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
Bird by Bird 豆瓣
作者: Anne Lamott Scribe Publications 2008 - 11
For a quarter century, more than a million readers—scribes and scribblers of all ages and abilities—have been inspired by Anne Lamott’s hilarious, big-hearted, homespun advice. Advice that begins with the simple words of wisdom passed down from Anne’s father—also a writer—in the iconic passage that gives the book its title:
“Thirty years ago my older brother, who was ten years old at the time, was trying to get a report on birds written that he’d had three months to write. It was due the next day. We were out at our family cabin in Bolinas, and he was at the kitchen table close to tears, surrounded by binder paper and pencils and unopened books on birds, immobilized by the hugeness of the task ahead. Then my father sat down beside him, put his arm around my brother’s shoulder, and said, ‘Bird by bird, buddy. Just take it bird by bird.’”
An essential volume for generations of writers young and old, Bird by Bird is a modern classic. This twenty-fifth anniversary edition will continue to spark creative minds for years to come.
Merriam-Webster's Vocabulary Builder 豆瓣 Goodreads
9.8 (50 个评分) 作者: Mary Wood Cornog Merriam-Webster 2010 - 5
The ideal book for people who want to increase their word power. Thorough coverage of 1,200 words and 240 roots while introducing 2,300 words. The Vocabulary Builder is organized by Greek and Latin roots for effective study with nearly 250 new words and roots. Includes quizzes after each root discussion to test progress. A great study aid for students preparing to take standardized tests.
2021年1月26日 已读
这本书在“想看”的单子里大概得有七八年了,终于一鼓作气看完。照这个势头2021年有希望还清一些陈年老债。收录的词语难度不高,亮点在于不经意间玩弄的文字游戏,看着看着就笑了。
2010 原版 学习 经典 英语
翻译的技巧 豆瓣 Goodreads
8.9 (7 个评分) 作者: 钱歌川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11 - 8
本书为钱歌川先生最经典的百科全书式的英语翻译技巧指南。全书编写严谨、结构合理、条理清晰,注重基础知识点的辨析与讲解,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一册在手,读者可以在牢固掌握英语语法和句型特点的基础上,游刃有余地学习翻译的技巧。
全书共分为三编。第一编重点为中译英,系统梳理英语的各种句型,引领读者迅速进入英语语境;第二编重点为英译中,包含12项134条语法知识点,基本覆盖英语常见的惯用句和特殊表现法,令读者迅速摆脱洋径浜式英语;第三编主要为长篇的中译英和英译中材料,中文材料有浅近的白话和艰深的文言片段,英语材料全取近代人作品,主题多样,可使读者接触到英文表现的各种面貌。附录部分选取了16篇英美名家代表作的节译,可为读者打造直接阅读文学名著的基础。全书三编皆附有大量习题以供读者练习之用,书末提供了详细的习题答案。
本书不仅适合英语翻译的从业人员和学生使用,任何渴望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的读者,都可以跟随本书循序渐进地夯实英语基础,锻炼自己的语感,领略中英双语的语言魅力。
Building Great Sentences 豆瓣
作者: Brooks Landon Plume 2013 - 6
Based on the bestselling series from The Great Courses, Building Great Sentences celebrates the sheer joy of language—and will forever change the way you read and write.
Great writing begins with the sentence. Whether it’s two words (“Jesus wept.”) or William Faulkner’s 1,287-word sentence in Absalom! Absalom!, sentences have the power to captivate, entertain, motivate, educate, and, most importantly, delight. Yet, the sentence-oriented approach to writing is too often overlooked in favor of bland economy. Building Great Sentences teaches you to write better sentences by luxuriating in the pleasures of language.
Award-winning Professor Brooks Landon draws on examples from masters of long, elegant sentences—including Don DeLillo, Virginia Woolf, Joan Didion, and Samuel Johnson—to reveal the mechanics of how language works on thoughts and emotions, providing the tools to write powerful, more effective sentences.
彩虹英汉词典 豆瓣
作者: 光复书 部 海豚出版社 编 1994 - 6
这是一本借着图画的辅助,让小读者轻松地学会英语的工具书,收录了约210个单词与短语,均附插图,帮助小读者在脑中形成“印象”,加强学习效果,书中采用语音学的方法,让小读者充分了解拼写和发音的关系。本书编排引人入胜,内容充实有趣,阅读效果显著。
2018年12月24日 已读
翻旧书偶然发现,小时候的宝贝啊。
童年 绘本 英语
Verbal Advantage 豆瓣
9.9 (19 个评分) 作者: Charles Harrington Elster Random House Reference 2002 - 9
First time in book form! A successful program for teaching 3,500 vocabulary words that successful people need to know, based on America's #1 bestselling audio vocabulary series.
"People judge you by the words you use." Millions of Americans know this phrase from radio and print advertising for the Verbal Advantage audio series, which has sold over 100,000 copies. Now this bestselling information is available for the first time in book form, in an easy-to-follow, graduated vocabulary building program that teaches an outstanding vocabulary in just ten steps.
Unlike other vocabulary books, Verbal Advantage provides a complete learning experience, with clear explanations of meanings, word histories, usages, pronunciation, and more. Far more than a cram session for a standardized test, the book is designed as a lifetime vocabulary builder, teaching a vocabulary shared by only the top percentage of Americans, with a proven method that helps the knowledge last.
A 10-step vocabulary program teaches 500 key words and 3,000 synonyms.
Lively, accessible writing from an expert author and radio personality.
西南联大英文课 豆瓣
大学一年级英文教本
8.9 (13 个评分) 作者: 陈福田 (作者) / 胡晓凯 (编者, 丛书主编) 译者: 罗选民 中译出版社 2017 - 3
一、品读八十年前民国英文课本,感受联大通识教育独特魅力。
1 《西南联大英文课》原名《大学一年级英文教本》,是西南联大时期(1937-1946)大一学生的英文课本,编者为时任外文系主任陈福田。
2 西南联大的大一英文课是一门面向全校一年级学生开设的必修课程,因此,这本书也是联大八年办学中所有学生都学习过的。
二、是西南联大大一英文课本首次完整呈现。
1 全书荟集四十三篇人文社会科学的优秀文章,均出自中外名家之手,如赛珍珠、毛姆、林语堂、胡适、兰姆、梭罗、爱伦·坡等。
2 文章具有跨学科、多层次的特色,体裁多样,篇篇经典,集中了体现了联大外文系“通识为本”“培养博雅之士”的教育理念。时隔八十年,这一理念对今天的外语教学仍有极大的借鉴意义
三、清华、北大、南开、北外等多校英语名师联袂翻译,大学生提升人文素养首席推荐读物。
原书为纯英文,本次出版,集结了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等多校英语名师,联合翻译其中的英文课文,编辑成英汉双语读本,旨在 方便读者的阅读和自学。
考拉小巫的英语学习日记 豆瓣
7.6 (47 个评分) 作者: 考拉小巫 中国青年出版社 2012 - 1
《考拉小巫的英语学习日记:写给为梦想而奋斗的人》的出版是献给考拉小巫粉丝以及所有英语学习爱好者的一份礼物。在《考拉小巫的英语学习日记:写给为梦想而奋斗的人》里,考拉小巫分享了她人生中各个阶段学习英语的所有方法途径及心得体会,和她为了从根本上提高英语听、说、读、写、译能力所做的一切失败和成功的尝试及努力,以及她考过的所有英语考试的备考方案、计划安排、所用书籍及资料,书后附录中还有作者总结的英语学习资料及资源推荐。
除了分享英语学习方法外,考拉小巫还分享了她与伊甸园字幕组的亲密接触、她被全美专业排名第一的美国名校录取的成功申请经验、她在美国的求学生活以及在美语环境中关于英语学习的新思考和新感悟……
这不仅仅是一部英语学习日记,更是一本她在彷徨、动摇和无助时的人生感悟,是关于坚持、奋斗和梦想的碎碎念,是关于她一路走来对所有的所学所得和所思所想的沉淀。从《考拉小巫的英语学习日记:写给为梦想而奋斗的人》的叙述不难看出她对梦想和奋斗的崇尚,相信这本励志书一定能激发你去为理想奋斗和拼搏。
英语怎么学,考拉小巫告诉你:单词就得这么背;听力是这样练成的;关于“看电影,学英语”;圆满的托福,圆满的2007;十天挑战GRE单词;GRE作文5.5之浓缩心得:“写”就一个字。
2013年9月4日 已读
简单翻了翻 书中很多故事对我来说都是过去时了 但是还有一些地方挺受激励的 坚持 坚持 要不说出来的话不就跟放屁一样了
励志 学习 成长 英语
把你的英语用起来! 豆瓣 Goodreads
8.0 (64 个评分) 作者: 伍君仪 / 刘晓光 外文出版社 2013 - 6
本书将彻底解救一直想学英语,但从来没有坚持下来的人!本书学习方法的理论基础是来自美国南加州大学的教授Dr Krashen的二语习得理论。看完本书,你会觉得英语学习不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
2013年7月15日 已读
别开生面 但书的整体架构感觉不太规范 有点松散 书里的方法还是要试一试并坚持下来才能做评判
英语 豆瓣
新托福iBT词汇分类突破 豆瓣
8.3 (6 个评分) 作者: 李笑来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10
我的前一本词汇书《TOEFL核心词汇21天突破》2003年第一版第一次印刷之后,几经再版,多次加印,几年内畅销十数万册(盗版不计其数)。作为作者当然难免为之高兴,但另外一方面却又颇有些难以释怀。为什么呢?因为我总觉得自己在编撰《TOEFL核心词汇21天突破》时尽管已经尽力做到最好,但即便那时也自觉还远远不够。起码我知道仅仅靠一本词汇书无法帮助学生解决所有问题。
这几年的教学经验在不停地验证我一直以来的看法,那就是:学生的困境确实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于词汇或者说词汇量,但一定存在更加隐蔽却又更加重要的问题需要解决。缺乏基础词汇量往往让学生举步维艰,但是好不容易跨过这个门槛的学生筋疲力尽之余却发现自己的境遇不仅没有太多改善,甚至感觉更糟——每个词汇单独拿出来好像都认识,怎么放在一块却死活看不懂呢?如果仅靠词汇量就可以解决一切,又怎么会出现这种无法超越的尴尬?
如果我们把每个单词比喻成一块的砖头,而把一篇文章比喻成一栋的房子的话,那么就很容易明白文章并不只由词汇构成——除了砖头之外,还要有很多其他材料,最容易想到的起码还有钢筋和水泥。并不是你比别的人拥有更多的砖头就意味着说你肯定能够盖出比别人更大的房子;如果你只有砖头而没有钢筋水泥的话,你有的只不过是砖堆而已。实际上,我们都宁可砖头少一点,但一定要有足够的钢筋和水泥——这样的话我们就能造出房子。哪怕因为砖头没那么多所以房子小了一点,但是,毕竟还有房子可住,比既不中看又不中用的砖堆好多了吧?我真的很喜欢这个类比,可以把事情讲得特别清楚:
An essay is written with words just as a house is built with bricks, but merely a collection of words cannot be called an essay any more than a pile of bricks can be called a house.
这就是我一直以来想解决的问题。传统词汇书(包括之前我写的那本)的局限在于只提供砖头,不提供钢筋和水泥。举例来说,“habitat”这个单词,学生背过,知道是“栖息地”的意思;“destruction”这个学生单词早就认识,知道是“破坏”的意思;但是由于缺乏“水泥”,并不知道“habitat destruction”是“one of the most significant predicaments that endangered species are confronting with…”注意,我不是在说学生们看着“habitat destruction”猜不出“栖息地破坏”这个字面意思;我是在说,学生们看着“habitat destruction”往往并不能把这两个词拼起来之后再与“protecting endangered species”或者“biological diversity”等概念联系起来。
习惯的力量是惊人的。好的习惯需要很长时间积累才能发挥作用,然而坏习惯无需积累就可以时时暗自发挥副作用。很多学生由于一直以来放眼“房子”的同时却只关注“砖头”而忽视“钢筋与水泥”,于是每天遇到的尴尬数不胜数却又不明就里。有一个例子可以说明这个问题。“prey”这个单词,很多学生在词汇书中背过,知道是“名词,1) 被捕食的动物;2) 牺牲者、牺牲品”,然而,加上另外一个不可能不认识的词“bird”——“birds of prey”,很多学生就会“以为自己认识”。这个词组“birds of prey”是什么意思呢?很可能与他们想的(其实是猜的)恰恰相反,“birds of prey”的意思是,“猛禽、食肉鸟”。
我在讲座中经常提到这个例子,每次都会有人在台下惊呼“天哪!”每次我都会宽慰大家“相信我,你并不孤独……”并且我会接着说,“其实,你不知道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你并不知道‘你不知道’。”现在已经知道了自己的窘境来自于何处了,那摆脱困境就有了希望。在此之前,那种“并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窘迫,曾经使得多少人就好像是玻璃瓶中的苍蝇一样难受,因为总是“看得见光明却找不到出路”……
前几年,我曾经一度尝试着使用“分类词汇”的方式帮助学生们扩大词汇量。尽管这么做效果上来看显然要比“只提供单词列表”(就算加上例句)强出许多。但依然存在一些可以明显感受到的局限。现在,我可以用“砖头、钢筋、水泥和房子”的类比可以很生动地解释“分类词汇”的局限了:传统词汇书提供了“砖头”,分类词汇书不仅提供了“砖头”,还提供了“钢筋”(即,分类)——但在一定程度上,它并没有提供“水泥”,所以当然还有所欠缺。
最近的两年中,我一直在尝试“细分专题+精简篇章+短词汇表”的模式帮助学生打造“扎实的基础词汇量”,效果非常明显——因为在这种模式中,砖头、钢筋、水泥、小房子一应俱全。很多学生往往在一个月内就可以基本掌握两千左右的核心词汇,并且对词汇与词汇、概念与概念之间的联系、词汇在不同语境中、概念在不同领域中的区别。
如果不通过篇章学习词汇,学生很难把“L列表中的‘limb’”与“T列表中的‘twig’”联系起来——“limb”是“主干”,“twig”是“桠枝”(事实上,大多学生只知道“limb”是“人的四肢”,而从来没想过这个单词与“树”有什么关系)——这是词汇与词汇之间的联系;很多学生不知道“rodent”(啮齿动物)必须不停地“gnawing”(磨牙)(很多学生甚至不知道“啮齿动物”是什么东西;而另外一些学生可能就算背过各种“高级词汇书”却只知道这是个名词:“不断的苦痛”)——这是概念与概念之间的联系;“fault”在大多数语篇中是“错误”的意思,然而在涉及到“earthquake”(地震)的语篇中,往往更可能是“断层”的意思——这是词汇在不同语境中的区别;“adaption”(适应)这个概念在生物学中是一种竞争力的表现,但是在哲学中往往被当作是无力坚持而最终妥协的表现——这是概念在不同领域中的区别。
常识的重要性
在TOEFL/GRE/SAT培训中,流行一种在我看来比较奇怪的看法,而这种看法信奉者甚众:“不要用常识解题”。我很奇怪这些人怎么想的,常识是我们最有力的武器之一,为什么要缴械?每每仔细探究就会发现,但凡解题解错了,往往只有两种情况:1) 正确常识的基础上逻辑推断错误;2) 逻辑推断正确却建立在错误的常识基础之上。逻辑推断非常重要,但要建立在合理的常识基础之上才可以。也许有人会反驳“那如果考试里的文章不符合科学常识怎么办?”答案是“在ETS的考试中这种情况不存在”——ETS的所有文章,都是符合现今广泛接受的科学自然常识的。所以,我建议学生在考试的时候,大胆运用常识,前提有两个:1) 你的常识确实是正确的;2) 你所参加的考试是ETS设计的,而不是国内的四六级考研之类。
先看个例子:
科学家们很奇怪为什么在squirrel(松鼠)这种rodent(啮齿动物)身上竟然同时存在两种相反的品性:一方面它们“未雨绸缪”地accumulate(收集)acorns(橡果)以便度过寒冬,另外一方面它们又不停地squander(浪费、挥霍)——每个橡果它们都只吃掉1/3,而litter up(扔掉)2/3?经过调查之后,科学家们的解释是这样的:rodent(啮齿动物)的牙,外侧是坚硬的enamel(牙釉质),内侧却只有不停生长的dentine(牙质);于是,它们必须不停地gnawing(磨牙)才能保持incisors(门牙)足够地keen(锋利);所以说,实际上这些squirrel(松鼠)并没有squander(浪费),因为它们只要gnawing(磨牙)1/3的acorn(橡果)就使牙齿相当地keen(锋利),那2/3当然要litter up(扔掉)——事实上(这是科学家们后来观察到的),当它们为了果腹而吃acorn(橡果)的时候,从来都是能吃多少就吃多少的。
其实,上面的内容实际上是某次托福考试中的听力lecture的完整内容。
想象一下,当一考生被考到这样一个段子的时候,他究竟能听懂多少呢?乍一看来,好像他必须起码认识这些词汇:
accumulate
acorn
dentine
enamel
gnaw
incisor
keen
litter (up)
rodent
squander
squirrel
可事实上,就算他背过这些词汇,也不见得听懂。原因有很多,比如,其中一个原因是很多学生背单词的时候并不理会拼写,也不理会发音;于是,很多考生可能就算认得enamel,却不知道这个单词怎么读(重音到底在第几个音节上?),在这种情况下,录音里正确读出来的enamel会在这些考生的脑海里唤出正确的对应概念么?
然而,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但凡有一点点科学自然常识的人,只要听得懂squirrel和gnawing,剩下的内容可能仅凭猜测也能八九不离十地弄清楚。为什么呢?因为科学自然事实是几乎不变的,尤其不会因为ETS的托福考试改革了而发生变化的。很难想象一群小松鼠在开会,一个小松鼠对其它的松鼠说:
大家听好了!现在ETS的托福改革了,不再是pBT,也不是cBT了,而是iBT了……为了配合ETS的改革,我们从现在开始用橡果磨牙的时候不能再像以前那样用1/3扔2/3;而要统一改变行为,一定要用2/3扔1/3……
“细分专题+精简篇章+短词汇表”的模式在这方面对学生有极大的帮助。不仅在记忆词汇的过程中通过上下文联系使学生能够更快更牢地记住单词,另外一方面还可以使学生用英文建立一个完整的、脉络清楚的、层次分明的概念体系,使他们即便在信息不尽然完整的情况下都拥有更好的理解能力和更靠谱的推测能力。
(说明:关于“啮齿动物”这个专题,由于已经在这里当作例子讲解清楚了,所以,正文中不再重复收录。)
ETS在《新托福官方指南》中清楚地说明了TOEFL iBT考试所涉及的话题范围(见“附录一”)。所以,考生在背单词扩充词汇量的同时,一定要把相关的概念、常识,以及它们之间的必要背景弄清楚。ETS声称不会考“过分专业”的内容,事实上ETS也确实如此身体力行。然而,有些时候,所谓的“专业”是相对的。例如,从来不关注《生物》课程的我当初就确实从来都不知道“啮齿动物”是什么东西,都包括哪些常见的动物,为什么它们被称为“啮齿动物”,它们的习性又是什么……还有另外一个因素就是由于地域的不同,很多概念可能并不在两种文化中完全重合:比如,在中国人的常识里,松鼠是吃松塔(pinecone)的;在美洲大陆常见的灰色小鸟是wren(鹪鹩),但亚洲大陆常见的灰色小鸟是sparrow(麻雀)——乃至于TOEFL考试中出现过无数次的wren,却从来没有提过sparrow;我们知道的老鹰是eagle,而美国人熟悉的却是bald eagle和condor,连字典里的解释都是“(南美) 秃鹰”……
这就是为什么当前这本词汇书非常有效的重要原因。因为这本书1) 用192个小专题完整覆盖了ETS《新托福官方指南》中所给定的话题范围;2) 所有的文字摘取精简改编自权威的微软百科全书(Microsoft Encarta)以保持文字的地道;3) 每个单词的释义经过精确的筛选而不是盲目收录。
上述三条中的最后一条尤为重要。很多学生只顾背词汇书而不在意语篇的结果是往往不小心只记住了“其实并不常用、并不常考的词义”——其实,很多凭空编撰的词汇书对此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比如,很多学生对于cardinal这个单词,只记住了托福中不会考的名词词性含义“红衣主教”(因为托福几乎不涉及宗教)而不知道这个词在科学文章中常见的形容词词性含义“重要的、首要的”;对于radical这个单词,只记住了不会考到的“激进的”而不知道常考的“剧烈的”(因为托福几乎不涉及政治);关于canopy,只知道这个单词的字典里第一个意思“天蓬、华盖”却不知道常考的那个字典里的第二个释义“树冠”(因为托福考试中只有说明性文字,很少使用文艺性语言);关于preoccupation这个单词,只背过“深入,全神贯注”,殊不知这个单词每次被考到的时候,意思从来都是“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