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hubert
Schubert: Piano Quintet in A major/Dvorak: Piano Quintet in A major 豆瓣
Clifford Curzon / Members of the Wiener Oktett, Wiener Philharmonisches Streichquartett
发布日期 1997年7月15日 出版发行: Decca
《鳟鱼五重奏》(D.667)是舒伯特一首除了采用一般常见的四个乐章形式以外(快板/慢板/诙谐曲/终曲),还穿插了一个「主题与变奏」在第三乐章后的五个乐章乐曲。其实这也是全曲被命名为"鳟鱼"的由来,因为在这里舒伯特将其一首歌曲"鳟鱼"改编以器乐曲的型态呈现出来。
“鳟鱼(Die Forelle)”是舒伯特于1817年写的一首艺术歌曲,它是一首曲调甜美又深受舒伯特朋友们喜爱的歌曲。1819年夏天舒伯特受邀前往奥地利小城Steyr渡假,在那里爱乐者聚集,当时其中的一位爱乐者Sylvester Paumgartner即请舒伯特写下一首室内乐曲以供演奏。由于舒伯特知道这位委托者也喜欢"鳟鱼"这首歌曲,因此在写作五重奏之时便刻意将"鳟鱼"改编为主题与变奏曲,并使之成为乐曲中的一个乐章。
鳟鱼五重奏的第一乐章是个由钢琴琶音导奏展开的奏鸣曲式乐章,这里舒伯特的音乐表现其实是超乎于形式之上的,除了一般所言的"第一、二主题"外,整个乐章主要还是由旋律串联交织而成,形式在此的意义或许仅偏向于调性与段落的区分。另外在配器上,由于弦乐部分的音域及音色涵盖了小提琴的高音至低音大提琴厚重的低音,所以从乐章的开始即能感受到音乐的宽广性及饱满。
第二乐章是个F大调的行板,是由三大段性格不同的主题旋律A、B、C构成,在这里透过听觉判断即可听出三个不同的主题。整个乐章较大的特色是全曲架构为ABC+ABC,第一次的ABC三段已分属于不同的调性,而第二次的ABC又是在另外的调性上,由此亦可发现远系调是如何自由地为舒伯特所运用。
第三乐章是一个快三拍子的诙谐曲,舒伯特在此似乎是写下一个深具民族个性风味的舞曲。在诙谐曲的部分节奏明快,音乐散发着活泼热情的民族舞蹈精神;中段的Trio则虽较具旋律感,但依然洋溢着民族风格。
第四乐章“主题与变奏”应可算是全曲引人瞩目的乐章。它的“主题”部分即是取自舒伯特自己艺术歌曲"鳟鱼"的主要主题。在歌曲中,"鳟鱼"的音乐体材分为AAB三大段;在五重奏的第四乐章里,歌曲中的A段就成了这里的主题了。根据这个主题,后面共发展了五个变奏。在前三个变奏当中,舒伯特所采的是定旋律变奏手法,即有一声部保留了主题原型不变,其它声部配合着予以变化(变奏I由钢琴主奏主题;变奏II中提琴;变奏III则是由低音大提琴)。变奏IV综合了性格及音型上的变奏,调性上则穿插着大小调变化。变奏V是个优美如歌的段落,改变自主题的旋律在此以不同的风貌呈现,主奏乐器为大提琴。尾声部分再次回到主题原型,主题旋律这回是由小提琴与大提琴共同合作主奏完成。
第五乐章二拍子适度的快板,这又是一个舞曲风格的表现,两个重要主题分别是以节奏为主导的性格模式,及旋律式的舞曲风味。全曲流露出的是开朗田园乡村的愉悦,或许这也是舒伯特延自"鳟鱼"故事的背景吧!
《A大调钢琴五重奏》(Op.81)在德沃夏克的众多作品中,算是德沃夏克表现民族风格与精神最贴切又直接的创作之一。此作品创作于1887年,那一年德沃夏克在自己的家乡,也就是距离布拉格约五十几公里的Vysoka渡过一段快乐的时光,或许是这段日子勾起了他对自己家乡民族更深刻的感受,所以这首充满着对国家民族深切情感的作品便诞生了。
全曲四个乐章主要采用的仍是来自德意志浪漫派式之语法,其中除了二、三乐章明显地借用特殊的民族音乐外,全曲的整体呈现依然是标准的西欧体系产物,也因此当这首五重奏清楚地流露出民族色彩强烈的乐音之时,更不得不令人感佩德沃夏克的功力:即以西欧绝对音乐的语法方式,展露出全面性的民族音乐风格。
第一乐章采标准的奏鸣曲式,音乐语法亦是德意志式的浪漫。其中较特别的是两主题的旋律皆具有民谣或民族舞蹈的味道,但是基本上旋律线的表现依然不脱西方浪漫的句型。而德沃夏克的捷克民族式热情更是从一开始便明显展露,尤其在五重奏的五个声部里更是竭进所能的要宣扬出来。
第二乐章Dumka,是一种悲歌,源于乌克兰与波兰的民族音乐,是一种交替于缓慢叙事性段落与流畅热情快板间的音乐,在这个乐章里德沃夏克将这一乐章诠释为民族舞蹈音乐的样式。此外,或许是德沃夏克对Dumka这种风味的民族音乐情有独钟,他另外有一首著名的钢琴三重奏OP. 90甚至还称为Dumka Trio。
第三乐章是一首精彩的诙谐曲,采用的是一种称作是富瑞安舞曲(Furiant)的音乐形态。Furiant是波西米亚的民族舞蹈音乐,主要由活泼的快板与中间较温和的旋律段交替而成。在这里德沃夏克让第三乐章呈现出极度愉悦的舞蹈精神,一幅乡村欢乐的舞蹈气氛似乎历历在目了。
第四乐章是一回旋曲,或不完整的奏鸣曲式。导奏后的快板第一主题具有舞蹈音乐的性格,是一个较热情的主题。第二主题开头的节奏模式又是民族舞曲的象征。全乐章展现出一股澎派汹涌的东欧民族精神。
——节摘自PF Wonderland:Introductions for Musical Works 作者:陈佩玢(Pei-Fen Chen)
自电驴。
Schubert: The Late Piano Sonatas D 958, 959 & 960; 3 Piano Pieces D 946; Allegretto D 915 豆瓣
Maurizio Pollini 类型: 古典
发布日期 2004年2月18日 出版发行: DG
Disc: 1
01 1. Allegro
02 2. Adagio
03 3. Menuetto. Allegro - Trio
04 4. Allegro
05 1. Allegro
06 2. Andantino
07 3. Scherzo. Allegro vivace - Trio. Un poco più lento
08 4. Rondo. Allegretto
Disc: 2
01 1. Molto moderato
02 2. Andante sostenuto
03 3. Scherzo. Allegro vivace con delicatezza - Trio
04 4. Allegro ma non troppo
05 1. Allegro assai - Andante - Tempo I
06 2. Allegretto
07 3. Allegro
Schubert For Two 豆瓣
9.3 (41 个评分) Gil Shaham / Goran Sollscher 类型: 古典
发布日期 2003年1月28日 出版发行: Deutsche Grammophon
专辑包括了舒伯特的14部作品。曲目范围从大型作品(D大调奏鸣曲)到迷人的小步舞曲系列、被改编的民谣抒情歌曲以及音乐的瞬间,甚至还有一首大型作品“阿佩乔尼”奏鸣曲。
现年32岁的美国著名小提琴家吉尔·沙哈姆是活跃在世界乐坛上日程最繁忙的小提琴家,他穿梭于世界各个音乐大都会之间,与世界顶尖乐团和著名的指挥家、独奏家合作举办独奏音乐会。并且在1998年到北京举办过个人独奏音乐会。深得中国乐迷的喜爱,也是青年一代学习的楷模。沙哈姆的演奏技巧几近炉火纯青,正如权威评论家所赞誉的,“单就技巧方面而言,沙哈姆丝毫不逊色于海菲茨、帕尔曼这些大师。”在音乐表现上,沙哈姆体现了准确严谨的现代演奏风范,同时融合了丰富多彩、变化自如的表现力,相比起现时期另一位小提琴家克莱默来说,他的演奏更具绅士风度和吸引观众的气质。他在抒情性段落展示出的甜美、亲切的歌唱性具有沁人心脾的美。
专辑中几乎所有的曲子都是非常优美好听的,抒情的气氛充斥着整张唱片,当然技巧的含量一点也不含糊。特别是“阿佩乔尼”奏鸣曲,原本就是舒伯特写出的为大提琴和钢琴的最完美作品,听了被改编成吉他和小提琴的演奏后,感觉更是把这种如胶似漆的意境融合进了如梦似画的梦幻中。一组15首的德国舞曲,把德国乡间的美丽景色镶嵌在了一段段动人的旋律中。当然,你在专辑中还能够听到几首非常熟悉的小品,最著名的《小夜曲》、《圣母玛丽亚》也在其中。在附送的小册子中,还有对于两位艺术家对于舒伯特音乐看法的采访。
沙哈姆是我个人比较欣赏的小提琴大师,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他能够一直把持住自己的人生坐标相当不容易。这张唱片不管是录音(在加拿大多伦多的格林·古尔德录音室中录制)还是后期制作,都是可以向发烧迈进的。我想,喜欢沉醉在梦境中的你,也应该有这份心境,随着沙哈姆一起,在琴弦上漫游。我相信,你会很甜。你的生活也会很甜。
舒伯特 豆瓣
作者: 【英】佩基.伍德福特 译者: 黄正乔 1999
现代的艺术家——都市的流浪者,都拥有这样一个漂泊不定的灵魂。他们在繁华拥挤而又孤独寂寞的空间倾吐着无拘无束、绵绵不尽、悲欢交织的诗情,编织着甜美温馨、感伤忧郁的梦幻诗境。
对于舒伯特这样一个伟大的音乐家,人们常常存有误解,往往给他冠以歌曲之父的美名。实际上这样称谓本身就是错误的,并且掩盖了他作为一个杰出的器乐作曲家的形象。舒伯特生活在古典主义向浪漫主义转变的时期,他的交响乐、室内乐、钢琴奏鸣曲继承了古典主义的传统,而他的艺术歌曲和一些钢琴作品却完全是浪漫主义的。
舒伯特在感情的深度、表情的强度、悲剧的广度上都很像贝多芬。但他却反贝多芬的英雄气质以及对自我情感的反思和控制。他具有更多的诗人气质,并且以任性放纵的态度自发地挖掘了情感的所有微妙的生动之处。
舒伯特的一生是早期现代社会艺术家命运的象征——生前穷困潦倒,不受重视,去世极早,却流芳百世。他的音乐充满了青春的美丽、梦幻、忧郁和悲伤;充满了纯粹的理想主义和大自然的庄严。他和他的音乐一起成为了青春的化身,和莫扎特一样似乎为了这一化身命中注定要在青春期夭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