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革命
经济史上的结构和变革 豆瓣
作者: [美] 道格拉斯·诺斯 译者: 厉以平 商务印书馆 1992 - 10
《经济史上的结构和变革》中集中表述了这样一个中心思想:由于人类受其自身生产能力和生存环境的约束,只有通过交换即交易这一基本活动获得经济效益和安全保障,而产权是交易的基本先决 条件,产权结构的效率引起经济增长、停滞或经济衰退。国家则规定着产权的结构并最终对产权结构的效率负责。此外,由于约束行为的衡量费用很高,如果没有思想信念约束个人最大限度追逐利益,会使经济组织的活力受到威胁。因此,意识形态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它是一种节省时间精力的工具,有助于实现决策过程简化并使社会稳定和经济制度富有黏合力。诺思从制度创新和制度变革来解释长期经济增长和人类社会的演进,显然是富有启录意义的。
2016年11月29日 已读
全书体例清晰:理论搭建+历史回顾+综合。最大的收获有三:1.第三章“新古典派的国家理论”换了一个视角重新审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并警惕官僚制的弊病;2.分析两次经济革命的视角令人眼前一亮;3.分析英/荷/法/西四国国家制度和产权制度的毫厘千里对我理解法国革命也有一定的帮助。但诺思对马克思主义的批判存在一个致命问题,那就是混淆了“生产力-技术”、“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制度”两组概念,从而导出以人口变动为主要因素的资本存量变动是制度变革的主因、制度变革引发技术变革的结论。这一结论适用于生产关系严重滞后于并阻碍生产力发展时,因此诺思没有打到点上。
工业革命 文官制 现代化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