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kana - 标记
疼痛部 Eggplant.place 豆瓣 Goodreads
The Ministry of Pain
8.5 (103 个评分) 作者: [荷] 杜布拉夫卡·乌格雷西奇 译者: 姜昊骞 北京日报出版社 2023 - 5
来自一个已不存在的国家,教授一门四分五裂的语言,我像童话里的龙一样吐出舌头,然后它就分叉了:克罗地亚语、塞尔维亚语、波斯尼亚语、斯洛文尼亚语、马其顿语……
一门如此令人痛苦的语言,一门从来没有学会描述现实,与人对于现实的内在体验同样复杂的语言,能够讲故事吗?
一开始都是这样。或者 那样。他们做了那件事,去了那里,然后来到荷兰。流亡者的叙事是没有日期的。短短的“战后”发生了太多的事,他们的心理时钟在重压之下坏掉了。一切都坏掉了。地点和时间分成了“以前”和“后来”,生活分成了“这边”和 “那边”。他们突然间没有了证人、父母、家人、朋友,乃至借以重构生活的平常见到的人。没有了这些可靠的中介,他们被抛回了自身。
在媒体化的世界里,一切都不是真实的。记忆经过许多个中介,以朱丽叶·比诺什或红白蓝编织袋的形式出现,将我个人的疼痛翻译成我的语言。只有这一件事是真实的。
疼痛是无言的、无用的,却唯一真实的证人。
2023年5月30日 想读
你喜欢勃拉姆斯吗…… 豆瓣
Aimez-vous Brahms...
7.3 (6 个评分) 作者: [法]弗朗索瓦丝·萨冈 译者: 李玉民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9 - 11
* 除了自身和自己的生活,她还爱别的东西吗?*
年近四十的宝珥是一位室内设计师,有一位习惯偷腥的恋人罗杰。工作中,宝珥遇见了年轻的西蒙,他向她宣告:
“我以死者的名义,控告您无视爱情,忽视追求幸福的责任,一味逃避,得过且过,唯唯诺诺。您应当被判处死刑,您将被判处终身孤寂。”
宝珥在“现代”生活和古典爱情之间抉择。
2023年5月19日 想读
香蕉的低语 豆瓣
Muz Sesleri
作者: [土耳其] 伊切·泰玛尔库兰 译者: 李娟 2016 - 10
一个很深很深的故事。每个人都在心灵深处流浪。
* * *
“如果你在八月经过一片香蕉地,你可能会听到香蕉的低语:哧哧——哧哧——哧哧——”
父亲留给菲丽宾娜一沓信,告诉她黎巴嫩散发着橙花的香气,还有香蕉的低语。为了真正理解这些信,菲丽宾娜只身一人来到黎巴嫩,寻找父母亲的足迹。
与此同时,丹妮丝,一个在牛津大学读博的土耳其女孩厌倦了西方。她决定前往黎巴嫩——中东潜意识的所在地,寻找自己心中的真正所爱。
两个看似毫无关联的女孩即将在香蕉的低语声中相遇。
* * *
*每一笔都是虚构,每一页都具现实痛感。
*真实、痛切,出乎意料的鲜活。——《书刊》
*我推荐我的读者们阅读《香蕉的低语》。伊切是我最钟爱的语言大师。——亚沙尔•凯末尔(土耳其先锋作家、德国书业和平奖得主)
*伊切观察世界的角度丰富而深刻,这就是《香蕉的低语》独一无二的原因。——《文学杂志》
2023年4月26日 想读
不安之書 豆瓣
作者: 費爾南多•佩索亞 译者: 劉勇軍 野人 2017 - 3
全球五十四個國家共同票選「歷史上最棒的一百本書」。
臺灣首度出版經典全譯本。
與聶魯達並列「最能代表20世紀的詩人」
葡萄牙國寶作家,
歐洲現代主義核心,
80年代西方文學代表人物。
仿日記體片段式隨筆,費爾南多‧佩索亞化身為無數名「異名者」,粉碎自己的內心,探究平凡自我無數可能的面向,深入心底,直達失落的靈魂禁區。
《不安之書》是費爾南多•佩索亞的代表作之一,全書內容曾經長期散佚,且多為「仿日記」形式,在佩索亞逝後五十年,終於由眾多研究專家蒐集整理而成。佩索亞在散文和詩歌中幾乎不使用本名,而是通過「異名者」的身分進行寫作。在其他的作品中,這些「異名者」甚至有自己的傳記、個性、政治觀點和文學追求。佩索亞穿梭在數十位「異名者」之間,不斷變換隨筆的立場,其中以會計助理身份出場的「貝爾納多•索亞雷斯」與他本人最為接近,也在相當的程度上呈現佩索亞對生活、對命運、對世界的深刻認知,以及一個瀕於崩潰的靈魂的自我認識。
《不安之書》的「不安」代表永遠處於踟躕、不確定和過渡中,
是靈魂的無政府主義者,以各種角度檢視所謂的「存在」與「真實」。
喬治‧史坦納:《不安之書》為里斯本下了魔咒,使它如同喬埃斯的都柏林,卡夫卡的布拉格。
周芬伶:佩索亞的《惶然錄》(The Book of Disquiet),是我最常重讀的。只是一本隨筆札記,但其中寫他的夢想與內心,寫他雖然一無所有卻還是渴望去愛,渴望一種偉大。他所擁有的一切如此窄仄,他依舊感激生命,甚至為生命流淚。這對我恆常有著吸引力。
2023年4月20日 想读
老子道德经解 豆瓣
作者: [明] 憨山大师 2015 - 9
憨山大师注《道德经》,始于万历二十年(1592年),卒于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前后用功十五年,“或经旬而得一语,或经年而得一章”,“每参究透澈,方落笔,苟有一字有疑而不通者,决不轻放”。实为学佛、学老者苦心而注,以期学佛者通达老子,“善自他宗”;学老者破除己见,“得离言之旨”。
2023年4月19日 想读
时间之间 豆瓣
The Gap of Time
8.1 (19 个评分) 作者: [英] 珍妮特·温特森 译者: 于是 未读·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6 - 4
编辑推荐
莎士比亚辞世400周年(1616~2016),全球顶尖当代小说家联手改写莎翁七部经典剧作致敬!2016“莎士比亚年”全球联手打造的出版盛举,惠特布雷德首作奖得主、英国天才女作家、全球畅销书《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作者珍妮特·温特森重磅首发,担纲改写《冬天的故事》这一莎翁晚年重要剧作,引发28国上千万读者热评。《纽约时报》《泰晤士报》《卫报》《金融时报》《星期日邮报》《出版人周刊》《观察家报》等携手推荐,《纽约时报》评价它是“一部闪耀着喜悦之光的小说”。国内新锐文艺阅读品牌“未读”与企鹅兰登(北亚)联手,全球独家呈现简体中文版《时间之间》。——时间抚平一切伤痛,我们终将被它捕获。
内容简介
刚出生的帕蒂塔被遗弃在医院的“婴儿岛”里。她是被亲生父亲列奥以“送回她亲生父亲那里”的名义带离父母身边的,但一场意外的发生使她从未抵达。帕蒂塔成了列奥狂热嫉妒的牺牲品,嫉妒的对象是他最爱的两个人——竭力要全身心占有的挚爱、有孕在身的妻子咪咪,和他少年时的恋人、终生的朋友赛诺。他觉得咪咪和赛诺有染。
伤害常常只留给最爱的人。且以爱之名。
对帕蒂塔的人生来说,时空就此错位。从出生到十八岁,从伦敦到新波西米亚。她更是从未想过,被时空裂隙吞没的自己,是一切救赎的希望所系……
媒体评论
NPR(美国国家公共电台)年度最佳图书
温特森杰出的天赋在于,通过那些浅吟低唱般优美、常在意料之外迅捷而至的句子,成功地传达出小说的情感分量……她与令人费解的文本之间展开了一场奇妙的搏斗,最终呈现出一个错综复杂的、让人拍案叫好的当代故事——属于她自己的全新故事。——《纽约时报书评》
如同莎士比亚一样,温特森笔下的舞台上,处处充满了奇迹。——《泰晤士报文学增刊》
温特森不仅仅是改写了一个故事——她还将自己细致入微的心理感受填充进了这个故事中。观察温特森如何解决原剧本的问题固然有趣,但这本书真正的力量在于,她在时而朴实时而诗意的语言风格之间自由切换,并用任何她想用的元素(天使、游戏、劫车等)来阐述故事的能力。她让一个旧故事焕发出了新的生机。——《出版人周刊》
对于莎翁创作生涯的倒数第二个剧本而言,温特森的改写有着可爱的轻快节奏,聪敏而诙谐,故事情节引人入胜……小说让人充满了同情,并在一个众所熟知的故事里注入了一种真正的惊险感,而这绝非易事。它如此引人注目、有趣且优美。——《卫报》
2023年3月29日 想读
梁遇春散文 豆瓣
9.0 (6 个评分) 作者: 梁遇春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0 - 1
《梁遇春散文(插图珍藏版)》内容简介:那是三年前的一个夏天,我正在北大一院图书馆里,很无聊地翻阅《洛阳伽蓝记》,偶然看到底下这一段:刘白堕善酿酒,饮之香美,经月不醒。青州刺史毛鸿宾赍酒之藩,路逢劫贼,饮之即醉,皆被擒获。游侠语日:“不畏张弓拔刀,但畏白堕春醪。”
我读了这几句话,想出许多感慨来。我觉得我们年青人都是偷饮了春醪,所以醉中做出许多好梦,但是正当我们梦得有趣时候,命运之神同刺史的部下一样匆匆地把我们带上衰老同坟墓之途。这的确是很可惋惜的一件事情。但是我又想世界既然是如是安排好了,我们还是陶醉在人生里,幻出些红霞般的好梦罢,何苦睁着眼睛,垂头叹气地过日子呢?所以在这急景流年的人生里,我愿意高举盛到杯缘的春醪畅饮。
惭愧得很。我没有“醉里挑灯看剑”的豪情,醉中只是说几句梦话。这本集子就是我这四年来醉梦的生涯所留下惟一的影子。我知道这十几篇东西是还没有成熟的作品,不过有些同醉的人们看着或者会为之莞尔,我最大的希望也只是如此。
2023年3月28日 想读
追忆似水年华 豆瓣
À la recherche du temps perdu
作者: 马塞尔·普鲁斯特 译者: 李恒基 等 2022 - 9
2023年3月22日 想读
荒原狼 豆瓣
Der Steppenwolf
9.0 (19 个评分) 作者: [德] 赫尔曼·黑塞 译者: 姜乙 浙江文艺出版社 2023 - 3
“我们所知的世界,包含其中的不公、腐朽和恶意,如何与我们信任的理想和至高愿景相协调?
一切赋予生命价值的神圣事物——美、爱、真理和善,是真实的还是空洞的幻象,给人慰藉的错觉,我们最珍视的希望和创造?
音乐仅为娱乐服务,还是一条步入内心的通道,让人类在被异化的现实中得以肢解自我并在忘我的状态下获得瞬间的幸福并回忆天堂?
我们的自我,被扼杀在社会的诫命下,又为何深感成为真正的人,成为不朽者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如果生命终将结束于坟墓中,我们又为何致力于艰辛地塑造自我,探索永恒?”——姜乙
一百年前黑塞借荒原狼哈里·哈勒之笔写下的预言在往后的时间里一一应验。
在《荒原狼》中你可以看到不曾见过的、令人可畏的坦诚,它是知识分子式的,更是生而为人的坦诚。
如果二十世纪以来有过某种向内的、振聋发聩的声音,那一定来自黑塞笔下的角色。
可以确认的是,同《悉达多》一样,《荒原狼》同样是一首长诗——
“这是一场对生而为人的最残酷的庆祝,是一部反对平庸的充满勇气的诗篇。”
《荒原狼》是黑塞出版于1927年的长篇小说,带有强烈的自传色彩。它是赫尔曼·黑塞以对主人公哈里·哈勒的考察,力求揭示和解决其本人与大众文化、工业社会和权力阶级的冲突以及深层心理危机的文学表达。小说在创造性的多重视角间切换,匿名出版人、一本名为《论荒原狼》的手册、哈里本人,为读者展现了一幅生动的市民社会图景,以及游离期间的边缘人荒原狼。
2023年3月15日 想读 这个译本!!
亲切的恶魔 豆瓣
親しげな悪魔
作者: [日]星新一 译者: 李重民 译林出版社 2023 - 3
【内容简介】
《亲切的恶魔》集结了星新一40篇作品,包含《亲切的恶魔》《七个罪犯》《强盗的苦恼》《雪夜》等。这些短篇题材新颖、想象新奇、结尾出乎意料;同时立意深刻,读罢让人不禁反思。
青年不仅相貌平平、体弱多病,还一无所长、经济窘迫。在他从医院回家的路上,一位老人叫住了他,说可以实现他的愿望……
N先生遭人陷害,被判十年有期徒刑。但法官给出了一个条件:要是他在两年缓刑期内抓住七个罪犯,就可以免除服刑……
一个犯罪团伙想要干一件令社会震惊又万无一失的大案,他们制订了一个抢劫银行的“完美”计划……
万能生活保险公司提供一种特殊的保险,只要顾客有任何不愉快,都能得到赔偿金……
【编辑推荐】
虽然星新一得到了科幻界的高度评价,但他从未把创作限定在科幻之内,这本书就收录了许多星新一精彩的非科幻作品。“发人深省”这个词已经在评价星新一的作品时被用烂了,他的文字犹如一把闪耀着银光的手术刀,而整个人类社会就是手术台上的病人,让他切开病灶一探究竟。尽管星新一已去世25年,但他曾揭露出的那些问题依然存在。就让我们借助他的“刀”,好好看看这些“病”。
【名人评价及推荐】
星新一的小说锐利、机智、多姿、悲悯,题材多样,构思奇特。
——作家 韩松
荒诞、滑稽、天马行空……在极短的篇幅里充分深入剖析人性、批判现实,又有隽永的余味,只有星新一才能做到。
——作家 止庵
超凡的脑洞、辛辣的讽刺、悲悯的情怀,星新一的每一篇珠玉之作都是一个出人意料的大宇宙,映射出人类的内心。
——《科幻世界》副总编 姚海军
2023年3月9日 想读
鱼不存在 豆瓣 Goodreads
Why Fish Don't Exist
7.3 (38 个评分) 作者: [美]露露·米勒 译者: 陈晓宇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22 - 9
≈ 关于失去、爱与生命的隐藏秩序 ≈
“放弃鱼类之后, 我看到了世界的本质,一个拥有无限可能的地方。”
“所有的类别,都是虚妄。”
★ 美国公共广播电台2020年度图书
★ 《华盛顿邮报》2020年度非虚构佳作
★ 《芝加哥论坛报》2020年度图书
★ 史密森学会2020年度十大科学好书
★ 斯坦福大学推荐2022级新生阅读
【内容简介】
大卫·斯塔尔·乔丹是斯坦福大学的建校校长,也是一位分类学家,一个执着于给自然世界带来秩序的人——他发现了当时人类已知鱼类的近五分之一。但他发现的隐藏生命蓝图越多,宇宙似乎就越想阻止他。他收藏的标本毁于闪电、大火,最终被1906年旧金山地震摧毁——那场地震让近千个装着鱼标本的易碎玻璃罐坠落在地。刹那间,他毕生的收藏毁于一旦。
其他人可能已经放弃,屈服于绝望。但是乔丹检查了脚下的残骸,找到了他辨认出的第一条鱼,并开始自信地重建他的收藏——他用一根缝衣针将标签缝在鱼身上。当世界陷入混乱,他用一根针来重建秩序。
记者露露·米勒第一次听到这则逸事时,她把它当作一个傲慢或拒绝接受现实的警示故事。但当她自己的生活慢慢瓦解,她开始对大卫感到好奇。她对他的生活的挖掘将改变她对历史、道德和她脚下世界的理解。
《鱼不存在》是传记、回忆录和科学冒险的奇妙结合,也是一则温暖人心的寓言,讲述了如何在一个混乱永远盛行的世界里坚持下去。
【媒体推荐】
米勒潜入深海,进入了一所鱼类学校……等她浮出水面,她意识到自己已经坠入爱河。 那就是我的感觉:她的书将我带到了我从未想过的奇怪深度,我被迷住了。——《纽约时报书评》
这本独特的书巧妙地赞颂了生物的多样性和一切存在背后的神秘秩序。一本书创造的奇观。——《科克斯书评》
这本书是完美的。它既诗意又博学,既个人又政治,既小又大,古怪而深刻。——玛丽·罗奇
我想住在这本书的所在地:历史与生物学、奇迹与失败以及纯粹的人类固执的交汇处。多么华丽、令人惊讶又黑暗的喜悦。——卡门·玛丽亚·马查多
引人入胜、令人惊奇,甚至震撼人心!《鱼不存在》始于对杰出生物学家大卫·斯塔尔·乔丹的令人着迷的描述。然后非常出人意料地,有如此丰富的展开。这是一个关于科学与斗争、心碎与混乱的故事,用露露·米勒亲切而古怪的声音讲述。这本书将俘获你的心,抓住你的想象力,打破你的成见,震撼你的世界。——赛·蒙哥马利
《鱼不存在》是一个关于失去所爱和找到所爱的故事,一本关于信仰如何让我们坚持下去,以及信仰如何变得有害的书。——莱斯利·贾米森
露露·米勒可能确实破解了生命的秘密。——乔恩·穆阿利姆
一次伟大的逃离……也告诉我们如何度过风暴来临的艰难时刻。——《户外》杂志
【编辑推荐】
▴ 一个关于心碎与混乱的故事:以个人的混乱生活与失去意义为起点,挖掘斯坦福大学建校校长大卫·斯塔尔·乔丹的强悍人生,这趟离奇曲折的旅程启发作者最终找到了生活的意义与甜蜜所在;
▴ 既诗意又博学,既个人又政治,既微小又盛大:多条线索巧妙交织,既有对科学家大卫·斯塔尔·乔丹一生的描写,也有对自己生活的描述;有科学知识与伦理探讨,更有对人生意义和人的价值的探寻;
▴内文13幅珍贵版画插图,是艺术家呼应大卫使用缝衣针对抗其生命中的混乱之力,也特别同样使用缝衣针来创作的版画作品,独一无二;
2023年3月9日 想读
女孩们的地下战争 豆瓣
Odd Girl Out: The Hidden Culture of Aggression in Girls
7.2 (34 个评分) 作者: [美] 蕾切尔·西蒙斯 译者: 徐阳 理想国|海南出版社 2021
★第一本探讨女性霸凌问题的专著,走进“战火纷飞”的女生世界。
★倾听遭遇隐性霸凌女孩的真实心声,勾心斗角并非女孩的天性,畸形的社交文化才是问题所在。
★一本数字时代的女孩反霸凌实用手册:谣言攻击、网络暴力、隐私泄露……数字化的新型霸凌同样不容小觑。
★汇总十余年来作者的实践经验,为学校、家长、老师提供反霸凌的全面策略。
◎内容简介
为什么昨天还很亲密的朋友,今天就突然不理自己了?为什么有人会躲在背后说坏话,抱团排挤人,甚至霸凌别人?比起男生间的“用拳头解决问题”,女生间的攻击似乎更为隐秘和复杂。然而从家长到老师,大多数人都将其视为女孩的天性,而非亟待解决的严肃问题。
在本书中,蕾切尔采访了曾是霸凌对象和霸凌者的女孩们,直面给无数女性带来困扰乃至创伤的畸形社交文化。相比男孩,女孩往往承载了更多社会要求:受人喜欢比表达真实想法更重要,成为“完美女孩”比拥有独立自主的人格更重要。对冲突和愤怒的回避令女孩们惯于采取“另类攻击”的方式处理争端,也令她们频频陷入人际战争的泥淖之中。
《女孩们的地下战争》希望能够重构社会对于女性霸凌问题的认知,并为家长和学校提供实际的解决策略。让每一个女孩都能学会尊重和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是本书作者和受访者共同的期待。
◎名人推荐
心理学家玛丽·皮弗在1994年畅销书《拯救奥费利娅》(Reviving Ophelia)中了分析神经性厌食和自杀受害者,时隔多年,本书再次点燃人们对年轻女性的关注。 ——《华盛顿邮报》
终于,西蒙斯让我们看到,人们正逐渐意识到女孩的隐性攻击行为有自己的名字:霸凌。在西蒙斯等人的启发下,一场扭转局势的社会大讨论展开了。有人说,这场关于女孩和霸凌行为的讨论是史无前例的……这种瞬间点燃的大讨论,让人回忆起二十年前女性刚开始公开讨论家庭暴力的时候。 ——《洛杉矶时报》
一部大家都期待已久的好书,它将唤醒我们所有关心女孩成长的人。一些女孩每天都在友情问题中苦苦挣扎,西蒙斯让我们听到了她们的声音。她揭露了一个成人看不见的隐性攻击世界。 ——苏珊·韦尔曼,“奥费利娅计划”主席
女孩和妈妈们的必读书目。 ——《波士顿环球报》
大胆之作,粉碎谬论。 ——《西雅图周刊》
撕开成年女性社会笑脸相迎的表面,暴露女孩的黑暗秘密:恶意心理战每天都在我们的初高中校园里游荡。 ——《旧金山纪事报》
将女孩的刻薄文化描绘得惟妙惟肖。 ——《旧金山湾卫报》
《女孩们的地下战争》为女孩、父母、教师乃至学校管理层都提供了实用的建议。说这本书姗姗来迟,相信每位女性都会表示赞同。 ——《得梅因商报》
本书鼓励女孩在愤怒或嫉妒时主动沟通,而非诉诸谣言。 ——《芝加哥论坛报》
打破沉默,大胆探讨女孩之间微妙的小摩擦和攻击。 ——《波特兰俄勒冈人报》
发人深省……对任何一位渴望获得友谊的青少年或父母来说都具有疏导作用。 ——《底特律自由新闻报》
复杂的攻击行为贯穿女孩们的日常生活和友谊,本书为理解处理此类问题提供了全新的描述语言。 ——全美高中体育教练协会
这本书对任何一位努力帮助少女渡过难关的成年人来说都很宝贵。 ——《书单》
为成年人预防女孩隐性攻击提供了实实在在的建议。 ——《图书馆日志》
2023年2月27日 想读
沉睡的人 豆瓣
Un homme qui dort
8.4 (21 个评分) 作者: [法] 乔治·佩雷克 译者: 李玉民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9 - 1
他是最独特的文学家之一,和任何人都没有丝毫相似之处。——卡尔维诺
“你二十五岁,有二十九颗牙、三件衬衣、八只袜子、几本你不再看的书、几张你不再听的唱片。你并不想回忆别的事,无论你的家庭、你的学业、你的爱情、你的朋友、你的假期,还是你的规划。你旅行过,没有从几次旅行中带回任何东西。你就干坐着,你只想等待,仅仅等待,一直等到再也没有什么可等的了:等到夜晚来临,打了钟点,一天天逝去,而记忆也渐渐淡漠了。”
《沉睡的人》出版于1967年,是乔治·佩雷克的第三部小说。作者使用第二人称,直接与主人公对话,用诗意的语言讲述了一个大学生把自己封闭起来,逐渐沉浸在麻木和无谓之中,最终彻底遁世的经过。
2023年2月27日 想读
什么是哲学 豆瓣
9.5 (11 个评分) 作者: 吉尔·德勒兹 / 菲力克斯·迦塔利 译者: 张祖建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07 - 7
德勒兹一生中与迦塔利合写过多部作品,《卡夫卡——为弱势文学而作》和《什么是哲学》是其中的两部。
在《卡夫卡》中,作者强调卡夫卡喜欢用一种称为“弱势”的文学术语,从语言、政治和群体上定义自己,同时又指出,弱势文学是大文学中彻底革命的元素。
在《什么是哲学?》中,作者指出:哲学作为创造概念的活动,应该告诉我们什么是概念的创造性本质,什么是随之相生的纯粹的内在性、内在平面和概念性的人物。正是通过这一点,哲学区别于科学和逻辑。
目 录
卡夫卡——为弱势文学而作
第一章 内容和表达
低垂的头和抬起的头——照片和音响
第二章 夸大的俄狄浦斯情结
双重超越:社会三角,动物之变
第三章 什么是弱势文学
语言行为——政治因素——群体因素
第四章 表达的构成成分
情书和邪恶盟约——短篇小说和动物之变——小说和机能性布局
第五章 内在性和欲望
反法律、负罪感和其他——过程、比邻,延续和无限度
第六章 层出不穷的系列
权力问题——欲望、片断和路线
第七章 联接手段
女人和艺术家——艺术的反美学倾向
第八章 单元,系列,强度
卡夫卡所说的两种营养造状态——单元的各种形式与小说的构造——矫揉造作
第九章 什么是配置?
话语和欲望,表达和内容
法汉译名对照表
什么是哲学
导论 问题因而就是
Ⅰ哲学
1.什么是概念?
2.内在性平面
3.概念性人物
4.地理哲学
Ⅱ哲学、科学逻辑和艺术
5.函项与概念
6.前景与概念
7.感知物、情态和概念
结论 从混沌到大脑
法汉译名对照表
译者谨识
2023年2月21日 想读
柑橘与柠檬啊 豆瓣
Private Peaceful
7.7 (60 个评分) 作者: [英国] 麦克·莫波格 译者: 柯惠琮 中国城市出版社 2009 - 3
生活在英国小镇的小托,跟妈妈、两个哥哥,还有心生好感的姑娘莫莉,一起过着宁静、明亮、芬芳的生活。生活中也有悲伤、愁苦、失落,和看似解决不了的困境,每每这时,他们就唱起一首名叫《柑橘与柠檬啊》的歌。在歌声中,敏感、柔弱的小托慢慢长大。
战争的轰然来临,改变了所有人的生活。小托本能地逃避战争的行为,却被别人以及他自己认为是懦弱的。为了逃避这种羞耻,为了逃避爱情的挫败,小托谎报了年龄,和查理一起应征入伍。在战火中,小托对世界和自己有了更新的认识,他渐渐褪去了柔弱和怯懦,懂得坚强、担当和关怀,内心越来越强大。
这部小说结构精巧,由时间和回忆组成,时钟嘀嗒,十点五分、十点四十分、接近十一点一刻……时间一分一秒流逝,小托在怀表旁守候着,等待着天明,等待着结局。
第二天,清晨差一分六点,读者终于随着小托的回忆,走回现实的当下,揭开故事的最终秘密……一夕回忆,水样春愁的童年陡然步入悲怆不休的少年。
2023年2月21日 想读
简单心理:向内看见 豆瓣
作者: 简单心理 新星出版社 2023 - 1
国内领先的专业心理平台“简单心理”,历时八年,以数百万的案例为基础,给大家打造的自我疗愈之书。
希望它有助于解决你当下正在面临的人生困境——高敏感、低自尊、负面幻想、自我苛责;拖延症、抑郁、焦虑、强迫症、进食障碍;家庭创伤、同理心耗竭、爱无能、讨好别人、PUA……
【编辑推荐】
♡ 本书围绕心理咨询中最容易遇到的困境和痛苦感切入,认识自我,向内看见,提出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案和观点。
♡ 高敏感、低自尊、负面幻想、自我苛责;拖延症、抑郁、焦虑、强迫症、进食障碍;家庭创伤、同理心耗竭、爱无能、讨好别人、PUA——你人生中可能所遭遇的困境,这本书都有。
♡ 解锁困扰你的关系。本书处理你与自我的关系,与世界的关系,与亲密爱人的关系,与原生家庭的关系。
♡ 这本书用生动的案例、心理学硬核知识和理性的温柔告诉我们:
自尊要恰如其分。
确立自我边界,比迎合讨好更重要。
如果你经历过原生家庭的伤害,不和解也是可以的。
真正的爱是建立在尊重与平等之上,任何以爱为名的打压与践踏都是爱的谎言。
♡ 随书赠送超值心理咨询优惠券。
向内看见,与自己和解,抵达生命的自洽。
直面平凡生活中每天上演的痛苦、创伤、遗憾。
————————
◎ 内容简介
国内领先专业心理平台“简单心理”历时八年,以数百万的案例为基础,为大家打造的自我疗愈之书。
我们时不时处在各种各样让人纠结的痛苦里。这本书旨在让你的人生发生有效改变。
你是否高敏感、低自尊,经常负面幻想、自我苛责?你是否有拖延症,经常抑郁、焦虑,还有一定的强迫症?你是否被家所伤,习惯讨好别人,还时不时还被PUA?
所有的问题,都是关系问题。而人的一生,最重要的关系,是处理好你与自我的关系。
本书就是带领大家“向内看见”,接纳自己,学会与自己和解,抵达生命的自洽。本书在温尼科特诗意的描述之上,沿着人出生后与世界建立关系的脉络,以理解自己、理解家庭、理解人际关系,理解性别和亲密关系四条路线,来切实解决你生活和生命中遇到的诸多困境。本书没有选择常见的角度,而是选择了人们在心理咨询室里讨论的困境和痛苦感来切入,在每个议题上,讨论它们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它们很体贴,它们活生生,它们就发生在我们身边。
相信这本书可以切实帮助到你。
2023年2月19日 想读
一个女人的故事 Goodreads 豆瓣
Une Femme
8.8 (95 个评分) 作者: [法]安妮·埃尔诺 译者: 郭玉梅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2 - 10
◇202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自己的人类学家”、女性主义代表作家 安妮·埃尔诺
◇献给一个女人、一位母亲的简短而痛苦的“安魂曲”
◇简体中文版全新修订上市,译稿精心打磨,展现原著的写作风格
◇成千上万的男人和(特别是)女人,在她的毫不妥协的写作中找到自己的影子
◆重磅推荐
埃尔诺“以勇气和临床医生般的敏锐揭示出个人记忆的根源、隔阂和集体约束”,她“始终如一地从不同角度审视在性别、语言和阶层方面存在巨大差异的生活”。
——瑞典文学院诺贝尔奖评委会
安妮·埃尔诺是新自传文学的女王。
——《时代周刊》
让人联想到加缪的《局外人》和西蒙娜·德·波伏瓦的经典回忆录《安详辞世》。
埃尔诺对她母亲的回忆如同一个极简主义的启示,简洁而犀利,以外科医生手术刀的精准度直刺心脏。
——《洛杉矶读者周报》
这部自传体小说既涉及一个特定的女人,也涉及每个女人。小说生动地描述了一个曾经充满活力和独立的女人在老年时的残酷现实。从不感情用事,始终保持克制,这是一个关于母亲和女儿、青春和岁月、梦想和现实的深刻动人的故事。
——《柯克斯书评》
◆内容简介
《一个女人的故事》是安妮·埃尔诺对母亲和女儿、青春和衰老、梦想和现实的感人叙述。在母亲死于阿尔茨海默症后,作者开始了令人生畏的时光倒流之旅,她试图捕捉真正的女人,那个独立于女儿而存在的女人,那个出生在诺曼底小镇、死在巴黎郊区医院的老年病房里的女人。
她探讨了母亲和女儿之间既脆弱又不可动摇的纽带,将她们分开的疏远的世界,以及我们必须失去我们所爱之人这一无法逃避的事实。在这部平静而有力的致敬作品中,埃尔诺想要为她的母亲争取最大的公平:将她描绘成她自己。正如作者所说:“现在我写我的母亲,就像该轮到我重新让母亲出生。”
2022年12月23日 想读
新耳袋第一夜 豆瓣
6.0 (5 个评分) 作者: 木原浩勝 / 中山市朗 译者: 游蕾蕾 台灣東販股份有限公司
日本自古以來有個傳說,如果一口氣講了一百則怪異的故事,就會有怪異的事件發生。這就是「百物語」的由來。這本書收錄的,不是那個遙遠時代的怪譚,而是發生在現代的「百」則怪異事件。
書中收錄的真人真事,多半以隱匿地名和人名的方式呈現,作者只單純記錄發生的現象而不做任何解釋,因此讀者會有一種「這些怪異現象很可能發生在身邊」的驚悚感。
2022年12月1日 想读
论大战略 豆瓣
作者: [美]约翰·刘易斯·加迪斯(John Lewis Gaddis) 译者: 臧博 / 崔传刚 中信出版集团 2019 - 6
《论大战略》的作者加迪斯自20年前起,就在耶鲁大学开设了“大战略研究”课程,受到广泛关注,是耶鲁大学最受欢迎的课程之一。他将为期一年的课程内容浓缩成为一本简洁而又全面,以史实为依据又饱含独到见解的历史著作。这部著作学术严谨,视野开阔,从2500多年前的希腊和波斯的战争,写到20世纪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从雄霸古地中海的罗马领袖,写到改变美洲新大陆的美国总统。文献丰富,思想深刻,既有对寓言的深度解读,也有古今中外诸多军事家的战略思想精华分析。在加迪斯眼中,大战略就是目标与能力能够达成一致,并根据环境的变化适时做出调整。其核心就是:好高骛远容易导致失败,厚积薄发间接实现目标,审时度势及时调整策略。大战略不仅适用于国家层面,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发展,都需要宏观战略,需要目标与能力的相协调。这一权衡问题将关乎整个社会发展的大格局。
2022年11月30日 想读
咒怨 豆瓣
6.0 (5 个评分) 作者: 大石圭 译者: 蘇霏 台灣國際角川書店股份有限公司
在看過《咒怨》之前……別說你知道什麼叫恐怖!
本書的主題「咒怨」,是指懷抱著強烈恨意而死之人所下的詛咒,並於死者生前居住的場所聚集深沉的怨氣,凡觸碰此一詛咒者必喪命,並產生新「咒怨」,將恐怖死亡不斷蔓延,而「咒怨」就永遠死守凶宅,詛咒每一個來客……。
故事發生在東京近郊的一棟樓房裡,原任屋主曾凶性大發殺死自己的妻子和兒子小學導師的妻子,而兒子的小學導師和他自己則離奇死亡,6歲兒子亦從此失蹤,至今下落不明。自此之後,舉凡新搬入的屋主全家或訪客皆發生全數離奇斃命或神秘失蹤的案件。
鬼屋內怨念沖天,恐怖籠罩每一個來過此屋的關聯者……。大學女生理佳(奧菜惠)因擔任老人看護義工無意間來此屋內探訪,因遇到過度恐怖的事件而喪失部分記憶,但其週遭的人包括老婆婆、同事、調查的刑警以及友人卻一一慘死,而這股深沉的咒怨,似乎越演越烈、無人能擋……。
中田秀夫:「這次觀眾一定會被『嚇破膽』,因為片中包含了超大量的恐怖元素!」──《七夜怪談》《鬼水怪談》導演
山姆‧雷米(Sam Raimi):「清水祟的恐怖是不留餘地的,他的風格異常獨特;而好萊塢恐怖片的層次亦從未到達如此境界,恐怖驚嚇得觀眾全無喘息機會!」──《蜘蛛人》導演
黑澤清:「清水崇帶給觀眾的恐怖是前所未有的,……觀眾最少會被《咒怨》嚇到20次以上,而且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完全在你估計之外!清水導演從不浪費,他會用盡每一秒和每一格底片來挑戰恐怖極限!」──《咒怨》監製之一、《回路》導演
2022年11月29日 想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