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
爱、金钱和孩子:育儿经济学 豆瓣
Love, Money, and Parenting:How Economics Explains the Way We Raise Our Kids
8.8 (5 个评分) 作者: [美] 马赛厄斯·德普克 (Matthias Doepke) / [美]法布里奇奥·齐利博蒂(Fabrizio Zilibotti) 译者: 吴娴 / 鲁敏儿 格致出版社 2019 - 6
❤没有人天生是父母,当孩子降临,婴儿床、学区房、升级考、兴趣班……却无师自通
❤童年宽松的父母,为什么纷纷开始“推娃”?是爱,是对未来的恐惧,还是不甘落后之心?
❤孩子,变得越来越“昂贵”;教育,投入多少才算够?
❤耶鲁经济学者重新理解育儿这场国家战争背后的逻辑
.
诺奖得 主赫克曼 | 《国家为什么会失败》作者阿西莫格鲁
《纽约时报》德鲁克曼 | 香港中文大学宋铮 | 复旦大学王永钦
联袂推荐
.
当富裕家庭的孩子被父母推着一步步向前时,贫穷家庭孩子的机会却在减少?
“别傻了,是经济决定了美国人如何抚养孩子!”
——帕特里克·A.科尔曼,“好爸爸”网站
.
————————————
.
在不平等的时代抚育子女
.
从美国到中国,无论富裕抑或贫穷,不管男孩还是女孩,世界各地的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快乐成长,有所成就。然而,他们实现这一目标的方式却千差万别。美国和中国的父母越来越权威、专断,“育儿战争”日益激烈;而北欧的父母相比之下更为宽容。这种转变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
从中世纪到现代社会,从美国、英国、北欧到中国和日本,本书跨越了时间与空间,研究了经济激励和约束如何影响了不同国家的育儿习俗,以及什么才是好的教养方式。
.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实现机会平等和教育公平,帮助孩子立足未来是所有人的共同愿望。
孤身育儿 豆瓣
ワンオペ育児
作者: [日]藤田结子 译者: 王晓雨 2020 - 8
●存在并非合理,当代女性生存困境需要直面应对
●孩子既是家庭的,更是社会的;育儿应是全社会共同承担的事业
●《每日新闻》大热专栏“育儿幸存战”结集出版;东亚社会共同痛点
●孤身育儿(ワンオペ育児)一词来源于“一人当班”(ワンオペ)的过劳工作模式,由于
母亲们从事育儿和家务劳动的情况与之相似,这个词在整个东亚社会引起广泛的共鸣
生育率持续走低;焦虑、疲惫成为现代妈妈,特别是职场妈妈的情绪特征;遭遇职场天花板,被逼入“妈妈赛道”,劳累却几无成就感;项目管理式育儿,使妈妈们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这一切让人不禁想问:我们身处一个对生孩子并不友好的社会吗?经过近十年田野观察和理论研究,社会学家藤田结子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写成《孤身育儿》一书,摹写在工作和育儿之间苦苦挣扎的现代妈妈们,希望为她们找到可能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