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晓波
激荡三十年(下) 豆瓣
9.0 (56 个评分) 作者: 吴晓波 中信出版社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08 - 1
下卷记载1993-2008年间的企业变革。
作者以写实的手法和犀利的风格,描绘了1993—2007年部分国企和民企在改革和崛起中的艰难历程。其中有柳传志、张瑞敏、王石、马云、吴仁宝等成功的典型,也有禹作敏、牟其中、姬长孔、沈太福等昙花一现的悲剧人物。书中用编年体的写法,将1993年以来发生在中国大陆经济体制改革中的大事作了全景式的描绘,其中有政府的决策,有高层领导的指示,有亚洲金融风暴的影响,更多的是企业界人士台前幕后的种种作为。许多事实经过作者生动的描写,使人们能从宏观上看出经济体制改革的艰难和民企在突围中的奋斗,无论成功与失败,都真实地映衬出中国腾飞中沉重的翅膀。作者在企业史的写作中,摒弃了从文件到概念的模式,以鲜活灵动的典型形象,以人物为主体,以事件为血肉,勾画出这一时期中国企业界的脉动,具有一种史诗般的力量。
作者在书中说:“过去的三十年是如此的辉煌,特别对于沉默了百年的中华民族,它承载了太多人的光荣与梦想,它是几乎一代人共同成长的全部记忆。”
2013年9月22日 已读
为了写读书笔记又过了一遍,然后草草写了一个关于中小企业融资的分析。有一些需要补充的是,借贷对于中小企业融资来说并不是最好的办法,吸引天使投资、VC/PE可能是更好的,如京东。但采用哪种方法也跟项目和行业本身的性质、企业家的本领有关。
企业史 吴晓波
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豆瓣 Goodreads
7.8 (24 个评分) 作者: 吴晓波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3 - 8
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再度发力!
向钱穆先生之《中国历代政治得失》致敬之作!
打破时间壁垒,勾勒历代变法全貌!
探寻中国两千多年来经济变革的得与失!
如果不研究历代经济的变革,
其实无法真正理解当前的中国!
两千七百年前,春秋时期的齐国宰相管仲改制变法,使得齐国一跃成为霸主,傲视群雄;公元1069年,王安石在宋神宗的支持下,推行新法,一时国库充实,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为之缓解;公元1978年,总设计师邓小平开始实施改革开放政策,百年积弱的中国经济再度崛起,重回强国之列。在两千多年的时间里,中国经历了十数次重大的经济变革,每一次变法,都顺应社会发展而发生,也都对历史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今,新的社会发展又提出了继续变革的要求……
本书是作者近年来研究中国经济变革史的集大成著作,对中国历史上十数次的重大经济变法的种种措施和实践作了系统的概述和比照,指明因革演变,坦陈利害得失,既高屋建瓴地总括了中国式改革的历史脉络,又剖析了隐藏在历代经济变革中的内在逻辑与规律。辩驳得失,以史为鉴,实不失为一部简明的“中国经济史”。
2017年11月20日 已读
作者觉得自己有自己一套分析方法,其实都没用上。事实再一次证明:研究金融的是讲不好经济学的,包括郎咸平。当然陈志武除外。
吴晓波 经济史
激荡三十年(上) 豆瓣 Goodreads
8.9 (79 个评分) 作者: 吴晓波 中信出版社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07 - 1
上卷记载1978-1992年间的企业变革。
《激荡三十年》的作者没有用传统的教科书或历史书的方式来写作这部作品,而是站在民间的角度,以真切而激扬的写作手法描绘了中国企业在改革开放年代走向市场、走向世界的成长、发展之路。改革开放初期汹涌的商品大潮;国营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这三种力量此消彼长、互相博弈的曲折发展;整个社会的躁动和不安……整部书稿中都体现得极为真切和实在。作者用激扬的文字再现出人们在历史创造中的激情、喜悦、呐喊、苦恼和悲愤。
尽管任何一段历史都有它不可替代的独特性,可是,1978年—2008年的中国,却是最不可能重复的。在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里,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日渐瓦解了,一群小人物把中国变成了一个巨大的试验场,它在众目睽睽之下,以不可逆转的姿态向商业社会转轨。
2017年11月20日 已读
他还是写企业史比较好,毕竟只是个记者。
企业史 吴晓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