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记
宋家客厅 豆瓣
7.3 (9 个评分) 作者: 宋以朗 / 陈晓勤 花城出版社 2015 - 4
|| ||
本书是宋以朗围绕其父宋淇的一部传记。宋淇(1919—1996),笔名林以亮等,文艺评论家和翻译家,在文学批评、红学研究、翻译、电影等诸多领域均有建树;与张爱玲、钱锺书、傅雷、吴兴华、夏志清等有深交,长期以朋友身份担任张爱玲的文学经纪人和顾问,张爱玲去世前将遗物(包括遗稿 )交给宋淇、邝文美夫妇保管。作者在私家资料、家族记忆和公开资料的基础上完成本书的叙述,书中涉及的大量细节不仅还原了宋淇的一生,披露了那一代文化人的相知相惜,破解了不少疑团和误解,也构建了一部“细节文化史”,使读者可以看到20世纪华语文学、翻译、电影和大时代的一个侧影。
|| ||
一切人、事、物都有自己的归宿,我喜欢看见他们团圆。我的父母和他们已逝的朋友们,也应该已在彼岸重逢,那里有一个永恒的派对,他们谈笑风生,就像回到六十多年前的上海。我之所以说出这些往事,不过想将一群文人在不同时间、不同城市的生活片段呈现出来——他们偶然擦身而过,或许连当事人也毫不在意,但在我看来,却有一种“世界真小”的趣味。
——宋以朗
||||
他们眼中的宋淇:
海内文章孰定评,观书月眼子能明。
——钱锺书
古今少有的奇才兼完人与多方面的Renaissance man(文艺复兴时代的博雅之士)。
——张爱玲
我在《中国现代小说史》里写下张、钱二大章,最早的灵感都来自宋淇兄。
——夏志清
亲爱的朋友,我常想在我一生不多的幸运事件中,我之认识你可以算是最大的。
——吴兴华
我坦言我曾历尽沧桑 豆瓣
Confieso que he vivido
8.2 (8 个评分) 作者: [智利] 巴勃罗·聂鲁达 译者: 林光 南海出版公司 2015 - 4
《我坦言我曾历尽沧桑》是二十世纪所有语种中最伟大的诗人巴勃罗·聂鲁达撰写的一部自传体回忆录,文笔奇崛。本次精心修订译本,无删节完整呈现。不少作家和艺术家的轶闻趣事,读来引人入胜。就像诗人自己所说:“我是杂食动物,吞食感情、生物、书籍、事件和抗争。我真想把整个大地吞下;我真想把大海喝干。”从流泪到亲吻,从孤独到人民,都活在这些历久弥香的文字中。诗人所有的生活和智慧,那些欢喜和悲伤,那些执着和信念,那个始终保持一颗童心的伟大的人,从智利的大森林中,从大海的涛声中,从辽远的星空下,从绿色的墨水中,第一次完整而真实地朝我们走来。
★巴勃罗·聂鲁达是二十世纪所有语种中最伟大的诗人。他书写任何事物都有伟大的诗篇,就好像弥达斯王,凡他触摸的东西,都会变成诗歌。——加西亚·马尔克斯
★他的诗篇具有自然力般的作用,复苏了一个大陆的命运与梦想。——诺贝尔文学奖授奖辞
★没有任何一个诗人,无论是表现主义的、未来主义的、达达主义的还是超现实主义的,能像巴勃罗•聂鲁达这样充满尊严、淋漓尽致地代表我们的时代。——西班牙文学评论家 阿马多·阿隆索
★聂鲁达是当代最伟大的诗人,同时拥有睁开的和闭上的眼睛。梦游人的眼睛。——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诗人 帕斯
★无论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可谓提炼出了聂鲁达的精华……是未来所有传记作家的起跑点。——《星期六评论》
★其中关于一些地方的描述——印度、中国、墨西哥——精彩绝伦,但是最清晰地脱颖而出的还是身披光与影的智利。——《国家评论》
兰波传 豆瓣
8.9 (7 个评分) 作者: 让-吕克·斯坦梅茨 译者: 袁俊生 上海人民出版社(北京世纪文景) 2008
兰波短暂的一生颇具传奇色彩。作为少年叛逆者,他流浪巴黎,甘愿和乞丐混迹一起 ;作为“脚底生风”的漂泊者,他一次又一次地逃离那“极为愚昧”的故乡,到外面去呼吸“自由”的空气。他声称自己是“通灵者”,而人们给他贴上“小流氓”、“同性恋者”的标签。本书作者以浓重的笔墨描写了兰波那放荡不羁的性格,描述了他对未知世界的迷恋;他向传统习俗宣战,并与之决裂;他追求自由的美梦一再破灭,进而放弃文学,热衷于到东方去旅行,去追寻新的“彩图”。这位“脚底生风”的漂泊者奔波于丛林大漠之中,索然无味地生活,忍受疾病的折磨,直至死去。作者以兰波的书信为依据,讲述了兰波短暂传奇的一生。
魏尔伦传 豆瓣
作者: [法]阿兰·比于齐纳 译者: 由权 / 邵宝庆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7 - 1
魏尔伦与马拉美、兰波齐名。生前被奉为“诗人之王”。象征派、颓废派都将他视为大师和同道。他生活放荡不羁,做过阶下囚,也皈依了天主,当过教书匠,晚年却生活在社会的边缘,形同乞丐。本书引领我们回顾了魏尔伦痛苦挣扎的一生,对他性格、思想、情感的两面性进行了深入的剖析。
极端的性格导致了魏尔伦悲剧性的一生:作为双性恋者,结发妻子和天才诗人兰波最终都弃他而去;因为枪击兰波事件被判入狱;又因殴打和威胁母亲被判监禁……他的暴力倾向源于内心的绝望,而这绝望的土壤产生了他生命中最敏感、宝贵的歌唱。本书引领我们回顾了魏尔伦痛苦挣扎的一生,对他性格、思想、情感的两面性进行了深入的剖析。魏尔伦的创作和帕尔纳斯等诗歌流派关系密切,本书对这些诗歌流派的记录极具史料价值。
奥斯卡·王尔德传 豆瓣
Qscar Wilde
作者: [美] 理查德·艾尔曼 译者: 萧易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5 - 1
关于王尔德的一切都是不同寻常的。在这位十九世纪最令人眼花缭乱,最迷人,也是最离谱的文人身上,我们时代最伟大的传记作家之一理查德•艾尔曼找到了自己最引人瞩目的主角。这部书籍让人们产生了情绪上的共鸣,书中充满真实的风格和对话,其评论性阐述含义微妙,让传主的肖像就此获得耀眼的生命力。
立足于丰富的史实,其中很多资料还是初次问世,又依靠在《莎乐美》、《道林•格雷的画像》、《不可儿戏》和其他作品中发现的传主新面目——艾尔曼揭示了一个更甚于传统形象的王尔德,更伟大也更感人,这个王尔德不但是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的化身,甚至在今天,他也能以那种撩人的才智挑战我们的假设。这部书籍是传记作家之艺术的巅峰,通过它,以其独特且完整的形象,王尔德又回到了我们当中。
四十自述 豆瓣
7.8 (10 个评分) 作者: 胡适 江西人民出版社 2016 - 5
胡适先生一生就写过这么一部自传。四十岁开始成圣。
【内容简介】
《四十自述》是胡适四十岁左右写的一部自传,他终其一生也只写过这一部自传。
在《四十自述》中,胡适详细记述了自己的身世,回顾了从幼年至青年的生活历程、求学经历,小到家长里短,大到民族命运,语言平实晓畅,娓娓述 说。不仅有以小说体追写的“我的父母的订婚”,感人肺腑的“九年的家乡教育”,还有“在上海”的艰辛求学、创办新学、留学前的堕落生活与重新振奋,更有对如何开始“讨论文学革命”的详尽叙述,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文学价值与史料价值俱佳的经典作品。
【编辑推荐】
胡适先生在《四十自述》的自序中说,“我们赤裸裸的叙述我们少年时代的琐碎生活,为的是希望社会上做过一番事业的人也会赤裸裸的记载他们的生活,给史家做材料,给文学开生路。”《四十自述》可谓是中国自传文学的“破天荒”之作。
本版《四十自述》以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亚东图书馆初版《四十自述》为底本,参校远东图书公司“自由中国”版修订,并收录胡适于1931年1、2月份在美国的 Forum 杂志上连载两期的英文自述“What I Believe”,呈现最真实全面的胡适自传。
【名人推荐】
要了解胡适,《四十自述》应是必读的第一本书。——唐德刚,历史学家、传记文学家
《四十自述》是进入胡适生命的第一把钥匙。——潘光哲,台北胡适纪念馆主任
20世纪是鲁迅的世纪,21世纪是胡适的世纪。——李慎之,哲学家、社会学家
错过胡适,中国错过了一百年。——熊培云,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