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利
为了人的尊严 豆瓣
作者: 张千帆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2012 - 4
日前,著名宪法学者、北京大学教授张千帆最新力作《为了人的尊严:中国古典政治哲学批判》一书由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本新书倾注作者十年心血,是作者长期思考的结晶,主题是探讨中国古代哲学关于人格尊严的思想脉络。该书的出版将为读者重新认识和解读中国古典政治哲学提供全新的思维视角。
作者张千帆现为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导,担任中国宪法学会副会长、北京大学宪法与行政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等职。他还是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政府学博士,曾任《南京大学法律评论》主编,主要研究中外宪政,并在相关领域出版专著和主编教材20多部,发表论文百余篇、评论240多篇。
新书内容主要是作者在美国期间发表的文章结集,最早的一篇文章发表于2000年夏威夷大学成中英教授主编的英文版《中国哲学杂志》。新书重在探讨中国古典哲学传统中的人格尊严思想,并以此为核心构建新的道德与政治理论。新书阐发了儒家道德思想的内在精髓,批判了儒家政治传统的先天不足,论证了礼治与宪政在形式上的共通之处,梳理并评价了墨家与道家思想对尊严理念的独到贡献。作为新的话语体系核心,尊严理念不仅是建构中国宪政大厦的起点,也是沟通中国与世界文明的桥梁。
作者认为,中国古典哲学的共同主线是人格尊严这一永恒理念。通过展开讨论儒家、墨家、道家不同学派的诸多差异,得出三个思想流派只是体现了一个共同道德原则的不同方面的结论,那就是人是作为目的的自身,而不是仅仅作为其他目的的手段。这种内含人格尊严的道德愿景只有通过适当的社会和政治制度才能得以实践。
新书的现实意义在于:尊重和保护人的尊严是衡量每一个政治体制和社会行为的合法性依据,也是重构之后的中国古典哲学流派所共同接受的宪政原则。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本书的写作,曾经得到张岱年先生生前的指点与肯定。
阅读此书,反思社会与自我:和古代人相比,我们活的有尊严吗?
权利的成本 豆瓣
作者: 史蒂芬·霍尔姆斯 / 凯斯·R.桑斯坦 译者: 毕竞悦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1 - 9
传统的自由主义认为,要保护权利,政府管得越少越好。本书认为这是一种偏见,并通过考察美国保护权利的必要条件,强有力地证明了权利要想真正成为法律意义上的权利,也就是司法上可以执行的权利,需要政府积极地创设和实施,而不是管得越少越好。本书以生动的事例展现了权利运作的逻辑和规则,深刻地改变了现代国家关于权利的讨论,被称为“当代的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