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
抗争性政治 豆瓣
作者: 于建嵘 人民出版社 2010 - 8
本书是一部系统论述抗争性政治的学术专著。作者从社会冲突的基本理论出发,全面地分析了转型期中国社会冲突的基本类型,特别是重点研究了维权事件和社会泄愤事件的基本特征及社会风险,并从社会治理的角度,系统地提出了化解社会冲突的政策性建议。
2011年2月2日 已读
将工人简单归纳为“以理维权”、农民归纳为“以法抗争”,是学者的偏见。但是,第三章“群体行动与社会泄愤事件”发出的警钟,值得治理者重视,民变就在身边。
三农 社会 维权
无政府主义人类学碎片 豆瓣
Fragments of an Anarchist Anthropology
7.8 (61 个评分) 作者: [美] 大卫·格雷伯 译者: 许煜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4 - 7
无政府主义人类学碎片是作者从人类学的角度对无政府主义做的一个新诠释。格雷伯从人类学的历史出发,尝试勾划出人类学和无政府主义的关系,特别通过探讨实行平均主义的“原始社会”的权力架构、莫斯(Marcel Mauss)的礼物经济,以及他在马达加斯加的田野研究,为我们打开一个走出国家—市场局限的视野。格雷伯书中还探讨了全球化所引发的问题,以尝试建立一种基于无政府主义的“共识主义”,作为民主的新方向,强调人类学关于权力制衡方面的研究如何帮助我们重新看待乌托邦的梦想,以及怎样实现一个更美好的社会。这本书也是对人类学的批判:为何百多年来人类学家掌握了这些田野资料和人文志技巧,却不能为我们指出另一个方向?而这本书便是第一个这样的尝试。
2019年4月4日 已读
中偏左和反西方中心主义的立场值得我内心深切同情。作者长于批判,短于构建。在批判霍布斯自然状态逻辑起点、资本主义、民主话语霸权、学术垄断和侏儒,以及重释革命等方面颇为灵动,如果不是被时而穿插的构建冲动冲淡的话,那将相当过瘾。但“饼”画得不够大和诱人,且在当面对无限膨胀的利维坦甚至国际利维坦时,作者选择了一条自认为睿智的非暴力之路,夸大直接民主、共识议事、敌人的强大和逃避带来的另辟蹊径和釜底抽薪之效。另外,翻译实在略差,不仅是信达雅的问题,而是语病问题。
启蒙 批判 民主 社会 自由
中国社会学文选(上下) 豆瓣
作者: 应星 / 周飞舟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1 - 9
本书精选了社会学传入中国近110年,特别是中国社会学重建30多年来,本土学者在现代中国社会的形成、社会结构与社会制度、农村与城市、文化与社会生活等研究领域的经典力作,作者从严复、费孝通到李强、李培林等。
作为重新建构中国社会学学术传统的一种尝试,本文选既承接民国社会学家的地气,以中国本土学者最近30年来的社会学优秀研究成果为主体,又在本土学者的社会学想像力的相互融通、砥砺与碰撞中,梳理了社会学的中国学派的脉络。本书可以作为当前高校社会学教学急需的辅助性教材。
《中国社会学文选(上下)》分为四编。第一编前两节主要展示民国社会学对中国社会传统及其现代转型的分析路向,后一节则是对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社会结构变迁的总体性分析。第二编主要是对30多年经济改革的社会学分析,是社会学努力面对经济改革这个总体性问题与经济学家潜在对话的成果。第三编主要是对政治治理的目标、机制、渊源及后果的社会学分析。第四编为“社会生活与社会阶层”。这部分是最具“社会”本身特色的分析。
兴盛与危机 豆瓣
8.9 (18 个评分) 作者: 金观涛 / 刘青峰 法律出版社 2011 - 1
作者大胆地将系统整体研究方法运用到历史研究中,从中国封建社会延续两千余年与每两三百年爆发一次大动乱之间的关系入手分析,提出中国社会是一个超稳定系统的假说,并用这一套模式去解释中国社会、文化两千年来的宏观结构变迁及其基本特点。由于本书观点在中国产生很大的影响,在海内外学术界也普遍受到关注,一般认为是中国十年改革时期重新诠释中国历史的最重要理论著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