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印书馆
向着少女与光 豆瓣
作者:
[法] 巴尔蒂斯
/
[法] 阿兰·维尔龚德莱
译者:
柯梦琦
/
韩波
商务印书馆
2021
- 3
巴尔蒂斯,这个让毕加索羡慕嫉妒爱的的大画家,这个赞美少女却因为诽谤争议而无法在美国合法展出的绘画大师,无论是早年以贫穷艺术家的身份流落巴黎,还是晚年功成名就隐居古堡,却始终如一地画着——并终生热爱着——少女,光,镜子与猫。巴尔蒂斯生前反对别人八卦他的生平,但最后他自己讲起来却实在够慷慨。自己的创作,童年,对艺术的看法。从母亲的情人,自己的精神教父里尔克开始,毕加索,贾科梅蒂,圣埃克苏佩里,夏尔,阿尔托,加缪,巴特耶...... 二十世纪巴黎那些几乎所有文化名人都悉数登场,一场华丽的艺术盛宴,流动的盛宴。另外,他分享了自己的创作理念,自己的创作心路,点评了当代艺术,谈论了自己的宗教信仰及其对自己创作的激励。文字简净优美,叙述节奏明快,形式强烈,短札(每个主题基本保持一页,不超过两页)。古典而又现代:明澈,让你明明白白的感到美,而又似乎总是有一种无法参透的东西盘桓心中。其迷人,一如其绘画所给予的。
到马丘比丘右转 豆瓣
Turn Right at Machu Picchu: Rediscovering the Lost City One Step at a Time
作者:
[美]马克·亚当斯
译者:
范文豪
商务印书馆
2021
- 5
举世闻名的印加遗址,切·格瓦拉、三毛、聂鲁达都曾为它驻足;屹立世间500多年的天空之城,至今仍未完全揭秘!
※《纽约时报》畅销书,《华盛顿邮报》《男性杂志》年度最佳图书,安德鲁·卡内基奖入围,Goodreads读者选择奖入围。
※还原一个世纪前宾厄姆的南美探险之旅,追溯印加帝国的兴衰与西班牙人的征服。重走宾厄姆南美探险之路,将文本与现实相对照。通过行走展现极强的现场感和真实性,在阅读过程中犹如进行一场纸上探知游学。
※马丘比丘是未经西班牙征服者侵扰的“失落之城”,是世界新七大奇迹之一,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遗忘了四个世纪才被发现,它保存完好,建造在海拔2350米的山脊上,堪称名副其实的“天空之城”。
※马丘比丘出现在切·格瓦拉、三毛及聂鲁达人生的关键时刻。
切·格瓦拉在《摩托日记:拉丁美洲游记》中记录了马丘比丘,游览印加遗迹激起了他想要拿起武器为自由和生机而战斗的冲动。
三毛在经历丧夫之痛后展开南美的旅行,马丘比丘是她童年时书上看过的神秘迷城,梦想过千万遍的神秘高原,旅程中最盼望一探的地方(见《万水千山走遍》)。
聂鲁达在游览马丘比丘之后,写下500行长诗《在马丘比丘之巅》,成功实现了创作风格的转变。
※全世界最热门的徒步路线之一——印加古道的朝圣之旅,马丘比丘是这条朝圣之路的终点。带着一本书上路,印加古道的深厚历史底蕴尽收囊中,让历史在行走中鲜活起来。
1911年,年轻的耶鲁大学教授海勒姆·宾厄姆进入秘鲁的安第斯山区,“发现”了马丘比丘。将近一个世纪之后,新闻报道将这 位英雄探险家视为贩运文物的罪犯和欺世盗名的窃贼。马克·亚当斯是探险旅行杂志的编辑,他决定调查事情的真相,重走宾厄姆的艰险考察之路。他不仅熟读宾厄姆的名著《印加的失落之城》,而且参考了宾厄姆深藏在耶鲁大学图书馆的全部笔记和档案材料。从古代印加首都库斯科出发,在一位澳大利亚籍户外生存专家和几位说盖丘亚语、嚼古柯叶的骡夫的陪伴下,亚当斯带领我们进入秘鲁险恶而具有历史感的丛林当中。
马克·亚当斯这本精彩的《到马丘比丘右转》……通过三条叙事线索,将整个故事完美地衔接起来……引人入胜,令人捧腹。 ——《纽约时报书评》
如果你没去过马丘比丘及其周边地区,这本书会激励你放下一切,立刻启程。如果你已经去过了,《到马丘比丘右转》会直接带你回到那荡涤心灵的九重云霄。——《国家地理旅行者》
※《纽约时报》畅销书,《华盛顿邮报》《男性杂志》年度最佳图书,安德鲁·卡内基奖入围,Goodreads读者选择奖入围。
※还原一个世纪前宾厄姆的南美探险之旅,追溯印加帝国的兴衰与西班牙人的征服。重走宾厄姆南美探险之路,将文本与现实相对照。通过行走展现极强的现场感和真实性,在阅读过程中犹如进行一场纸上探知游学。
※马丘比丘是未经西班牙征服者侵扰的“失落之城”,是世界新七大奇迹之一,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遗忘了四个世纪才被发现,它保存完好,建造在海拔2350米的山脊上,堪称名副其实的“天空之城”。
※马丘比丘出现在切·格瓦拉、三毛及聂鲁达人生的关键时刻。
切·格瓦拉在《摩托日记:拉丁美洲游记》中记录了马丘比丘,游览印加遗迹激起了他想要拿起武器为自由和生机而战斗的冲动。
三毛在经历丧夫之痛后展开南美的旅行,马丘比丘是她童年时书上看过的神秘迷城,梦想过千万遍的神秘高原,旅程中最盼望一探的地方(见《万水千山走遍》)。
聂鲁达在游览马丘比丘之后,写下500行长诗《在马丘比丘之巅》,成功实现了创作风格的转变。
※全世界最热门的徒步路线之一——印加古道的朝圣之旅,马丘比丘是这条朝圣之路的终点。带着一本书上路,印加古道的深厚历史底蕴尽收囊中,让历史在行走中鲜活起来。
1911年,年轻的耶鲁大学教授海勒姆·宾厄姆进入秘鲁的安第斯山区,“发现”了马丘比丘。将近一个世纪之后,新闻报道将这 位英雄探险家视为贩运文物的罪犯和欺世盗名的窃贼。马克·亚当斯是探险旅行杂志的编辑,他决定调查事情的真相,重走宾厄姆的艰险考察之路。他不仅熟读宾厄姆的名著《印加的失落之城》,而且参考了宾厄姆深藏在耶鲁大学图书馆的全部笔记和档案材料。从古代印加首都库斯科出发,在一位澳大利亚籍户外生存专家和几位说盖丘亚语、嚼古柯叶的骡夫的陪伴下,亚当斯带领我们进入秘鲁险恶而具有历史感的丛林当中。
马克·亚当斯这本精彩的《到马丘比丘右转》……通过三条叙事线索,将整个故事完美地衔接起来……引人入胜,令人捧腹。 ——《纽约时报书评》
如果你没去过马丘比丘及其周边地区,这本书会激励你放下一切,立刻启程。如果你已经去过了,《到马丘比丘右转》会直接带你回到那荡涤心灵的九重云霄。——《国家地理旅行者》
怎样观察一棵树 豆瓣
Seeing trees : discover the extraordinary secrets of everyday trees
8.8 (28 个评分)
作者:
[美] 南茜·罗斯·胡格(Nancy Ross Hugo)
/
[美] 罗伯特·卢埃林(Robert Llewellyn)
译者:
阿黛
商务印书馆
2016
- 9
人人都知道树长什么样子,对吗?但你真的观察过红花槭上精巧的花朵吗?或是鹅掌楸正在萌发的嫩叶?水青冈的枝条?当你仔细观察一棵树时,一个被形状和细节填充的新世界会向你敞开大门——你将看见你不曾知晓的美,你将用一种全新的方式去欣赏树木。当你能够从一棵树的生长轨迹中感受生命的四季,你会真正领略自然那激励人心的力量与美妙。
《怎样观察一棵树》邀你将细致敏锐的目光投向身边常见的树木,并关注一些罕见却易于观察的树木特征。作者将定期细致观察树木的收获娓娓道来,清晰地列举了改进观察方法的策略,图文并茂地呈现了树木微妙而常被忽略的细节构造。对美国白栎、荷花玉兰、北美乔松、北美鹅掌楸等10种常见树木的深入描摹会让你感受到许多小小的震动,重新发现身边的自然奇迹
《怎样观察一棵树》邀你将细致敏锐的目光投向身边常见的树木,并关注一些罕见却易于观察的树木特征。作者将定期细致观察树木的收获娓娓道来,清晰地列举了改进观察方法的策略,图文并茂地呈现了树木微妙而常被忽略的细节构造。对美国白栎、荷花玉兰、北美乔松、北美鹅掌楸等10种常见树木的深入描摹会让你感受到许多小小的震动,重新发现身边的自然奇迹
剥开鸟蛋的秘密 豆瓣
The Most Perfect Thing: Inside (and Outside) a Bird’s Egg
作者:
[英]蒂姆·伯克黑德(Tim Birkhead)
译者:
朱磊
/
胡运彪
商务印书馆
2020
- 6
★ 入围英国皇家学会科学图书奖
★《福布斯》年度最佳鸟类图书
★ 美国《书单》杂志年度优秀鸟类图书
◎编辑推荐
🐣鸟蛋为什么会有不同的形状?
🐣这些形状蕴含着哪些不同寻常的意义?
🐣鸟蛋的外壳是何时生成的?
🐣为什么有的鸟蛋里没有蛋黄?
🐣蛋壳上的颜色和图案又是怎样形成的?
🐣鸟蛋“降生”时,是尖端还是钝端先出来?
……
几乎每个人都曾在孩提时代对鸟蛋有过好奇,本书将解答你心中的这些疑问。著名鸟类学家蒂姆·伯克黑德称鸟蛋是世界上“最完美的事物”,每一层构造都无懈可击。数十年专注于鸟类研究的他,将带我们踏上一段前所未有的奇妙旅程,探寻暗藏于鸟蛋当中的秘境。故事就从一百年前悬崖上的一枚鸟蛋说起。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由外向内、从形状到颜色、从博物学到微生物学,深入探索鸟蛋秘境的“旅行指南”。鸟蛋的形成始于一颗卵子,随后是受精卵的产生和发育,接下来鸟蛋成形、产出,直到雏鸟出壳,鸟蛋这一生命阶段便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本书以历史上收藏家对崖海鸦蛋的痴迷与狂热作为开篇,以生动的笔触回顾了鸟蛋与人类生活千丝万缕的关联。随着数百年来科学家的研究不断深入,当排除了种种猜测与假说之后,人们发现鸟蛋的神奇绝不仅仅体现于它们的精巧外形而已。基于数十年的野外观察,鸟类学家伯克黑德将缤纷各异的鸟蛋呈现于我们面前。通过图解严谨的科学实验,伯克黑德阐释了它们独特的外形和构造所具有的适应性意义。小小一枚鸟蛋,实际上是在多种自然选择的压力之下形成的完美产物。
◎媒体评论
这是一次激动人心的旅程,即便你不是鸟类爱好者,也可以畅读书中的故事。但若要送礼物给鸟类爱好者,这本书将是完美之选。
——《柯克斯书评》
非常精彩!科学性强而富于思辨,但绝不高冷。书中的概念和表达通俗易懂,8岁的孩童也完全能够理解。
——大卫·爱登堡爵士
伯克黑德的书不容错过。翻开它,享受其中蕴含的宝藏。
——《博物学》杂志
伯克黑德对历史的再现和犀利的文风,让我对冰箱里必备的鸡蛋有了全新的认识。
——约翰·马兹卢夫,《自然》杂志
著名生物学家蒂姆·伯克黑德擅长以一种生动幽默的方式解释复杂的科学原理。在这本书中,他将目光投向自然界最伟大的奇迹之一:鸟蛋。每年都有一卡车关于鸟类的书籍出版,但很少有人关注它们的蛋。这是我2016年读过的最好的鸟类学图书。
——乔纳森·埃尔菲克,BBC野生动物频道
★《福布斯》年度最佳鸟类图书
★ 美国《书单》杂志年度优秀鸟类图书
◎编辑推荐
🐣鸟蛋为什么会有不同的形状?
🐣这些形状蕴含着哪些不同寻常的意义?
🐣鸟蛋的外壳是何时生成的?
🐣为什么有的鸟蛋里没有蛋黄?
🐣蛋壳上的颜色和图案又是怎样形成的?
🐣鸟蛋“降生”时,是尖端还是钝端先出来?
……
几乎每个人都曾在孩提时代对鸟蛋有过好奇,本书将解答你心中的这些疑问。著名鸟类学家蒂姆·伯克黑德称鸟蛋是世界上“最完美的事物”,每一层构造都无懈可击。数十年专注于鸟类研究的他,将带我们踏上一段前所未有的奇妙旅程,探寻暗藏于鸟蛋当中的秘境。故事就从一百年前悬崖上的一枚鸟蛋说起。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由外向内、从形状到颜色、从博物学到微生物学,深入探索鸟蛋秘境的“旅行指南”。鸟蛋的形成始于一颗卵子,随后是受精卵的产生和发育,接下来鸟蛋成形、产出,直到雏鸟出壳,鸟蛋这一生命阶段便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本书以历史上收藏家对崖海鸦蛋的痴迷与狂热作为开篇,以生动的笔触回顾了鸟蛋与人类生活千丝万缕的关联。随着数百年来科学家的研究不断深入,当排除了种种猜测与假说之后,人们发现鸟蛋的神奇绝不仅仅体现于它们的精巧外形而已。基于数十年的野外观察,鸟类学家伯克黑德将缤纷各异的鸟蛋呈现于我们面前。通过图解严谨的科学实验,伯克黑德阐释了它们独特的外形和构造所具有的适应性意义。小小一枚鸟蛋,实际上是在多种自然选择的压力之下形成的完美产物。
◎媒体评论
这是一次激动人心的旅程,即便你不是鸟类爱好者,也可以畅读书中的故事。但若要送礼物给鸟类爱好者,这本书将是完美之选。
——《柯克斯书评》
非常精彩!科学性强而富于思辨,但绝不高冷。书中的概念和表达通俗易懂,8岁的孩童也完全能够理解。
——大卫·爱登堡爵士
伯克黑德的书不容错过。翻开它,享受其中蕴含的宝藏。
——《博物学》杂志
伯克黑德对历史的再现和犀利的文风,让我对冰箱里必备的鸡蛋有了全新的认识。
——约翰·马兹卢夫,《自然》杂志
著名生物学家蒂姆·伯克黑德擅长以一种生动幽默的方式解释复杂的科学原理。在这本书中,他将目光投向自然界最伟大的奇迹之一:鸟蛋。每年都有一卡车关于鸟类的书籍出版,但很少有人关注它们的蛋。这是我2016年读过的最好的鸟类学图书。
——乔纳森·埃尔菲克,BBC野生动物频道
纳粹与书 豆瓣
The Book Thieves: The Nazi Looting of Europe's Libraries and the Race to Return a Literary Inheritance
作者:
[瑞典]安德斯·莱德尔
译者:
朱慧颖
商务印书馆
2021
- 8
※ 极权力量对知识的毁灭和它对知识的渴望,哪一个更可怕?
在纳粹党执政的十余年间,为了从思想上战胜并毁灭“帝国敌人”,建构德意志帝国的正当性与不败神话,一场组织缜密的偷书计划席卷了全欧洲——从大西洋岸到黑海边,自阿姆斯特丹、巴黎、罗马、塞萨洛尼基到维尔纽斯,所有文化、出版重镇被洗劫一空。
半个世纪后,记者、非虚构作家安德斯·莱德尔穿行欧洲大陆,追踪这段鲜为人知的文化掠夺与歼灭行动,结合回归行动者的证词与历史文献,尝试为我们揭露“二战”中这桩悬而未决的罪行,还原那些被抹去、被窃取、被湮没和被篡改的历史记忆。
※ 纳粹既有书,又有剑,这就是它的力量与权势。
希特勒政权扭曲的权力令人不寒而栗。——BBC
本书是对纳粹有计划地洗掠图书馆和藏书者的全面探究。对爱书者和二战史爱好者来说,这是一段引人入胜、让人难以忘怀的旅程。——《科克斯书评》
作者精彩地融合了思想史、侦探故事和回归行动理念,定能让读者深受启发。——《洛杉矶书评》
这段历史令人震撼与惊诧!研究者提出新问题并追踪新线索,真相的揭示仍然是可能的……莱德尔对这一主题的热情毋庸置疑。作为一名信使,他成功地传达了一种情感力量:哪怕是一本书,也需归还给那些已失去太多的书籍拥有者。——《芝加哥论坛报》
一本叙事精巧、可读性强的书。——《犹太人图书理事会》
一本极有价值的书。 ——《基督教科学箴言报》
在纳粹党执政的十余年间,为了从思想上战胜并毁灭“帝国敌人”,建构德意志帝国的正当性与不败神话,一场组织缜密的偷书计划席卷了全欧洲——从大西洋岸到黑海边,自阿姆斯特丹、巴黎、罗马、塞萨洛尼基到维尔纽斯,所有文化、出版重镇被洗劫一空。
半个世纪后,记者、非虚构作家安德斯·莱德尔穿行欧洲大陆,追踪这段鲜为人知的文化掠夺与歼灭行动,结合回归行动者的证词与历史文献,尝试为我们揭露“二战”中这桩悬而未决的罪行,还原那些被抹去、被窃取、被湮没和被篡改的历史记忆。
※ 纳粹既有书,又有剑,这就是它的力量与权势。
希特勒政权扭曲的权力令人不寒而栗。——BBC
本书是对纳粹有计划地洗掠图书馆和藏书者的全面探究。对爱书者和二战史爱好者来说,这是一段引人入胜、让人难以忘怀的旅程。——《科克斯书评》
作者精彩地融合了思想史、侦探故事和回归行动理念,定能让读者深受启发。——《洛杉矶书评》
这段历史令人震撼与惊诧!研究者提出新问题并追踪新线索,真相的揭示仍然是可能的……莱德尔对这一主题的热情毋庸置疑。作为一名信使,他成功地传达了一种情感力量:哪怕是一本书,也需归还给那些已失去太多的书籍拥有者。——《芝加哥论坛报》
一本叙事精巧、可读性强的书。——《犹太人图书理事会》
一本极有价值的书。 ——《基督教科学箴言报》
众神的植物 豆瓣
Plants of the Gods: Their Sacred, Healing and Hallucinogenic Powers
8.3 (7 个评分)
作者:
[美]理查德·伊文斯·舒尔兹
/
[瑞士]艾伯特·霍夫曼
…
译者:
金恒镳
商务印书馆
2021
- 9
千百年来,众神的植物是如何构成人类经验的基本组成部分?
*经典话题与前沿科学研究结合,颠覆致幻植物经典文本
*400张罕见的彩色图片,见证世界各地原住民宗教仪式使用的致幻植物
*解密致幻植物的成分与属性,走近背后的文化习俗
在每种文化传统中,植物都因滋养、治疗效果而受到高度重视,致幻植物具有使人类进入意识境界的强大力量,因此被视为神祇赐予人类的植物。
本书基于人类学、民族植物学、药物学和生化学研究,探索各地原住民文化使用的迷幻植物,介绍相关习俗、歌曲与舞蹈,堪称民族植物学的经典文本。书中包含400张罕见的植物与人物、仪式等的彩色图片,并有对致幻植物生化性质的分析。
*经典话题与前沿科学研究结合,颠覆致幻植物经典文本
*400张罕见的彩色图片,见证世界各地原住民宗教仪式使用的致幻植物
*解密致幻植物的成分与属性,走近背后的文化习俗
在每种文化传统中,植物都因滋养、治疗效果而受到高度重视,致幻植物具有使人类进入意识境界的强大力量,因此被视为神祇赐予人类的植物。
本书基于人类学、民族植物学、药物学和生化学研究,探索各地原住民文化使用的迷幻植物,介绍相关习俗、歌曲与舞蹈,堪称民族植物学的经典文本。书中包含400张罕见的植物与人物、仪式等的彩色图片,并有对致幻植物生化性质的分析。
蕨类植物的秘密生活 豆瓣
8.6 (5 个评分)
作者:
[美]罗宾·C.莫兰
译者:
武玉东
/
蒋蕾
商务印书馆
2021
- 5
蕨类植物是一类特殊类型的植物,它们和种子植物不同,不依靠种子而是靠孢子繁殖。正因如此,它们的成长周期中存在两个世代,有着两种形态。蕨类植物的栖息范围广泛,从热带一直到极地都有;蕨类植物的种类也极其多样,除了生长于地面,还有攀爬或附生在树上,以及本身就是大树形态的蕨类;有些蕨类有毒,有些颜色艳丽,有些蕨类能在如沙漠般的炎热和干旱中死而复生。在这本综合了蕨类植物的生活史、分类学、适应性、地理学及生态学、演化历史的书中,作者还强调了蕨类植物和人类的关系——文学和电影中扮演的角色,以及蕨类植物名字的由来。
蔷薇秘事 豆瓣
The Rose:A Colourful Inheritance
作者:
[英]彼得·哈克尼斯
译者:
王晨
/
张超
…
商务印书馆
2018
- 9
蔷薇秘事》内涵广泛,书中作者用生动有趣的笔墨记录了这些浪漫花朵的前世今生,以及许多画家倾尽全力所记录的蔷薇之美。
浪漫美图:
《蔷薇秘事》中甄选了来自英国皇家园艺学会档案馆的蔷薇插图,插图均出自著名的艺术家及科学画家之手。美到窒息,又真实客观,其中许多作品以前几乎从未公开出版。
历史趣闻:
蔷薇拥有夺人心魄的美丽外表和芬芳甜美的气味。它们是用途最广泛的花园植物,也是信任、民族和爱情的象征,蔷薇属植物正因为这些原因而受到极大的珍视。《蔷薇秘事》充满了与蔷薇相关的历史趣闻和传说。
育种历程:
蔷薇的育种历史也令人着迷。书中探索了简单的野生蔷薇属物种和最早的栽培月季之间的联系,澄清了月季育种史上一些谬误的说法,并讲述了来自多个国家的园艺大师们殚精竭虑地培育出今天美丽丰满的月季的故事。
浪漫美图:
《蔷薇秘事》中甄选了来自英国皇家园艺学会档案馆的蔷薇插图,插图均出自著名的艺术家及科学画家之手。美到窒息,又真实客观,其中许多作品以前几乎从未公开出版。
历史趣闻:
蔷薇拥有夺人心魄的美丽外表和芬芳甜美的气味。它们是用途最广泛的花园植物,也是信任、民族和爱情的象征,蔷薇属植物正因为这些原因而受到极大的珍视。《蔷薇秘事》充满了与蔷薇相关的历史趣闻和传说。
育种历程:
蔷薇的育种历史也令人着迷。书中探索了简单的野生蔷薇属物种和最早的栽培月季之间的联系,澄清了月季育种史上一些谬误的说法,并讲述了来自多个国家的园艺大师们殚精竭虑地培育出今天美丽丰满的月季的故事。
鸟的感官 豆瓣 谷歌图书
Bird Sense: What It's Like to Be a Bird
8.0 (7 个评分)
作者:
[英] 蒂姆·伯克黑德
译者:
沈成
商务印书馆
2017
- 1
其它标题:
鸟的感官
2012年《卫报》“最佳自然图书”
2012年《独立报》“最佳自然图书”
2012年度英国鸟类基金会“最佳鸟类图书”
做一只鸟是什么感觉?在本书中,伯克黑德带领你探索鸟类的各种感官。猫头鹰如何在夜间飞行?火烈鸟如何感受到千里之遥的暴雨?鸻鹬连续迁徙上万千米、雨燕在飞行时休息、几维鸟嗅到泥土中的蚯蚓——援引几十年来鸟类行为学、生理学、解剖学的研究成果,本书带领我们深入鸟类的感官世界,探寻这些飞翔的(或者不会飞翔的)精灵的奥秘。
2012年《独立报》“最佳自然图书”
2012年度英国鸟类基金会“最佳鸟类图书”
做一只鸟是什么感觉?在本书中,伯克黑德带领你探索鸟类的各种感官。猫头鹰如何在夜间飞行?火烈鸟如何感受到千里之遥的暴雨?鸻鹬连续迁徙上万千米、雨燕在飞行时休息、几维鸟嗅到泥土中的蚯蚓——援引几十年来鸟类行为学、生理学、解剖学的研究成果,本书带领我们深入鸟类的感官世界,探寻这些飞翔的(或者不会飞翔的)精灵的奥秘。
鲜花帝国 豆瓣
Flower Confidential: The Good, the Bad, and the Beautiful
8.3 (6 个评分)
作者:
[美] 艾米•斯图尔特
译者:
宋博
商务印书馆
2014
- 1
或许将花称为商品或者人工制品实在有失浪漫,但现今的鲜花却兼有这两种属性。花卉贸易已经形成规模庞大的产业,鲜花都是实验室制造、试管育种、工厂种植、机器收割,接着被打包装箱、拍卖出售,然后搭乘飞机漂洋过海走进大型超市或当地花店。艾米•斯图尔特追随育种者、遗传学家、种植者和供应商的脚步,亲眼目睹他们创造、生产和销售花卉,这些花的花形更大、色彩更艳、茎杆更强韧,远非自然之力可以生成。从大型农商企业到本地农场,从欧洲到拉美,《鲜花帝国》深入探讨了这种自然与科技、情感与商业的交汇与相融。
作者给我们展示了庞大的花卉产业的来龙去脉,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对花卉的看法,同时也给读者带了了思索。而中国的鲜花产业正处于起步阶段,书中提到的关于有机认证、新品种研发、知识产权等方面,都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作者给我们展示了庞大的花卉产业的来龙去脉,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对花卉的看法,同时也给读者带了了思索。而中国的鲜花产业正处于起步阶段,书中提到的关于有机认证、新品种研发、知识产权等方面,都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众神的怪兽 豆瓣
MONSTER OF GOD :The Man-Eating Predator in the Jungles of History and the Mind
作者:
[美]大卫·奎曼(David Quammen)
译者:
刘炎林
2022
- 1
我们内心深处有一种原始的东西,正随着我们的无知而消失。
几千年来,狮子、老虎和其他大型掠食动物的存在让人类心存畏惧,因此它们的凛凛威风成了史诗和传说的素材。但是如今,这些动物可能只存在于玻璃屏障或铁围栏的一端,而我们则高高在上地端详它们。这种变化正在改变我们对自然的态度,忘记自己和大型掠食动物属于一个生态系统,这同时也改变了我们对待它们的方式。
因此作者将专业的目光投入到因人类扩张而在迅速消失的荒野,去追踪大型掠食动物的故事和文化,以期重新审视我们对吃人动物所保有的恐怖,进而反思人和野生动物之间的关系,并对顶级捕食者目前不乐观的处境发出呼吁。
几千年来,狮子、老虎和其他大型掠食动物的存在让人类心存畏惧,因此它们的凛凛威风成了史诗和传说的素材。但是如今,这些动物可能只存在于玻璃屏障或铁围栏的一端,而我们则高高在上地端详它们。这种变化正在改变我们对自然的态度,忘记自己和大型掠食动物属于一个生态系统,这同时也改变了我们对待它们的方式。
因此作者将专业的目光投入到因人类扩张而在迅速消失的荒野,去追踪大型掠食动物的故事和文化,以期重新审视我们对吃人动物所保有的恐怖,进而反思人和野生动物之间的关系,并对顶级捕食者目前不乐观的处境发出呼吁。
古埃及《亡灵书》 豆瓣
作者:
金寿福 译注
译者:
金寿福
商务印书馆
2020
- 7
★古埃及《亡灵书》经典读本,汉语世界首次从古埃及文字直译,原汁原味。
★精彩导论,解读《亡灵书》该怎么读。
★了解埃及文化的必读之书,来自古埃及人自己的叙述!
★200余幅象形文字图片附于相应章节,力求与译文内容相对应,神秘感翻倍增加!
★看古埃及人写的书,了解真实的古埃及
这本书简直包罗万象!关于神、关于人,关于死亡、关于重生,关于神秘的咒语、关于世俗的生活,甚至关于“如何与神讨价还价”…… 应该说没有什么资料能比《亡灵书》更准确的表现古埃及文化了,因为其中的内容都来自于古埃及人自己的叙述!本书更是来自著名埃及学家金寿福老师源于埃及文字的直译,绝对准确、翔实。
★古埃及文化,一本书从入门到精通
为了便于读者理解,译者,著名埃及学家金寿福老师在导论部分对《亡灵书》的形成和发展、古代埃及人的来世观念等相关背景内容做了系统的介绍。每篇经文后面都附有详细的题解,对于经文的内容和意义和相关文化进行了详尽的解释和说明。书后还附有名词释义,对经文中出现的神名、地名和概念都做了必要的解释。即便是埃及文化的小白,也可以轻松阅读本书,并系统地获得最为准确、真实的信息。
★重新思考死亡的意义
在人类探索生命奥秘和生活价值的漫漫旅程中,古代埃及人堪称无畏和执着的开路先锋。他们试图在生者和死者之间建立一种联盟,共同征服死亡。《亡灵书》的经文饱含古埃及人对生命的热爱、对永生的追求、对死亡的憎恶。尽管他们恐惧死亡,但是仍旧保有对于“未知的来世”的美好希望,就像经文中所说的“死亡只是另一场冒险的开始”。
★神秘的魔法之书
《亡灵书》的经文除去埃及人关于来世的生活想象外,更多的是神秘的咒语:木乃伊制作师处理死者尸体时使用的咒文,葬礼时由祭司念诵的祷文,旨在促使死者复活的各种供品的名单,为死者应对冥界鬼神而提供的密码和暗号,等等。尽管如今我们知道这些咒语可能并无实际用处,但读起来韵律优美又饶有趣味,充满古拙瑰丽的想象,其中自带的神秘氛围让人对埃及文化心生向往。古埃及《亡灵书》中包括200余幅古埃及文字图片以及大量示意图画, 附于相应章节的经文译文之后,力求象形文字原文及配图与译文内容相对应,神秘感翻倍增加!
★古埃及贵族来世生活指南
古埃及人留恋尘世的生活,他们对不朽的渴望其实只是想回到衣食富足的人间,对于他们来说,最好的来世是在另一个地方继续现世的生活。《亡灵书》中有不少篇幅描写的是古埃及贵族们关于来世生活的想象,从中可以看到有关于他们日常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他们要喝大麦和小麦酿制的啤酒和牛奶,吃面包、烤牛肉、鹅肉和糕点,划船通过河流……他们将来世呼吸的空气都在其中被安排得明明白白,甚至还要继续享受在世时的情爱快乐,这可以说是一份由古埃及人自己撰写的古埃及贵族生活指南。
★世俗而努力的埃及人
为了能通过重生考验,享有来世生活,古埃及人可以付出一切!他们希望能借助所有能够想象得到的方式征服死神:古埃及人在经文中赞颂神灵,许诺会奉上丰富的贡品;偶尔也威胁神灵,说自己知道他们的弱点;有时候古埃及人还会说自己本身就是神灵,甚至面对有些神灵的时候直言自己是神灵的爸爸或者儿子……看着他们在经文中和神灵讨价还价、斗智斗勇,有时还企图用各种方式逃避审判,可真是为了成功重生,闯关斩将、无所不用其极。
★精彩导论,解读《亡灵书》该怎么读。
★了解埃及文化的必读之书,来自古埃及人自己的叙述!
★200余幅象形文字图片附于相应章节,力求与译文内容相对应,神秘感翻倍增加!
★看古埃及人写的书,了解真实的古埃及
这本书简直包罗万象!关于神、关于人,关于死亡、关于重生,关于神秘的咒语、关于世俗的生活,甚至关于“如何与神讨价还价”…… 应该说没有什么资料能比《亡灵书》更准确的表现古埃及文化了,因为其中的内容都来自于古埃及人自己的叙述!本书更是来自著名埃及学家金寿福老师源于埃及文字的直译,绝对准确、翔实。
★古埃及文化,一本书从入门到精通
为了便于读者理解,译者,著名埃及学家金寿福老师在导论部分对《亡灵书》的形成和发展、古代埃及人的来世观念等相关背景内容做了系统的介绍。每篇经文后面都附有详细的题解,对于经文的内容和意义和相关文化进行了详尽的解释和说明。书后还附有名词释义,对经文中出现的神名、地名和概念都做了必要的解释。即便是埃及文化的小白,也可以轻松阅读本书,并系统地获得最为准确、真实的信息。
★重新思考死亡的意义
在人类探索生命奥秘和生活价值的漫漫旅程中,古代埃及人堪称无畏和执着的开路先锋。他们试图在生者和死者之间建立一种联盟,共同征服死亡。《亡灵书》的经文饱含古埃及人对生命的热爱、对永生的追求、对死亡的憎恶。尽管他们恐惧死亡,但是仍旧保有对于“未知的来世”的美好希望,就像经文中所说的“死亡只是另一场冒险的开始”。
★神秘的魔法之书
《亡灵书》的经文除去埃及人关于来世的生活想象外,更多的是神秘的咒语:木乃伊制作师处理死者尸体时使用的咒文,葬礼时由祭司念诵的祷文,旨在促使死者复活的各种供品的名单,为死者应对冥界鬼神而提供的密码和暗号,等等。尽管如今我们知道这些咒语可能并无实际用处,但读起来韵律优美又饶有趣味,充满古拙瑰丽的想象,其中自带的神秘氛围让人对埃及文化心生向往。古埃及《亡灵书》中包括200余幅古埃及文字图片以及大量示意图画, 附于相应章节的经文译文之后,力求象形文字原文及配图与译文内容相对应,神秘感翻倍增加!
★古埃及贵族来世生活指南
古埃及人留恋尘世的生活,他们对不朽的渴望其实只是想回到衣食富足的人间,对于他们来说,最好的来世是在另一个地方继续现世的生活。《亡灵书》中有不少篇幅描写的是古埃及贵族们关于来世生活的想象,从中可以看到有关于他们日常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他们要喝大麦和小麦酿制的啤酒和牛奶,吃面包、烤牛肉、鹅肉和糕点,划船通过河流……他们将来世呼吸的空气都在其中被安排得明明白白,甚至还要继续享受在世时的情爱快乐,这可以说是一份由古埃及人自己撰写的古埃及贵族生活指南。
★世俗而努力的埃及人
为了能通过重生考验,享有来世生活,古埃及人可以付出一切!他们希望能借助所有能够想象得到的方式征服死神:古埃及人在经文中赞颂神灵,许诺会奉上丰富的贡品;偶尔也威胁神灵,说自己知道他们的弱点;有时候古埃及人还会说自己本身就是神灵,甚至面对有些神灵的时候直言自己是神灵的爸爸或者儿子……看着他们在经文中和神灵讨价还价、斗智斗勇,有时还企图用各种方式逃避审判,可真是为了成功重生,闯关斩将、无所不用其极。
礼物 豆瓣
Essai sur le don:Forme et raison de l'échange dans les sociétés archaïques
9.1 (22 个评分)
作者:
[法]马塞尔·莫斯
译者:
汲喆
商务印书馆
2016
- 3
本书既很容易读,又很难读。同样,这一点,可能也就解释了这本书名满天下、但事实上又很少有人读懂的奇特命运。很容易读,是因为莫斯对具体事实情有独钟,而对抽象视若仇雠,其表述总是十分简单透彻,无半点斧凿之痕。要说很难读,那当然是因为本书涉及到极其多样的社会实践和异常丰富的民族志材料,读起来未免有点让人伤脑筋。
人类社会原本没有市场、买卖、互赠或易物贸易,那么,到底有什么呢?有的就是礼物。
图书其他信息
人类社会原本没有市场、买卖、互赠或易物贸易,那么,到底有什么呢?有的就是礼物。
图书其他信息
古埃及圣书字导读 豆瓣
How to Read Egyptian Hieroglyphs: A Step-by-Step Guide to Teach Yourself, Revised Edition
9.7 (7 个评分)
作者:
[英] 马克·科利尔
/
[英] 比尔·曼利
译者:
陈永生
商务印书馆
2015
- 5
《古埃及圣书字导读》以大英博物馆所藏的部分古埃及文物(以石碑为主)上的圣书铭文为学习材料,循序渐进地介绍了铭文所反映的中古埃及语的语法要点以及古埃及人生活方式的相关方面,简明扼要,准确可信,出版以来被翻译成多国语言,成为一本国际畅销书。
这是一本优秀的古埃及圣书字入门书。所选主要是丧葬铭文,这些有趣的文字对我们理解古埃及的法老政治、家庭生活和看待死亡的方式极有帮助。本书以清晰而吸引人的图片展示了许多古埃及文物上的真实圣书字铭文,并以这些铭文为教学材料,循序渐进地对圣书字和中古埃及语语法进行了简明扼要的讲解。每章之后设计了极其实用的练习题。
这是一本优秀的古埃及圣书字入门书。所选主要是丧葬铭文,这些有趣的文字对我们理解古埃及的法老政治、家庭生活和看待死亡的方式极有帮助。本书以清晰而吸引人的图片展示了许多古埃及文物上的真实圣书字铭文,并以这些铭文为教学材料,循序渐进地对圣书字和中古埃及语语法进行了简明扼要的讲解。每章之后设计了极其实用的练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