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文学出版社
成年人的谎言生活 豆瓣 Goodreads
7.9 (120 个评分) 作者: [意大利] 埃莱娜·费兰特 译者: 陈英 / 张燕燕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21 - 8
● NETFLIX 即将推出依据小说改编的同名电视剧
● 费兰特以解剖刀般的笔触 还原青春的羞耻、绝望、愤怒和欲望
● 只有直面丑陋和不堪的真实 年轻人才能获得面对自己的力量
● 作家作品迄今被翻译成45国语言
《成年人的谎言生活》(2019)是意大利作家埃莱娜•费兰特继“那不勒斯四部曲”之后的最新一部作品,聚焦于出身那不勒斯中产家庭的女孩乔瓦娜的青春和成长。
在她父亲离家两年前,十二岁的乔瓦娜偶然听到父亲对母亲说自己很丑,越来越像他一直嫌恶的妹妹维多利亚,这句话驱使乔瓦娜第一次走向那不勒斯下城,面对父亲抛在身后的卑贱过往。
乔瓦娜见证了姑姑维多利亚和恩佐昔日荒诞而悲剧的爱情,也和恩佐的遗孤托尼诺、库拉多和朱莉安娜缔结了古怪的友谊。那片粗鄙和鲁莽的低等社区,逐渐成了乔瓦娜反叛上城的中产阶级伪善生活的工具。她以一种自虐般的激情观察并模仿成人世界的谎言:父母虚伪的婚姻、维多利亚烂俗的情感故事、父亲和姑姑争夺的那只手镯的真相…
某一次跟随姑姑去教堂时,乔瓦娜邂逅了虔敬而博学的罗伯特,并暗暗介入到朱莉安娜与罗伯特的恋情中间。在对罗伯特的暧昧想象破灭后,乔瓦娜以一种利落而残酷的方式终结了自己的处子之身。在去威尼斯的火车上,十六岁的乔瓦娜和好友互相许诺,要以独一无二的方式进入成年。
2021年9月28日 已读
四部曲里片段式的交叠重合直接掀开了内心的阴暗面,那些我无法坦诚对待的一切,但她抢先写了下来,总之不快。这本更是。
读第四章时忍不住哭泣,想质问为何成人在自己痛苦时要将孩子卷进去,孩子无法抵抗,他们那么脆弱却不得不承受这一切。想要爆发的感觉,窒息的感觉,所有的一切都拧在一起,我没有和“我”一样找到发泄的出口,只是试图往一旁跑。就像卷入了水牢,至今我也不清楚自己有没有成功逃脱,可是伤害已经存在,而我也没有找到能够让它完全愈合的方式,事实是我不希望它留下任何伤口。I gave this story a fair score to prove I won't let my feeling control me.Anyway,I feel more calm after I finished it.
a小说诗歌虚构 人民文学出版社
长眠医生 豆瓣
Doctor Sleep
作者: [美] 斯蒂芬·金 译者: 于是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6 - 6
想不想知道《闪灵》里的小男孩丹尼长大以后怎么样了?
惊悚小说经典《闪灵》续集,2013年布拉姆•斯托克奖小说大奖作品,斯蒂芬•金强势回归惊悚路线的精彩之作 !
成年后的丹尼•托伦斯深受超感预知能力“闪灵”之害,精神长期处于紧张状态,为摆脱其苦,沉溺酒中,像父亲杰克一样整日酗酒。因幼年目睹父亲因酗酒导致的精神分裂和最终的死亡惨剧,丹尼终于痛下决心加入AA戒酒协会,酒瘾得到控制的同时,长期被酒精压抑的“闪灵”之能也重新得到释放。他在一家医院供职,与一只能预测人之将死的猫一起,利用自己特殊的能力安抚处于弥留之际的病人,被大家称为“长眠医生”。他认识了一个同样具有“闪灵”能力的小女孩艾布拉。艾布拉正被一个靠吸取濒死之人的精神能量来维持生存的神秘组织真结族追踪。丹尼迫在眉睫的使命,便是将这个与他有着共同命运的小女孩解救出来……
斯蒂芬•金的创作力和写作技巧毫无松懈之兆。《长眠医生》是他最棒的作品……沿着霍桑、爱伦•坡、赫尔曼•梅尔维尔、亨利•詹姆斯和雷•布拉德伯里这一美国文学谱 系,可以说,斯蒂芬•金处于正中心的位置。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 《纽约时报书评》
斯蒂芬•金最好的小说……恐怖至极。根本不可能想要合上《长眠医生》这本书,并且迫不及待地想要看到它的续集。
——《纽约日报》
《长眠医生》拥有自身鲜明的恐怖景象……濒死之人分泌出来的血色迷雾让人恐惧到无法想象。那些闪耀着“闪灵”光芒的人是金先生最棒的超现实主义的虚构发明。
——珍妮特•马斯林 《纽约时报》
2021年9月6日 已读
一口气看完第一章,结尾有些想哭,写得太真实了,几乎能闻到味儿。由于没看过闪灵有断层感,但也还行。目前觉得整本书最恐怖的是像素画的作者本人封面,拿掉书腰的时候着实有些……
三口气看完了,睡前看还有些恐惧。最后一部分差点儿什么,但也很难做到更好,great one。作者竟然还活着,这是最令人惊讶的事了。其次是亲缘关系,4.5。
a小说诗歌虚构 人民文学出版社
暗夜无星 豆瓣
9.2 (5 个评分) 作者: [美] 斯蒂芬·金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6 - 1
这是斯蒂芬·金继《肖申克的救赎》之后又一部重量级中篇小说集,同样也收录了四个篇目:《1922》《大司机》《万事皆平衡》和《美满婚姻》。正如作者本人所言,“每个人心中都住着另一个人,一个陌生人”,这几个故事讲述的都是人在命运转折点上所展现的完全不同于平日的面貌:因妻子执意卖掉祖产而起了杀心的丈夫,发现枕边人不堪秘密的妻子,身患绝症、陷入危机的男人,惨遭强暴、命悬一线的女人……面对人生中最黯淡的时刻,他们将如何抉择?
本书首次出版于二○一○年,获得当年的布拉姆·斯托克奖和次年的英伦奇幻奖。《1922》进入二○一一年英伦奇幻奖最佳中篇小说的决选名单。《美满婚姻》于二○一四年被搬上大银幕。
2021年9月6日 已读
第一和第二个都好残酷,看得人发冷。第三个故事是荒谬的,第四个故事读的时候想到Mind Hunter,一看后记灵感真的来源于BTK。与其说是纯粹的虚构,这本的内容其实偏社会现实。有些故事里是没有英雄的,只有自己,而现实又是怎样,似乎没法这般形容。
目前更喜欢他的长篇,依旧要说这个系列最恐怖的就是用作者本人的照片当封面这件事了,3.5
a小说诗歌虚构 人民文学出版社
布莱泽 豆瓣
作者: [美]斯蒂芬·金 译者: 路旦俊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20 - 7
一九六六至一九七三年间,这位后来被称为“恐怖小说之王”的大作家有两个分身,一个是创作惊悚短篇并将它们卖给《骑士》和《亚当》这类粗俗杂志的斯蒂芬•金,另一个是创作了一系列长篇却没有把它们出售给任何人的理查德•巴克曼。《布莱泽》是那一时期以巴克曼之名创作的最后一部,直至三十年后的二○○七年,作者才将其重新修订出版,并一举销出数十万册。
杰拉德庄园里发生了一桩大案:有人深夜潜入,残忍杀害了一名老妇,并绑架了一个仅数月大的男婴,也就是这个大富之家的继承人,向其家人索要巨额财富。从现场痕迹判断,该嫌犯系男性,身形巨大,行动敏捷。这本是一起计划周密的犯罪,然而警方在调查过程中,却总能轻易发现嫌犯的行踪。一切线索均指向数年前从某家孤儿院逃离的小布莱顿•布莱斯德尔,绰号“布莱泽”。
2021年9月7日 已读
布莱泽和乔治的生活由于一方离去,显得比较吸引人,故事结局不如致敬的那本。大概是因为主角是身体更笨拙、思考更迟缓的那个,让人觉得他对世间疼痛的感知好似没那么深。不过也有人会更被这种非敏感触动吧。
a小说诗歌虚构 人民文学出版社
撒冷镇 豆瓣
Salem's Lot
作者: [美] 斯蒂芬·金 译者: 姚向辉 2021 - 7
作家本•米尔斯回到阔别多年的故乡耶路撒冷林苑镇,小镇日益衰败,这里老人多、穷人多,年轻人高中毕业就远走高飞,从此不再返乡。而在一年多以前,小镇开始发生不寻常的怪事:居民逐渐离奇“消失”,附近城镇居民流言四起,小镇因此有了“闹鬼”的坏名声。本•米尔斯发现阴森的马斯滕老宅依旧矗立在山崖上俯瞰着小镇,儿时的梦魇不断浮上心头,长期压抑在心底的恐惧被无限放大……随着神秘的房客入住马斯登老宅,小镇陷入了莫名的不安:格立克兄弟分别离奇失踪、老文的猎犬死亡……失踪和死亡接连不断地光顾耶路撒冷林苑镇,邪恶的因子在空气中蠢蠢欲动。
2021年9月12日 已读
后半部分真的很可怕,大白天看了都心跳加速,不敢相信自己会被吸血鬼题材吓到,酸奶都难以下咽了。
a小说诗歌虚构 人民文学出版社
颜色去哪儿了 豆瓣
Les Crayons de couleur
作者: [法]让-加布里埃尔·科斯 译者: 焦君怡 2020 - 7
❀编辑推荐:
黑与白真实存在吗?
怎样使白色更白?
颜色有触感吗?
……
这些有趣却无用的知识,恰恰构成了我们对世界的看法。
色彩专家让-加布里埃尔将颜色的知识撒入犀利、幽默的巴黎生活画卷,构思出一个天马行空的故事:
颜色如何从世界上消失?又如何重新被我们看到?
△注意 :
尽管写满了关于颜色的知识
——它仍然是一部小说!
-随书 附赠绿老鼠贴纸-
❀内容简介
从某一天起,蓝色星球开始失去颜色。首先是黄色,然后是绿色、蓝色、红色……活力、清新、深邃、诱惑随之消失,抑郁占领每个人的生活。
阿尔蒂尔,这位即将从彩色铅笔工厂下岗的失意青年,在一次宿醉后重新看见了粉色。颜色的奇迹将他引向了一个女人——天生失明的色彩专家夏洛特,她的女儿似乎是重要的拐点。同样卷入事件的还有能“听到”颜色的出租车司机、普普通通的市民、隐藏在暗处的杀手……
终结忧郁,拯救世界,这是成年人需要的冒险。
法国最会写小说的色彩专家写了一本关于颜色的轻科幻。
2021年11月13日 已读
作为小说,场景感有了,节奏感缺失,内容无聊。译后记写得挺好,直接拔高了一星。送的贴纸特别可爱,书的装帧也不错,但绝对没必要购入实体……
a小说诗歌虚构 人民文学出版社
群魔(上下册) 豆瓣
作者: [俄] 陀思妥耶夫斯基 译者: 南江 2015 - 8
《群魔》是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创作中最阴郁的一部小说,由于影射了当时进步的革命阵营,也被认为是他最反动的作品。小说取材于俄国史上一桩真实的杀人案,塑造了一群失去人类道德水准的恶魔形象。主人公斯塔罗夫金出身贵族,但性格冷酷,生活荒淫无度,无恶不作,常以折磨人为乐。他始终想摆脱这种病态的精神空虚,甚至曾向长老忏悔,但终无结果,最后自缢身亡。韦尔霍夫斯基是另一个魔鬼形象,他借革命发迹,是一个典型的厚颜无耻的阴谋家、政治骗子。这一形象鲜活地体现了俄国政客善于钻营的特点。
2022年3月9日 已读
基于先前的经验,我已对这本有了预设,到了下卷时,这印象完全被打乱,偏离了我所走着的道路。惊喜,惊讶,还有惊悚。读完后回味,意识到了悲剧性,又感到比从前读的几本,更为现实。当结局出现时,我发出了一声尖叫,想问为什么,可确实有足够的理由这么写……五味杂陈,不能说很喜欢这本,但又确实有不能忽视它的理由。这本里对于角色的刻画实在精妙,生动鲜活,在情节的艺术性上稍稍有所缺失,没什么大不了,4.5
2022年3月9日 评论 2017/2022.01.30-2022.03.03 - 刚刚看完第一部,先给个四星。吃瓜群众没去了解背景,但可以说翻译后的陀氏有别样的美感,而这种美感随着我年龄的增长才体会到。恨不得一页一页吃进去。(男主角?)尼古拉的魅力类似于团长,两人英俊面容下都有冷漠和残酷的模样,是如果有机会想以旁观者身份了解的。 2017/4/21 准备从头读一遍,到了想拒绝硬壳的年纪了吗…… 2022/1/30 看完了第四章,太狗血了,太狗血了,忍不住单独发一条嚎叫,但这还给人开胃菜的感觉,啊,精神亢奋但时间已经太晚了……看完了第一部,心情激动亢奋,看样子全然不同于之前读时的感受。尤其是这一夜的转折,尼古拉的突然出现和沙托夫! 看完第二部第二章,天啊,我是如何有幸才能读到陀……脑袋发晕,是激动产生的眩晕。情节发展,人物前后,太激烈了! 2022/02 食完了,漫长的,上卷的易读胜过下卷,显然是因为下卷拉开了整个故事,将个人与时代连接在一起,又回到个人的命运上,涉及的政治内容多少超出了我的守备范围。合上以后才能更清晰地感知到内容的悲剧性,结局是万万没想到的,我也只能发出一声尖叫,这样的惊悚感,在从前度陀时体会到的希望在这本书的结局里全然没有的,是读陀的惊喜。 2022/03
a小说诗歌虚构 人民文学出版社
风之影 豆瓣
La Sombra del Viento
8.1 (47 个评分) 作者: [西班牙] 卡洛斯·鲁依斯·萨丰 译者: 范湲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6 - 10
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巴塞罗那,达涅尔十一岁生日那天,父亲带他前往“遗忘之书墓园”,这是一座专门收罗为世人所遗忘的各种书籍的图书馆。在父亲的怂恿之下,达涅尔挑了一本胡利安·卡拉斯的小说《风之影》,并且深深为之着迷。于是他开始寻找同一作者的其他作品,却惊讶地发现一名自称“谷柏”的畸形男人,正四处寻找卡拉斯的所有著作,并欲将之焚毁殆尽。而达涅尔手中的这本《风之影》很可能是最后一本。原本一场单纯的文学寻根之旅,却意外开启了通往巴塞罗那阴暗过去的恐怖冒险之门。当神秘作者胡利安的轮廓一点一滴浮现时,达涅尔的人生却也逐渐和他产生重叠,若不及早找出真相,他身边的至亲至爱,都会沦为谋杀、魔法与疯狂的牺牲品……
这是一段因追索书中潜藏的灵魂而展开的传奇旅程。在巴塞罗那的光与影中,人性、爱欲、仇恨重重交叠,飘荡如风中的幻影。
2022年3月10日 已读
看到一半有猜到,卡拉斯这个角色有phantom感,虽然对称了,没品出拯救的主题。对少年的描绘过于成熟,时间感弱了。看开头以为是奇幻,结果是中学生爱读幻想,有些描写不错,3.5
现代版:一个私生饭读者拯救了作者的故事。
我从小就学会躺在黑暗中向母亲细诉当天发生的一切,我在学校的经历、我学会了哪些东西……说着说着就睡着了。我听不到她的声音,也感受不到她的抚摸,然而,她的光芒与温暖,仍然充斥着家里每个角落以及我的心房。我这种年龄用十根手指就数得过来的小孩,天真地以为,只要我闭上眼睛跟她说话,不管她身在何方,一定能听得见。有时候,我父亲在饭厅里听到我和母亲说话,总会难过地一个人偷偷掉泪。
童年的陷阱之一,就是对事物只有感觉,却不了解原因。当理智成熟到足以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内心受到的伤害却已经太深。
a小说诗歌虚构 人民文学出版社
神曲(全三册) 豆瓣
8.6 (25 个评分) 作者: [意] 但丁 译者: 田德望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4 - 5
《神曲》是但丁的代表作。故事叙述主人公但丁本人在三十五岁那年突然迷失了正路,彷徨了一夜之后,来到一座曙光笼罩的小山脚下,刚欲登山,却被三只野兽(豹、狮、狼)挡住去路。危急之中,古罗马诗人维吉尔受贝雅特丽齐嘱托,前来搭救他,并引导他去游历了地狱和炼狱,后贝雅特丽齐又亲自引导他游历天国。《地狱篇》、《炼狱篇》和《天国篇》三部曲是但丁游历过程和见闻的记载。《神曲》广泛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现实,给了中古文化以艺术性的总结,并显现出了文艺复兴时代人文主义思想的曙光。
2022年10月14日 已读 十年后再次挑战,还是读不下去,想睡觉。
过了两个月,强撑着大致翻了一下,注释多到看不完的程度,说还有些部分迄今都存有争论。在想对于一部文本的研究,是否存在适可而止……感觉但丁想要议论和评价的实在太多了,而当代人根本没听过里面的不少名字,也就会觉得不知所云。描绘图景的部分虽说可以看懂,但就和洛夫克拉夫特一样,能被拉进去就可以沉浸,不能就什么都感知不到。
下次翻开的日子遥遥无期,但也没法收进柜子里。
a小说诗歌虚构 人民文学出版社
在大理石悬崖上 豆瓣
Auf den Marmorklippen
作者: [德] 恩斯特·容格尔 译者: 秦文汶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9 - 6
《在大理石悬崖上》被视为充满象征色彩的寓言小说。
1939年2月,容格尔在博登湖畔的于伯林根动笔撰写《在大理石悬崖上》,同年7月底在汉诺威附近的基尔希霍斯特完成写作。一个多月后,德军入侵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阅读该作品的人,都不会忘记容格尔何等精确地命中了那个“时点”。诞生时代与作者身份两重特殊性叠加,造就了这部小说的独特性和争议性。
2022年4月1日 已读
有種樸實的美感,不是說辭藻不華麗,相反,至少讀到了三個不是很確定發音的字,描繪之中有種古典。樸實在於其平坦,帶給人寧靜的愴痛。伯爵和獵犬兩部分激烈起伏,也就更襯出前半部分的平靜。在想還是因為結合了現實因而肅然吧,不然就是另一本混凝土島。裝幀不大舒服,不過還是很值得翻閱一遍的,3.5
a小说诗歌虚构 人民文学出版社
酷暑天 豆瓣
Hundadagar
作者: [冰岛] 埃纳尔·茂尔·古德蒙德松 译者: 张欣彧 2017 - 1
《酷暑天》是一部趣味盎然的小说,关乎雄心、纷扰、缺点、脆弱,关乎爱与激情,关乎倏忽即逝又充满生命力的一切,关乎串联起时间的那些线索。故事带领我们进入酷暑天国王约伦德尔、火焰牧师永·斯泰因格里姆松等人的世界,他们的故事写在文献与资料中,却又成为流传后世的民间传奇。这是一个充满奇遇色彩的故事,而这场奇遇又发生在真实的历史之中:冰岛的火山爆发点燃了法国大革命的火种,革命的影响又蔓延向全世界……过去之于现在的意义,或许比我们想象的更加重要?
----------
《酷暑天》是一部现代的冰岛历史小说,小说的叙事者具有丰富的历史知识和敏锐的观察力,把横跨数世纪的冰岛与世界历史娓娓道出。小说讲述了十九世纪当了两个月冰岛国王的一位丹麦人的真实故事,来自不同年代、不同国家的众多历史人物轮番登场,跨越时空在书中际会聚首。作者把虚构与真实、古代与现代、历史与现实、史学与文学融为一炉。作品构思巧妙、情节生动、叙事精彩、语言流畅。
这部在北欧读者中有巨大影响的作品,充分体现了作者非凡的语言才华、渊博的知识才能和超群的叙事技巧。
2022年4月6日 已读
神奇之处在于对背景不了解的程度已达到读完后都没法判断是真实存在还是作者虚构。年纪大了,超过可以接受的散落程度,有些伤心。
a小说诗歌虚构 人民文学出版社
春潮 豆瓣
作者: (俄罗斯)屠格涅夫 译者: 马宗融 2019 - 4
吉玛是个既美丽文静又坚强果断的姑娘,在母亲的主持下,她与一个名叫克律伯的青年订了婚。然而,后来她发觉未婚夫是个虚伪、自私的市侩,便断然拒绝与他结婚。她爱上了俄国青年萨宁。萨宁不仅真诚、果敢地救助了她的弟弟,而且还在一次出游时,勇敢地斥责几个德国军人对吉玛的调戏,维护了姑娘的尊严。萨宁为了与吉玛完婚去借钱,却被一个百无聊赖、饱食终日并以*享乐为目的的贵妇人拉下水,从而终结了他与吉玛的感情……三十年后,萨宁决定把自己当年和吉玛的定情物送给吉玛的女儿作为结婚礼物,同时自己也开始了新的生活。
2022年4月7日 已读
明明寻常,写得却很前卫,读完后合上不记得第二位女主角的名字,但这令人不适的二十二岁坏女人实在有魅力,对男主角的好感一下败光,可也不能否认这部里的形象格外鲜明。打赌和猎物是否会上钩带来了些悬疑感,结局稍显仓促有断裂感,但由于先前格外真实的描写使得这份背德的冲击性强烈且令人惊惧。没想到会一口气读完,读得非常舒适,和纸质的手感和书本身的设计也有关系吧。能读出封面上的俄语了,好耶(
a小说诗歌虚构 人民文学出版社
奥尼尔戏剧四种 豆瓣
作者: [美]尤金·奥尼尔 译者: 欧阳基 等 2022 - 1
√ “尽管我伤痕累累,我仍会与生活抗争到底!我不会‘出走’,绝对不会错过人生这出戏!”——尤金·奥尼尔
√ 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唯一一位美国剧作家、“现代美国戏剧之父”尤金·奥尼尔 四部普利策戏剧奖获奖作品合集
√ 六卷本《奥尼尔文集》主编 郭继德 作序
《奥尼尔戏剧四种》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尤金·奥尼尔的戏剧作品选集,收录其四部荣获普利策戏剧奖的作品《天边外》《安娜·克里斯蒂》《奇异的插曲》和《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奥尼尔是现代美国戏剧的奠基人和缔造者,被评论家称为“美国的莎士比亚”。这四部作品横跨奥尼尔创作生涯的早、中、后期,既有因为去不去“天边外”而引发人生重大转折的梅约兄弟和露斯,有去不去“大海上”而引发何以为家、何以为人生终点的安娜·克里斯蒂,有一生都活在爱人英年早逝阴影之中的尼娜,又有以奥尼尔一家为原型的詹姆斯·蒂龙一家,可谓从不同角度对人生真谛进行深入而深刻的探讨,展示了炉火纯青的写作技巧、丰富多彩的戏剧艺术风格,更让读者近距离看尤金·奥尼尔,看戏与人生。
1. 《天边外》(三幕剧),荒芜 译
√ 1920年普利策戏剧奖获奖作品
√ 一出真正意义上的美国悲剧
“我得到了旅行的权利——解放的权利——到天边外去!”
2. 《安娜·克里斯蒂》(四幕剧),欧阳基 译
√ 1922年普利策戏剧奖获奖作品
√ 用生活本身来诠释生活,无人能逃脱大海的诱惑
“又在埋怨海了吗?我虽然看到的还不多,却渐渐地爱上它了。”
3. 《奇异的插曲》(九幕剧),邹惠玲、郭继德 译
√ 1928年普利策戏剧奖获奖作品
√ 开创性的戏剧独白,让戏剧兼具小说的广度
“现时只是……一个奇异的插曲,在这里我们呼唤过去和未来,请它们证明我们是活着的!”
4. 《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四幕剧),欧阳基 译
√ 1957年普利策戏剧奖、托尼奖、纽约剧评人奖获奖作品
√ 幕启,尤金·奥尼尔一家本色登场
“我最爱大雾。雾最合我的胃口。”
2022年5月5日 已读
做盒装的人是不是从没想过会有人在看完后把它们塞回去然后再拿出来看。努力把书塞进去最后没能塞平的我已经很平心静气了,而想再拿出来翻翻的我则像是一只发了疯的猴子。
BH:好简单的故事,但戏剧性真丰富。弟弟拥有爱情,和哥哥互换身份,之后就是以三个人为主戏。最喜欢弟弟走之前对山那边的描述。
AC:主要人物也只有三个,但写得太好了,父女之间的交谈,起初的生涩和之后的交锋格外动人。最后伯尼谈到信仰的两个点太好笑了!!!
SI:最不喜欢的一篇,超过了四个人的混乱人物感情线永远都是我看不下去的点之一。开口其实还挺好的,后面就变了味。
LDJIN:画面感太强,舞台就在眼前。单纯的对话,几乎没有任何描述,可以做到这样的程度,炉火纯青。读得太顺,完全被牵引,令人感到好似写时没有丝毫阻碍,但肯定是改了又改的结果。
a小说诗歌虚构 人民文学出版社
悲惨世界 豆瓣
Les Misérables
9.7 (57 个评分) 作者: [法] 雨果 译者: 李丹 / 方于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5 - 6
《悲惨世界(上中下)(精)》是雨果在流亡期间写的长篇小说,是他的代表作,也是世界文学宝库的珍品之一。
《悲惨世界(上中下)(精)》通过冉阿让等人的悲惨遭遇以及冉阿让被卞福汝主教感化后一系列令人感动的事迹,深刻揭露和批判了19世纪法国封建专制社会的腐朽本质及其罪恶现象,对穷苦人民在封建重压下所遭受的剥削欺诈和残酷迫害表示了悲悯和同情。
2022年7月6日 已读
最终决定读这个译本,有不少遣词造句需要思考,原作也有古朴感吗。看过剧和电影,算跟风,没吸引我,已经忘了。如今翻开原作,读了第一部第一卷就想流泪。好奇故事实如何发展到了人人熟知的部分。在想拥有信仰是否是做一个绝对好人的借口。
看到冉阿让离开这一段,捕捉到了关键地方,比预料中要好的事态发展,三次要流泪,一次是为七个孩子祈祷,一次是遇到妇人,一次是坐下吃饭。
第三部,只想说:“雨果,雨果,你……(最后一口气)”
食完。太折磨了。雨果很会写气得让人牙痒的家伙,尤其是德纳第,沙威则令人唏嘘。我一下喊着“这写的是什么玩意儿想气死我吗”,一下又是“我哭还不行吗”。我癫狂了,为什么要让冉阿让到最后都受苦啊!我已有神父了!天啊,什么魔鬼能写出这样的东西!大段抗争描写看得头疼,但不否认通篇下来是完美的,4.5
a小说诗歌虚构 人民文学出版社
双重人格 豆瓣 谷歌图书
6.8 (5 个评分) 作者: [俄] 费奥多尔·陀思妥耶夫斯基 译者: 臧仲伦 Ren min wen xue chu ban she 2021 - 11
陀思妥耶夫斯基是心理描写专家,醉心于病态心理和反常心理的描写。“陀思妥耶夫斯基中篇心理小说经典”清晰展现了四种心理,《双重人格》展现的是“多面心理”,即分裂人格。
2022年7月7日 已读
想抚慰被雨果刺伤的心,结果看了个寂寞。有种坡的哥特小说感,像是一种早期的尝试,看来穷人那本不用买实体了。
a小说诗歌虚构 人民文学出版社
包法利夫人 Goodreads 豆瓣
9.2 (82 个评分) 作者: 福楼拜 译者: 李健吾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3 - 1 其它标题: The name of the famous Madame Bovary Translated Books
《包法利夫人》于1856-1857年间在《巴黎杂志》上连载,轰动文坛,在社会上引起轩然大波。法当局对作者提起公诉,指控小说“伤风败俗、亵渎宗教”,并传唤作者到庭受审,最终以“宣判无罪”收场,而隐居乡野、籍籍无名的作者从此奠定了自己的文学声誉和在文学的地位。曾有人问福楼拜,谁是法利夫人的原型,他答道:“包法利夫人就是我自己。”
2022年7月17日 已读
说是什么出轨文学三部曲之一,其实没有一本的重点能被这个短剧概括。这是一个悲剧,女主角也说不上爱与不爱,她的生活中心是幻想。没法理解一个人读这本会强烈代入自己,个人说不上喜欢。描绘得好好,尤其是充满细节的场景。
a小说诗歌虚构 人民文学出版社
彼得堡故事 豆瓣
作者: [俄] 果戈理 译者: 满涛 2022 - 3
果戈理笔下的彼得堡是个充满谎言与假象的世界。在这里“一切都是欺骗,一切都是幻影,一切都和表面看到的样子不同!”你眼前看到的纯情少女,其实是个卖身为生的娼妓;那个衣冠楚楚的官僚,其实是个脱离了主人身体的鼻子;看似志得意满、功成名就的画家其实早已失去了最初的才能;那幅看起来人畜无害的肖像画其实蕴含着魔鬼的力量,会把所有拥有它的人引入黑暗的深渊……在这个虚伪的世界里,想要诚实地、高尚地生活的人们注定没有幸福的结局。《涅瓦大街》的主人公、高尚的画家庇斯卡辽夫因为爱情理想的破灭而悲惨地死去,而他的朋友,只把爱情当成享乐的庇罗果夫仍好好地活在世上;兢兢业业的小官吏通过节衣缩食买来的新外套被人抢走,而为此受到训斥并付出生命代价的却是他自己。美德不被奖赏,恶行不被惩罚,果戈理颠覆了传统文学中的道德范式,并以这样的情节设定表现了现实的非逻辑性。
2022年7月20日 已读
真不知道果戈理的脑袋里都在想些什么,怎么可以写出这么奇妙的故事,简直是异想天开(字面意)。觉得被讨房租是没苦过的不会写的题材,一件外套一百五,怪不得陀一件外套当了又当。总体读下来有种明清通俗小说的感觉,是有些意思,但没被打动,3.5
a小说诗歌虚构 人民文学出版社
狄康卡近乡夜话 豆瓣
作者: [俄] 果戈理 译者: 满涛 2022 - 3
《狄康卡近乡夜话》充满魔幻色彩,八个充满乌克兰民间色彩的鬼怪故事,塑造了远离现实生活的奇妙世界。与中国传统故事不同的是,在这些故事里,人类并不总能战胜魔鬼,善良和美德并不总能战胜邪恶。从《狄康卡近乡夜话》开始,果戈理打开了地狱之门,魔鬼从此常驻在他的作品之中,与魔鬼斗争的主题在他的创作生涯中贯彻始终。
2022年7月20日 已读
大玛估计是受到了影响的,比彼得堡好看,但还是有种......可能还是没全盘接纳俄味儿吧。尤其志怪故事,读得太少,还没咀嚼出来,3.5
a小说诗歌虚构 人民文学出版社
穷人 豆瓣
7.8 (6 个评分) 作者: [俄] 费奥多尔·陀思妥耶夫斯基 译者: 许磊然 2021 - 11
陀思妥耶夫斯基是心理描写专家,醉心于病态心理和反常心理的描写。“陀思妥耶夫斯基中篇心理小说经典”清晰展现了四种心理,《穷人》展现的是“穷人”心理,也可以说是“可怜人”心理,发掘人性中的怯懦与无奈。
《穷人》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处女作,他凭借这部小说在俄国文坛闪亮全场,引发“新的果戈理”的赞誉。穷人是一部书信体小说,在来来回回的信件中,男女主人公的困境有增无减,希望的微光渐渐暗淡,他们也从落寞走向绝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