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白鸟之歌 豆瓣
作者: [西] 巴勃罗·卡萨尔斯 / [美] 艾伯特 ·E.卡恩 译者: 姬健梅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018 - 3
一八七六年出生于西班牙的卡萨尔斯,是二十世纪著名的大提琴家和音乐家。一生经历两次世界大战,后半生流亡海外。他拒绝前往德国为纳粹演奏,始终以他仅有的武器──大提琴和指挥棒──为深陷战火的平民筹备物资。面对生命最困顿的时期,卡萨尔斯的音乐依然和人民站在一起。
没有卡萨尔斯, 或许我们就不会听到巴赫那套著名的无伴奏大提琴组曲。在他十四岁时,意外地在一间老书店发现了这套被世人遗忘近二百年的经典作品,潜心研究练习了十二年后才公开演出。卡萨尔斯说,在巴赫的作品里,我看见上帝的存在。
2022年10月6日 已读
一段La Belle Époque,熟悉的人名飘荡着,将一生大致都写清楚了,每个阶段的主题清晰,但也都差不多,无论是分离还是死别,都像微风吹过的湖面。没什么可挑的,也没有出彩之处。有些脚踏实地的趣事,与王家的相识和四处飘荡,演奏中的争议与不合,战乱里的山村生活,帕乌生活着的年代不是一片坦途,尚未科技化的时候,想在海外了解消息需要靠剪报,现在书签的二维码连到虾米,当然什么都没有了。不喜欢硬壳,内封设计很美,3.5
a非虚构内容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人鼠之间 豆瓣
8.6 (16 个评分) 作者: [美] 约翰·斯坦倍克 译者: 陈宗琛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019 - 6
一段金子般的友谊,一个海市蜃楼般的梦想。
流浪工人乔治和伦尼是一起长大的好朋友。心智像小孩的伦尼不断惹祸,乔治只好带着他不断逃亡。两人一直梦想拥有自己的一块地,在那里种苜蓿、养伦尼心爱的兔子,不用再被驱逐。可当他们终于停止流浪,梦想也到了尽头……
2021年9月6日 已读
看斯蒂芬·金的《布莱泽》前补下这本,残忍又温情的故事,简直就像是童话。并不好看的封面影响了阅读时感知到的氛围,几笔就能在脑海中勾勒出完满的印象。
“乔治抬起枪牢牢握紧,把枪口凑到莱尼的后脑勺近前。他的手在剧烈地颤抖,但他的脸色坚定,手也逐渐稳定下来。他扣动扳机。枪声在群山间荡开,又反弹回来。莱尼全身猛地一震,然后他慢慢向前倒在沙滩上,躺在那里不动了。”
a小说诗歌虚构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别人的动物园 豆瓣
DER ZOO DER ANDEREN
8.1 (15 个评分) 作者: [德] 扬·莫恩浩特 译者: 张骥 凤凰联动·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021 - 11
编辑推荐
柏林墙倒塌32周年纪念之作,德亚4.7高分热评,《明镜周刊》等媒体佳评如潮。
作者亲身多年走访、实地考据东西柏林两大档案室,翔实梳理一段隐藏于动物园琐碎日常中的战后德国大历史,以新颖独特的视角,再现冷战期间东西两大阵营之间剑拔弩张的大国博弈。
笔法幽默深刻,如数盘点从二战末至冷战结束期间许多有关东西柏林动物园的精彩的奇闻逸事,把严肃的冷战时代化为一个个柏林人生动真实的日常。
精心收录23幅冷战年代东西柏林珍贵历史照片。
内容简介
20世纪60年代初,冷战进入白热化阶段,在分裂的柏林,军备竞赛却以怪诞的形式上演着,动物园就是赛场。
在动物园界,大象是威望的象征。西柏林动物园园长科略斯要求市长维利·勃兰特增加大象数量,唯有这样才能打败东柏林动物园,这事关荣誉!在这种情形下,东柏林动物园园长达特被迫“予以还击”。
自此,一场持续近30年的动物园“军备竞赛”便拉开了帷幕,亦成为德国分裂的象征。
鄙视 豆瓣 Goodreads
Il disprezzo
8.1 (126 个评分) 作者: [意] 阿尔贝托·莫拉维亚 译者: 沈萼梅 / 刘锡荣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021 - 7
婚后两年,丈夫在工作、金钱和理想面前节节败退,妻子的鄙视成了对他而言最大的惩罚。他时时揣摩自己为什么被妻子鄙视,却把妻子越推越远,一桩原本幸福的婚姻即将轰然崩塌。
“我鄙视你,这就是我不再爱你的原因。”

★意大利的“鲁迅”
★20世纪意大利国民作家◈犀利审视时代的精神症候
★15次诺贝尔文学奖提名
★入选法国《世界报》20世 纪百大图书。
★由新浪潮名导戈达尔翻拍成《蔑视》,成为影史标杆
★卡尔维诺、加缪、埃科、苏珊·桑塔格都是他的忠实读者。
★《鄙视》写的是婚姻危机,讲的是现代人的爱无能。
★我渴望的其实不是分手,而是重新相爱。
★阅读莫拉维亚,就是阅读我们时代的精神症候。

我偏爱莫拉维亚,他是意大利唯一一个就某个角度来说我愿称之为“风俗”派的作家:定期交出的作品中有我们这个时代时光流转间对道德所下的不同定义,与风俗、社会变动、大众思想指标息息相关。——卡尔维诺
·
我们的意大利朋友在今天的全部创作中,体现出一种豁达、一种由衷的热情、一种鲜明的朴实,这些是我们法国作品所略微缺乏的。——加缪
·
我们不要忘了,中流社会说的意大利语,其最高尚的形式,其实源自一些作家朴实而且完全为大家所接受的散文,比如莫拉维亚。——翁贝托·埃科
·
莫拉维亚的作品被看作一种对意大利社会进行批判探索的介入文学的起点。他作品中的主要人物通常是一个既头脑清晰又无能为力的中产阶级知识分子。他远在萨特的《恶心》和加缪的《局外人》之前,就表达出一种存在的不安。丧失行动的能力,而又对自己的不行动有负疚感,他不停而又徒劳地去适应一个离他远去的世界。对生活的厌倦和冷漠是莫拉维亚世界的中心主题。——米歇尔·玛利(《导读戈达尔》作者)
·
在他的小说中,爱情几乎总是受苦而不是享受。不管是在最不忠诚、最热烈的时候,还是在讨论夫妻关系的时候,它很少能解除一种咬牙切齿的疏离感,因此,他作品中的人物经常在惊讶、困惑的不同阶段中互相凝视。无论如何,他的作品是具有启发性的。他把强迫性的思考和梦幻般的情节展开结合起来,创造了一个令人信服的、完全个人化的世界观,迫使我们把书翻到最后,留给我们的是一个既一致又难以捉摸的心理结构,以至于读者会在未来数周——我身上则是数年——思考它,重新考虑它。如此,我对一本书没有更多要求。——提姆·帕克斯(《鄙视》英文版导读作者)
·
莫拉维亚笔下的里卡尔多跟其他几部小说的主人公一样,“他们都在与现实抗争,竭力想征服现实,因为他们感到受到现实社会的排斥,无法融入现实生活”。小说《鄙视》就是从一对普通的夫妇感情生活的破裂这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现代人深刻的精神危机。——沈萼梅(意大利文学翻译家,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
·
莫拉维亚无疑是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而《鄙视》又是他的代表作。这部小说写于上个世纪50年代,却特别贴近当今中国的生活。故事讲一个在罗马寻求发展的剧作家里卡尔多的遭遇,他娶了一个美丽的妻子,接了一些收入颇丰的工作之后,买了房子和车子,却遭到妻子的鄙视,两人关系破裂。他为付月供蝇营狗苟,妻子也沦为制片商的情妇。莫拉维亚用犀利的笔触,揭示了经济发展时期的夫妻关系,也细致入微地描写了里卡尔多的内心世界,以及人丧失尊严,沦为工具的过程。原本幸福美满的家庭,夫妻相爱,赤诚相对,这是最普通不过的事情,为什么会变得越来越艰难?这也是作者通过整个故事,反复探讨的问题。——陈英(意大利文学翻译,四川外国语大学教授)
·
莫拉维亚被认为是“天生的叙事者”。他从道德的角度出发,将复杂的社会现象简化为各种抽象的人生态度:《冷漠的人》《鄙视》《不由自主》《同流者》和《愁闷》等。继而以叙事文学的形式,创造出无穷的人物和场景,动作与行为,以及复杂的心理活动,以一个局外人的严厉而敌视的目光,从政治和社会的角度,一针见血地批判资产阶级社会里人们的生存状态,而且这些状态又主要与他所创造的知识分子形象紧密相关。在小说《鄙视》当中,影评人里卡尔多为了摆脱经济上的窘境而迎合制片人的要求,甚至被妻子怀疑有意将她献给制片人,并因此遭到妻子的鄙视。这个形象正是莫拉维亚创造的众多个性鲜明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形象中的一个,而小说的书名又一次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魏怡(意大利文学翻译,北京外国语大学副教授)
·
莫拉维亚是意大利文学史上一位公认的来不及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伟大小说家。——《共和国报》
·
莫拉维亚是意大利“本世纪继皮兰德娄之后在全世界最受推崇和赞赏的作家”。——《新闻报》
·
尽管是让-吕克·戈达尔将莫拉维亚的《鄙视》改编成电影,贝托鲁奇导演了《同流者》,但莫拉维亚真正的精神亲属是费德里科-费里尼和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纽约时报》
·
莫拉维亚如今被忽视了,这是一个很大的遗憾,因为这种道德目的和艺术完整性的罕见结合曾经使他跻身于欧洲最优秀的作家之列。我认为,现在是重新评估的时候了,也是他的作品推出新版本的时候了。——《卫报》
·
莫拉维亚的所有文学作品都充斥着他那个时代原始而尖锐的现实主义,自他充满挑衅意味的处女作《冷漠的人》(1929)出版后,就一直如此。——意大利驻沪总领事 陈琪(MIchele Cecchi)
2021年11月19日 已读
对中年男子的困惑并无兴趣,开头越看越觉得无聊,但还是看了下去……后面稍微好点儿,结局有意外。第一次看奥德赛的时候也很疑惑,大老远的活着跑回来了还要揪妻子是否忠贞,但现在觉得就和俄尔普斯要回头看欧律狄克(这些译名到底应该用哪个字啊)一样是受到感情驱使。这本总体看着好累,最近对过多的心理活动不感冒,如果生活如此扭曲,不如迟早全都抛下不过。
a小说诗歌虚构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好兆头 豆瓣
Good Omens
8.3 (63 个评分) 作者: [英] 特里·普拉切特 / [英] 尼尔·盖曼 译者: 马骁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018 - 10
根据巫女艾格妮丝·风子的《精良准确预言书》,世界将在周六迎来终结。准确来说,应该是下周六,晚饭前那会儿。于是,各方势力纷纷加入混战,异象不断出现,世界陷入骚乱。
有人四处奔走,有人却在浑水摸鱼,比如本书的两位主角:热爱飙车与摇滚乐的恶魔克鲁利,和开古董书店、爱发牢骚的天 使亚茨拉菲尔——两人各自接到命令参与这场混战,但哥俩都在人间待了上千年,觉得这个世界还是挺不错的,毁了似乎有点儿可惜。
一片混乱中,似乎没有人注意到,那个将主宰世界命运的关键角色,其实另有其人……
--------------------------------------------------------------------------------
编辑推荐
◆两大重磅奇幻作家强强联手!
◆《碟形世界》作者特里·普拉切特×《美国众神》作者尼尔·盖曼!
◆两位作者都曾二十余次斩获文坛重磅大奖;本书也曾获轨迹奖提名、世界奇幻奖提名,入选BBC全民票选“英国百大好书榜”;
◆但他们并不在乎,写这本书,只是为了逗对方发笑!
◆世界有多正经,末日就有多荒诞。
--------------------------------------------------------------------------------
媒体评论
1.我们会打很久电话,给对方读刚写好的绝妙的段落,聊聊接下来的故事发展。不过主要目的,还是让对方发笑。——尼尔·盖曼
2.它是由两个没多大名气、只想寻个开心的人写成的。我们没指望靠它赚钱,但没想到*后靠它真赚了不少钱。——特里·普拉切特
3.尼尔·盖曼是故事的宝库,拥有他是我们的幸运。——斯蒂芬·金
4.尼尔·盖曼是英国国宝,现在他也同样成为了美国国宝。——科幻大师 威廉·吉布森
5.特里是伟大的奇幻作家。——《冰与火之歌》作者 乔治·R.R.马丁
6.特里·普拉切特提高了英国国民阅读率。——布克奖得主 A.S.拜厄特
7.《好兆头》戏谑至极又妙趣横生!──《科克斯书评》
8.《好兆头》传承了《银河系搭车客指南》的幽默感。——《纽约时报》
9.《好兆头》不应该被归到任何文学类别中。它就应该被好好阅读、好好享受……阅读它,并开怀大笑吧。——《奥兰多前哨报》
10.《好兆头》惊人地好笑!——《戴顿日报》
狼的恩赐 豆瓣
The Wolf Gift
作者: [美] 安妮·赖斯 译者: 李懿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016 - 10
没有什么是永恒的。
永恒的,只有一个人追求自我的旅程。
-------------------------------------
23岁的鲁本,英俊富有,怀揣文学梦想,被人称作“阳光男孩”。当他遇见一栋位于海岬上的大宅时,他完全被吸引了,如同找到了灵魂的归宿,但这一切 都被一只不明生物所毁。
两个原本互不侵扰世界——人类世界和野兽世界,因为这起事件,交织在了一起。鲁本的身体出现异变……他开始寻找这背后的真相和自我价值,以及面对一支永生不死的族群。
-------------------------------------
◆美国国民级作家、《夜访吸血鬼》作者安妮•赖斯最新杰作。
◆作品全球总销量超过1亿册,美国历史上最受欢迎的作家之一。
◆继《夜访吸血鬼》后,安妮•赖斯对哥特文化的再一次大胆探索,是对狼人故事的重新定义。
◆情欲小说大师。安妮•赖斯不仅是哥特文学女王,更是让人血脉偾张的情欲小说大师。
◆全球25个国家和地区读者诚挚推荐!美国、英国、法国、西班牙、意大利、德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捷克、葡萄牙、斯洛伐克、波兰、立陶宛、巴西、中国台湾……
【媒体评价】
◆《夜访吸血鬼》之后,赖斯最好的写作,无比辉煌、震耳发聩! ——《环球邮报》
◆最极致的安妮•赖斯,一次笔韵充沛的写作,充满哥德风格、富有哲思的故事。这次,换狼人当家了。——《华尔街日报》
◆令人叹为观止的快节奏与野兽的躁动,可以与她最好的作品并列第一……狂暴且极富乐趣。——《达拉斯晨报》
◆哥特女王沸腾了,大师中的大师,最狡猾的天后级别作家,重新找到了她的根。 ——《费城询问报》
◆令人陶醉。——《今日美国》
◆赖斯最经典的关于善与恶的讨论,以及如同如真实戏剧的场景转换,会让赖斯的粉丝,甚至是初读赖斯的人大呼过瘾。 ——《出版人周刊》
◆恐怖,纵情……一场魔幻盛宴……安妮•赖斯在文学殿堂里永生。 ——《旧金山纪事报》
◆从一场梦幻般的相遇,发展为一个引人入胜的惊悚故事。 ——《旧金山纪事报》
◆一杯由复古风格、失落种族、冒险、幻形变化及悬疑混合的甜美鸡尾酒,并以神秘传说的诱人线索作其装饰。——《华盛顿邮报》
◆一部分是美女与野兽的爱情故事,一部分是道德和罪恶分界的沉思,另一部分是超人力量的传奇……赖斯使经典的狼人故事更黑暗并韵涵深意。 ——《皮卡尤恩时报》
◆极富娱乐性的善恶对决。——《圣路易斯邮报》
◆尼德克家族的诡异历史跃然纸上,进入读者的恶梦中。安妮•赖斯又找到了新的哥特冒险好让她的尖牙刺入。—图书报告网Bookreporter
◆极富娱乐性。——《华盛顿时报》
◆以强烈现代感写成……《狼的恩赐》无疑是个强力且备受喜爱的作品。欢迎回到安.莱丝最为人所知的神话传奇中。——《货架意识》Shelf Awareness
◆看完之后让我想对着月亮号叫……莱丝的写作风格一如她最初创造《夜访吸血鬼》系列时,那么扎实且引人入胜。——《波士顿环球报》
2022年3月15日 已读
读了五章,不太喜欢。最后两章才终于有了点儿Anne Rice的感觉,一个家族的形成。总体不能更无趣了。
“有时候,人们往往需要一点外力来帮助他们专注于眼前的东西。”
“这位先生个子很高,体型保持得很好,深色皮肤带着金属色泽,短短的棕发光滑浓密。他的着装有点过于正式,棕色西装剪裁精良,焦糖色的衬衫外打着金褐相间的领带。但真正令人震撼的是他丰富的表情和翩翩的风度。他的微笑和蔼可亲,棕色大眼睛里藏着极富感染力的风趣,一见到鲁本,他就立即伸出右手来握手。他有一张生气勃勃的脸。这个男人的一切都如此诱人而体贴。”
“他优雅的双手挥洒自如,金领夹上嵌着一枚绿色宝石,胸袋上方露出一角丝质手帕,条纹图案与领带十分相称。”
a小说诗歌虚构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纹饰之美 豆瓣
作者: 涂睿明 译者: 有2020年1月2印本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019 - 6
本书选取了欧洲著名装饰设计师欧文•琼斯绘制的100幅经典中国传统纹样,并结合60多幅对应的实物图,深度解读纹样背后的工艺、文化和美学传统。本书上部“纹饰之美”从内容和美学的角度解读纹样,说明是什么、怎么样、有什么含义等等。下部“工艺之道”,主要讲述纹样是如何实现的,采取了什么工艺,真实的效果又是如何。
巨人的陨落 Goodreads 豆瓣 谷歌图书
Fall of Giants
8.4 (272 个评分) 作者: [英] 肯·福莱特 译者: 于大卫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016 - 5 其它标题: 巨人的陨落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硝烟中,每一个迈向死亡的生命都在热烈地生长——威尔士的矿工少年、刚失恋的美国法律系大学生、穷困潦倒的俄国兄弟、富有英俊的英格兰伯爵,以及痴情的德国特工… 从充满灰尘和危险的煤矿到闪闪发光的皇室宫殿,从代表着权力的走廊到爱恨纠缠的卧室,五个家族迥然不同又纠葛不断的命运逐渐揭晓,波澜壮阔地展现了一个我们自认为了解,但从未如此真切感受过的20世纪。
2018年11月5日 已读
是一本有意思的通俗读物,不过仅仅是在叙述,并无其他,二十岁之前读或许会更喜欢。将虚构的内容与现实结合在一起很正常,但太多前者不免让人有些不大能接受,个人想法,总觉得不应随随便便安排人进入历史事件当中,可是又怎么证明这一切没有发生过呢,毕竟每个人的生活都有共同性啊。还有就是里面已婚已育女性都是二十三岁了。
a小说诗歌虚构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苹果酒屋的规则 豆瓣
The Cider House Rules
7.8 (11 个评分) 作者: [美]约翰·欧文 译者: 刘国枝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018 - 6
这本温情的书,如加州的阳光一样“治愈”。让我们知道:我们也许一无所有,可在重要的人眼里,我们就是“缅因州王子”和“新英格兰国王”。
这个故事里的人,都在摸索人生的规则,也在作出人生的选择。
一个年轻人,厌倦了自己的生活,一心想看外面的世界,追求自由而有意义的生活。
终于,在苹果酒屋,他看到了世界的精彩,也看到了谎言、荒谬甚至丑恶。他看到了从没看过的大海,吃到了从没吃过的龙虾,找到了一份有意义的工作,也爱上了一个不该爱的女孩。
直到有一天,一个在他生命中至关重要的人不在了,他明白了人生的规则,也忽然明白了自己该作的人生选择。
我们一生中,总会因为一个重要的人突然离开,而忽然成长。
编辑推荐
◆ 怪不得是村上春树的偶像!
◆ 美国国家图书奖获奖作家、奥斯卡金像奖改编剧本奖得主约翰·欧文!
◆ 我们一生中,总会因为一个重要的人突然离开,而忽然成长。
◆ 当代文坛小说宗师、“狄更斯再世”约翰·欧文代表作。
◆ Goodreads评论多达14万条,已译成35种语言风靡40多国。
◆ 《纽约时报》《时代周刊》《波士顿环球报》《泰晤士报》等权威媒体重磅推荐!
◆ 村上春树:读欧文的书会上瘾,他的读者都变成了瘾君子。
◆ 《泰晤士报》:《苹果酒屋的规则》戏谑、凝练,从中可见大师级的纯熟技巧。这本独特至极的书,一旦读了就永远不会忘记。
◆ 《每日电讯报》:《苹果酒屋的规则》这本书,无法描述,无法不爱!
◆ 《第二十二条军规》作者约瑟夫·海勒:《苹果酒屋的规则》无论题材还是创意,都属一流。引人入胜,动人心弦,给人彻头彻尾的满足感。
◆ 《时代周刊》:欧文被广大读者钟爱是理所当然的。因为欧文笔下的世界,就是每个人眼中的世界。
媒体评论
读欧文的书会上瘾,他的读者都变成了瘾君子。
——村上春树
《苹果酒屋的规则》戏谑、凝练,从中可见大师级的纯熟技巧。这本独特至极的书,一旦读了就永远不会忘记。
——《泰晤士报》
《苹果酒屋的规则》这本书,无法描述,无法不爱!
——《每日电讯报》
欧文本质上是位非常单纯的作家。但由于太过单纯,以致和这个不单纯的世界产生了冲突,反倒令人觉得他的现代性更加明显。这种独特感,真是了不起!如此独特与激进,希望有更多人能够理解。
——村上春树(村上曾两度翻译欧文作品,采访过欧文,还与欧文一同慢跑)
《苹果酒屋的规则》无论题材还是创意,都属一流。引人入胜,动人心弦,给人彻头彻尾的满足感。
——《第二十二条军规》作者约瑟夫·海勒
欧文被广大读者钟爱是理所当然的。因为欧文笔下的世界,就是每个人眼中的世界。
——《时代周刊》
至今尚在人世的作家中,几乎没有一个比得上欧文。
——《华盛顿邮报》
我不是一个20世纪的小说家,我不现代,当然也不后现代。我沿袭了19世纪小说写作的形式。我是老派的,是个讲故事的人。我不是分析家,也不是知识分子。……在写作中,真正永恒的是故事、角色、欢笑和眼泪。
——约翰·欧文
一旦和纯粹而沉重的康拉德、浓烈而幽微的福克纳、锐利而絮叨的贝娄或佻达而炫奇的罗斯相较起来,欧文的小说总能在更多浪漫传奇式的悬疑和惊奇的交织之下让读者往复穿梭于倍胜于这些大师们所点染或镂刻的现实。
——张大春(台湾作家)
2018年8月30日 已读
读来确有起伏,刻画很真实,但也很平淡。只是说一个简简单单的叙述性的故事。突然蹦到十五年后实在太快,后面节奏不定,结局又再次拉快。没太吸引我,但是本好小说。我会记得要开过山然而路过车站才能到的孤儿院,院后的一切,也会记得坐在酒屋屋顶看到的一切,记得无数个那儿的深夜。
a小说诗歌虚构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神们自己 豆瓣 Goodreads
The Gods Themselves
8.4 (326 个评分) 作者: [美] 艾萨克·阿西莫夫 译者: 崔正男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014 - 12
22世纪,地球可以和平行宇宙进行物质交换,从此拥有了源源不绝的能源。但是,只有几个人才知道危险的真相:地球上的一个无人信任的科学家、能源渐渐枯竭的星球上的一个外星人、月球上出生的一个拥有预言能力的人类。只有他们知道,人类即将为看似源源不绝的免费能源付出巨大的代价……
太 阳即将毁灭,可是无人倾听。
真相,永远掌握在极少数人的手里。
面对愚昧,神们自己也缄口不言……
簪中录4 豆瓣
6.3 (24 个评分) 作者: 侧侧轻寒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015 - 4
食人鲜血的小红鱼阿伽什涅、跟随李舒白多年的神秘符咒、大明宫风华绝代的王皇后、先皇驾崩前亲笔书写的三团涂鸦、一纸年少与王蕴定下的婚约……一切谜团回归原点,一切抉择始终无法随心所欲,皆如命运般难以抗衡逃脱。
杨崇古回了宫,又成为李舒白身边的“小宦官”,并且终于以黄梓瑕的身份存在着。家门的血案已经查清,过往的疑案也曾彻查,岁月走到这一步,可故事的开端依旧是毫无头绪。
黄梓瑕明白,那巨大的谜团,是天地巨掌,是兄弟阋墙,是朝野亿万,是鬼神之力。这一次她要对抗的是如此悬殊的力量,而她会如何选择,是粉身碎骨,无可逃脱;还是能重挽天河,补缺日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