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研究
罐头 豆瓣
Canned: The Rise and Fall of Consumer Confidence in the American Food Industry
作者: 安娜• 扎伊德 译者: 邹赜韬 / 宋维维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有限公司 2021 - 6
罐头,我们最熟悉的食品包装,也是食物保存方式。它能长期存放又便于运输,跨越季节和地区限制,满足各种环境的需求。
但是在150年前,当它第一次出现在美国时,美国人对它满是疑惑:一个不透明罐子里的食物安全吗?此后,又是什么原因让罐头逐渐成为美国人不可或缺的生活必需品?跟着本书作者来一次“罐头之旅”吧:
· 美国南北战争带动了罐头牛奶的产量,促进了罐头产业的发展。
· 豌豆罐头经历了罐头商、农民和科学家们的共同努力才有了现在的美味。
· 罐头工业的第一次危机居然是因为橄榄罐头中的肉毒杆菌!
· 番茄罐头上的等级便签能让消费者满意吗?
· 金枪鱼罐头代表了“二战”后美国罐头食品的热潮。
· BPA导致了金宝汤公司开始放弃“罐头”产品。
在美味的罐头背后,是否还藏着其他不为人知的秘密?
“这是一段引人入胜的重要历史,展示了罐头食品的加工、营销与政治化过程,这也是如今厨房中加工和包装食品的由来。”
——本杰明•科恩,《耕耘笔记:美国农村中的科学、土壤与社会》作者。
“读罢此书,再打开豌豆、西红柿或金枪鱼罐头时,你便能品味到其中蕴含的历史。”
——格雷格•米特曼,《呼吸空间:过敏如何塑造我们的生活与景观》作者。
购买点 豆瓣
Point of Purchase:How Shopping Changed American Culture
作者: 莎朗·佐京 (Sharon Zukin) 译者: 梁文敏 上海书店出版社 2011 - 7
《购买点:购物如何改变美国文化》内容简介:当都市问题与文化问题如此紧密地纠缠在一起的时候,“都市研究”与“文化研究”的内在联系也就更为明晰地呈现在我们眼前,莎朗•佐京认为人类生活不是简单地运作于城市之中和城市之上,而是很大程度上也从城市发源,从城市生活复杂的特殊性和激发点上发源。如果说主流的社会科学视野和正统的科学社会主义在阐释人类历史和社会时,已经日趋忽视这些空间特殊性的解码性潜力,那么现在则到了把这“隐没的维度”带回到画面上的时候了。在《购买点:购物如何改变美国文化》一书中,莎朗•佐京深入剖析了城市空间中的商店这样一个特别的单元,以及购物活动是如何使商店变成一种“全面控制的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