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人民出版社
无处安放的同情 豆瓣 Goodreads
Nahes und Fernes Unglück
7.3 (26 个评分) 作者: [德]汉宁·里德 译者: 周雨霏 广东人民出版社 2020 - 1
莱比锡图书奖得主经典哲学著作;20余位欧洲哲学家跨越时空的思想交锋;四个著名思想实验,一场关于世界大同的道德辩论!
为什么我们总是对远处的灾难报以极大的同情,却对身边的不幸兴趣寥寥?世界被科技手段无限缩小,也把远处的不幸拉近到每个人身边。狄德罗相信五感的界限就是道德的界限,传媒技术将我们的感知力拓展到全球,让我们对千里之外的陌生人似乎也产生了道德责任;而卢梭认为人类的情感被距离拉伸时,必然会挥发、黯淡,我们之所以如此关注远处的灾难,正是因为我们不愿意承担身边的义务。
德国知名作家、莱比锡图书奖得主汉宁·里德引用了十八世纪以来的几个著名思想实验,巴尔扎克、卢梭、伏尔泰、亚当·斯密等启蒙精英到陀思妥耶夫斯基、弗洛伊德、荣格等文学与思想巨擘跨越时空的思想交锋,掀起了一场关于世界大同的道德辩论。
2022年2月18日 已读
巴尔扎克的满大人故事。第一次听说,读完后觉得有着堪比列车选择的重要性。狄德罗认为道德关系远近,卢梭认为小圈子中能保持道德(会成为爱国主义)而整个社会也能将人们的道德消磨得一干二净,关心远处的灾难实际上是为了躲避对近处灾难的责任,但必须在具体的人上寻找。“舍近求远”,将人抽象化在云格尔看来这是一种布尔乔亚式的选择无能症。陀的时代罪犯大多会被判为无罪,他认为人们的不关心是一种自我保护。之后探讨了是否存在普世价值,最后是亚当·斯密虚的“富有人性的伦敦人”和卢梭的“捂住耳朵的哲学家”。
可以看出作者不认为存在一个全球化的道德世界,认为当下呼吁的是虚假存在,但他也没对如何对待身旁的痛苦发表什么看法。感到虚无时读前人看法,想到那么多人思考过同个问题,自己好受些,这是唯一作用?非要说,我偏左,3.5
a宗教哲学脑袋里的思索 广东人民出版社
母乳主义 豆瓣
Lactivism:How Feminists and Fundamentalists,Hippies and Yuppies,and Physicians and Politicians Made Breastfeeding Big Business and Bad Policy
8.0 (15 个评分) 作者: [加]考特妮·琼格 译者: 张英杰 2022 - 6
【编辑推荐】
★回顾育儿方式的变化潮流,探究母乳喂养如何从个体选择演变成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义务
“自1995年以来,没有哪项大众哺乳倡议对女性的偏好和选择表示过支持。”
在极端的母乳喂养倡导者眼中,母乳喂养是一项强制要求、一场道德运动、一种区分好父母与坏父母的方法,甚至是缓解社会矛盾的安慰剂,却独独不再是母亲喂养孩子的其中一种方式。
★透过十数位哺乳期母亲的真实经历,深入反思母乳喂养文化中的社会问题
“从来没有哪个时代的女人不给孩子哺乳。不过,也从来没有哪个时代的所有女人都给孩子哺乳。”
世上约有15%的女性患有泌乳衰竭或乳房发育不全,并非所有女性都能泌乳,也并非所有女性都能分泌出足够喂饱孩子的乳汁。顽固地拒绝接受这一生理事实,不论对母亲还是孩子而言,都是一种残忍。
★职场歧视、道德绑架、公共设施不足、社会福利缺失、疾病与疼痛……直面哺乳期母亲被忽视的困境
“基本上每一位和我谈过上班吸奶问题的女性都经历过不快或尴尬;她们都说自己经常遭到同事的批评或嘲笑,而且他们往往把这种批评和嘲笑装作是玩笑话。”
母乳喂养的背后,是大量的母亲们难以正常生活、正常工作的无数个日夜,可她们付出的时间、精力和心血,她们为此遭遇的种种不公与困境,却鲜有人提及。比起强调让婴儿喝母乳,正视这些付出与遭遇才更能真正地为母亲和孩子们带来福祉。
★以医学研究成果和大量统计数据,客观分析母乳优劣,破除“母乳神话”
“新生儿父母希望找到一种‘万灵丹’来保护他们娇贵的宝宝,但母乳喂养并不是这种‘万灵丹’。”
在利益驱使下,母乳被各方利用巧妙的话术,吹捧成了包治百病的“液体黄金”。然而以平均概率计算,母亲们花费几千上万个小时给婴儿哺乳,才能预防一例耳部感染或肺炎,预防各种慢性病乃至癌症的作用更是无稽之谈。
【内容简介】
万有引力社会议题书系“万相”002号作品。
医生、专家、媒体,甚至你的长辈和伴侣,都在强调母乳相对奶粉的优势,“每个妈妈都应该给孩子哺乳”也已成为共识。然而母乳喂养对母亲,尤其是职场妈妈造成的困扰却被忽视了:不完整的睡眠、价格不菲的哺乳用具和服务、生理上的忧患、在公共空间哺乳的尴尬、职场的骚扰和歧视,还有更重要的——来自社会、亲属、以及自我的德道压力。
本书作者考特妮·琼格是一个选择哺乳的母亲,在与其他年轻妈妈交流哺乳的经历时,看到了在母乳喂养被上升为公共卫生问题的背景之下,母亲们遭遇的各种困境。她广泛研究大量文献资料,走访医学专家、研究人员、母乳喂养倡导者和十数位母亲,展现了母乳从个人选择转变成德道义务的过程,呼吁社会各界关于母乳喂养的讨论能够回归理性,卸下母亲们的道德枷锁,将喂养方式的选择权归还母亲。
【媒体推荐】
“琼格提出了一些深思熟虑的观点,反对将(母乳喂养)视为母亲们最或唯一可接受的选择。”
——《出版人周刊》
“她向读者介绍了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重新流行母乳喂养的现代世界……以确凿的事实为依据,分析了简单的哺乳如何通过使用吸奶器变成机械过程,并提供可销售的商品:母乳……这是对许多‘当代母乳喂养文化陷阱’冷静而深入的分析。”
——《柯克斯书评》
“(琼格)揭露的真相可能会让你大吃一惊……但也许最有趣的是琼格敏锐地观察到,人们如此热情地宣传的并不是真正的母乳喂养——即用母乳喂养婴儿——而是将母乳作为一种产品。这给各种收入水平的职场妈妈们带来了压力,她们不得不在不具备理想条件的环境下吸奶。然而对她们和她们的孩子最有利的,实际上是带薪产假(或者仅使用配方奶)……琼格敏锐的分析和幽默让读者沉浸其中。”
——《纽约时报》
“一部高度可读的作品……琼格提出了一个强有力的论点:如果女性应该对自己的生殖活动有‘选择权’,那为什么她们不能选择如何哺育自己的孩子?”
——《旗帜周刊》
“(琼格)的研究非常广泛……本书阐述了妇女的选择如何变成了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义务。在美国,一些政策巩固了落后的科学,损害了妇女的权利。”
——《货架意识》
“琼格进行了一项有趣的分析,揭示了不同群体如何解读‘乳房是最好的’的口号,以反映他们自己的议题。”
——《华盛顿邮报》
2022年7月13日 已读
非常简单地刷了一下。本文的主题是:不一定要用母乳喂养,应当量力而行。搜集了包括实验数据和历史事件等资料,说明了不少人认为是绝对的情况或许并非是正确的,可能是各方的推动才造就了一个众人以为正确的选择。
a各种史与神话 广东人民出版社
民主化的进程 豆瓣
Demokratisierung heute und morgen
作者: [匈牙利] 格奥尔格·卢卡奇 译者: 寇鸿顺 广东人民出版社 2013 - 9
本书是卢卡奇晚年的代表作,也是他一生最重要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著作。
卢卡奇对社会主义国家及其民主化的论述,建立在其对“革命辩证法”的总体性重构之上。他始终坚持总体性辩证法立场,对苏联式的社会主义进行了全面的反思和尖锐的批判,指出了变革时代国家的建设要求,从而形成了自己的社会主义国家论。在社会主义民主化问题上,卢卡奇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批判了资本主义民主化的有限性和虚伪性,反思和批判了苏联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得失,论述了社会主义民主的特性。
《民主化的进程》是卢卡奇得悉自己患癌的情况下,中断了《社会存在的本体论》这本鸿篇巨著而成的急就之作,虽然表现出仓促完稿的不完善之处,但并不影响它的重要思想价值。本书与《审美特性》《社会存在的本体论》一起构成卢卡奇晚年思想的整体——推动马克思主义的复兴,阐明和倡导社会主义民主化。这是他人生最后留下的重要思想遗产,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
2020年8月25日 已读
每个国家都走在各自不同的道路上,根据特定的思想理念建立,却不能保证可以存活到最后。真是很摇摇欲坠的存在。人类社会可以达到哪怕部分的成熟吗,两百年后的世界会是怎样的呢……好想见证变化啊。
a社会考古人类学 广东人民出版社
FBI罪与罚 豆瓣
Enemies: a history of the FBI
作者: [美]蒂姆•韦纳 译者: 王祖宁 广东人民出版社 2012 - 9
编辑推荐
◎普利策奖、美国国家图书奖双料得主蒂姆•韦纳最新震撼力作,不是读心术,不是心理战,是关于FBI沧桑沉浮、忠诚与背叛的百年历史传奇
◎资深媒体人曹景行、香港首席军事评论员马鼎盛、反恐专家岳刚 、知名军旅作家梅国云联合 《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等权威媒体倾力推荐
◎独家专访200多位与胡佛共事过的特工,参考最新解密的70000页绝密档案,马丁•路德金被杀、肯尼迪遇刺、古巴导弹危机、抓捕卡扎菲、本•拉登遇袭......真相到底是什么?本书将为你一一揭开!
精彩亮点
曾经屡破大案、神探辈出的FBI是否还能延续百年传奇?
亚马逊社科军事类超级畅销书
普利策奖、美国国家图书奖双料得主蒂姆•韦纳最新震撼力作
70 000多页绝密档案,200多位特工口头记录,美国最权威、全面的间谍史年鉴
再现百年惊心动魄的谍报大战,是迄今为止FBI作为情报机构最全面的一部历史巨著
资深媒体人曹景行、香港首席军事评论员马鼎盛、反恐专家岳刚 、知名军旅作家梅国云联合 《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等权威媒体倾力推荐
FBI究竟是捍卫国家安全的斗士,还是扼杀民主的元凶?
百年的忠诚与背叛,剪不断理还乱的历史纠葛
★为何同属美国最高情报机构,CIA和FBI竟会如此水火不容?他们之间到底有怎样的深仇大恨?
★FBI是怎样打入苏共高层?苏联解体是否为FBI一手策划?FBI与克格勃到底展行过怎样的生死交锋?
★伊朗人质事件是否为FBI一手操控?不可一世的美国人为何会接受伊朗导弹换人质的要求?穆斯林的怒火又是怎样被FBI点燃?
★卡扎菲真的策划了洛克比空难?狂人之死到底与联邦调查局有何干系?
★胡佛为什么能在联邦调查局局长的宝座上长达48年?他凭什么权倾朝野,令8届美国总统、16任司法部长都对他忌惮三分?
★肯尼迪遇刺到底谁是幕后黑手?里根遇刺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惊天内幕?为何FBI与CIA强强联手也难查出背后真凶?
★尼克松是怎样下台的?“水门事件”是否早已注定?FBI为何甘愿充当替罪羔羊?
★本•拉登真的死了?为何FBI早已得知情报却还是未能阻止“9•11”惨剧的发生?时至今日,为何恐怖主义的阴影仍然笼罩着美国?
精彩简介
首度揭开FBI不为人知的惊天内幕
再现间谍、情报与权力的极致艺术
作为联邦调查局的缔造者,胡佛将情报、间谍与权力的艺术发挥到极致。纵然它践踏了民主,纵然它危害了自由,但联邦调查局仍然毫无忌惮的以秘密情报作为利器,在世界的各个角落张牙舞爪。
作为世界历史上最成功的情报机构之一,FBI一直毁誉参半,它是维护和平的斗士还是扼杀民主的元凶,一直以来众说纷纭。纽约时报首席记者蒂姆•韦纳经过缜密调查,参阅了一份最新解密的的70 000多页的机密文件,汇集了胡佛的绝密档案以及200多位长期与胡佛共事的特工人员口头记录,以最客观真实的角度描述了胡佛跌宕起伏的一生。曾经覆雨翻云的联邦调查局光环为何渐渐远去,展望未来,FBI将在美国的世界布局中扮演何种角色,胡佛时代会否再现,本书将会为你一一揭开这些谜底。
重磅推荐
资深媒体人 时事评论员 曹景行
《FBI 罪与罚》这本书,能够帮助我们穿透迷雾,深入到这个神秘机构的各个角落,探究历史上的众多谜团。
著名香港军事评论员 凤凰卫视主播 马鼎盛
《孙子兵法》说“上国伐谋”,几千年前就指出信息决定战争胜负,美国联邦调查局( FBI ) 是情报战的功臣,但它滥用公权又侵蚀了国民的自由和国家的民主。古今中外的政权也面临这两难局面。《FBI 罪与罚》关于此点的描述更是深入肺腑,动魄惊心。
知名军事评论员 前总参谋部上校 反恐专家 岳刚
FBI 的任务是保护美国,捍卫宪法。它既伸张正义,又凌驾规约;既功绩卓著,又丑闻迭出,是一个恩怨交织须臾不离的复合体。在FBI 内部,每个人都让自己尽可能隐蔽起来或沉默不语,不动声色,用FBI 特有的方式,干着世界上最为神秘的事情。日出日落,FBI 沉浸于罪恶和阴谋、高贵与谦逊、睿智和善良其间不能自拔。
军旅作家 海南省作协秘书长 著有《第39天》 梅国云
FBI 的存在犹如一把双刃剑,它既是维护和平的斗士,也是扼杀民主的元凶。作为它的缔造者,胡佛更是将间谍、权利与情报的艺术发挥到极致。《FBI 罪与罚》以独特的视角、真实的笔触再现联邦调查局百年历史,是描写间谍方面一本难得的好书。
2017年3月10日 已读
从一战前后写到五年前,记录了一系列的历史事实,将FBI和美国的政治交汇在一起。用于大致了解具有很强的可读性。从最初的无政府主义到如今的恐怖主义,最后让人想到的是整个世界的动荡。宗教信仰带来的问题难以解决,不是每个人都是和平主义者。
广东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