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食物简史 豆瓣
作者: [法] 雅克·阿塔利 译者: 吕一民 / 应远马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2021 - 5
这是一场美食文化之旅,这里展现了文明的成就与进程,从史前到现在,再到未来,作者从美食文化的进程讲起,对关于人类饮食习惯的多个问题做了精妙的解读。
一万年前的人类吃什么?一个世纪后的未来人又会吃什么?火、耕种与畜牧是如何诞生的?古罗马皇帝的餐桌上有什么?中国皇帝呢?法兰西国王呢?他们的人民又吃什么?以人肉为食的行为真的消失了吗?性与饮食之间又有什么关联?餐厅在何时又是如何出现的?谁发明了披萨?哪些地方的人吃昆虫?富豪们每天的菜单是什么呢?地球上哪个国家的人最会吃?当总人口超过 100 亿后会出现食物危机吗?明天的我们是否会被人工智能操控饮食?吃饭还会是一种社交行为吗?……
饮食代表在日常生活极为重要的一部分,我们在餐桌上看到的不仅仅是一箪食一瓢饮,还是漫长岁月中形成的世界饮食文化的交融,以及整个地球上人们的生活轨迹。在人类历史中,食物是许多重大变化的背后主因。在本书中,作者带领我们通过食物的角度,了解人类的进化史。他关心的不是食物是如何改变的,而是食物改变了什么。他讲述的是饥饿是如何塑造文明,食物是怎样促进科技大步前进。它展示了当你坐下用餐时,又有多少文化、社会、经济的因素包含其中。
从食物的角度来理解历史,理解社会演进的脉络及历程。风云变幻,当下餐桌食材的背后还有更多过去和未来——这就是食物简史。
《知识进化图解系列.太喜欢微生物了》 豆瓣
作者: [日]山形洋平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2022 - 4
巧克力是发酵食品?
微生物是导致青春痘的罪魁祸首?
世界上杀人最多的微生物是什么?
微生物还能用于资源再生?
“发酵”和“坏了”有何不同?
肠道是我们的“第二大脑”?
本书提出日常生活中与微生物相关的54个小疑问,全面解析知识点,介绍了形形色色的微生物、它们给人类带来的麻烦和为人类带来的价值,从传染病、美食到生物技术,看人类怎样学会与“看不见的邻居”和平共处。
2022年12月19日 已读
泛泛罗列。
“衰老也会导致人身上的气味发生变化。这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加,皮脂中的棕榈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发生氧化,形成2-壬烯醛,从而产生了气味。但微生物是否参与了这个过程,我们还不得而知。
双歧杆菌可以利用乳糖和低聚糖,产生乳酸和乙酸,以保持肠道内较低的pH值,抑制肠内机会致病菌。
米曲霉是日本的“国菌”按原料分类,可将味噌酱分为:八丁的黄豆味噌;九州、濑户内的大麦味噌;信州、仙台、会津、江户等的粳米味噌。按颜色的话,有赤味噌、浅色味噌、白味噌。市面上80%的味噌酱是粳米味噌。酱油也有很强的地方特色。关西等西日本地区是淡口酱油,九州和北陆等地是甜口酱油。从北海道到冲绳,日本全国范围内比较普遍的是浓口酱油。制作味噌和酱油时用的米曲霉,在2006年的日本酿造学会大会上被指定为日本的“国菌”。”
a科普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