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出版社
为自然书籍制图 豆瓣
Picturing the Book of Nature: Image, Text, and Argument in Sixteenth-Century Human Anatomy and Medical Botany
作者: [日]楠川幸子 译者: 王彦之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21 - 2
本书是一部非常独特的关于16世纪自然知识中的图像维度的扎实研究。在16世纪上半叶,学者们开始在自己的研究和著作中使用图像,作者首先探究了文艺复兴时期主导书籍印刷的技术、经济、艺术、政治条件。但是更值得思考的问题是,这些图像应该如何被使用,应该被赋以何种程度上的权威性,它们能够证成哪类真实,等等。作者以富克斯的《植物史论》和维萨里的《人体的构造》等为例,仔细追踪科学家们对图像的处理方式,并对当时印刷书籍中的图像、文本与自然知识的论证和传播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展示出科学技术史中的一个独特侧面。
科学史家楠川幸子探究了在显微镜发明之前,图画在16世纪医学著作中的作用。以富克斯的《植物史论》、维萨里的《人体的构造》和格斯纳未出版的《植物史》等为例,楠川幸子认为,这些解剖学和植物学图像,不仅仅是对自然现象的简单复制,也是一种多样化的视觉试验。本书也包含了许多精美插图。
——《自然》
极具权威性……作为致力于科学图像研究的书籍,楠川幸子的著作十分完美,图片的清晰与精美更为论证的流畅性与原创性增色。
——艾琳•里夫斯,《泰晤士报文学增刊》
在这里被讨论的所有作者,都对图画的使用及其与文本的结合如何影响读者的阅读实践,做出了相当多的思考。对于楠川幸子和她的出版商,我们同样可以这么说,因为它是这个领域长期以来内容特别精美、插图特别丰富的著作之一。这部思想缜密、发人深思的研究,将会为研究科学史上图像与文本的关系、图像的角色与视觉证据的作用提供参考。它大有希望引领对16世纪文本与视觉科学的多元化与创新性的讨论。
——弗洛莱克•艾格蒙德,莱顿大学,《英国科学史研究杂志》
2022年1月22日 已读
读开头有点无聊,想着这不就是间接看零散史料,后面发现意外有趣,作者真的特别会收集并整理。卖不出去的学术书和希腊语,畅销的日历和祷告书,绘图员的工资远低于刻图人,成本的控制和“版权”的保护,植物学与解剖在那个时代都属医学,富克斯要求完整,格斯纳追求着鲜活,两位都是最早将图文结合在一起成书的作者……人类的幻想和实际之间原来曾有巨大的差距,有时会忘记这点,在达到当下前有多少人付出过努力。第一遍很多生的,可以翻第二遍,就是图的质量一般。
a各种史与神话 a非虚构内容 浙江大学出版社
革命与霓裳 豆瓣
作者: 汤晓燕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6 - 4
汤晓燕所著的《革命与霓裳(大革命时代法国女性服饰中的文化与政治)》记述了:女性与服饰,看似与革命、政治相去甚远,但不论是法国旧制度晚期的汹涌暗流,还是大革命时代梢纵即变的政治局势,法国女性服饰无不被卷入历史的洪流,记载着非同寻常的时代里人们的情感与心态。
性别研究、表象研究是当前史学领域的前沿阵地。汤晓燕所著的《革命与霓裳(大革命时代法国女性服饰中的文化与政治)》从这两个角度出发,考察法国大革命期间法国女性的时尚服饰,深入细致地分析时尚文化与政治事件、社会变迁之间的互动机制。作者立足于图像实证材料,从2万多幅图片中选取资料,以图为证,给人以直观印象;同时运用西美尔和布尔迪厄等社会学名家的理论学说,通过服饰材料和外观的改变,来探究其背后的政治文化变迁。
2022年8月19日 已读
好看的,以后看舞台剧的时候,会注意到的部分就更多了。时尚是流动的,对于着装的禁令也一直在变动,想到当下也存在的相关事实,会从一种负面的角度想到这个世界依旧保留着过去的痕迹。另外有些图只写了拍摄地,很别扭。
a各种史与神话 浙江大学出版社
时间的全球史 豆瓣
The Global Transformation of Time
作者: [美] 瓦妮莎·奥格尔 译者: 郭科 / 章柳怡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21 - 6
时间是如此重要,人们须臾不可或缺,世界的运转都要依靠时间的度量。可时间又是如此虚无缥缈,看不见摸不着。那么我们现代人要如何来判断时间的流逝,以及确定具体时间的呢?而且,时间是否能在世界范围内获得一个统一的标准呢?身处非洲的人为什么会跟中国人有着同样的时间概念?我们怎么知道今晚从北京出发的航班明天会在什么时候降落在伦敦机场?
铁路、轮船、航空和电报通信的新网络使相距遥远的地方变得前所未有的接近,人们相互联系的意识加深,而时间的约束因素使得这种相互联系性面临着实际挑战。为了消除这种妨碍全球化进程的因素,自19世纪以来,人们就开始致力于建立全球统一时间标准的努力。本书通过研究近现代以来人们对标准化时间的追求,探讨了时间观念如何在全球化过程中得到发展,关于时间的意识如何在全球获得趋同的形态。同时,时间的标准化又如何对全球化进程发挥了基础性作用。
本书同时指出,时间的标准化一直到20世纪40年代还未完成,统一的日历也未实现。这表明,全球化是一个缓慢而不平衡的采纳和变异的过程,这加强了国家间的差异。
本书荣获美国“社会科学历史协会总统奖”(“Social Science History Association President's Award”)。
2021年8月29日 已读
在殖民化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时间和历法是以西方为中心的,但在各个地方也进行过不少争斗。夏时令的提出者表示夏时令是将早晨的时间切割移动晚上时想到如果能把早上习惯性睡懒觉的时间移到下午和晚上就好了。部分农民很排斥夏时令,因为露水干涸后他们才开始工作,时间变动会影响他们的私人时间。伊斯兰的部分单独成章,提到亚洲的部分不多,1903年HK施行+8后沿海城市纷纷效仿,只有SH依旧慢五分钟。
在读这本前都没过多思考有关时间的问题,感觉形成统一认知的过程细看还是挺复杂的,但基本都是考据,不是很有趣的一本,3.5。
a各种史与神话 浙江大学出版社
巴黎地铁上的人类学家 豆瓣
7.0 (14 个评分) 作者: [法]马克·奥热 译者: 周伶芝 / 郭亮廷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8
巴黎地铁规模庞大、路线复杂,网络从市区核心延伸到近郊,而路线与地铁站的增长恰恰标志着这个大都会的扩张历程。马克·奥热是个地道的巴黎人,他从儿时回忆说起,以自身的观察穿针引线,串起各方人类学和社会学的相关论述,阐明概念、提点思考。地铁因他的记忆有着不同的意义,但路线和站名并不只是地理的指涉,更承载着集体的身世和整个城市的历史脉络。他以人类学家的眼光,在日常生活的地铁空间中进行着民族志的田野调查。
2020年11月18日 已读
唔嗯,以为自己在读法语,收获是一张巴黎地铁线路图。这才意识到阅读特定地点的描绘时已经很熟悉并带有感情,或是事前了解其环境生态才能更好地体会到其内容。
a社会考古人类学 浙江大学出版社
父权制与资本主义 豆瓣 谷歌图书 Goodreads
家父长制と资本制 ― マルクス主义フェミニズムの地平
9.1 (212 个评分) 作者: [日] 上野千鹤子 译者: 邹韵 / 薛梅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20 - 3
什么是父权制?当代女性又是如何遭到父权制压迫和剥削的?女性解放道路在何方?
本书是作者历经十年完成的重要作品,是其在第二波女性主义接近尾声,后现代女性主义思潮、酷儿理论兴起之初,对女权主义各个派别,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的再次思考。近代社会在“资本主义”支配的“市场”和“父权制”支配的“家庭形态双重控制下,以无偿的女性劳务等为中心,形成了女性地位低下的历史根源。 作者对此进行了深刻批判,并就如何改善女性的社会地位提出了中肯的建议。
本书尽管论述的是日本女性的地位问题,但其观点在相当大程度上适用于当下中国的国情。因而对于任何思考女性地位与男女平等问题的人都有着莫大的启发。
2020年7月28日 已读
女权分为三种:社会主义女权(阶级压迫是根本原因);激进女权(弗洛伊德,提出了家庭和性统治,区分了“公”和“私”,他的矛盾之处在于将歇斯底里类的病患推回到产生病因的情况中去,要其适应,也就是让女性自我异化)和马克思主义女权。
书里主要是论述第三种,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支撑,承认马克思提出的“性别是自然的分工,家庭是自然的过程”的局限性,并以此为出发点的女权。
作者的中心思想是要将让被资本主义排斥在公共市场之外的家庭被当成市场的组成部分,家务劳动和再生产被当作有偿劳动来看待。大体介绍后,她分别分析了父权制、再生产和意识形态。作者的分析条理明晰,将经济学与社会学结合在一起,内容丰富,也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读一遍只能感叹“这竟然还是上个世纪的文章”!
a社会考古人类学 浙江大学出版社
汉密尔顿传 豆瓣
Alexander Hamilton
9.3 (14 个评分) 作者: [美] 罗恩·彻诺 译者: 张向玲 / 高翔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8 - 6
亚历山大·汉密尔顿的人生跌宕起伏。他参与了美国独立战争、制宪会议、又作为美国首任财政部长参与了美利坚合众国的政府体制的建立。这既是一篇扣人心弦的个人故事,也是一幅美国成长的全景画面。他对美国的影响,恐怕要比许多总统还要深远。汉密尔顿集思想家和实干家于一身。他和詹姆斯·麦迪逊是美国制宪会议的主要推动者,他们的作品《联邦党人文集》堪称美国宪法精神的经典诠释。作为美国首任财政部长和新政府架构的主要建筑师,汉密尔顿设计了能让一个现代民族国家平稳运转的整套机制,包括政府预算体系、国家长期债务体系、联邦税务制度、中央银行、海关系统和海岸警卫队。凭借这些举措,他为“行政能力”设定了一个极高的标准,至今无人能望其项背。如果说是杰斐逊谱写了美国政治论述的必要华丽诗篇,那么可以说是汉密尔顿拟就了美国的治国术散文。汉密尔顿被称为美国资本主义革命的先知。
2020年7月21日 已读
算是跟风看了,发现我对一个人如何成为现在的模样比较感兴趣,对于描述他早年的生活还是看得挺开心的,另外体会到了美利坚各联邦大于国家一直是常态。政治博弈部分读得有些没意思,无非嘈杂,不过有给人一种建立比起管理更容易的错觉。觉得这本还是有偏向称赞他的,对于他的对手是倾向于负面的评价。
a各种史与神话 a非虚构内容 浙江大学出版社
太太的历史 豆瓣
A History of the Wife
作者: [美] 玛丽莲·亚龙 译者: 何颖怡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6 - 9
《太太的历史》是一本素材丰富、引人入胜的书,作者玛丽莲•亚龙博览古今,记录婚姻的演化史,让我们了解其历经的集体变迁,以及妻子角色的转变过程。譬如中世纪时,婚姻被视为宗教责任,到了现代,它如何变成一种个人满足?浪漫之爱兴起于中世纪,为何成为婚姻的必要条件?如果婚姻的原始目的是繁殖,对现今女性而言,结婚的意义、妻子的定位又是什么?婚姻制度正面临宗教改革以来最大的变动,对结了婚、曾经结过婚、想要结婚的女性而言,本书将让我们对妻子与婚姻产生全新的看法。
献给妻子的礼物……读完亚龙的《太太的历史》便可确知:怯懦之人不宜结婚。
——《今日美国》
迷人……愉快……玛丽莲•亚龙的历史之旅,庄严又活泼,充满启发、趣味与挑战。
——《纽约时报》书评
这本西方女性与婚姻的概论史淋漓尽致呈现平凡女性的声音。
——《出版人周刊》
2020年6月24日 已读
梳理了女性从家庭走向社会,从被控制逐渐获得地位与掌控自身权力的过程。很多内容都让人感到窒息,比如只能用丈夫的名字开银行卡。希望所有人都能拥有选择权,今后会如何发展呢,期待。
a各种史与神话 浙江大学出版社
巴黎蓝带学厨记 豆瓣
The Sharper Your Knife,The Less You Cry
作者: [美]凯瑟琳·弗林 译者: 廖婉如 浙江大学出版社·启真馆 2016 - 7
凯瑟琳怀抱到蓝带学习的梦想已经十年了。从十六岁起,她就开始努力做大多数人应该做的事。三十岁成为管理二十名员工的部门主管后,却失去了这份工作。于是她决心完成自己唯一的愿望——前往世界著名的巴黎蓝带厨艺学校学习!
在蓝带的日子,凯瑟琳享受巴黎风光,尝尽被大厨责骂的滋味。做菜原来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容易,但却是那么有乐趣!在世界上最著名厨艺学校里挥洒的欢笑与泪水,使得做菜成为一种生活的风格。也是因为再一次从头学起,从食物中淬炼出来的滋味,才让人生如此不同。
合作的物种 豆瓣
A Cooperative Species: Human Reciprocity and Its Evolution
作者: [美] 塞缪尔·鲍尔斯 / [美] 赫伯特·金迪斯 译者: 张弘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5 - 7
本书的作者作为人类行为学在实验和进化科学方向的先驱者,在这本书阐述了基因和文化的变革如何造就一个族群—在这个族群里,大部分人为了维护伦理准则和帮助他人,哪怕是陌生人,而愿意牺牲自己的利益。从人类的几千年的发展历史来看,小组成员之间的互相合作,是生存下来的必要条件。这本书使用了大量实验、考古、基因学和人种学的数据来建立共同进化的模型。
2017年9月7日 已读 模型基本跳了,不好打星。开始没看作者简介,途中觉得肯定是学经济的,果然……现在分析社会人文没个数理建模基础都不行吗?基本是论文套路,一个个接着的,不太推荐购买(但买了才会读完。
a社会考古人类学 浙江大学出版社
创造世界史的海盗 豆瓣
作者: [日] 竹田勇 译者: 阿部罗洁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7 - 4
一口气读完的海盗发迹史
是谁最早将马铃薯和烟草带入英国的?
为什么18世纪作为咖啡之都的伦敦却以红茶著称?
英国间谍组织的雏形就是海盗?
英国的最高学府牛津大学也会和海盗扯上关系?
本书是国际政治学家竹田勇的新作,从海盗的角度分析了世界历史如何从中世纪进入近代,揭示了海盗在政治、经济领域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是一本兼具趣味与史实的文化读物。 在这本书里,以英国为例,竹田勇根据史料揭开了海盗这一特殊群体与政治的关系,饶有兴味地向读者展示了在大航海时代与 政治经济转型期海盗的特殊作用。尤其将海盗与英国近代史、欧洲远洋贸易、对中美洲的掠夺与殖民相联系,从崭新的角度介绍了近代西方繁荣的开端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