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篇集
纽约客 豆瓣
9.1 (44 个评分) 作者: 白先勇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4
纽约曼哈顿像棋盘街似的街道,最有意思的是,每条街道个性分明,文化各殊,跨一条街,有时连居民的人种也变掉了,倏地由白转黑,由黄转棕。纽约是一个道道地地的移民大都会,全世界各色人等都汇聚于此,羼杂在这个人种大熔炉内,很容易便消失了自我,因为纽约是一个无限大、无限深,是一个太上无情的大千世界,个人的悲欢离合,飘浮其中,如沧海一粟,翻转便被淹没了。
六三、六四那两年夏天,我心中搜集了许多幅纽约风情画,这些画片又慢慢转成了一系列的“纽约故事”……六五年的一个春天,我在爱荷华河畔公园里一张桌子上,开始撰写《谪仙记》,其时春意乍暖,爱荷华河中的冰块消融,凘凘而下,枝头芽叶初露新绿,万物欣欣复苏之际,而我写的却是一则女主角飘流到威尼斯投水自尽的悲怆故事。当时我把这篇小说定为“纽约客”系列的首篇,并引了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作为题跋,大概我觉得李彤最后的孤绝之感,有“天地之悠悠”那样深远吧。……可是悠悠忽忽已跨过了一个世纪,“纽约”在我心中渐渐退隐成一个遥远的“魔都”,城门大敞,还在无条件接纳一些络绎不绝的飘荡灵魂。
——白先勇
2018年10月12日 已读
我是带着蔡康永的口气去读白先勇的书的,因为觉得字里行间都会透露出一种顾影自怜。写李彤的那篇还是有点青涩,到了写tea for two的时候就很流畅了。如果稍微用国内的角度去看,这些去国之人不是mit就是nyu,也未免过于stereotype了。白先勇大概是民国最后一个遗民吧,书中所反应的思考和矛盾与清初的遗民没什么两样,虽然思想性并不够高,但立意是要去记录故国人物,其实这些人都没有生活在美国,在小说的环境中这些人物都还是生活在一个过去的小圈子里,这就是白先勇的追思和记录。到了蔡康永这里,就只剩顾影自怜了。
小说 白先勇 短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