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具书
中国三千年气象记录总集(全四册) 豆瓣
作者:
张德二编
凤凰出版社,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4
- 10
本书收集自甲骨文字以来直到公元1911年三千年间的各种有关气象的文字记载,依年序辑集。内容包括我国历史上各种天气、大气物理现象及其相关事件的记述。这是以张德二为首的课题组人员经历十载寒暑辛勤劳动,整理了8228种古籍编成的。这本气象史料与国内外的同类出版物相比较,跨越时间长、覆盖地域广、内容齐全、考订认真,是一部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气象科学基础资料。
本书并非是一部枯燥的资料集,由于它广采博引,将我国古代典籍中的一些精妙文字也纳入其中,许多记述还是相当生动的,甚至带有趣味性的。尤其是甲骨文中的气象记录首次被系统地整理出来,尽管它只能按类举来辑入,却引起我们很大的兴趣。这些多方面的历史记载,其价值不止于提供一条,两条气角记录或气候佐证,也启迪我们对古气候、古环境问题的综合思考,还让我们领略一番古代文学、史学作品的风采。从这部书中还可以了解到古代的气象观测活动和古人对大气科学的认识,这对研究古代气象科学史技术是有价值的。
本书并非是一部枯燥的资料集,由于它广采博引,将我国古代典籍中的一些精妙文字也纳入其中,许多记述还是相当生动的,甚至带有趣味性的。尤其是甲骨文中的气象记录首次被系统地整理出来,尽管它只能按类举来辑入,却引起我们很大的兴趣。这些多方面的历史记载,其价值不止于提供一条,两条气角记录或气候佐证,也启迪我们对古气候、古环境问题的综合思考,还让我们领略一番古代文学、史学作品的风采。从这部书中还可以了解到古代的气象观测活动和古人对大气科学的认识,这对研究古代气象科学史技术是有价值的。
中国历代契约会编考释 豆瓣
作者:
张传玺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5
湖北天门熊氏契约文书 豆瓣
作者:
武汉大学民间文献研究中心、湖北省博物馆 编
湖北人民出版社
2014
- 6
本书完整收入了清代、民国时期湖北天门熊氏大地主兼商人家族自康熙十年(1671)至民国二十七年(1938)近270年间有关社会经济往来的契约文书1778件,内容涉及土地买卖、房产买卖、土地租佃、土地典当、水利灌溉、公益活动、赋税与徭役、商贸往来、借贷等。并加以点校整理、考证注释。计约140万字,100余幅彩图。
清代新疆军府制职官传略 豆瓣
作者:
阿拉腾奥其尔
/
阎芳
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2000
本书收伊犁将军、乌鲁木齐都统以及新疆各地参赞、办事大臣,共395人,通过对伊犁将军及各级军政大臣的活动的考察,对于了解清代新疆的历史概貌,对清代新疆军府制度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清代人物生卒年表 豆瓣
作者:
江庆柏
2005
《清代人物生卒年表》收录清代政治、经济、军事、科学技术、医药卫生、文化教育、文学、艺术、收藏等方面的人物。收录的一般条件是:曾任重要职官,考中进士者,有传世著作或虽无著作存世但为清朝重要者,有突出事迹、重要影响者。全书计收人物二万五千人左右。僧道人物因人数众多,难以列举,除少数几位以俗名收入外,其馀均未收录。
《清代人物生卒年表》所说的“清代人物”是指主要活动年代在清朝的人物,包括生于明朝而卒于清顺治三年以后及生于清朝而卒于民国三十八年九月十日之前的人物。明末清初人物以年代为界,不涉及本人政治态度。生于清末而进入民国的人物,以从事传统学术研究者及重要政界人物为主,从事现代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研究及从事现代文学创伤的人物,一般不收。
每条包括传主姓名、生卒年份、字号、籍贯、资料出处五部分内容。
《清代人物生卒年表》所说的“清代人物”是指主要活动年代在清朝的人物,包括生于明朝而卒于清顺治三年以后及生于清朝而卒于民国三十八年九月十日之前的人物。明末清初人物以年代为界,不涉及本人政治态度。生于清末而进入民国的人物,以从事传统学术研究者及重要政界人物为主,从事现代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研究及从事现代文学创伤的人物,一般不收。
每条包括传主姓名、生卒年份、字号、籍贯、资料出处五部分内容。
中国古代小说总目提要(共3册) 豆瓣
作者:
石昌渝编
2004
- 9
《中国古代小说总目(共3册)(精)》由山西教育出版社出版。
近代中国银行业机构人名大辞典 豆瓣
作者:
姜建清 主编
上海古籍出版社
该辞典采用机构卷、人名(物)卷框架体系,其中机构卷收录钱庄、票号、银号、银行等金融机构词条约9000条,人名卷收录金融人物词条1000余条。收录词条上迄清康熙年间,下至改革开放前后。金融机构名称一般使用当时原称;人物卷以常用人名为条目,不限名、字、号。同名词条内容不同者,采用上标1、2、3等区分,上标号以设立时间先后为序,不能考证者附后。部分金融机构词条附有资本及董监事人员等一览表。辞典后列有音序、笔画两种检索方式。
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上中下) 豆瓣
作者:
朱宝炯.谢沛霖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0
- 7
中华民国国会史 豆瓣
作者:
谷丽娟
/
袁香甫
中华书局
2012
- 5
中华民国成立后,引入议会民主制,成立中华民国国会,开始了议会制的实践与尝武昌起义爆发后,革命阵营以美国的政治模式为蓝本,引入西方的议会民主制,中国因此就有了十几年的三权分立的议会制实践的历史。《中华民国国会史》书稿,用详实的历史资料再现了中国议会十几年的兴衰史。民初,由于国内政局动荡,军阀操控国会,使得中华民国的国会畸形发展,国会成为各政治派别谋取私利的工具。到1923年北洋政府时期第一届国会临时会议,国会最终各种丑闻而被国人唾弃,走向了一条不归路。本书用150多万字的篇幅,揭示了议会道路在中国行不通的历史结论。研究和总结其中的历史经验与教训,有助于以史为鉴,而不重蹈走过的弯路,坚持并展拓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道路是有益的。
中国行政区划通史-中华民国卷 豆瓣
作者:
傅林祥等
2007
- 9
本书研究自先秦至民国时期的中国行政区划变迁史。这一研究不仅是传统的关于历时政区沿革的考证(纵向),而且对同年代各政区并存的面貌做出复原(横向),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相关的复原以详细至逐年为尺度。全书分为12卷,包括总论、先秦卷,秦汉卷,三国两晋南朝卷,十六国北朝卷,隋代卷,唐五代卷,宋西夏卷,辽金卷,元代卷,明代卷,清代卷,中华民国卷。
在掌握传世与出土历史文献的基础上,本书充分吸收前人的研究成果,力求最大可能地反映历史真实。全书以重建政区变迁序列、复原政区变迁面貌为主要内容,而由于历史时期中国行政区划的变化很大,在正式政区以外又有准政区的形式存在,加之政区层级、幅员及边界在不同时期的变迁程度不一,因此各卷又独立成书,其考证过程和编写结构有各自的侧重点。
本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第一部学术意义上的行政区划变迁通史。各卷作者在相关领域有长期的学术积累,全书的写作也倾注了十余年之功,希望能成为中国行政区划变迁史研究的重要参考著作。
在掌握传世与出土历史文献的基础上,本书充分吸收前人的研究成果,力求最大可能地反映历史真实。全书以重建政区变迁序列、复原政区变迁面貌为主要内容,而由于历史时期中国行政区划的变化很大,在正式政区以外又有准政区的形式存在,加之政区层级、幅员及边界在不同时期的变迁程度不一,因此各卷又独立成书,其考证过程和编写结构有各自的侧重点。
本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第一部学术意义上的行政区划变迁通史。各卷作者在相关领域有长期的学术积累,全书的写作也倾注了十余年之功,希望能成为中国行政区划变迁史研究的重要参考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