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出版社
人类砍头小史 Eggplant.place 豆瓣
Severd HISTORY of HEADS LOST&HEADS FOUND
7.6 (43 个评分) 作者: [英]弗朗西斯·拉尔森 译者: 秦传安 海南出版社 2016 - 7
人类的头是一件了不起的作品。在五种官能中,单单是头部就掌控了其中的四种,它严密地包裹住大脑,并且拥有整个身体最富有表现力的肌肉群。
头是人类极具区别性的特征,将我们的内心与外部世界联系起来。尽管头拥有如此超群的能力,但也经历过黑暗时期,在人类历史上,主要表现为斩首或割取敌人首级。无论是一些西方的收藏家对干缩头颅的需求激发了大屠杀,还是二战中美军士兵把日本人的残肢送回亲人身边,无论是杜莎夫人将被斩首的罗伯斯庇尔的头做成塑像,还是达米恩•赫斯特在停尸房拍那些被砍下来的头颅,无论是盗墓骨相学家还是痴迷于头骨的科学家,人类学家弗朗西斯•拉尔森探究了我们这种对被砍掉的头颅的一种可怕的迷恋,并对此进行了严肃深入且有趣生动的探究。
本书研究充分,文辞极为精妙,其发现影响深远。当然,不可避免地具有黑色幽默性质,每章中关于人类学和历史学的披露描绘技巧娴熟,又异常扣人心弦。此外,本书还会经常挑战读者关于文明与野蛮、西方世界与“其他世界”、暴力与医学、宗教与礼教之间的二分式理解。
2020年3月27日 已读
对头颅的追逐中也刻印了文化的痕迹。骷髅的符号在如今也被运用,上个世纪的战争中当作纪念品的头颅,海顿被盗走的头让人想起剑桥里边沁的那颗。这种在当代被大多数人认为残忍的收藏最初是胜利的象征,尔后作为研究,头颅比人们以为的距离我们更近。它是生命吗,人的生命由什么构成,核心是古埃及认为的心脏,还是拥有着大量神经的头颅呢?生命的奥秘一时无法解开,或许只能说“它就是如此”。
a各种史与神话 a社会考古人类学 海南出版社
为什么狗是宠物猪是食物? 豆瓣
6.6 (8 个评分) 作者: [美] 哈尔·赫尔佐格 译者: 李奧森 海南出版社 2019 - 6
你是否想过以下这些问题:
同样是濒临绝种的动物,熊猫为何比娃娃鱼受到更多关注?
虐待动物的儿童,长大后会变成暴力分子吗?
把心爱的宠物囚禁在自己家中是对的吗?
把在收容所等着安乐死的流浪猫喂给动物园的蟒蛇吃这样的做法是否合理?
作者通过本书提供了以上问题令人惊讶的解答,并用他巧妙的智慧透视我们对其他动物的矛盾情感。他以自己的经验,亲身探究各种既有的世俗观念,借由高度娱乐性和启发性的故事,呈现动物与人类关系的差异。作者在书中介绍了有趣的逸事、新的科学研究和他本人道德上的矛盾,探讨了人类与动物之间的复杂难题,从宠物、食物到人类与动物之间的关系,从动物囤积背后的心理因素到动物研究的道德困境,作者带领读者走进纷繁复杂的人与动物的世界。
2019年11月3日 已读
书名和原书名相差甚远,要回答的话,按书中所说是深受基因和环境的影响。比如文化背景(佛教比伊斯兰教家庭养更多狗,东亚对昆虫的喜爱),动物的实用性,人倾向于喜欢同婴儿一样大眼睛的动物,基因中的恐惧。
作者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很强,但有些已是早年信息,大篇幅的详细案例可看。重点例是狗、鸡和老鼠,第一次听说耀家吃狗肉喜松狮,圣伯纳和土狗的配种,斗鸡脚上绑着尖刀,饲养肉鸡环境的糟糕程度。第一次认真思考人类因对不同品种纯种狗的喜好而给它们带去的痛苦,家畜生产链的运作,实验室中小白鼠的遭遇。常觉得宠物和人长得像,有想是否是生活在一起后菌种流动造成,书中提到比起混种,纯种会更像。动物保护组织建立人对待马蜂的态度的想法令人耳目一新……还提到宠物对健康,性别在喜好和行动,道德心理,食用肉等。议题广泛,值得一读。
a科普 海南出版社