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布斯鲍姆
民族与民族主义 豆瓣
Nations and Nationalism since 1780
7.8 (8 个评分) 作者: 埃里克·霍布斯鲍姆 (Eric J.Hobsbawm) 译者: 李金梅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6 - 4
本书论述民族与民族主义在欧洲近两百年历史中的种种表现及其内涵之演变。作者回避了对民族的概念和标准等问题的纠缠,而是着重于它们的变迁与转型,并借助于民族主义的研究来说明民族问题的复杂性。欧洲近现代史是因民族主义兴起而重新拼制版图的历史,各种民族与民族主义的意识也影响到周边地区与殖民地,因此,民族与民族主义的发展演变构成了这段历史的主旋律。本书对了解民族与民族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演变状况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序言
导论
第一章 民族新义:从革命到自由主义
第二章 民众观点:民族主义原型
第三章 政府观点
第四章 民族主义转型:1870-1918
第五章 民族主义最高峰:1918-1950
第六章 20世纪晚期的民族主义
英汉译名表
2021年8月10日 已读
1、强调了民族发明。比如官方语言就是挑选一种地方语言,然后把其他方言降格成为方言。2、强调语言在民族构建中的主体作用。3、民族与阶级问题有时是对立的,有时却是合二为一的。4、作者身处美好时代,认为民族主义会消亡,展望未来果然会被打脸。
政治 民族主义 霍布斯鲍姆
匪徒 豆瓣
作者: (英)埃瑞克・霍布斯鲍姆 译者: 李立玮/谷晓静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2001 - 1
2021年10月17日 已读
bandits and state capacity. 秩序不能存在真空。除了匪徒的经济活动,新世纪发展出来的现象是匪徒与资本的结合,参与国际金融市场,在全球资产配置。
历史 社会史 霍布斯鲍姆
革命的年代 豆瓣
作者: [英国] 艾瑞克·霍布斯鲍姆 译者: 王章辉 江苏人民出版社 1999 - 1
我们在这里把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和同时期发生的(英国)工业革命称为“双元革命”(dualrevolution),本书所追溯的1789-1848年的世界变革,正是从“双元革命”这一意义上着眼。因此,严格地说,本书所陈述的历史既不是一部欧洲史,也不是一部世界史。我在书中对某一国家的陈述(尽管常常显得粗略),是从它在这一时期所感受到的双元革命影响来着眼,那些在这一时期受双元革命影响微不足道的国家,我就略而不谈。因此,读者在书中会发现关于埃及的某些论述,而找不到对日本的评说,对爱尔兰的阐述多于保加利亚,谈拉丁美洲多于非洲。自然,这并不意味着本书所忽略的国家和人民,他们的历史要比本书所谈论的那些国家和人民的历史有所逊色,或者较不重要。本书之所以把视角放在欧洲,更确切地说是放在法、英,那是因为在这个时期,世界或至少是世界上大部分地区的基础转变是发生在欧洲,确切地说,是发生在法、英。不过,有些值得更详细论述的题目也被搁置一边,则不仅是因为篇幅所限,也是因为这些主题在本系列的其他几卷中将有充分论述(像美利坚合众国的历史)。
本书的目的不在于详细叙述,而是企图做出解释并达到法国人所谓的高度通俗化(haute vulgarisation)。有一定的理论素养、受过教育、有一定学识的公民是本书的理想读者,他们不仅对于过去的一切充满好奇,而且希望理解世界是如何以及为何会变成今天的面貌,而它又将走向何方。所以,给本书加上大量的学术注释,似有卖弄学问、多此一举之嫌,这些注释应当为饱学之士所准备。因此,书中的注释几乎完全是关于实际引文和数字来源,有时还涉及到某些争议性特别大或者某些语出惊人之论述的依据。
不过,对于这样一本包罗万象的著作,就它所依据的材料略微述及是完全必要的。所有的历史学家都是某些方面的专家(或者,换个说法,在某些方面也更无知。),除了相当狭隘的某个领域以外,他们基本上必须依靠其他史学家的工作,对1789-1848年这个时期来说,仅二手文献就汗牛充栋,以致任何个人,即使他能够读懂用各种文字写成的材料(当然,所有历史学家实际上最多只能掌握少数几种语言。),也无法穷尽。因此,本书的大部分材料都是二手,乃至三手材料,不足之处在所难免。同样,本书在材料上必然挂一漏万,相关专家将如笔者一样同感遗憾。
然而,历史之网只有拆破,才能抽出单独的织线,出于实际需要,我们有必要把这一主题分成一定数量的子目。我试图非常粗略地把本书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大体上是论述这一时期的一些重大发展,而第二部分则是针对双元革命创造出来的那种社会做一概要阐述。如果这样的区分会使书中有些内容显得重复,那并不是因为理论上的问题,而完全是出于方便。
有很多人与我一起探讨过本书某些方面的内容,还有些人阅读过本书初稿或校样中的某些章节,我在此谨表感谢,而书中的错误自然与他们无关。我尤其要感谢伯纳尔(J.D.Bernal)、达金(Douglas Dakin)、费希尔(Ernst Fischer)、赫斯凯(Francis Haskell)、凯尼格斯伯格(H.G.Koenigsberger)和莱斯利(R.F.Leslie)。费希尔的思想对第十四章的帮助尤大。拉尔芙(P.Ralph)小姐作为秘书和研究助手提供了很大的帮助,梅森(E.Mason)小姐为本书编制了索引,在此一并致谢。
如何改变世界 豆瓣
How to Change the World:Tales of Marx and Marxism
作者: 埃里克·霍布斯鲍姆 (Eric Hobsbawm) 译者: 吕增奎 中央编译出版社 2014 - 3
在《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的一个半多世纪中,马克思主义一直是现代世界思想乐章的重要主题之一,由于它动员社会力量的能力而成为20世纪历史上一种至关重要的存在,在某些时期成为一种决定性的存在。本书收集了埃里克•霍布斯鲍姆从1956—2009年在马克思主义领域所写的许多作品,实质上是对马克思(和不可分开的恩格斯)思想发展及其后世影响的研究。希望本书的出版会帮助读者反思马克思主义和人类在21世纪将会拥有何种未来的问题。
埃里克•霍布斯鲍姆提供了一种迷人的、有洞见的马克思主义观点,并考察了马克思主义的多种影响:从对贵格会运动到马基雅维利,以及在法国大革命和德国哲学中的渊源。他对马克思主义思想家和核心文本,从恩格斯的《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到葛兰西的《狱中札记》再到《共产党宣言》一一进行了考察,并对过去30年来退却时期的马克思主义进行了分析。通过出色、深刻、有力且广泛的研究,《如何改变世界: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的传奇》毫无疑问地向我们展示出:马克思是我们这一世纪的思想家,就像他是过去两个世纪的思想家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