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出版社
飞蛾之死 豆瓣
the death of the moth
作者: [英] 伍尔芙 译者: 李迎春 光明日报出版社 2012 - 9
20世纪最杰出女作家/世界三大意识流作家之一/女权主义运动的先驱人物
弗吉尼亚·伍尔芙最具代表性的散文作品
随书附赠梵高、罗杰·弗莱、贝尔(伍尔芙姐姐)精美画作卡片四张
《飞蛾之死》是伍尔芙最为著名的散文。在文中,她为我们描述了一只飞蛾的悲剧命运。在注定无法突围而出的舞台上,飞蛾用它全部的精神和勇气不断向外飞翔,又一次次被阻挡,最终迎接了自己死亡的命运。文中,伍尔芙的笔调悲悯而热诚,就是这样一只微不足道的飞蛾,它在最后时刻,仍然在让自己的生命燃烧,不懈地追求着光明和希望。飞蛾小小的不屈灵魂和精神,加之伍尔芙饱满的热情,让这篇文章一直深受读者喜爱。更有人认为,伍尔芙通过《飞蛾之死》述说了自己的命运,这只飞蛾代她说出了她留给世间的遗言。
书中还收录了伍尔芙其他具有代表性的散文二十七篇。
我的头脑发生变化,它不再继续接纳印象了。它把自己关闭起来了。它变成了一只蛹。我躺着,处于相当麻木的状态,尽管肉体常常剧烈地疼痛着——接着,突然什么东西涌了出来……于是,所有的门都在打开,而我相信是那只飞蛾在我内心展翅飞舞。 ——弗吉尼亚·伍尔芙
没有哪个女作家能像弗吉尼亚·伍尔芙这样广博、雄辩,她对前辈及她同时代作家的大量的评论,显现出她视野的开阔和非凡、睿智的评判能力,显现出她表达的精确和思想的深邃。她对写作女性和职业女性命运的关注,表明她对性别群体在民族传统中的位置和处境的极大关注,那些叛逆的理论探索,使她成为女权主义理论的先驱。 ——嘉男
她全部创作之丰富和成就之巨大——不仅是九部小说、女性主义文章、书籍评论和《罗杰·弗莱伊传》,而且还有发表在杂志上的文章、日记以及书信,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在她去世后出版的,现在还不断出版——使她一度曾被指责为狭隘的作品变得越来越成为她的时代、她的精神世界和现代艺术思想的精髓。 ——马尔科姆·布拉德伯里
2022年11月17日 已读 她在评论,用她丰富的内心,但总觉得我读这本还是太早了,不少我可能一直都不会去读……伍尔夫说有两类作家,一类是托尔斯泰和狄更斯那样牧师与教师类型的,一类是屠格涅夫和简奥斯汀那样纯粹艺术形的。
a非虚构内容 光明日报出版社
瘟疫之王 豆瓣
The Black Death: Natural and Human Disaster in Medieval Europe
作者: [英] 罗伯特·S.戈特弗里德 译者: 鹿妍 2022 - 9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甲类传染病只有鼠疫和霍乱。
鼠疫是名副其实的“1号病”。
是我们战胜了病毒,还是病毒放过了我们?
“这天灾人祸深刻地改变了欧洲,其影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本书揭示黑死病的致命恐怖和绝处逢生:
近半欧洲人丧生,中世纪陷落终结;
却无心插柳,令现代文明变革的火种相继点燃。
※编辑推荐※
1.人类为传染病付出的,是信仰、经济、人命,甚或文明?大疫之下,社会何去何 从?
“也许要理解14世纪和15世纪——这道中世纪文明和现代文明的分水岭,关键是要明白人类在大自然面前是多么的无助。”关于1347—1351年黑死病对欧洲乃至全人类的影响,后人怎样夸张都不为过。大写的“The Plague”(瘟疫)甚至可以直接指代“黑死病”。
本书讲述黑死病的两面:一面是肇始400年噩梦,致死近半数欧洲人,社会常识分崩离析,愚昧荒唐大行其道,中世纪走向终结。一面是百废待兴,市民阶级崛起,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工业革命的火种竞相点燃,初显现代文明的曙光。
2.一部以方法立足脚跟,出版四十年后在今天仍被引为“学界共识”的黑死病研究专著。
作者有力的论据和清醒的判断并不过时,解释了400年鼠疫不断再燃的欧洲如何重生,对于任何想要了解黑死病和封建时代生活的人都十分有益。你无须阅读1000页的长篇大论,只要读300 页就可以了。
※内容简介※
这是一部引人入胜的侦探式历史著作,追溯了1347—1351年在整个欧洲大陆蔓延的臭名昭著的瘟疫暴发的原因和深远后果。历史学家利用修道院手稿和树轮年代学研究(树木年轮测量法)等多种来源,展示了老鼠、跳蚤传播的杆菌带来怎样的生态恐怖——每三个欧洲人中至少有一个人死亡,无数村庄和城镇被消灭,并且动摇了中世纪社会和文明的基础。
※媒体推荐※
作者让我们更好地理解,昆虫和啮齿类动物如何肆意地摆布人类。——《纽约时报书评》
作者以轻快刺激的风格描述了瘟疫的社会和经济影响,特别是其对医学界的影响。——《亚特兰大月刊》
本书代表学术共识,发人深省。——《新英格兰医学杂志》
戈特弗里德对黑死病的审察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以及我们最黑暗的过去。——《波士顿环球书评》
2022年11月20日 已读
教科书风格的介绍,定义和影响两方面都娓娓道来,还夹杂了描述天花、麻风等疾病的边角料,第一次看黑死病相关的内容,很有意思。
一座城市每天都有上百人去世,人口下降30%及以上,带来了一系列改变。一部分人追求享乐,另一部分人避世居住,阶级发生变动,医生拥有了律师与富商的地位,不少神职人员放弃履行职责,劳动力供不应求,西欧农民拥有了更多自由,变得富裕,人少环境也变好了,东欧却出现了农奴制,长子继承制愈发普遍,政府的应对没有太多成效,它一次又一次复燃。黑死病包括三种鼠疫,这个称呼十五世纪才有,大流行的结束,也是中世纪的结束。
感觉可以加入好望角系列的一本,但这么好读的竟然做个硬壳,拿着好不舒服。
a各种史与神话 光明日报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