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
海昏侯 (2019) 豆瓣
8.2 (52 个评分) 导演: 张力 / 金蓓 演员: 娄硕 / 马昆
《海昏侯》第一集
2011年,一座古墓被意外发现,震惊中外:10余吨五铢钱,数百枚金饼令人目不暇接,数量惊人的马蹄金、麟趾金、金板等等,超过了已发现所有汉墓的金器总和;绘有最早孔子画像的穿衣镜,约5000枚竹简,令所有的人为之一振!內棺中的玉器、漆器鲜润如初,出行的座驾,赏玩的把件,享受的乐器,饮酒的用具,一个远在两千年前的朝代仿佛突然复活了。
《海昏侯》第二集
短短33年的人生经历了数次大起大伏,他为何会被突然立为皇帝,又在短短27天后骤然被废?废立皇帝在封建王朝是惊天的大事,然而身处漩涡中心的刘贺在史料中的记载非常有限,刘贺墓的开启,提供给今人更鲜活的材料去解读那段久远的历史,重新审视那段错综复杂的皇权最高处的争斗是如何改写了历史。
《海昏侯》第三集
年仅33岁。正值青壮年,一代王侯为何匆匆离世?史书上没有任何记载。一系列全新科技手段的介入,让现代考古能保留和读取更多的信息,借助先进的DNA技术,我们能否开启两千年前那个年轻人的生命密码?刘贺被废之后过着怎样的生活?他的继任者汉宣帝又是如何影响着他的人生?
2019年7月4日 看过
不解渴之处有二:一是一直期待竹简能还原些典籍出来,可惜没展开;二是墓的其他价值介绍不够。
古墓 秦汉 纪录
匈奴简史 豆瓣
作者: 水木森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2016 - 8
匈奴是我国古代的一个游牧部族,兴起于公元前3世纪,衰落于1世纪,是草原文明的缔造者和传承者,在大漠南北活跃了约三百年,其后又在中原地区活跃了约二百年,对中国和欧亚大陆的历史进程都曾发生过较大的影响。
作者水木森是一位资深的史学爱好者,尤其喜爱中国民族历史。本书是他在尊重历史、多方考据的基础上写成的,他采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观点和方法,对在中国历史舞台上活跃了近500年的匈奴族的文化习俗、经济生活、社会结构、政权组织、部落兴衰、政治演变以及与其他民族尤其是汉族的关系,做了一个比较全面而系统的叙述。内容虽然比较复杂,但语言简明、通俗,引人入胜。
内文配有精美插图,在帮助我们了解匈奴帝国珍贵史料的同时,也能增强美的感受。
编辑推荐
1.跟人类简史一样精彩
这是一部“瘦身版”的匈奴简史。作者在真实考据的基础上,用轻松幽默的笔墨,将匈奴的起源、发展、壮大、全盛及衰落整个历史进程娓娓道来,是一部比小说更有料、更耐看的历史书。
2.一部引发多方热议的历史新作
本书是新锐畅销书作者水木森的全新之作。作者水木森,原名邓学之,酷爱阅读,热衷写作,以其严谨的写作态度,幽默有趣的文风深受读者喜欢,发表有《狼团突击》《有一种幸福叫耐得住寂寞》《匈奴简史》等多部作品,作品问世以来,无一例外,广受好评。
3.这是匈奴爱好者不可错过的经典
本书回首称霸草原的冒顿传奇,重现响彻欧洲的上帝之鞭,详细描述了汉匈一百多年的争战,道尽了匈奴帝国的兴亡史,能帮读者理清影响匈奴发展的重大脉胳,解除历史的枷锁,展望民族融合多样化的未来。
4.一本让你看了又看的好书
书中插图简单大气,直观有效地帮助读者了解匈奴历史、文化,增广见闻,同时也丰富了版式编排,增强了读者的趣味阅读体验。全书内容丰富,史料真实,文字幽默有趣,是一部真实、幽默解读匈奴500年兴亡的彪悍之作,精彩、刺激,超出你的想象。
书中精彩语录
一个民族强大的标志并不是它的人口数量有多少,而是它的民族性格有多么强悍。只有性格强悍的民族才称得上强大的民族,这样的民族不但能改变自己,而且能改变世界。
然而,一个在骂声如潮的环境中依然我行我素、镇定自若的人,是不能用常人的眼光看待的。忍让不等于怯懦,老虎不发威不等于是病猫。他苦心经营着防务,一面踏踏实实地修筑长城,完善防务体系;一面等待时机向世人证明他才是匈奴人的最大克星。
刘彻见乌维单于又在西域捣鬼,必里很是恼火,决定刺激一下他的神经。
原来让匈奴臣服竟是如此容易!刘询笑了,霍光笑了。当年,刘彻指挥卫青、霍去病等将领,集汉朝的财力和人力,奋斗了半个多世纪,多次深入攻打匈奴,尚未实现让匈奴臣服的目标,现在刘询坐观匈奴内部厮杀,不费一兵一卒,就使匈奴各部争着臣服。
韩昌和张猛见状担心呼韩邪北去后难以约束,便越权代表刘奭与呼韩邪订立了盟约,同意放
呼韩邪部北归,要求呼韩邪与汉朝世代交好,不得违约。可他们哪里知道任何盟约都是以实力为保障的。
2016年12月20日 已读
厕所读物,懒得废话。
秦汉 蛮族
帝国强军:中国八大古战精锐 豆瓣
作者: 指文烽火工作室 吉林文史出版社 2016 - 1
生动的故事、严谨的考证以及多张原创手绘图,精细勾勒、深度还原精锐英姿。
秦咸阳卫戍军——“虎狼”中的“虎狼”,秦朝覆灭前的最后希望所在。
汉羽林骑兵——远征大漠,封狼居胥,良家子的高歌与沉寂。
东晋北府军——淝水之畔,一鸣惊人,称雄东晋南朝百余年的超级军团。
北齐百保鲜卑甲士——在乱世中,以摧枯拉朽的破坏力主宰着战场。
唐玄甲军——唐帝国的杀手锏,李世民麾下的“黑色死神”。
蒙古怯薛军——可汗的心腹,帝国中枢的掌控者。
明戚家军——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精锐,明帝国中后期富有传奇色彩的捍卫者。
后金巴牙喇——明末清初横行东亚大陆的八旗精锐。
秦咸阳卫戍军、汉羽林骑兵、东晋北府军、北齐百保鲜卑甲骑、唐玄甲军、蒙古怯薛军、明戚家军、后金巴牙喇……他们是八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精锐部队,他们是一个王朝或者帝国军力和国力最大体现,是光辉战绩、传奇历史的创造者,也是帝国兴衰起伏的见证者。本书用生动的故事和严谨的考证,详细阐述这八支部队的建制体系、武器装备、战术运用,以及他们创造的著名战役和丰功伟绩!
汉:白日薄西山 豆瓣
作者: 徐兴无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 9
本系列从翔实的历史材料出发,以雄浑的构思记录了中国历史上几个大的封建王朝兴衰的历史过程。在洞察世态人情毫末的基础上,探索了这些昔日王朝兴衰错综复杂的原因,散发着智慧的炽热光焰。新颖的表现手法是本系列的一个重要尝试。它试图在史学家和小说家之间找到一条新路:吸取历史学的观点和成果,避免枯燥繁冗的叙述方式;借鉴文学的叙述与神采,但没有虚构的情节。从而赋予历史以活力,在历史的花岗岩中融入道德的激情和审美的诗意,有着“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的气度和风范。在这里,历史不仅仅意味着过去,它处于人类的理性思考、道德评判和审美观照的光亮之中。
大汉帝国是中国历史上寿命最工的帝国,她和在她之前试验性的秦帝国一起,开创并发展了一种崭新的政治制度和社会文化,是中华本土文化孕育出来的第一个强盛的时代。然而自东汉和帝以后,君主幼弱、外戚专政、宦官擅权、党锢事件、士族崛起、庄园经济、宗教运动、流民暴动、边将叛变、军阀割据等现象比肩接踵。至桓、灵以后,这些矛盾集中爆发。本书截取了灵帝、献帝两朝五十二年的时间段,全景式地展示了这个帝国走向灭亡的过程,并由此提示了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一些根本矛盾。读者不难发现,此后中国历史上任何帝国的灭亡,都以不同的形式重蹈大汉帝国的覆辙。因为这个帝国的灭亡不仅赋予了我们这个民族的姓名,而且铸造了我们这个民族的个性。
2018年12月9日 已读
中学时代晚自习,偷读此书和《日落九世纪》《西风凋碧树》,当时如饥似渴,如今归于平凡。没想到,高考后真去了南大。2011年在鼓楼南园16舍蜗居,徐兴无先生1995年在17舍完成此书,冥冥中自有缘分。
季世 秦汉 魏晋南北
长安与洛阳 豆瓣
作者: 谢昆芩 2013 - 11
汉唐时代,中国文化走向成熟,形成了"天下为一,万里同风"的盛世,产生了强大的生命活力;汉唐时代,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国力强盛,被称为"汉唐盛世"。而盛世辉煌,则又集中体现在王朝的帝都上,汉唐帝都孕育并集中体现了恢宏阔大的"汉唐雄风"和"汉唐气象"。本书以汉唐帝都长安和洛阳为切入点,以汉赋、唐诗、唐代小说和笔记为主要研究对象,系统探讨汉唐两代帝都文化与文学创作之间的关系、汉唐帝都文化影响下的文学活动和文学现象,以及这些文学活动和现象所展示的独特的人文景观和帝都意象。
士大夫政治演生史稿 豆瓣
9.1 (13 个评分) 作者: 阎步克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5 - 1
帝制中国的官僚政治由拥有人文教养的儒生文士承担,“文人”和“官僚”一身二任,由此塑造出了一种“士大夫政治”。这是中国传统政治体制的独特性的一个重要体现。《士大夫政治演生史稿》探讨“士大夫政治”的演生过程和这种政治文化模式的特点、机制。作者采用结构性视角,把士大夫的最初形态追溯到周代的“士”与“大夫”,战国以来他们分化为“学士”和“文吏”两个群体,汉代又发生了儒生与文吏的合流、儒家与法家的合流,由此初步奠定了帝制中国“士大夫政治”的基础。
长安碎影 豆瓣
作者: 王子今 2021 - 8
秦汉时期,在中国历史进程中具有特别的意义,是中国文化基因的形成期,而咸阳—西安作为这一时期的文化重心和行政中枢,亦产生过辉煌的历史影响。
本书从秦汉文化的基础——“郁郁乎文哉”的西周礼乐说起,再到商鞅变法,咸阳如何成为长安的文化重心等,既有对高层政治的关注,也多涉及社会平民及劳动阶级,从几个以往人们关注不多的侧面描画咸阳—西安地方在秦汉时期的文化面貌。书中关于秦汉文化史实物证据方面的内容,也占了一定的比重,由此可令读者在众多具体、真切、形象的信息中,获得对秦汉时期整体文化风貌的进一步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