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游记
京都山居生活 豆瓣
ベニシアの京都里山暮らし 大原に安住の地を求めて
6.0 (10 个评分) 作者: [英]维尼夏·斯坦利-史密斯 著/绘 / [日]梶山正 摄 译者: 果露怡 新星出版社 2015 - 4
一座长满香草的午后庭院 一段远离尘嚣的诗意时光
日本NHK电视台多次专题报道 累计销售超过85万册
为生活疲于奔命的时候,生活已经离我们而去。——约翰•列侬
一所古旧的百年农居,让英国贵族出身的维尼夏在京都的山间停下了脚步,找到了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
亲手开辟一座庭院,栽种一百五十多种香草。夏日天静昼长,听得到薄荷、罗勒、迷迭香、薰衣草……勃勃生长的声音;秋之七草随风摇曳的时节,用古法调制花草茶,制作手工皂,酿造梅子酒。闲时在薄雾笼罩的清晨漫步田园深处,于暮色四合的河畔观赏流萤点点。
播种、浇水、劳作、收获。
就这样,度过一生。
岛屿来信 豆瓣
7.6 (11 个评分) 作者: 陶立夏 中信出版社 2015 - 2
因为岛屿的呼唤,她开始了一场无法拒绝的旅程,
飞越千山万水,探访散落在大陆边缘的十座孤单岛屿。
在岛上,她历经喜悦忧伤,于无边孤独中,体会圆满的真义:
我们为何艰难得到,又轻易失去?
我们为何总在期盼,终不能释怀?
世事纷杂,该如何维持一颗平静的心?
却原来,人生如戏,悲观的人笑得更大声。
秘密如沉船,累累背不动。深情曲折处,有心人会懂。
江城 豆瓣 豆瓣
River Town
9.4 (474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彼得·海斯勒 译者: 李雪顺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2 - 1
1996年8月底一个温热而清朗的夜晚,我从重庆出发,乘慢船,顺江而下来到涪陵。
涪陵没有铁路,历来是四川省的贫困地区,公路非常糟糕。去哪里你都得坐船,但多半你哪里也不会去。在随后的两年,这座城市就是我的家。
在这里,我有时是一个旁观者,有时又置身于当地的生活之中,这种亲疏结合的观察构成了我在四川停留两年的部分生活。
2001年,也就是这本书在美国出版的时候,一条通往重庆的高速公路通车了,一条铁路也正在修建之中,基本上再也没有人坐船去涪陵了。这座城市正在飞速发展着,在过去的二十年,那样一种转型变化的感觉——接二连三、冷酷无情、势不可挡——正是中国的本质特征。很难相信,这个国家曾经完全是另外一种模样,是19世纪西方人眼中“永远停滞的民族”。
2003年,三峡大坝一期完工后,不断上涨的江水将陆续淹没那些江畔之城,这多少令我有些伤感。而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这正是不断变革的对应面:贫穷、烂路、慢船。
这并不是一本关于中国的书,它只涉及一小段特定时期内中国的某个小地方。从地理和历史上看,涪陵都位于江河中游,所以人们有时很难看清她从何而来,又去往何处。
在1996年至1998年间,我学会了热爱涪陵。能再次回到长江上的感觉真好,哪怕它的旧时激流只存于我的记忆之中。
我已与一万亿株白桦相逢 豆瓣
7.7 (31 个评分) 作者: 胡成 广东人民出版社 2015 - 9
记述作者在俄罗斯的西伯利亚铁路旅行经历。9288公里横贯欧亚大陆的西伯利亚铁路,是俄罗斯的脊髓,无数历史与城市依附铁路而生。作者搭乘列车旅行全程,记述沿途的风景与城市,记述在列车与旅馆中相逢的人——哈萨克的金矿工人亚历山大、萨哈林的流落小旅馆的亚历山大老头、布里亚特蒙古 人小阿廖沙母子、安加尔斯克的亲爱的奇斯佳科娃·亚历山德罗夫娜老太太、新西伯利亚租住床位在里异乡谋生的漂亮姑娘、叶卡捷琳堡的书商米哈伊尔——人与城市的故事,也即是国家的故事,关于俄罗斯,关于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关于沙皇俄国。
全书精选114帧黑白与彩色胶片摄影作品,是作者旅途之中的114个瞬间。用以佐证那些风景、城市与人的存在,同时也为更加直观地展示作者经历的俄罗斯,列车的车厢、城市的旅馆、街角与一切偶然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