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
喂养中国小皇帝 豆瓣
Feeding China's Little Emperors : Food, Children, and Social Change
7.3 (17 个评分) 作者: 景军 主编 译者: 钱霖亮 / 李胜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7 - 1
一本来自人类学、社会学、政治经济学、营养学等领域的儿童饮食调查报告
关注中国独生子女群体的食品消费、全球化经济影响下的儿童食品变迁
**********************************************************************************
本书的形成源于哈佛大学人类学系资深教授华琛(James L. Watson)在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发起的“中国社会饮食消费格局”研究项目。九名作者中包括华琛本人,华琛教授的老同事,六人是华琛先生的弟子,因而论文相互呼应的程度非同寻常,在文集类书籍中实属难得。
全书围绕五个议题铺开而论:一是改革开放后中国人的饮食营养,二是儿童食品产业在中国的兴起,三是国家科学育儿话语,四是全球消费文化对中国家庭生活的渗透,五是饮食变迁伴随的社会认同和价值观变迁。
“小皇帝”一词向来被联想到被娇生惯养的独生子女,但所有作者对此都采取了慎重对待的态度,没有简单粗暴地认定独子女必然会有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或某些固化偏执的行为习惯。作者们将更具有学术价值的讨论集中在一连串的具体问题上。例如,郭于华关心的食品和饮食习惯所代表的代际差异问题与景军讨论的科学话语、宗教信念、电视广告在儿童食品消费领域的博弈问题都分析了儿童、家长、老人三代人的代际关系。
*******************************************************************************************
在中国独生子女家庭这个富有争议的议题研究上,景军主编的论文集向前推进了重要的一步。全书没有任何薄弱章节。正如华琛教授总结的那样,这本书的独一无二之处在于,它率先观察到了在对儿童的社会态度上的深刻历史转变。
——著名国际学术期刊《太平洋事务》
本书呈现了一种对文化和饮食行为变迁的丰富描述,指出了研究的多样性以及中国健康研究的未来。
——美国人类学会《营养人类学》期刊
2022年4月7日 已读 现在看这些论文,虽说是不比今日那些研究的方法和数据精细,但是里面还是有不少使人灵光乍现的洞见。
人类学 儿童 家庭 教育 社会学
正是河豚欲上时 豆瓣
作者: 王程韡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20
在这个地球被称为“村”的时代,我们当然可以有多重方式了解世界。打开电视、浏览网页,甚至翻看书籍听起来都是不错的选择。但无论是哪一种载体,总会不免有一些让人摸不着头脑的专业术语来板着脸吓唬人:什么心灵和自我、文化秩序、世界体系、资本逻辑、民族国家、(逆)全球化、健康主义、风险社会、记忆/想象、社会独存……为了搞清楚这些,我们甚至还不得不深入术语背后的“概念之网”来探个究竟,想想就头大,是不是?那来一场冒险怎么样?比方说,把这些复杂的东西都揉进吃吃喝喝的故事里。那么,我们看到的世界——或者用中国人更熟悉的表述“天下”,将会是怎样的?《正是河豚欲上时:一场饮食社会学的冒险》就旨在进行这样的探索。希望在这个依然崇尚理性的时代,我们可以放肆地卸下包袱,转而以个体为中心,让味觉来引导自己边“尝”边“看”——这正是法国哲学家、人类学家拉图尔(Bruno Latour)所强调的联结社会学的精髓所在。只不过他拗口的行动者网络理论(Actor-Network Theory,ANT)以小蚂蚁(ant)做隐喻,中国读者总是会看得云里雾里。我们在这里才不说蚂蚁,偏要说河豚。一来河豚的确是通过洄游的方式认知整个世界的,在这一点上和行动者网络理论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二来河豚作为一种美味食材,得到了文人骚客的青睐,就连“吃货”东坡先生都留下了“正是河豚欲上时”这样的佳句。尽管被称作“冒险”,这本小书并未试图一开始就锚定或是排除有社会学、人类学基础的专业读者。正文的部分有故事,每一个小故事也都不长;希望的就是您能够利用碎片化的时间一窥究竟,再慢慢思考。故事以外,丰富的注释也为您开展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充分的文献线索;虽不能大快朵颐,却可以唇齿留香。因此读这本书,根本不需要您拿出“舍命吃河豚”的勇气,不过还请您细嚼慢咽、耐心品尝。无论如何与我而言,这都是一次写作的“冒险”。但只有“冒险”,才能帮助我们开启人生更多的可能。不是吗?
鱼翅与花椒 谷歌图书 Eggplant.place 豆瓣 Goodreads
Shark’s Fin and Sichuan Pepper
8.2 (379 个评分) 作者: [英] 扶霞·邓洛普 译者: 何雨珈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8 - 7 其它标题: 鱼翅与花椒
扶霞是我的好友,也是我认识的所有外国人中,非常了解中国烹饪的一位。这本屡获殊荣的《鱼翅与花椒》无疑是很多外国人写中国食物的书籍里极为鲜活有趣和精准的 。——陈晓卿(“舌尖上的中国”总导演)
这里是中国,一个奇妙的饮食大国。
这是关于中国菜的故事,也是一个英国女孩的中国历险记。
扶霞一九九四年前往中国长住。打从一开始她就发誓不论人家请她吃什么,不管那食物有多么古怪,她一律来者不拒:第一次与四川料理相遇时的神魂颠倒、亲眼目睹鸡鸭被宰杀时的惊吓、体验千变万化的刀 工、对养生饮食的叹服、品尝珍稀野味时内心的道德两难……
透过扶霞的眼睛,我们得以用全新的角度来了解熟悉的中国菜。不同地方的食物拥有其独一无二的气质:川菜的辣带着一丝丝甜,就像悠闲的四川人,总是带着甜甜的体贴;湘菜直接又毫无妥协余地,就跟那里培养出来的领袖人物一样;扬州菜则是太平盛世的食物,温暖而抚慰人心。
从四川热闹的市场到甘肃北部荒僻的风景,从福建的深山到迷人的扬州古城,书中呈现了中式料理让人难忘的美妙滋味,也深刻描绘出中西饮食文化差异,且兼具人文观察与幽默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