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
一百种尾巴或一千张叶子 豆瓣
8.0 (11 个评分) 作者: 王冬 / 张劲硕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10 - 3
《一百种尾巴或一千张叶子》可说是《当彩色的声音尝起来是甜的》之中“花世界”和“动物志”两部分的放大,汇集了四位擅长解读动物和植物知识的年轻作者的精选文章,约10万字,以妙趣横生而不失专业精准的行文展开,由浅入深,娓娓道来,旨在已经越来越远离大自然的都市人群中引领一种博物学精神的回归。在科学史上,博物学传统是与数理传统同样重要的两大研究范式,只是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而逐渐没落,而在今日,提倡一种不功利、仅仅从热爱角度出发去学习了解世界的博物学态度,或许是纠正应试教育下成长起来的几代人精神误区的良方妙药,值得一试。
四位作者中,刘旸笔名桔子帮小帮主,本科毕业于北大生技系,现就读于芝加哥大学,细胞生物学专业,博士候选人。2008年2月加入松鼠会,一直担任songshuhui.net网站编辑,负责版面文章审核和小红猪翻译项目,也是网站上人气最高的作者之一,每次出手均有不凡表现,这本书中收入的《桔子史》《情人节葡萄》《鸟类天生花腔》等文章充分反映出其诙谐俏皮的写作趋向。王冬,笔名瘦驼,现居烟台,是一名酷爱动物酷爱写动物的大学生物老师,爱好广泛,玩摄影、玩天文、玩自行车,在新京报开设有《动物行星》专栏,并为《新发现》、《新探索》等时尚科学杂志撰写多种文章,本书中《网络神兽的现实生活》《御风而行》《半夜鸡不叫》均出自其手笔。张劲硕,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博士生,现主要研究方向为蝙蝠。少年时代即以科普写作为重要志向,20岁开始在各种媒体上发表文章,现在已成了颇受关注的新锐科普作家,并不时亮相于电视屏幕,严谨独特的风格见诸于《弘扬动物集体主义》《有一百种动物,就可能有一百种尾巴》《狼分析报告》等篇目。史军,现居北京,是《科学世界》杂志编辑,曾先后就读于云南大学和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获得植物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兰科植物繁殖和保护,业余爱好是摄影和旅行,还是《Lonely Planet》旅行丛书的译者之一,他以此次入选的《绿色顽主和超级杂草》《无花之果天上来?》《端午狂想》等话题与读者分享植物的激情和智慧。
万物简史 豆瓣 Goodreads
A Short History of Nearly Everything
8.3 (72 个评分) 作者: [美] 比尔·布莱森 译者: 严维明 / 陈邕 接力出版社 2005 - 2
这是一部有关现代科学发展史的既通俗易懂又引人入胜的书,作者用清晰明了、幽默风趣的笔法,将宇宙大爆炸到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所发生的繁多妙趣横生的故事一一收入笔下。惊奇和感叹组成了本书,历历在目的天下万物组成了本书,益于人们了解大千世界的无穷奥妙,掌握万事万物的发展脉络。
书中回溯了科学史上那些伟大与奇妙的时刻,引用了近年来发现的最新科学史料,几乎每一个被作者描述的事件都奇特而且惊人:宇宙起源于一个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得见的奇点;全球气候变暖可能会使北美洲和欧洲北部地区变得更加寒冷;1815年印度尼西亚松巴哇岛坦博士拉火山喷发,喷涌而出的熔岩以及相伴而来的海啸夺走了10万人的生命;美国黄石国家公园是“世界上最大的活火山”……而那些沉迷于科学的科学家们也是千奇百怪:达尔文居然为蚯蚓弹起了钢琴;牛顿将一根大针眼缝针插进眼窝,为的只是看看会有什么事情发生;富兰克林不顾生命危险在大雷雨里放风筝;卡文迪许在自己身上做电击强度实验,竟然到了失去知觉的地步……
这本书在讲述科学的奇迹与成就的同时,还浸润着浓郁的悲天悯人的人文关怀。全书从科学发展史的角度对“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到哪里去?”这一千古命题作了极为精当的阐释,每一个人在阅读此书之后,都会对生命、对人生、对我们所生活的世界产生全新的感悟。一位美国小读者的父亲说,读过《万物简史》之后,他对死亡不再感到恐惧……作者认为,这是一本书所能获得的最高评价。
动物必须刷牙吗? 豆瓣
作者: [德国] 亨宁·维斯纳 / 绘者 君特·马泰 译者: 王萍 / 万迎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6 - 10
猪肮脏吗?
大象的皮厚吗?
鳄鱼会流眼泪吗?
狼真像动物里描述的那么凶恶吗?
这是一些有趣而难以回答的问题.
如果你想要得到准确的答案,最好是请教一位动物园园长,
或者,阅读本书
疯狂实验史 豆瓣
Das Buch der verrückten Experimente
7.5 (24 个评分) 作者: [瑞士]雷托·U·施奈德 译者: 许阳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9 - 10
本书是一本以轻松的笔调讲述的科学实验史,这些实验有喜有悲。有的实验者因此断送了婚姻,结束了科学研究生涯;有的实验尽管从来没有进行过,却引来了媒体铺天盖地的报道宣传。有的实验令人作呕,有的实验堪称恐怖,有的实验具奇幻色彩,有的实验引发了社会伦理问题。
不管怎样,疯狂本身不是目的,它只不过说明了人类的求知欲。无论何时何地,无论什么样的人,都有通过自己的方式了解未知世界的愿望。
《疯狂实验史》:“只要与敌人一开打,再周全的作战计划也没用”。
《疯狂实验史》是一本以轻松的笔调讲述的科学实验史,这些实验有喜有悲。有的实验者因此断送了婚姻,结束了科学研究生涯;有的实验尽管从来没有进行过,却引来了媒体铺天盖地的报道宣传。有的实验令人作呕,有的实验堪称恐怖,有的实验具奇幻色彩,有的实验引发了社会伦理问题。不管怎样,疯狂本身不是目的,它只不过说明了人类的求知欲。无论何时何地,无论什么样的人,都有通过自己的方式了解未知世界的愿望。
科学的旅程 豆瓣
History of science
作者: [美] 雷·斯潘根贝格 / [美] 黛安娜·莫泽 译者: 郭奕玲 / 陈蓉霞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 - 11
揭开被科学辉煌成就遮蔽了的真实历史——科学史是一部由“正确”与“错误”“成功”和“失败”共同纺织的历史。
当前科学教育中最缺乏的是“批判性思维”训练,而我们这个时代比以前任何时代都需要明晰而又具批判性的思考能力,以及把科学方法和原理恰当运用到我们时代处理各种复杂问题的能力。
房龙地理 豆瓣
7.7 (10 个评分) 作者: 亨德里克・威廉・房龙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 - 11
《房龙地理:关于世界的故事》主要内容:为什么丹麦人沉溺于静谧的书斋,而西班牙人则热衷于广阔的天地?为什么日本在近代要向外扩张,而国土同样狭小的瑞士却保持中立?一个国家的民族性格和历史发展与其地理环境有何关联?在房龙这本生动、风趣的地理书中,您也许能找到答案。在简要地介绍了基本地理知识之后,作者按国别分别讲述了各国的地理环境,侧重于分析地理对国家的历史演变、人群性格的形成的影响,因此这是一本关于“人的”地理书。
希望的收获 豆瓣
Harvest for Hope: A Guide to Mindful Eating
作者: [英] 珍·古道尔 / [美] 加里·麦克艾弗伊 译者: 范效成 / 范义涵 陕西人民出版社 2009 - 10
在《希望的收获》一书中,珍·古道尔博士告诉我们,我们正在以数不胜数的方式毁灭这个星球:我们在生产食物的过程中大量使用的化肥、杀虫剂和除草剂等农用化学品,污染了空气、水和土地,并且造成人畜生病、环境恶化,以致制造出新的疾病;大型跨国公司控制了世界上越来越多的耕地和种子,甚至控制了农作物的生长过程;食用动物的饲养日趋密集,并且采用非天然的方式饲养,只是为了在最短的时间内从每只动物身上攫取最大的利润。
作者希望通过这本书,让人们更加关注这些对生命至关重要的问题——这些问题关乎这个星球自然资源的可持续性、动物的福祉,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就是人类的健康。
寂静的春天 豆瓣 谷歌图书
Silent Spring
8.2 (42 个评分) 作者: [美] 蕾切尔·卡森 译者: 吕瑞兰 / 李长生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7
我们必须与其他生物共同分享我们的地球,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发明了许多新的、富于想象力和创造性的方法;随着这一形势的发展,一个要反复提及的话题是:我们是在与生命——活的群体、它们经受的所有压力和反压力、它们的兴盛与衰败——打交道。只有认真地对待生命的这种力量,并小心翼翼地设法将这种力量引导到对人类有益的轨道上来,我们才能希望在昆虫群落和我们本身之间形成一种合理的协调。
“控制自然”这个词是一个妄自尊大的想象产物,是当生物学和哲学还处于低级幼稚阶段时的产物,当时人们设想中的“控制自然”就是要大自然为人们的方便有利而存在。“应用昆虫学”上的这些概念和做法在很大程度上应归咎于科学上的蒙昧。这样一门如此原始的科学却已经用最现代化、最可怕的化学武器武装起来了:这些武器在被用来对付昆虫之余,已转过来威胁着我们整个的大地了,这真是我们的巨大不幸。
当彩色的声音尝起来是甜的 豆瓣
8.1 (77 个评分) 作者: 科学松鼠会 上海三联书店 2009 - 1
本书不是一本博客集,出自松鼠会网站的文章只占了1/3。全书54篇文章,精选自百位松鼠近三年创作的上千篇文章,从口腔溃疡到国际空间站,从玫瑰花到数学思想实验,内容天马行空,文字灵动活泼,一改传统科普的严肃面孔。梁文道称赞说“他们的科普小品简直有点像是带甜的凉茶”;罗永浩说,“为了跟愚昧和迷信争夺市场,科普作品在应有的理性和严谨之外,最好还能做到生动有趣,‘科学松鼠会’显然就做到了这一点。他们的科普文章大多数情况下都很有趣,有时候甚至很酷”。
作者30人,其中17人为理工科博士或博士生,连文中的插图也出自理科博士之手。
追踪进化论 豆瓣
9.2 (5 个评分) 作者: (法)塞德里克·格里穆 译者: 汪梅子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8
《追踪进化论》的传奇开场之际,您已身处其间:作为一名博物学爱好者,奉科学院差遣,倒溯三个世纪的时光,去观察,去实验,去跋涉。您的目标,是发现进化机制。您穿梭于光怪陆离的世界,遭遇种种巧合与必然:一只始祖乌、“露西”的骨骼、苏联生物学界的学阀、一头乱闯的矛尾鱼、短尾鼠的世世代代、贝格尔号的水手、异端分子和卫道士、烦人的突变果蝇,乃至矮种象和放屁虫……最终得以从内部探究、追寻生命科学这段令人回肠荡气的传奇。
与您交谈的人,是那些为自然史的书写暨物种起源之谜的解答做出贡献的人物:布丰、居维叶、拉马克、达尔文,等等。这些人物间的争鸣,标志着进化理论的进步,同时又令法国乃至国际科学界学派林立。对他们的想法,您或赞成,或反对,反正您得在这些辩论中采取您的立场。请您调动您的好奇心,运用您的逻辑思维,发挥您的勇敢果决,激活您的悟性,从而挫败那些虚假线索的欺骗。您的论说,能让您卓越的同行心悦诚服吗?而自18世纪以来,科学家们遇见形形色色的难题,您在经受这些问题的对质时,总能做出最恰当的选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