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研究
文化、权力与国家 豆瓣
8.4 (16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杜赞奇 译者: 王福明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3 - 8
《文化、权力与国家》是以乡村的文化网络为基本结构并考察其功能,这一点和作者第二本书《从国族中拯救历史》(中译本即出)的结构形态似乎相差不少,但他所关注的主题却在继续延伸:现代国家如何构造新的文化,以及民间团体如何“抵抗”从上面来的“攻击”,是第二本书所讨论的一个主要问题。
最重要的一点是,作者在他的著述里贯穿了一种方法论:在考虑话语—主体—制度这三者对历史的建构时应该加入许多外来事物和偶然因素,因为参与主体和主体性构成的不仅有话语,还有外来事物;而由主体构建的制度还应包括制度本身的逻辑和偶然性。因此,所谓“拯救历史”其实是一个方法的问题,而不是一个带有实体的目的。作者认为当民族国家成为现代性之下的历史主体时,其它历史就没有了,因为写历史的不同方法带有不同的目的性——以民族国家为对象的历史自然会排除掉其他可能的历史。所以,他从民族国家中要拯救的不是某种实体,而是一种方法,这种方法表明,我们本来就应该有许多种历史,它们是交织在一起的。对杜赞奇这样的研究者来讲,他最关注的就是在民族国家之外的历史是如何被压下去的,乡村仍然是他的立场。
2014年7月11日 已读 跟他老师一样,对“现代化”这么个东西保持着距离。可能也因为他自己是印度人的关系?历史是个好东西,社会史的方法不错。全书算得上流畅,翻译有个别瑕疵,总的来说受益匪浅。
中国研究 人类学 农村研究 历史 国家政权建设
金钱的傲慢与社会的偏见 豆瓣
作者: 谭同学 / 王首燕 2013 - 7
本书从农民人生意义的建构方式、“自家人”观念的变化,农村微观社会结构变化及其时代特征,社会网络与“混混”、宗教徒生存之道的关系,市场经济条件下亲缘、地缘互助机制的延展及其限度,官僚体系与社会基础的互动,以及乡村社会建设的路径与策略等角度,探讨了与提高农民收入同等重要的、提高农民幸福感的社会路径。
2014年7月2日 已读
最喜欢的一章是金钱与权力重写自家人,没看懂第二章跟人生意义的构建有什么关系,不喜欢最后一章的解决之道。附录两篇不错,本来觉得有些“理论的傲慢和对理论的偏见”,但是通读下来,经验和理论的张力没那么大,贴合的也很好。
三农 人类学 农村 农村研究 社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