research, paying close attention to the realities of particular situations and to current thinking about general processes.
2017年5月23日 在读
嗷,有几篇写的相当不错!主要还是经典的组织理论在研究公民社会or nonprofits在全球范围内的出现是为什么。
全球化 公民社会 社会学
全球热恋 豆瓣
作者: 乌尔里希•贝克 / 伊丽莎白•贝克-格恩塞姆 译者: 樊荣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4 - 7
国内第一本详解跨国情感与家庭的文化读物
21世纪的情感预言书
展示种种当前世界化的情感奇观,从本地恋协会的抗争,到世界代孕中心印度,让读者看到一个前所未闻的新世界
全球化必然会造成家庭与情感的剧烈转变,于是作者大胆地提出了“全球家庭”的概念,
国内第一本详解跨国情感与家庭的文化读物
来涵盖如今这个星球上所发生的跨越遥远距离和文化鸿沟的动人故事。
本书讨论了下面这些敏感的话题:
跨国恋爱会比本地恋爱多了些什么,还是少了些什么?
全球的工作流动会让我们的家人从心理上和我们疏离吗?
通过婚姻而移民的男女到底有怎样的幸运和不幸?
全球范围的收养造成了融汇各种肤色、语言和文化的家庭,他们会生活得幸福吗?
贫困、危机、工作、资本,甚至器官贸易是怎样把我们的命运联系在一起的?
家政移民会让女佣的母爱代替亲生母亲吗?
生殖技术让男女的生殖细胞开始了全世界的旅行,而印度成了世界代孕中心,这让我们的性和生殖也割裂了吗?
本书从社会学、政治学、女性主义和全球化的几个视角讨论了上面所有令人震撼的问题,让那些遥远的世界如此近切地来到我们眼前,激发我们更负责任地思考这个星球的未来。
遭遇发展 豆瓣
Encountering Development
作者: [美] 阿图罗·埃斯科瓦尔 译者: 叶敬忠 / 汪淳玉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1 - 7
《遭遇发展:第三世界的形成与瓦解》是一本颠覆发展理念的著作。作者埃斯科瓦尔在发展领域以专家与学者的身份工作多年,对发展的概念起源、所涉领域、工作方法知之甚详。就此而言,他是发展的“局内人”,但本书是从外在的、审视的、话语的角度重新诠释发展,试图探索前行的另一条通道。
该书质疑了发展,认为发展话语在很大程度上与殖民话语类似,都通过建立某套话语体系,剥夺了其他途径、其他思维方式出现和延伸的可能。该书质疑了发展工作者,他们耗费了巨额资金而民众的痛苦并未得到缓解。该书质疑了发达国家设立的形形色色的发展机构,它们提供的大量贷款,恶化了民众的生存状况,而为外来专家提供了优渥的薪金。就作者来看,对发展主义的抵制无异于一场重获文明尊严的奋争。而该书,也正是这种奋争之一。
这是一本极具震撼力的原创性著作,涵盖了一系列极其重要的话题。其最大优点在于并不将发展视为解决全球问题的常识性手段,而是一项历史和文化特异的计划。发展是一个陌生事物,它的出现并非自然而然。在关乎发展、现代性话语及全球不平等关系的讨论中,本书将是一本被广泛讨论和引用的主要著作。
——詹姆斯·弗格森(James Ferguson)
北美和欧洲的工业化国家何以在二战后成为亚非拉仿效的榜样?战后的发展话语如何创造了所谓的第三世界?为解答这些问题,阿图罗?埃斯科瓦尔揭示了发展政策如何成为不逊于殖民政策的控制机制,二者产生的作用同样深入而有效。发展机器制造的分类方式强大而有力,形塑了人们的思维,甚至鲜有对它的批判,而与此同时,贫穷和饥饿却普遍存在。但“发展”的根本从未被撼动,直至20世纪80年代,新出现的分析社会现实表征的方法才被用以分析第三世界。在本书中,埃斯科瓦尔采用了这些新方法,对发展话语和实践进行了近乎挑衅的分析,并以讨论后发展时代的其他可能前景作为全书的结尾。
任何有兴趣重新审视既有“发展”观的人,甚至从未质疑过“发展”的人,都应该阅读本书。经济主义的发展存在固有的问题,西方帝国主义对有悠久传统的文明进行了干预。所有意欲认真思考这两种现象的人都能从本书中获得启迪。
——洛德斯·贝内丽亚(Lourdes Benería)
埃斯科瓦尔认识到,对发展主义的抵制无异于一场重获文明尊严的奋争。这些文明已经成为试验对象,接受整套手术之后就会牺牲。它们或被送入博物馆,或被送至大学做解剖分析。对后发展时代进行构想,所代表的不仅是对隐蔽的统治结构进行抵制,也意味着赋予蛮荒世界本应拥有的权力,让其自行设计未来。对于这样一种开放的前景,埃斯科瓦尔似乎愿意冒险一试。
——阿希斯·南迪(Ashis Nandy)
新小农阶级 豆瓣
作者: [荷]扬·杜威·范德普勒格 译者: 潘璐 / 叶敬忠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3 - 10
本书探讨了在全球化时代,尤其是在农业市场和食品工业中小农阶级的地位、作用和重要住,指出小农境地的特征是为追求自主性而进行斗争,并创建和开发一个自我控制的资源库,以实现可持续发展。此外小农阶级远没有衰落或消亡,恰恰相反,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在经历着复杂而又富于变化的再小农化过程。作者通过横跨30年时空的研究,为农业与农村发展过程提供了独创性的、发人深省的洞察。
2014年12月19日 想读 请把这一切放到世界体系去看吧……要是放进银河系看,这估计就不是个事了吧……
全球化 社会学
全球“猎身” 豆瓣
8.3 (48 个评分) 作者: 项飚 译者: 王迪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2 - 1
为什么印度的整体社会发展缓慢,而软件出口却独领风骚?为什么美国的IT公司不断裁人,同时又引进外国雇员?作者基于在印度、澳大利亚和马来西亚长达两年的人类学实地调查写作此书,指出其中关键在于IT产业中的“猎身”体系。它是指一个以印度为中心的全球化劳动力配置和管理体系。
2014年10月29日 已读
其实也完全可以分析一下城乡不均的体系,比如一些丛书非正规经济或者第三产业的人员是如何源源不断的被生产出来的。
人类学 全球化 劳工 思想史 民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