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
是谁在与民主为敌 (2007) 豆瓣 维基数据 IMDb
The War on Democracy
8.0 (9 个评分) 导演: Christopher Martin / 约翰·皮尔格 演员: 约翰·皮尔格
其它标题: The War on Democracy / La guerra contra la democracia
这部纪录片是屡屡获奖的导演约翰·皮尔格的新作。[约翰·皮尔格成长於澳洲悉尼,目前定居英国伦敦。他是一位优秀的战地记者、作家与制片家,两度获颁英国新闻界最高荣誉“年度记者”。皮尔格足迹遍及世界各地,最受肯定的报导作品发自柬埔寨(收录于《别对我撒谎》一书)与越南。皮尔格曾荣膺“年度国际记者”与“联合国媒体和平奖”。他的纪录片得过法国“无国界记者”大奖、艾美奖,以及英国电影电视艺术学院颁发的“理查丁伯比奖”。皮尔格三十年来锲而不舍地揭露世事真相、奔走倡导人权,在2003年获颁“苏菲奖”。译者注]本片认为,美国非但没有像声称的那样要给全世界带来民主,反而正竭尽所能地想要扼杀它。
民主的细节 豆瓣 Goodreads
8.2 (393 个评分) 作者: 刘瑜 上海三联书店 2009 - 6
这本书是作者过去几年给一些期刊报纸写的专栏文章结集,其中主要是给《南方人物周刊》的文章。全书中以讲故事的形式,把“美国的民主”这样一个概念性的东西拆解成点点滴滴的事件、政策和人物去描述。
论美国的民主(上下) 豆瓣
De la démocratie en Amérique
8.3 (7 个评分) 作者: [法国] 托克维尔 译者: 董果良 商务印书馆 1988
托克维尔(Tocqueville)是法国著名的政论思想家,其代表作《论美国的民主》出版后 ,立即受到普遍好评,使他名扬海外。这部著作的上卷和下卷,不是写于同一时期,其间相隔5年,因而在笔调、结构、叙述上有所不同。上卷的第一部分讲述美国的政治制度,第二部分对美国的民主进行社会学的分析。下卷分四个部分,以美国为背景发挥其政治哲学和政治社会学思想。
2013年1月13日 已读
重点关注避免“多数人暴政”的法学家、陪审制度。
民主 美国
美国革命的激进主义 豆瓣
The Radicalism of the American Revolution
8.4 (5 个评分) 作者: (美) 戈登·伍德 译者: 傅国英 商务印书馆 2011 - 8
本书描述了美洲殖民地脱离英国的史实,而且阐述了人们如何摆脱了一整套生活方式的历史:摆脱了封建依附制的社会,摆脱了政治庇护制,以及摆脱了把人分成贵族与“群氓”的世界观。他展示了这个国家的缔造者们的理论如何变成了现实,也展示了这些现实有时又如何使他们自己感到困惑不解和大失所望的史实。此书构思宏大,论证缜密,凝聚作者三十年学术研究的精粹,称得上是研究1776年美国革命对社会、政治和经济影响的一部扛鼎之作。
2016年10月23日 已读
这是我近年来读得最爽的翻译书,没有之一。配合《联邦党人文集》和《论美国的民主》食用更佳。全书体例清晰,事例丰富,其中核心词汇“激进主义”聚焦在独立战争前后美国社会剧变上。很多描述颠覆(补充)了我对那段历史的认识:建国者对美国民主的失望、联邦党和共和党间的纷争、农业国向工商业国的迅速转变、平等化带来的社会激荡等等,和中国太像了,又太不像了……
政治哲学 民主 美国 自由
论美国的民主 豆瓣 Goodreads
De la démocratie en Amérique
9.4 (47 个评分) 作者: [法]托克维尔 译者: 董果良 商务印书馆 1989 - 1
托克维尔(Tocqueville)是法国著名的政论思想家,其代表作《论美国的民主》出版后 ,立即受到普遍好评,使他名扬海外。这部著作的上卷和下卷,不是写于同一时期,其间相隔5年,因而在笔调、结构、叙述上有所不同。上卷的第一部分讲述美国的政治制度,第二部分对美国的民主进行社会学的分析。下卷分四个部分,以美国为背景发挥其政治哲学和政治社会学思想。
2018年3月3日 已读
大学时看完上卷,工作至今才消灭下卷。曾经就序言和部分内容作了笔记,重点关注了税收和司法在联邦制中,如何发挥中央对地方控制作用。下卷更符合我的胃口,特别是《民主国家害怕哪种专制》等后几篇预言精准。更大的收获有三:一是不断对照当今中国充满活力和隐忧的影子;二是不断引发我对平等化带来的极权问题思考;三是更新了我对民主的认知。托氏一直在克服贵族倾向,渴望超越阶级带来的认知,令人敬佩;但他没有弄清造成美国民情的根本不仅是民主(平等),还有新大陆短暂的“无限”资源,令人惋惜。
启蒙 平等 极权 民主 社会观察
美国革命 豆瓣
The American Revolution : A History
作者: [美] 戈登·S. 伍德 / 戈登·S. 伍德 译者: 赵辛阳 2017 - 10
“人人生而平等”——
我们相信这是不言自明的真理
———————————————————————————————————
这是一部精炼而又权威的美国革命史。1776年至1787年间,这场发生在西方世界边陲的革命,是如今世界第一强 国的发端。18世纪中后期,北美殖民地居民对英国经济暴政的反抗愈演愈烈,最终引发了一场集军事、政治、社会和精神变革于一体的大革命。 美国革命因为它特有的戏剧性和开创性,吸引了当时全世界的目光。临时组建的革命军,将领没有经验,士兵衣不蔽体,却击败了当时世界上*强大的英国军队。美利坚人急切要摆脱专制与压迫,而在广袤如北美的大地上建立共和国,当时鲜有历史先例或思想先哲为他们背书。但美国的国父们却成功了,为后世建国者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政治理念。
在一片广袤的土地上,没有贵族封号,没有世袭统治,权力来自人民——绝大多数人类成员此前从未想象过的图景,却被美国革命实现了。美国革命创造的奇迹,让美国人逐步摆脱了身居西方世界边陲荒野的自卑感。他们感到,自己的祖国代表了人类的未来。北美大陆的广阔天地,是人们享受天赋权利、实现政治梦想、发扬实干精神的天命之地。
2018年12月9日 已读
这本小册子对我最大的帮助,是理顺了革命前的若干背景,特别是北美变迁、英国内政对美国革命的影响(前三章);对我的第二个帮助,是后四章更多是作者《美国革命的激进主义》的缩写,权当简单重温一遍;对我的第三个帮助,是再次把之前读的“美国革命”书籍串了起来:思想意识渊源(特别是国家反对派)、庇护自由的崇高信念、宪章+普通法+帝国宪法维权、制宪、民主时代前夕崇高与“世俗”拉锯等等。不解渴之处,在于未深入法国和旧欧洲在美国革命中的角色,也未点明美国革命对法国大革命在观念和民族心理上的影响。
共和 民主 美国 革命
无政府主义人类学碎片 豆瓣
Fragments of an Anarchist Anthropology
7.8 (61 个评分) 作者: [美] 大卫·格雷伯 译者: 许煜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4 - 7
无政府主义人类学碎片是作者从人类学的角度对无政府主义做的一个新诠释。格雷伯从人类学的历史出发,尝试勾划出人类学和无政府主义的关系,特别通过探讨实行平均主义的“原始社会”的权力架构、莫斯(Marcel Mauss)的礼物经济,以及他在马达加斯加的田野研究,为我们打开一个走出国家—市场局限的视野。格雷伯书中还探讨了全球化所引发的问题,以尝试建立一种基于无政府主义的“共识主义”,作为民主的新方向,强调人类学关于权力制衡方面的研究如何帮助我们重新看待乌托邦的梦想,以及怎样实现一个更美好的社会。这本书也是对人类学的批判:为何百多年来人类学家掌握了这些田野资料和人文志技巧,却不能为我们指出另一个方向?而这本书便是第一个这样的尝试。
2019年4月4日 已读
中偏左和反西方中心主义的立场值得我内心深切同情。作者长于批判,短于构建。在批判霍布斯自然状态逻辑起点、资本主义、民主话语霸权、学术垄断和侏儒,以及重释革命等方面颇为灵动,如果不是被时而穿插的构建冲动冲淡的话,那将相当过瘾。但“饼”画得不够大和诱人,且在当面对无限膨胀的利维坦甚至国际利维坦时,作者选择了一条自认为睿智的非暴力之路,夸大直接民主、共识议事、敌人的强大和逃避带来的另辟蹊径和釜底抽薪之效。另外,翻译实在略差,不仅是信达雅的问题,而是语病问题。
启蒙 批判 民主 社会 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